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美翻译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美翻译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美翻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优美翻译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预备睡觉时,恰好观察月光通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兴奋地起床出门漫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查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漫步     。庭院中布满着月光,像积水布满院落,清亮透亮     ,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悠闲的人罢了。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查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将要)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

古义:原来是,表推想缘由;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简单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时的欣喜,闲逛的闲适都包囊其中。“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难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闲逛中庭,又是闲适的。自比“闲人”,则全部意味尽含其中。对清澈透亮     的奇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境。表达了旷达乐观的.胸怀。

赏析

读后,认真品尝,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过卵石,弹出一支清爽的曲调,给人以无尽美的享受。

回神凝思良久,才慢慢领悟。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受动,于是登记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犹如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警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需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非常贴切,“交横”一词更精确     地表现了藻荇姿势,仿佛触手可及。接着,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悠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骄傲——月夜到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观赏的,有了人的观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由于有情趣高雅的人来观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有远大的理想,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得意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劝慰罢了。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同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自然 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快满四年。苏轼气味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名家点评

中国杜甫讨论会原会长霍松林: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四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行不止”,无从划分段落。(《古文鉴赏辞典》)

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嘉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