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_第1页
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_第2页
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_第3页
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_第4页
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控制;输液微粒;有效方法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的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它在液体中是非故意加入的可游动的、不溶性的外源物质及可溶而未溶的物质药物,如橡胶微粒、化学微粒、结晶、纤维、霉菌、淀粉、硅藻等,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也有50~300μm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见到50μm以上的微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多数为胶塞微粒。

1输液微粒的危害

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1]。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而那些直径在50μm左右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则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性反应。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增大,在毛细血管或细小的动脉内形成肉芽肿,阻塞人体微循环系统,引起脑、肺、眼等器官的组织改变,如慢性纤维性肺炎、肺栓塞、颅内肉芽肿、视网膜肉芽肿及肾血栓等,还有的引起血小板溶解性出血。以上危害尤以肺脏多见。

2输液微粒形成的原因

2.1受药物原料的影响注射制剂和输液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不合理,混入杂质,使微粒进入药液。出厂前虽经过严格检验,但是,出厂后经过各种环节,如运输批发、销售等等,直到临床应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制剂中的微粒有所增加。

2.2注射用水不纯配备大量输液用水,应符合药典中注射用水标准。在制作蒸馏水的过程中,蒸锅未清洗或加热过猛,致使杂质积累。输送管道过长,不清洁,或老化脱屑,储水容器污染,可使药液造成微粒污染。

2.3生产工艺过程污染制备大型输液工艺,一般是先用新鲜的注射用水将药液配制,过滤后加定量的注射用水,精滤-分装-封口-灭菌-质量检查等一系列过程。如果某一环节不符合规定标准,即可将微粒带药液中。

2.4空气污染在配制药液、加药、输液过程中,室内空气净化程度和无菌操作不严造成的微粒。

2.5溶液瓶、橡皮塞的影响橡皮塞可受溶液侵蚀起理化反应,剥脱而造成微粒。玻璃瓶内壁浸泡氯化钠、氯化钾等盐类溶液时间过长,也可因腐蚀剥脱造成微粒。

2.6输液操作的影响在加药时,切割安瓿,橡皮塞反复穿刺加药导致橡皮塞撕脱而形成微粒污染[2]。

3避免输液微粒的有效措施

3.1制剂方面生产药厂要改革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染,选用优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3.2输液用品选择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输液液体,药品和输液液体胶塞最好用新橡胶塞,能有效减少微粒的污染。加药时要使用一次性针头,且不可反复多次穿刺胶塞,可有利于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3]。

3.3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在安瓿制造过程中加热溶解,使安瓿内压力小于大气压。在打开安瓿的一瞬间,气流倒吸,带入玻璃碎末。所以,现在研制出的“易折型”安瓿,操作简单,微粒污染少。但是,在临床操作中,有的“易折型”安瓿很难掰开,这时,它同非易折型安瓿一样,需要用砂轮割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割锯痕长度<颈段的1/4周、不用无菌持物钳敲开、用%碘伏擦拭颈段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

3.4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微粒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污染的数量也越多[5]。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μm以上的微粒沉积较快,可沉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所以,护士合理正确操作避免产生和引入微粒是控制静脉用药微粒污染的重要环节。

3.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粉剂药物要充分溶解,避免药物颗粒。缩短药物存放时间,现用现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时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后检查有无可见微粒加入液体中,任何稀释液放置过久可增加污染的机会,所以,输液配药应现用现配,可避免溶液污染。

3.6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对静脉穿刺不成功者,应更换头皮针,因为头皮针斜面上滞留的微粒成为污染的又一原因。

3.7净化处置室环境,减少病房的空气流动,可有效避免微粒污染。

操作者除按常规要求穿衣、戴帽、流水洗手外,还要每周用2%过氧乙酸8ml/m2煮沸熏蒸30min,每日用250mg/L优氯净进行室内门窗、处置台、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两次,每月处置室空气细菌监测一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处置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床、扫地,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污染。

我们选用优质的静点器,如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可截留空气中微生物和微粒,防止液体被污染和对终端5μm以上的微粒起到有效的滤除作用。

通过以上方法,可明显减少输液微粒的数目,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合理正确操作是避免产生和引入微粒、控制静脉用药微粒污染的重要环节。所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高度负责,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严格控制输液微粒污染,使我们的护理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敏,吕安安,朱继民,等.静脉输液技术的新发展.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98-7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