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147-2023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_第1页
DB63-T 2147-2023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_第2页
DB63-T 2147-2023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_第3页
DB63-T 2147-2023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_第4页
DB63-T 2147-2023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3.080.99CCS

P

66DB63 DB

63/

T

2147—2023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报批稿)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63/

T—XXXX 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总则

..............................................................................

15 景观规划

..........................................................................

26 景观设计

..........................................................................

4参考文献

.............................................................................

9DB63/

T—XXXX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价站、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青海格茫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杰、王志华、谢达承。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IIDB63/

T—XXXX1范围线、路基路面、构造物、交通安全及沿线设施景观设计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生态环境脆弱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DB63/T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施工规范JTG/T

3360-03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系统中具有抗干扰能力弱、气候变化敏感、环境异质性高等特征的生态环境变化过度的区域。3.2公路景观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以及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源:JT/T643.1—2016,2.10]3.3公路景观走廊带以公路为基础,由公路及两侧视域范围内自然、人文景观段落而形成的景观序列。3.4景观节点公路景观段落内的视觉中心点,是构成公路景观空间序列的重点部位。4 总则DB63/

T—XXXX4.1 景观规划与设计宜遵循“以新带旧、功能优先、生态自然、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安全环保”原则。4.2景观规划与设计宜结合沿线环境脆弱特点,充分利用既有工程和路域景观资源,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的目的。4.3 同一条公路景观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旅游资源以及原有公路景观主题进行整体规划。4.4总体设计宜突出景观设计总控和基准,明确全线设计风格和主题定位,确定景观段落划分和过渡模式。4.5 公路景观设计宜与路线、路基、路面、排水、桥涵、隧道、立交、交通安全及沿线设施等各专业深度融合。4.6公路绿化宜采用本土植物,同时注重对原有路域植被的保护与利用,防止外来有害物种的侵入。5 景观规划5.1 概要5.1.1 依据公路功能、技术标准、交通需求及周边环境,明确公路景观定位,充分利用原有公路和景观资源,实现公路改扩建工程与生态脆弱区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5.1.2 规划应做好环境资源调查,综合分析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确定景观节点、景观段落和过渡模式,增强公路景观的序列性和可识别性。5.1.3 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宜包含路线、路基路面、构造物、交通安全与沿线设施等内容。5.2 原则景观规划宜遵循生态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可持续性原则:a)

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景观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构建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相协调的景观格局。b)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公路游憩服务供给水平,改善行车安全环境,保证公路综合功能。c)

d)坚持因地制宜,依托区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先考虑原生和本土植物,顺应自然发展规律。5.3 方法5.3.1 综合分析原有公路及改扩建工程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确定整体的景观段落数量和段落过渡模式,形成风格统一、内涵多样的景观段落划分方案。5.3.2 选择原有公路及改扩建工程两侧的可视区域,开展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调查:a)

自然景观资源调查可采用资料收集、航拍与卫星影像解译、目视观测等方法,统计自然景观资源的分布、数量等基本信息;b)

人文景观资源调查可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观察及调查问卷等方法,统计人文景观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基本信息。5.3.3 自然景观规划宜采用聚类分析法,结合公路改扩建工程周边地形、地貌、水文、建筑物、构筑物、村庄、植被等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条件进行段落划分:DB63/

T—XXXXa)

按照公路所在地段的景观异质性,并结合里程桩号及主要景观节点,划分有序的景观聚类样品单元。宜结合高原冰川、雪线冻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等生态环境划分;b)

分析、评估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资源类型,记录每一类型自然景观的桩号范围,对自然景观进行有序聚类;c)

结合路线总长度及工程实际状况,确定合适的自然景观段落数。5.3.4 人文景观规划宜采用节点控制法,结合公路周边历史古迹、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环境和景观资源条件进行段落划分:a)

的标志性设施作为人文景观节点;b)

评估公路沿线既有人文景观资源类型,并确定各类资源里程桩号范围;c)

适的人文景观段落数;d)

改扩建工程宜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公路已经形成的景观节点和段落。5.4 内容5.4.1 路线5.4.1.1 公路布局宜与路网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城镇规划等相协调。5.4.1.2 公路路线宜结合原有公路线位、交通功能、景观资源分布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确定。5.4.1.3 选线宜与沿线生态环境相协调,避免与高原冰川、雪线冻土、高寒荒漠及高寒草甸等生态脆弱环境保护规划直接冲突,使公路与自然地形和景观保持和谐关系。5.4.1.4 改扩建工程选线宜与原有公路走向保持一致,并依据沿线环境和景观资源灵活确定横断面位置和形式。5.4.2 路基路面5.4.2.1 路基路面作为景观斑块,配合体现景观规划布局和段落主题。5.4.2.2 规划统筹路基横断面形式与组合类型,确定合理的路基高度。5.4.2.3 防排水设施参照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景观统筹规划。5.4.2.4 改扩建工程宜结合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增加一定的景观节点,修复原有公路路基路面建设产生的采石场、取土坑、弃渣堆等场地带来的景观破坏,缓解改扩建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损失。5.4.2.5 边坡景观规划与路基规划并行,可通过坡面铺装、植物绿化等方式建造与周边环境相统一的边坡景观。5.4.2.6 边坡防护充分考虑脆弱生态环境特点,减少对原生植被破坏,尽量选用植物防护,高寒草甸等生态恢复困难地区宜做好原有植被的保护、养护和复原。5.4.3 构造物5.4.3.1 构造物可作为景观规划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大型桥梁、隧道及立交工程的主体工程规划宜与景观规划相协调。5.4.3.2 结合景观布局、段落划分合理确定构造物的选址和选型。5.4.3.3 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题,选择适当的构造物颜色、纹理及修饰,突出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承前启后相邻景观段落。5.4.3.4 桥梁景观有机结合立面及平面结构,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区域特色,使桥梁景观与河道景观相匹配。DB63/

T—XXXX5.4.3.5隧道景观综合考虑所建地自然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同时结合人文历史特色,体现地域特色文化。5.4.3.6 立交景观结合路线总体规划,与交通功能相适应,与自然要素相结合,使交通空间更便利,同时具备良好的视觉连续性。5.4.4 交通安全及沿线设施5.4.4.1 公路及沿线设施在保障安全、满足服务的前提下,充分扩张景观空间,有效支撑景观元素。5.4.4.2 合理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及标志设施,实现交通安全设施与景观规划的有效统一。5.4.4.3 交通安全设施构造、材料与色彩搭配宜自然得体,与公路环境协调,提升公路景观契合度。5.4.4.4 停车区及收费站等沿线设施可通过景观小品来表现地方特色文化及民族风情,宜注重景观细节处理,打造整体精致宜人景观。5.4.4.5 5.4.4.6 护栏景观规划应保证安全防护能力,同时体现道路沿线的自然人文特色。5.4.4.7 标志景观规划宜结合生态自然,融合功能性、自然性、人文性、艺术性、文化性,简明传达信息,美化景观环境,增加人文内涵。5.4.4.8 服务区景观规划宜实现人性化、宜人化、地域特色化,体现服务区的亲和力。5.4.4.9 收费站景观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和自然条件,宜采用地域特色建筑,做到独特新颖。5.4.4.10 术,配合绿化景观,突出景观元素。5.5 预期成果5.5.1 路线景观充分利用原有路线走向,通过路线走廊带规划实现景观资源的有序整合,利用平纵几何线形实现对路域景观的“露、透、封、诱”,达到视觉连续、行车舒适、景观提升的效果。5.5.2 路基路面结合景观斑块与布局,实现点状景观和景观小品的合理布设,通过视觉协调程度、运行状态影响等方面,检验景观效果。5.5.3 构造物景观注重自然景观,并体现当地人文特色,通过景观绿化色彩观感和地域文化表征反映构造物景观成效。5.5.4 交通安全与沿线设施综合考虑景观敏感度、景观协调程度及地域特色景观丰富度,评价公路景观效果。6 景观设计6.1 概要6.1.1 合理选择设计方案。6.1.2 避开原有公路景观走廊带内不良景观,合理利用道路构成元素及道路沿线周边的景观资源进行公路景观设计,并注重与景观特色点、空间背景设计相配合,丰富路域视觉效果。6.1.3 协调公路工程外部和内部各专业间的关系,使得景观设计与公路各分项设计的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相协调,不同景观段落中各专业的设计应协调配合、深度融合。6.2 路线DB63/

T—XXXX6.2.1 公路选线宜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利用老路、融合景观,进行多方案比选。6.2.2 既要保持线形要素内部的均衡与连续,与地形相适应,考虑填挖平衡和环境保护,灵活选用横断面形式,还要考虑同原有公路的外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6.2.3 线形选择宜尽量避开原有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敏感点,降低或避免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6.2.4 宜结合丘陵、山岭、高寒荒漠、高寒草甸、临水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及环境特点,合理选线,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a)

线的全过程。b)

关系。c)

高寒荒漠地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平面线形宜将周围环境与原有公路景观设计有机融合。d)

联沿线景观节点。e)

临水公路改扩建工程宜根据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合理选择平纵线形。6.3 路基路面6.3.1 路基6.3.1.1 路基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工程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与沿线景观相适应。6.3.1.2 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基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6.3.1.3 宜利用路基护坡道、碎落台、边坡平台、隔离栅内侧、路侧填平区和路堑挖方迎车面充分营造景观。6.3.1.4 路堤、路堑边坡宜采用植物生态防护,靠近路肩部位宜作为生态减排绿带。6.3.1.5 公路边坡设计条件允许时宜采用缓边坡。低缓路堑边坡坡面有大型石块、树木时,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予以保留,作为点缀坡面的自然景观。6.3.1.6 宜注重对原有公路周围生态的防护及施工过程中绿化植物的养护回置,

可按

DB63/T

1600

规景观相协调。6.3.1.7 重视原有公路取(弃)土场景观设计;合理选择取(弃)土场的位置,完工后及时恢复。6.3.2 路面6.3.2.1 可根据区段特点设置合适的路面类型、路面材料及路面颜色。6.3.2.2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可采用不同颜色的路面材料,保证良好的视觉诱导。6.3.2.3 统筹考虑原有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和附属设施等对路面的影响,丰富路面的景观效果。6.3.2.4 路面景观设计需考虑司乘人员的视觉感受,提供良好的视觉诱导,增强行车舒适性。6.3.3 防排水6.3.3.1 色彩、质感相协调的排水设施。DB63/

T—XXXX6.3.3.2排水设施形式宜与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6.4构造物6.4.1 桥梁桥梁景观设计按

JTG/T

规定执行,并参考下列条文:a)

根据桥梁使用功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考虑桥梁的主体及附属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b)

特点。c)

桥头采用对称或非对称布设。d)

台身两侧进行表面装饰和艺术处理,增强桥台的存在感。e)

梁主体相协调。f)

桥梁墩柱可采用墩柱彩绘、墩柱装饰等手法展现桥下不同区域、节点的景观特色。6.4.2 立交6.4.2.1 根据用地范围、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状况,选择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的立交位置及立交形式。6.4.2.2 各组成部分的线形宜平顺、连续过渡,保证景观的连续性。6.4.2.3立面设计宜选择合适的纹理、材质和色彩,避免与公路标识信息相冲突。6.4.2.4 种植本土植物为基础进行植物绿化。6.4.3 隧道6.4.3.1 洞口景观宜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及其他构造物相协调,最小限度地改变地形,恢复自然植被。6.4.3.2长隧道洞口周边设置的通风塔和配电室等设施宜采用简约化设计风格。6.4.3.3 洞门造型宜充分体现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地域特色。洞门边、仰坡宜恢复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植物宜选择易于管护的当地适生物种。6.4.3.4 墙面型洞门宜采用对称断面形式,减少压抑感;突出型洞门需抑制填土,使造型与原地形相协调。6.4.3.5 隧道内部空间综合考虑照明、通风等设备的设计,保证行车安全;条件允许时,可对内部墙壁搭配不同的纹理、图案、色彩设计。6.4.3.6 特长隧道宜根据景观主题将内壁划分为多个段落,可在特色段落进行景观点睛式装饰。6.5 交通安全与沿线设施6.5.1 中央分隔带6.5.1.1 中央分隔带景观根据走廊带景观主题设计,宜具有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强防眩的功能,并提高走廊带整体景观水平。DB63/

T—XXXX6.5.1.2 宜结合原有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特点合理确定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方案。6.5.1.3 防眩设施的材质、造型、色彩宜与景观段落主题相一致,且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6.5.1.4 宜根据选用的植被类型和环境特点合理确定中央分隔带植被高度及株间距。6.5.2护栏和防护栅栏6.5.2.1结合护栏的功能和原有公路护栏设置情况,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6.5.2.2 6.5.2.3 护栏和防护栅栏的颜色、形式、材质的选择宜符合原有公路景观的空间序列性,以防驾驶员视觉环境复杂,影响交通安全。6.5.3 标志标牌6.5.3.1 交通标志的设计宜整齐醒目,与周边环境相协调。6.5.3.2 在保证标志标牌信息连续可读的基础上,可对原有的标志标牌进行优化调整,为驾驶员提供整洁有序的视觉空间。6.5.3.3 宜采取去除、合并标志标牌等措施,降低视觉场景的复杂性。6.5.4 服务区6.5.4.1 建筑宜与所处景观走廊带主题相对应,充分挖掘和发扬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风格特色,俗等景观元素相协调。6.5.4.2 建筑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