读《萧相国世家》有感_第1页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_第2页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_第3页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_第4页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

蕴变化于平凡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

远客

初读毕《萧相国世家》便产生了疑问:凭什么萧何就能当"第一功臣"?刘邦为什么三番五次要替萧何说话,甚至不惜"桡功臣"?

太史公写萧相国,全篇论及萧何功绩处仅刘邦"功狗·功人"说和鄂君"万世功"和"一时功"论两处,其余段落无非是在说他是如何稳定后方,怎样治理关中。和张良、曹参等人相比,萧何虽也为汉室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也不至仅凭此就让刘邦意欲再度逆着其他功臣的意愿为其说话呀?翻检资料,与我有类似感受的还有曾国藩和近代学者李景星。曾国藩论此文道:"萧相国之功,只从猎狗及鄂君两段指点,其余皆从没要紧处著笔。实事当有数十百案,概不铺写,文之所以高洁也。后人为之,当累数万言,不能休矣。"李景星则说《萧相国世家》"是一篇极整齐文字,亦是一篇极变化文字。""极整齐"尚好解,太史公此文没有《项羽本纪》中充盈的金刚怒目慷慨激昂,以及无可奈何之惋惜沉痛,更没有《屈原贾谊列传》中流淌的一唱三叹的同情理解,而是以时间为经,选取重要事例,以俭省之语描述。即便是妇孺皆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之事,在本文中也仅以"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一句交代完毕。那"极变化"又从何说起呢?我们且来看看太史公是如何运用他那如火纯情的春秋笔法来演绎"第一功臣"的传奇故事的。

既然是"第一功臣",萧何立了哪些功呢?首先,举荐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和"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具体事件记载于《淮阴侯列传》中。太史公将各篇汇为一个整体所以一事详于彼则略于此,故不可将《史记》中的篇目当作独立的篇章来理解。韩信一开始投奔项梁、项羽,一直不被重用,再投奔刘邦,先后也不过混了个"门童"、"仓库保管员"的职位,没有给他提供施展平生才华的舞台。萧何曾与韩信聊过几次天,觉得此乃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待与刘邦举荐之,结果心灰意冷的韩信跟着准备逃回老家的士兵一起溜了。已是汉王丞相萧何得知此事,亲自连夜追赶,终于追回韩信。刘邦起初觉得萧何乃小题大做,萧何解释道,"如果大王野心仅限于关中,那么用不用韩信都无妨,但若心图天下,除了韩信便没有谁能够与你共商大计的了。"刘邦便听了萧何的话,还举行隆重的仪式封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定江山立了多少功,尽可参看《淮阴侯列传》,而他的功绩也得到了刘邦的称许——"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所以,具识人之明,向刘邦举荐韩信乃萧何之一大功绩。

其次,助刘邦稳定关中局势,保障前线粮草补给,这一点在《萧相国世家》中反复被申述。汉王二年,刘邦与诸侯军击楚时,"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使得刘邦拥有稳定的后方和源源不断的物资、人员供给。战争的顺利展开固然需要有巧妙合理的战略部署,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军心,以及彪悍骁勇、以一当十的勇气。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草和人员的及时补给,就是有再好的战略部署,再有勇气又能有几分胜算呢?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史,以少胜多的战役终究是少数。在分封功臣之后的排位战上,鄂君也是以此称萧何立下的乃"万世功",曹参等人为"一时功".

再次,成就了"沛公"和"汉王",这一点足见太史公的春秋笔法。且看原文中"高祖为布衣……高祖为亭长……高祖起为沛公……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从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这与萧何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刘邦是布衣起家,做亭长前也是个容易犯事儿的"游侠儿".当时身为吏掾的萧何谙熟秦朝的刑法律例,借职务之便"数以吏事护高祖".后来刘邦做了个小亭长,职位在萧何之下。在刘邦赴咸阳服徭役前,同事们一起为之践行,大家都给他"钱三",独萧何给"钱五".不久,陈胜、吴广起兵,刘邦在萧何、曹参的运作下代替原沛县令成为当地的起义军领袖,是为"沛公".走出沛县,加入反秦大军,在时代的洪流中与猛浪搏击才有可能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等到入了咸阳城,诸将都是捡大户抢夺金银财宝,唯独萧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有了这些文书资料,为日后攻城略地的战略部署,法律规章的制定,国家税务的征收依据等提供了宝贵资源。正是萧何这一"藏",成就了"汉王".与之相比,"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面对秦王朝的暴政,谁都心中充满怨愤,可若仅以怨愤报之的话,那也不过是逞匹夫之勇罢了。以称谓的变化表现世事的推进,是太史公之妙笔所在。

由上观之,"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似是理所应当了。可为什么在排座次的时候,众功臣皆推曹参而高祖仍心系萧何呢?首先,萧何与高祖有旧交,又是同乡。这份情谊是从高祖还是布衣时开始的,不同于后来张良、韩信等人的半路投奔。再者,汉王六年分封功臣,可以说主要是看战功的,是对前面七年的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中诸将领功绩的总结,而在刘邦看来,排座次关系到后面国家的发展。汉室毕竟刚刚打下江山,尚未能说坐稳天下,一个国家的建设军事力量固然重要,但是经历长期征战,整个赤县神州一片百废待兴之貌。如何治国理政是更为棘手的问题。靠那些赫赫战功的武将?刘邦肯定不能放心,那"运筹帷幄"的张良呢?且不说他早年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替韩国复仇,最后项羽杀了韩王成以致其彻底断了恢复韩国的念想才铁下心来辅佐刘邦。他的智谋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具体事务的决策,比如楚汉战争时要不要分封原来的六国诸将,再比如后来帮助吕后让刘盈坐稳了太子之位等等。能主持大局,帮助建立国家的律例系统且目光长远,无出萧何之右者。故而刘邦"心欲何第一".待鄂君语毕,刘邦不等大臣们反应,就肯定鄂君说得好,还"益封何二千户"以报答繇咸阳时萧何多送他的钱二也。

不过,这个"第一功臣"也不是好当的。萧何临终前,汉惠帝刘盈来看望他,并向其询问谁可继其相位。萧何回答的却是"知臣莫如主"五个字,避免正面回答刘盈的问题。年轻的皇帝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