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基本独立发展的多元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发展的局限 B.大河与海洋阻隔了文明交流C.各大文明早期都呈小国寡民状态 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传统不同,各文明各具特色,故D选项正确;古希腊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除古希腊外,其他文明都不是小国寡民的状态,A、C选项错误;大河与海洋阻隔文明交流属于自然环境因素,表述不全面,B选项错误。2.以下人类文明的重要现象,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产生——国家形成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发展——国家形成C.原始农业发展——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文明发源过程中,原始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导致了私有制产生,进而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阶级和阶级统治的工具即国家,C项符合题意;其它排序均存在时间顺序的混乱,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某宗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有关这一教派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于古埃及,带有鲜明的“天人合一”色彩B.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C.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D.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扬众生平等、因果缘由,强调消灭欲望、刻苦修行的宗教为佛教,佛教的产生和发展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D项正确;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而非古埃及,排除A项;佛教并不宣扬“君权神授”和奴隶主的权威,排除B项;佛教冲击了种姓制度,而非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4.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寻找食物的方式逐渐从原始的渔猎采集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变化反映了A.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分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种植经济取代狩猎采集经济,开始了真正的农业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的发展,未反映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B项错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并非根本改变,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是否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未体现社会分工,D项错误。5.古希腊人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来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A.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B.成年男性是城邦政治的核心C.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 D.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反映了以竞技比赛为核心的公共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城邦的力量,有利于公民集体荣誉感的产生,故选D;材料主旨是强调重大公共活动的作用,而不是主要突出人文主义精神,故A排除;成年男性不全是公民,如奴隶、外邦人中也有成年男性,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英雄人物的塑造和竞技比赛会有相关性,但是否就是源于竞技比赛,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断定,排除C。
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由此可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D.根据个人主观意愿【答案】C【解析】【详解】认为历史研究不能轻信别人,强调把各国传统照“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体现出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保持历史原始信息,C项正确;坚持观察判断调查与“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希罗多德重视展现各国传统风貌,排除B项;根据个人主观意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A.封建领主彼此割据B.森严的等级制度C.君主集权专制D.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封建领主制下,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造成封建领主彼此割据,故A正确;材料反映国王间接控制地方,无法体现等级森严,排除B;材料反映国王间接控制地方,不利于君主集权专制,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分享权力,排除D。8.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罗马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A.基督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希腊文化,但是随着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变化,不是天主教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文化中心是否转移,排除B项;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不是材料信息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9.从1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成为资产阶级 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 D.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实际上也是反封建斗争,为西欧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提供了条件,故选D;推动城市自治的是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但还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城市自治无助于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B;农村的封建经济解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城市自治的结果,排除C。10.古代的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A.笈多帝国征服了北印度 B.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C.婆罗门教演变为印度教 D.穆斯林成为印度主要人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故选B;笈多帝国征服了北印度,以印度教为主要宗教,排除A;材料问的是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的原因,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突厥人入侵印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并非印度的主要人口是穆斯林,排除D。【点睛】11.如图描绘的是欧洲航海家到达美洲大陆时,宣称将“福音”带到美洲。作品旨在A.掩盖自由资本主义的罪恶 B.推动宗教在美洲大陆传播C.宣扬欧洲殖民扩张正当性 D.说明欧洲文明使美洲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美化探险家航海活动的影响,称其将“福音”带到了美洲大陆,旨在宣扬欧洲殖民扩张正当性,C项正确;自由资本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A项;推动宗教在美洲大陆传播只是具体表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欧洲航海家的活动使美洲觉醒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C.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D.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阿拉伯帝国保留了大量希腊、波斯和印度文化,为欧洲大学的兴起创造重要条件,同时又将大量中国文明传入欧洲,说明阿拉伯人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保留大量其他地区文化不代表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排除A项;阿拉伯是保留了大量西方文化,不能说明二者文化同根同源,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创造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津巴布韦的国鸟,躯体像鹰,头似鸽子)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的观点本质上反映出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影响较大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D.古代地中海文明要明显优于非洲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本特质疑津巴布韦地区存在古代文明,在本质上反映出受种族歧视影响,西方古文物专家对非洲文明的认知存在错误倾向,C项正确;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和古津巴布韦国鸟造型改变了本特的错误认知无关,排除A项;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影响较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古代地中海文明优于非洲文明是本特观点的内容而非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14.“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到达印度C.哥伦布发现美洲D.麦哲伦环球航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结合所学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故D项符合题意;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故ABC不合题意。15.“宇宙是一个完美的、以无数恒星为外壁、不动的大天球;太阳位于其中心起照明作用,其周围有一些透明的同心天球,行星和地球分别由这些同心天球运载着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理论最早应出自A.哥白尼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太阳位于其中心起照明作用”可知,该学说是指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故A项正确;牛顿的成就主要是创立经典力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不是天文学成就,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6.如果给你一个去玛雅旅行的机会,你可能会看到玛雅文化艺术中的①独特文字②复杂的历法纪年③埋藏着国王的金字塔④有壁画装饰的神庙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玛雅文化艺术中存在着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和有壁画装饰的神庙,说法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玛雅人修筑金字塔用于祭祀而非埋藏国王,说法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17.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商品法案》,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英国北美殖民地的主要商品(只有少数例外),必须首先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再装船运走。其主要目的是A.打击荷兰的海上殖民优势 B.保障英国稳定的销售市场C.促进航海和造船业的发展 D.确立起世界海上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颁布《主要商品法案》,对输入其北美殖民地的主要商品征税,主要是为了保障英国在海外有稳定的销售市场,B项正确;打击荷兰的海上殖民优势只是具体目标,并非英国与欧洲其它国家争夺其殖民地市场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与英国航海和造船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确立世界海上霸主地位并非英国向输入殖民地商品征税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8.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约75%被运往了欧洲。欧洲则将掠自美洲白银的40%左右运往了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这表明当时A.中印两国主导了世界白银流动 B.欧洲商品在美洲畅销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D.世界市场在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545年到1800年,西欧国家在早期殖民活动中,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将其近半数用来购买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商品,表明当时世界市场在不断扩大,D项正确;当时主导世界白银流动的是西欧国家而非印度和中国,排除A项;欧洲商品在美洲畅销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只有欧洲用白银购买中印等亚洲国家的商品,不能说明亚洲在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19.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取决于”,表述绝对,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0.“我们只要仔细地考察一下近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兴衰嬗替,而不拘泥于一雾里看花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凡不是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只能成为过眼烟云。”最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明清时期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 B.17世纪后荷兰失去海上马车夫的地位C.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D.苏联从与美国并驾齐驱走向衰败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荷兰是17世纪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商业资本发达,国际贸易与海上运输业发达,但它在与英国的较量中失败,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英国工业基础雄厚,所以,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B项正确;明清、欧洲、苏联衰落的主要原因,都不是因为自身制造业下降,明清衰落是由封建统治者的内外政策造成的,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战争对经济破坏,苏联衰落主要是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以,A、C、D三项排除。21.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A.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宗教改革是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宗教改革的比文艺复兴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C项正确。AB项属于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宗教改革没有摧毁信仰,依然保留信仰,排除D。点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2.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康德旨在说明A.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启蒙的真谛在于实现思想自由C.在主权在民基础上实现人人平等D.社会契约与信仰自由理应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要有理性思考,学会批判质疑,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与材料中康德强调思想自由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思想是卢梭的思想,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故D项错误。故选B。23.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A.实行责任制内阁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题目当中的描述是对《权利法案》的介绍,所以根据《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1689年,就可以排除AD;题干中的描述仅仅说到了国王依然享有很大的权力,并没有涉及到议会的立法权,故选C而排除B。24.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详解】总统行使口袋否决权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A选项排除;美国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答案为B。25.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作为目击者作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B.作者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分析比较客观C.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D.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夫乡勇乏叛”“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可知,作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农民阶级叛乱,由此可知,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正确;目击者作者的记述属于第二手资料,不一定客观真实可信,故A项错误;作者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不足,不能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故B项错误;作者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不足,而不一定真实可信,不能为国人提供的经验教训,故C项错误。26.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重大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埃及是通过政党组织发动②苏丹利用宗教动员③埃塞俄比亚是皇帝的号召④最终结局都失败了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埃及人民在祖国党的领导下进行抗英斗争、马赫迪利用宗教动员苏丹人民反英起义,埃塞俄比亚人民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领导下进行抗意战争,取得了胜利,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说法④错误,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27.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表明黑奴贸易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黑奴贸易促进非洲文明和其他文明的融合,并未表明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被隔断;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黑奴贸易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不是促进非洲文明的近代化;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黑奴贸易对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8.19世纪末,美国海权论者马汉提出,海洋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和“内线”,“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马汉的海权论得到美国决策层的广泛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国际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该理论A.可以保证各国的既得利益 B.适应了列强争夺殖民利益的需要C.利于协调复杂的国际矛盾 D.推动了欧美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汉海权论的主要核心是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主要是适应了列强争夺殖民利益的需要,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9.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A.推动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C.反抗殖民入侵 D.建立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19世纪解放南美大陆的英雄人物,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被称为“南美洲的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其独立思想至今仍影响着美洲政治思想。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30.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致国会咨文中写道:“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迫使美国……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大棒政策”,“大棒政策”A.体现美国维护美洲利益的决心 B.实质是干涉拉美内政C.反映美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D.说明美国是文明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大棒政策”是指美国禁止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其实质是想自己控制拉美,干涉拉美的内政,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是维护美国的利益,不是美洲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企图干涉拉美国家的内政,不是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是文明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B。
31.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进程的“过渡”时期,要提出群众愿意接受的口号,并通过宣传影响群众,以夺取苏维埃的领导权。这一思想A.瓦解了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 B.号召群众以暴力革命夺取政权C.表明布尔什维克政党逐渐成熟 D.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准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宣传影响群众,以夺取苏维埃的领导权”可知,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间列宁认为先要把工兵代表苏维埃权力控制在布尔什维克手中,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作了准备,故D项正确;十月革命后,《土地法令》的颁布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才瓦解了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出群众斗争的方式,故B项错误;列宁主义的形成表明布尔什维克政党逐步成熟,故C项错误。32.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德军把此战役作为“磨碎法军的磨盘”。这场战役在如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可以看出这是凡尔登战役,④就是凡尔登地区,D项正确;①是日德兰地区,排除A项;②是索姆河,排除B项;③是马恩河,排除C项。故选D项。33.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945年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发动“冷战”。选B项。34.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这反映了A.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 B.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劲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美苏争霸期间,苏联空间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美国加快发展空间技术,反映国家间科技竞争附有浓厚的政治色彩,C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苏联科技已经全面超越,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排除B项;美苏争霸焦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排除D项。故选C。35.有学者提出“据美国最近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指南。……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此主张提出的背景是A.胡佛政府反危机举措失败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新经济”的出现 D.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答案】D【解析】【详解】“成长缓慢、生产力下降”属于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体现,故D正确;A属于20世纪30年代;B属于二战后初期,面对西欧国家;C属于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事实。36.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苏联曾经采取过资本主义的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斯大林提及的两条道路并不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中没有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内容,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成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材料中的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发展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符合苏联的生产力水平,故D项正确。37.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A.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加强全球的治理B.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间政治冲突D.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的材料重心,学生应该扣住“但”字,抓住转折性词语的强调作用,即可得出“最有效的减震器”的含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8.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一体化、南方共同市场等,各类新生的经济合作组织几乎覆盖了全世界。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全球经济差距的缩小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二战后,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出现和增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极为迅速,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加强的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D项正确;A项是这一现象反映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全球经济差距在扩大而非缩小,排除B;政治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出现,而且题干涉及的是经济领域现象,排除C。39.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黑夜代表“罪恶与危险”。但17—18世纪的西方城市里,以娱乐和社交活动为主的夜生活逐渐流行;18世纪中后期以来,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削弱 B.照明条件的改善C.资本扩张的需要 D.思想观念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信息“18世纪中后期以来,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起后,随着资本的扩张,工厂大量出现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和消费活动不短向夜晚延伸,故C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西方城市生活的变化,教会势力的削弱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文化的控制上,不是西方城市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A选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照明条件改善的信息,且此时电灯还没有发明,照明条件得到改善不符合史实,B选项错误;思想观念的变化从属于资本扩张的需要,与“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D选项错误。40.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地区亚洲非洲拉美东欧西欧及其他国家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数23212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5年10个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中亚洲、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占7个,说明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故A项正确;1965年西欧国家已经开始恢复,排除B;表格说明的是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席位分配并不是因为两极对峙,排除C;非洲显然不是主导联合国,排除D。故选A。二、非选择题41.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或纸板制告示牌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结肠镜项目营销计划书
- 个人贷款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就业前的背景调查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废旧轮胎再生利用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园林景观规划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化妆包产品供应链分析
- 5G智能支付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互联网广告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家用微波炉出租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城管占道挖掘施工方案
- 施检表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记录表
- 《GMP实务教程》 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项目1-14 GMP基础知识-药品生产行政检查
- (完整word)绝缘子试验报告
- 房屋租赁交接家私清单
- 肾内科疑难病例讨论慢性肾脏病5期
- 认识烘焙食品课件
- 中医病名对照表
- 创业基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汽车检测站工作计划(共4篇)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复习备考核心题库(100多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