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二厂原址场地土壤监测与修复实施方案报告1_第1页
长安二厂原址场地土壤监测与修复实施方案报告1_第2页
长安二厂原址场地土壤监测与修复实施方案报告1_第3页
长安二厂原址场地土壤监测与修复实施方案报告1_第4页
长安二厂原址场地土壤监测与修复实施方案报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技术方案II内部资料秘密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第二阶段)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单位:重庆市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金融街重庆融拓置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重庆大学二零一零年十二月PAGEPAGEI内部资料秘密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第二阶段)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负责人:孙晓楠编制人员: 孙晓松 刘安平吕诗铭 陈珂赵放 汪小梅重庆大学二O一O年十二月

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地块地处重庆主城区,位于江北区建新东路77号,毗邻嘉陵江畔,靠近江北区滨江路。占地面积约596.375亩,厂区历史上主要从事过火炮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服务,已有约140年生产历史。该厂主要的生产工序有冲压、机加、热处理、焊接、表面处理、喷砂抛丸、喷漆等。解放后进行了多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逐步形成了现有生产格局。整个厂区沿江北建兴东路由北向南布置,区域内分布有民生物流库房、长配厂生产车间、机加工房、222表处车间、224车间、221冲压工房、机动公司冷轧车间、227木工车间等。2010年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服务中心受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委托,对该场地进行了环境调查与初步评估,主要工作包括:场地走访与调查;收集场地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的资料;与场地有关人员座谈;向有关环保部门了解情况;场地污染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断;以及针对场地中可能污染的区域提出监测方案,采集并分析化验土壤样品;整理场地钻探与土壤样品分析检测结果,取得关于场地污染的初步结论。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厂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废水主要含有COD、SS、铬、镍、锌、铜、氰化物、镉、石油类、酸碱等物质。废气主要有硫酸雾、盐酸雾、铬酸雾、烟尘、苯系物等物质。经过现场踏勘发现该场地目前所有车间设备及厂房已拆除、地坪已严重破损,地面堆积有大量碎砖石及渣土。评估根据原址场地环境调查报告的专家评审意见确定的土壤监测点位和监测因子开展调查工作。采用系统布点、随机采样及重点区域加密采样的方法共设监测点位39个,监测因子为:pH值、铅、汞、铬、镍、锌、铜、镉、氰化物、VOC、总石油烃等(根据污染特点进行针对性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中铅、铬、铜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少量土壤受到石油烃类物质污染。依据第一阶段场地污染识别和确认工作,评估单位认为: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需进入下阶段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第二阶段的评估结果确定修复计划。为了加快本项目的风险评估及修复治理进度,受业主委托,重庆大学将开展本场地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第二阶段)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1.2目的与任务根据前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对污染场地进行现场复勘,制定第二阶段详细采样方案,实施采样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出场地中主要污染物类型、水平与采样点位的关系,分析污染物种类与浓度在场地中的分布特征;通过核实计算,描述场地中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边界;结合样品分析检测结果和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对场地环境进行风险估算,完成第二阶段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根据场地土地利用规划及经济状况,恢复土地功能、保证环境安全,对污染土壤进行分类,编制完成场地修复治理方案,通过建筑垃圾筛分、清运,污染土壤清挖、运输、异地处理填埋等技术手段,消除原址场地污染土壤环境风险,使治理修复后的场地达到项目建设施工的使用要求。并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1.3场地状况1.3.1企业简介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国营第152厂,152厂是由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所属江陵机器厂及长安机器厂合并重组构成。后152厂和456厂合并重组为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个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江北大石坝厂区和五里店厂区。本次评估仅针对江北五里店厂区(原长安特种机器厂)进行,该地块位于重庆主城区,位于江北区建新东路77号,毗邻嘉陵江畔,靠近江北区滨江路。长安厂五里店厂区主要从事小口径自动炮、牵引高炮、自行高炮、步兵战车和舰载高炮等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服务。目前,已具有研制开发火力、随动、火控等集光、电、机于一体的系统集成与装调综合能力,是国内小口径火炮和炮塔品种最全的生产厂,同时又是全国最重要的小口径炮弹、引信科研生产基地。现有长安厂五里店厂区占地面积约596.375亩,该厂已有约70多年的火炮生产历史,解放后进行了多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逐步形成了现有生产格局。整个厂区沿江北建兴东路由北向南布置,区域内分布有民生物流库房、长配厂生产车间、机加工房、222表处车间、224车间、221冲压工房、机动公司冷轧车间、227木工车间等。该公司自建厂投产以来保持较好的连续生产经营状态,现有职工约1200人,为两班工作制,全年生产约300天。截至2009年底调查期间,工厂已完成设备拆迁及全部厂房拆除。图1-1厂区拆迁前卫星航拍图1.3.2长安厂五里店厂区位于建新东路77号,整个厂区占地面积为596.375亩,南面为嘉陵江,北面为建新东路,西面为五里店立交。场地已经人工改造,整体北高南低,北侧和西侧多为陡坎,有人工挡墙支挡;东侧和南侧多呈斜坡状,局部地段为陡坎,有挡墙支挡;中部地势较平坦。场地最高点位于北侧与建新东路相临处,高程为284.68m,最低点位于南侧与江北滨江路相接处,高程为192.56m,相对高差场地地质构造属龙王洞背斜南东翼倾伏端,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116°,倾角6~15°(场地中部与场地西侧岩层倾角平缓,约6~10°,往场地东侧逐渐变陡,倾角约10~15°);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人工填土组成。区内未见断裂发育,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场地内粉质粘土属隔水层,下伏基岩泥岩属隔水层,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场地分布有较多排水沟,大气降水大部分沿地表及排水沟往南侧排泄,少量通过素填土渗透至粉质粘土面往低处排泄。1.3.3根据第一阶段环境场地风险评估的结论,场地内部分点位铅、铬、镉、镍、铜、锌、总石油烃超过展会标准A标,部分点位铅、铬、铜超过展会标准B标,污染物及其分布情况如下:表1-1A标准因子超标统计表污染物超标点位数超标点位铅137#、8#、9#、11#、12#、15#、16#、21#、24#、27#、29#、30#、39#铬49#、12#、15#、24#、镉315#、24#、28#镍215#、24#铜146#、7#、11#、12#、15#、17#、20#、21#、24#、25#、26#、30#、38#、39#锌512#、24#、28#、29#、39#总石油烃47#、26#、30#、31#表1-2B标准因子超标统计表污染物超标点位数超标点位铅87#、8#、9#、11#、15#、16#、21#、39#铬29#、15#铜46#、11#、12#、24#图1-2厂区场地污染物分布情况由于本项目未进入环境风险评估的第二阶段,未对场地内污染土壤的分布情况进行确界,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对污染土总量是进行的估算,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现场动态监测与送样监测相结合的方案,最终确定污染土壤的总量。1.3.4交通及处置场地本地块位于重庆主城区,位于江北区建新东路77号,毗邻嘉陵江畔,南靠近江北区滨江路,场地北侧为五里店至观音桥的城市主干道,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项目的施工组织。据现场踏勘了解,场地就近可解决施工用水,用电。本方案用电主要为夜间值班照明用电、循环用水用电等,用电量在30kw.h以内;用水主要是设备机具清洗(循环用水)、饮用用水,用水总量约300m3

二、治理工程总体方案2.1方案设计依据2.1.1法律、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6)《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环办〔2004〕47号)(7)《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国函〔2007〕90号)(8)《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2006年7月)(9)《关于加快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4]59号)(10)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渝环发[2004]78号)(11)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关停破产搬迁企业遗留工业固体废物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渝环发[2006]59号)(12)《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工业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8]208号文)(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1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5年第9号)(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1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8)城市扬尘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9)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2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2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号,1991)(22)《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2.1.2标准和导则(1)《重庆市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指南》(重庆市环境保护局2010)(2)《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50-2007)(3)关于工业企业原址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修复控制指标的说明(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2009)2.1.3参照标准和导则(1)《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送审稿)(2)《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报批稿)(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4)《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送审稿)2.1.4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服务中心编制的《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第一阶段)》的结论与相关内容。2.2评估与修复的总技术路线2.2.1参照《重庆市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和《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报批版)要求,场地环境评价包含三个不同但又逐级递进的阶段。场地环境评价是否需要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主要取决于场地污染状况和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场地环境评价的三个阶段为: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的确认—采样与分析;第三阶段——场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与治理措施。场地环境调查的目的主要是识别场地环境污染的潜在可能,主要通过会谈、场地踏勘,对过去和现在场地使用情况、特别是污染活动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来识别和判断场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如果调查阶段场地调查结果显示该场地可能受到污染,那么在下阶段场地环境评价中将在疑似污染的地块进行采样分析,以确认场地是否存在污染。一旦确定场地已经受到污染,则对调查阶段提出的潜在场地范围进行重新审查和修正,提出更加全面的监测计划,并据此在第三阶段开展更全面、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和污染范围界定,提出治理目标和推荐治理方案。场地环境评价编制程序见图2-1:第一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否需要第二阶段调查否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初步调查制定初步调查计划现场调查采样数据评估与分析详细调查制定详细调查计划现场详细调查采样数据评估与分析编制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场地特征参数调查场地暴露参数调查是是是否否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否需要详细调查是否需要风险评估图2-1场地环境评估工作内容与程序项目启动项目结束结果分析2.2.2根据业主后续开发的进度要求,本项目总体上具有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结合本项目的预定目标和主要任务,本项目总体技术路线,采用第二阶段风险评估与开挖作业同时穿插进行的方式来完成:首先在第一阶段风险评估成果的基础上,聘请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历史的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进行现场复勘,详细掌握场内产废点和排放途径,排查清楚场地内所有的污染地块,确保整个场地无遗漏。采用网格法与动态监测布点法,以第一阶段中污染物含量小于B标限值并大于A标限值和大于B标限值的污染点位为中心,等方向角布设采样点位。向周边推进采样,全过程使用便携式XRF快速监测仪与第三方送样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确定污染土壤超标区域的三维边界。按监测布点方案对污染土壤和表层建筑垃圾进行采样,依据相关标准中指定方法进行分析,获得风险评估相关参数。运用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的评估技术路线确定修复目标值和修复范围。对已确定的修复范围,迅速开挖和转运,实现边定量边开挖,快速完成本工程,尽早达到环保验收的要求。对重金属超标的污染土壤,采用异位稳定化安全填埋的工艺进行处置,最终作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中间覆盖土进行安全填埋。表面建筑垃圾采样分析表面建筑垃圾采样分析土壤监测采样样品分析测试(XRF及送样)监测数据结果评估风险评估报告表面建筑垃圾清理、集中重金属超标污染土壤清挖外运固化处理填埋补充清挖清挖后场地验收监测验收监测重金属浸出浓度有风险地块图2-2场地治理总体技术路线图验收监测无污染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消纳场2.3监测及治理工艺流程工业污染土壤填埋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原则是治理工程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填埋修复过程是从污染土壤清挖开始到最终填埋的全过程。对于一个待修复的污染场地,首先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鉴别土壤中的污染物是否符合填埋的要求,即是否能填埋和需要填埋;对于符合填埋要求的污染土壤,则开始清挖,运输至填埋场。同时,对于可进行填埋的污染土壤判断其是否需要预处理,在填埋场,对于需要预处理的工业污染土壤,按照既定的预处理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填埋,对不需要预处理的污染土壤则直接进入填埋场。基于上述技术路线和原则的基础之,还需要考虑在污染土壤治理及处理过程中相应污水的治理。其主要的工艺步骤包括:污染土壤的现场监测、范围确界、现场清挖、隔离方案(含建筑垃圾)污染土壤的运输方案污染土壤的贮存方案污染土壤的处置方案全过程环境管理和监测方案2.4现场监测、清挖与运输工艺平面布置在施工过程中,将根据现有场地的封闭情况,对场地进行封闭性施工。场地主要布置:施工临时办公场所:办公室、仓库、车辆检测、保卫及施工安全办等。施工场内临时道路建设施工车辆出场清洁场及污水收集系统夜间施工照明系统建筑垃圾临时堆存及分验场地等。场地现场监测、清挖与运输工艺的布置在后续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将进一步完善。

三、现场监测方案3.1污染范围界定与场地测量在上一阶段风险评估中主要确定场地各个区域的大致污染状况,没有对污染的分布情况进行准确的范围确定,因此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据上阶段监测结果,结合超标地块所在的区域,以及原厂区生产布局等信息,再次进行重点详细加密监测。3.1.1原评估报告中污染物的范围界定第一阶段风险评估报告指出:场地内部分点位铬、铜超标,其可能原因为电镀工序的原辅材料进入环境,产生对土壤的累积污染,铅超标的原因可能由于历史生产中火炸药的制造和灌装,火炸药粉末进入环境造成污染。超标点位及超标情况统计详见表3.1序号超过HJ350-2007A级标准超过HJ350-2007B级标准采样点所属地块6-1#铜(0.2)机加工房6-2#铜(8.6)铜(0.01)7-1#铅(0.3)224车间7-2#铅(5.6)铜(0.6)铅(0.5)7-3#铅(31.7)铜(0.3)石油烃(0.3)铅(6.6)8-1#铅(9.8)铅(1.5)职工大学办公楼区域8-3#铅(9.0)铅(1.3)9-1#铬(4.6)铅(1.8)铬(0.8)废气处理设施区域9-2#铬(23.2)铅(15)铬(6.5)铅(2.7)9-3#铬(0.5)铅(9.1)铅(1.4)11-1#铅(40.1)铜(38)铅(8.6)铜(3.1)机加厂房11-2#铅(10.0)铜(0.3)铅(1.6)12-1#铬(1.7)铅(0.9)铜(4.5)锌(1.1)222表处理生产线12-2#铅(1.3)铜(77.7)锌(1.2)铜(7.3)12-3#铅(1.4)铜(4.0)锌(0.01)15-1#铬(1.6)铅(9.4)镉(0.8)镍(0.4)铜(2.0)铅(1.4)15-2#铬(3.3)铅(10.9)镉(0.7)镍(0.6)铜(4.4)铬(0.3)铅(1.8)15-3#铬(0.8)铅(7.9)镉(0.2)镍(1.4)铜(1.1)铅(1.1)16-3#铅(9.0)铅(1.3)污水处理站17-1#铜(0.1)222表处理生产线17-2#铜(0.01)20-2#铜(0.01)264铸造车间21-1#铅(1.6)铜(0.2)21-3#铅(7.2)铅(0.9)24-1#铬(0.3)铅(0.9)镉(2.8)镍(6.9)铜(1.4)锌(1.5)222表处理生产线24-2#铬(2.0)铅(1.4)镉(7.8)镍(16.7)铜(4.0)锌(2.4)24-3#铬(1.1)铅(0.9)镉(4.7)镍(9.4)铜(12.8)锌(3.0)铜(0.4)25-1#铜(0.9)铸造车间区域26-2#铜(0.1)总石油烃(3.4)26-3#铜(0.5)总石油烃(2.7)27-3#铅(1.3)28-1#镉(1.0)电泳涂漆区域28-2#镉(0.2)28-3#镉(8.0)锌(0.8)29-1#铅(0.4)29-2#铅(1.8)29-3#锌(0.2)30-1#铅(0.3)铜(0.1)铸造车间区域30-2#铅(1.3)石油烃(0.01)31-1#石油烃(1.1)冷轧车间38-3#铜(0.7)废水冲沟39-1#铅(4.3)铜(4.3)锌(0.4)铅(0.2)零部件大楼(增补点位)39-2#铅(4.2)铜(0.3)锌(0.2)铅(0.2)39-3#铅(4.6)铜(1.3)锌(0.1)铅(0.3)其中,职工大学铅出现超A\B标现象,可能由于现场地下暗管的破损。在部分点位出现随采样深度增加污染程度加重的情况,应该是由于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的原因。在现场监测时应重点进行再一次的甄别与分析。3.1.2监测布点方案与实地放样根据本项目第一阶段报告的监测布点坐标,在组织污染土壤详细监测前,业主应向施工方提供当地实测地形图,并提供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测量和工程验收的依据。在工程实施前,我们将先定位放线,放线工作将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按照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完成各原有监测点坐标、高程的测设和定点控制。本监测方案将严格按环境风险评估第二阶段详细采样的监测布点方法,采用网格布点法与动态监测布点法相结合进行采样布点首先以第一阶段大于HJ350-2007中A级限值小于B级限值的点位,以及大于HJ350-2007中B级限值的点位为中心点,布置20M×20M的方格网,形成加密采样点位。再利用用动态监测布点法,后一步的监测布点根据前一步的监测分析结果来确定。在具体监测点选择时:先在第一阶段污染点四周等方向角布设4个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下一步监测点的布设位置,最终探明超标区域的边界。全过程采用便携式XRF快速监测仪在现场完成各点位污染土壤的监测,快速探明超标区域的边界,同时对各点位采样的污染土壤送环保部门认可的第三方监测机构检测,印证快速监测结果的合理性。采样布点方案见下示意图:图3-1场地加密采样布点示意图同时,以第一阶段风险评估监测结论并结合场地的初步地质勘探报告结论为基础依据制定采样深度,在前期监测布点的基础上将场地土壤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地表下0.2m、第二层为地表下0.6m、第三层为地表下1.0m、第四层为地表下1.5m,可根据本阶段风险评估监测需求分别在相应深度的土层采样。对于本阶段风险评估的采样监测,针对重金属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是通过每个监测地块采集混合样的方式进行采样。混合样即指每个地块的同层土壤,均匀的在每个地块采集5-9个土样,将各点采集的等量土壤样品充分混拌后四分法取得的土壤混合样品。对第一阶段风险评估中已经确定的污染地块上部的建筑垃圾也要进行布点监测。即在每个地块上方建筑垃圾中取5-9份样品,分别压碎,各取等量进行混合后四分法取得的样品进行监测。3.2样品采集与分析3.2.1样品采集按照场地环境监测方案中布设的监测点位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用挖掘机或人工方式将采样点土壤上层的建筑垃圾剥离清理,使表层土壤裸露适于钻孔取样。土壤样品将采用管式取样器采集,钻孔工具将采用套管钻机,钻管为不锈钢材质,取样管为聚乙烯防腐材质,视土壤状况可调整钻孔直径为5-10由于套管钻机不适用岩石较多或粘性较大的土壤,因此如套管钻机无法取样的点位则可以采用槽探的方式取样。槽探一般靠人工或机械挖掘一定深度的采样槽,根据场地类型和采样数量设置一定的断面宽度,然后用采样铲或采样刀进行采样,根据侧壁土壤的实际情况通过锤击敞口取土器取样和人工刻切块状土取样。土样采集过程中再次仔细观察土壤,及时记录土壤性状。为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采样人员均佩戴一次性PE手套,不同采样点取样及对每个采样点的不同采样深度取样时必须更换手套。选择适量的土壤样品立即装入备好的土壤样品密封袋或瓶中,及时记录样品标号。样品瓶或袋立即放入临时冷藏装置中进行低温保存,直至送检。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做好防护。3.2.2样品保存与流转采集样品设有专门的样品保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样品的转移、封装、运输、交接、记录等。在现场样品装入采样瓶或袋中后,立即转移保存,对于有机类样品,应至冷藏箱低温保存,保持箱体密封后在箱外进行相应标记,由专人负责将各个采样点的样品运送至集中运输样品储存点低温保存,配有相关人员进行定时检查和监管,并每次进行记录登记。待所有样品采集完成集中储存后,样品仍低温保存在冷藏箱中,由专人负责尽快将样品送至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3.2.3样品分析测试所有样品分析测试按照环保部相关标准中指定方法进行分析。为获得风险评估相关参数,具体分析指标为理化特性参数和污染物指标两部分。土壤的常规理化特征参数为:pH、粒径分布、容重、密度、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渗透系数、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中空隙水分和空气体积等。3.2.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内容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由专人进行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现场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监督和审查。现场的质量控制是通过专人对现场采样点定位、钻孔、取样、保存、样品流转、相关记录等过程进行监督核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保证各步骤的实施能满足预设要求和相关标准。质量保证监督和审查一方面是针对采样负责人、采样员、记录员以及分析实验室指定人员,对样品在各个环节的转移、交接进行相关协调,主要保持样品的监督和记录的审查,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将重点针对现场的防护措施和采样人员的安全保护。(2)样品采集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现场采集的质量控制样一般包括平行样、空白样、运输样和设备清洗样,可从采样到样品运输、贮存和数据分析等不同阶段反映数据质量。在采样过程中,同种采样介质,应该采集至少一个样品采集平行样和一个设备清洗样。样品采集平行样是从相同的点位收集并单独封装分别进行分析的两个单独样品;设备清洗样是采样前用于清洗采样设备与监测有关,并与分析无关的样品,以确保设备不污染样品。在样品采集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防止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钻机采样过程中,在第一个钻孔开钻前要进行设备清洗,进行连续多次钻孔的钻探设备应进行清洗,同一钻机不同深度采样时应对钻探设备、取样装置进行清洗,与土壤接触的其他采样工具重复利用时也应清洗。一般情况下用清水或用待采土样进行清洗,必要时采用无磷去垢剂溶液、高压自来水、去离子水(蒸馏水)或10%硝酸进行清洗。(3)全过程记录质量管理在整个项目环境调查过程中需要全程跟踪记录,主要针对在现场踏勘记录、现场采样、样品保存、样品转移交接进行质量管理。现场踏勘主要是在第一、二阶段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记录场地环境特征的变化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构筑物、设备、场地异常气味及异常特征的土壤位置范围。现场采样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进行记录,包括名称、编号、时间、采样点编号、样品特征、采样位置定位数据、采样人签字等。样品保存也由专人负责,样品采集人员与储存管理人员进行样品交接,应核实名称、编号、时间、采样点编号,并及时标注样品特征,核实保存方法,样品保存接受人员签字,并由技术人员附上样品分析方法及分析要求。在样品运输至实验室时,实验室样品接受人员必须检查核实相关信息后进行签字。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预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监测报告编制。3.3风险评估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将包括污染识别、暴露评估、毒性参数获取、风险表征和修复目标值确定等过程。本项目场地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主要采用《重庆市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以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中要求的方法进行。总技术路线如下图。风险表征风险表征暴露评估危害识别非致癌效应计算所有污染物所有途径总风险暴露途径提出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计算基于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计算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场地环境监测特征污染物污染空间分布前期环境调查结果分析暴露模型致癌效应计算暴露量确定毒性参数值计算单一污染物所有途径风险计算单一污染物单一途径风险不确定性分析场地治理修复修复目标值确定毒性评估图3-2风险评估技术路线3.3.1污染识别通过场地环境监测结论确定的场地关注污染物及其在场地内的空间分布,通过场地环境调查结论确定场地规划利用方式和可能的敏感受体,进而确定场地风险评估的内容和范围。重点以场地基础资料、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数据、场地土壤理化性质数据资料、场地气候水文地质数据资料、场地利用方式信息为基础,通过图、表、文字的形式获得危害识别所必需的数据资料数据。3.3.2暴露评估本项目中场地可能的暴露情景为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为敏感性,工业用地为相对非敏感性。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论,针对不同区域规划功能不同,分析关注污染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情景,明确其中关注污染物的各种暴露途径,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与人体间的迁移暴露模型及其相关参数值,进而计算污染物在各种暴露途径下所对应的暴露量。人对本场地污染物暴露的主要途径有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的气态污染物。3.3.3毒性参数获取在污染识别和暴露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的致癌危害和非致癌危害,基于美国EPA相关毒性评估参数数据明确关注污染物的各个毒性参数值,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单位致癌因子等。主要包括关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经不同途径对人体健康的致癌危害效应和和非致癌危害效应机理,以及相应反应剂量。3.3.4风险表征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染物分析浓度数据,基于风险评估模型计算致癌风险值和危害商值,包括同种污染物每一种暴露途径的风险值、同种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所有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总风险值,并将风险值在场地范围内进行图形化表征。通过风险计算出的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超过10-6或危害商值超过1,即为存在风险区域,需要计算修复目标值,为场地治理修复提供依据。3.3.5修复目标值确定以风险表征结果为依据,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超过10-6或危害商值超过1的场地,基于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确定单一污染物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时,应计算基于单一途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基于所有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目标值,以及保护地下水的土壤修复限值,并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最终确定污染场地修复建议目标值,将作为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实施的依据。下表为与本项目相关污染因子的《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值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中要求启动风险评估土壤筛选值。单位:mg/kg级级别项目A级B级住宅用地土壤启动值铅140600400汞1.5505.0铬1906101000(三)2.4(六)镉1226.8铜63600663锌20015001000镍50240098总石油烃1000//多氯联苯0.21Aroclor122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中启动风险评估土壤筛选值与本项目污染超标因子的A级标准相比较均较大,因此,为了加快本项目的推进,可以初步确定本项目修复目标值以《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A级标准限值为主,并通过基于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的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作为辅助进行验证和修正。根据对本项目第一阶段风险评估数据的分析,在第二阶段的风险评估中应重点关注铅和铬在部分点位的含量已超过《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中启动风险评估土壤筛选值。因此在后续的项目风险评估中,应对铅和铬产生的污染风险进行重点评估。

四、污染土壤现场清运方案4.1地表附着物清挖、运输与监测为了准确界定场地内各个污染区域的位置,事先应把地表覆盖物清理出现场。本方案采用机械或人工等清理方法将建筑垃圾、外来弃土和外来工业垃圾。清理施工中首先应进行场地地表覆盖物污染程度甄别,本方案中我们针对污染物为重金属这一特点,将采用XRF现场采样分析的快速监测法。即在每个地块上方建筑垃圾中取5-9份样品,分别压碎,各取等量进行混合后四分法取得的样品进行监测。对于没有污染的建筑垃圾将按建筑垃圾拆除与清运的规范,进行转运。对于存在污染的垃圾由业主单位清运至治理边界线外分类存放以利于后续处置。对附着灌木采用人工砍伐的方法清理并定点存放。并防止清运过程中污染物的扩散。根据我方技术人员前期与业主单位对污染区域的分析和优化,场地内应清除的地表附着物总量估算约50000立方米。主要包括已拆除的建筑垃圾,建筑及构筑物未拆除的底层楼板及建筑垫层。其中被污染的总量按5%计约2500立方米。4.2污染土壤清挖方案4.2.1污染土壤总量估算由于本项目还没有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第二阶段的详细监测与污染范围的确定。无法准确知道场地内污染土壤的总量。根据业主的要求,为了保证后续开发对环境的较高要求,对于超过A标的污染土壤将全部进行清挖和异地修复与治理。因此在污染土壤的估算中,将不区分A标与B标。根据第一阶段的评估报告,场地内超过A标的监测点位总计21点位。其中按剖面样3#样品也超标的点位共计14点位。对仅有表层样超标,而剖面样没有超标的点位,污染深度按平均0.7米进行估算,对剖面样3号超标的污染区域按平均1.2米污染深度进行估算。每一点位的污染面积按20*20米,即400平方米进行估算,总超挖量按0.3米计算。则总污染量为表层污染点污染土壤总量:剖面深层污染点污染土壤总量:超挖污染土壤总量:表面污染建筑垃圾总量:2500m3考虑到现场补充监测的不确定性。按5%增加量进行总量控制及施工方案的编制。则污染土壤估算的控制总量为:4.2.2根据采样分析结果,在现场确定各开挖区域的拐点,然后对每个拐点进行实地放样,实地放样采用木桩定铁钉定点,并用水泥硬化固定,水泥表面用红色油漆标识,并对每个区域的拐点进行标注。确定各个清挖区域,再按各区的小点编号进行逐个划分放线,并在每一个清挖地块上做编码标识。放线完成并得到监理及建设单位认可后将开展进一步的工作。4-1污染土壤清挖作业流程图4.2.3施工要求及准备1、本工程为污染土治理工程,施工前必须详细了解工程前期的技术方案及评估报告,在施工前必须详细了解现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并按业主要求完成:工程治理的总体方案、污染土壤的范围确界、现场清挖、隔离方案(含建筑垃圾)、污染土壤的运输方案、污染土壤的贮存方案、污染土壤的处置方案、全过程环境管理和监测方案等技术文件。并获得业主和监理认可。2、污染土采用异位修复外运填埋,在施工时首先将根据需要对施工范围内的场地进行封闭,进行封闭性施工。封闭的措施包括围墙、通透式围栏和围板。在经常有人活动的围墙、通透式围栏或围板处设置警示标志。2、在开始清挖之前,要结合建议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及现有管线图”检查场地中是否仍然遗留正在运行的地下设施或者是否有地下埋设设备,例如供电、供水、供气、消防、排水、储水罐、化学品储罐、人防设施等。如果存在任何地下设施,则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拆除。对于地下化学品储罐,要作风险评估后再采取处置措施。3、建造施工通用临时设施,包括办公用房、现场值班用房、安全保卫用房、机具仓库、材料仓库、设备仓库以及门卫。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2节中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准备运输车辆及包装材料。使用经检测合格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和包装材料来运输;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应持有上岗资格证;运输车辆要配有必要的通讯工具;实行封闭式运输,运输方案有完善的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燃烧、泄漏等措施。5、准备清挖机械。清挖机械型号满足现场清挖的不同要求,例如强度、深度、精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6、建设场内清运道路铺设。场内清运道路分为主干道路、分支道路和临时道路。主干道路的位置与需要清挖的地块没有重叠。分支道路与需要清挖的地块有部分的重叠,分支道路处的清挖,在其它部分清挖完毕后进行,清挖后,有重叠的分支道路被同时拆除。临时道路用于清挖土壤和建筑垃圾的运输。场内的运输车辆全部按照规定的道路行进,没有设计道路的地方禁止车辆行走。规划场外运输道路。场外运输道路的规划一方面要使运输尽量快捷,另外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开各种敏感地段,如市中心区、居民区等。由于涉及到危险废物运输,场外运输道路应向市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并获得审批。运输车辆、包装材料及清挖机械进入现场,并在现场接受检查。7、建设车辆出场清洗场。以减少场地污染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外污染。清洗场由清洗场、排水收集沟、沉淀池、循环水池、水泵等组成,同时作好施工区域的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并报设计审批。8、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4.2.4清挖作业1、对于已确定范围的污染场地,从暂时道路边开建10m×10m的清挖初始工作面。2、先向纵深推进,以风险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深度作为设定深度,当达到设定深度时,在底部取样使用手持式XPF土壤分析仪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若污染物含量已低于修复限值,则停止纵深挖掘;若污染物含量任高于修复限值,报则监理及发包方同意后,继续向纵深挖0.5m,再次对底部取样分析,直至污染物的含量低于修复限值。3、当纵深污染物含量低于修复限值后,则将工作面向水平分布方向推进,直至将设定区域的污染土壤全部清挖。然后在清挖后的区域边界取样使用手持式XRF土壤分析仪进行分析,若土壤污染物含量高于修复限值,则继续向水平推进0.5m之后,再在边界处取样分析,直至污染物的含量低于修复限值。4、在清挖过程中,必要的边坡修整和场地边角、小型沟槽的开挖或填土等,须用人工或小型机具配合进行。5、清挖完成后,由验收监测单位进行监测采样,其中对每个区域底部取样密度为每个相同挖深的地块1-3个样品,边界取样密度为平均每20-40m边界长度一个样品。6、在清挖进行的同时,将清挖出的土壤根据运输进度进行直接装车运输或现场临时堆存,若进行临时堆存应拟定详细的堆存方案,防止污染土的二次污染,并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7、装载污染土壤时要进行封闭处理,并且通过检查后进入清洗场,运输车辆出场前经过车身清扫,轮胎冲洗。在场外,运输车辆按照批准的路线运输行进。到达目的地后,经过称重和检查,将土壤卸到贮存场。图4-2污染土壤开挖示意图图4-3污染土壤装载示意图4.2.在污染土壤的现场清挖、转运过程中应做好隔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场地临时排水系统的建设:根据发包方要求及本项目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前应尽量按设计要求,采用开挖临时排水沟或筑土堤等措施,阻止场外水流入施工场地,以避免因水流引起的二次污染。场地粉尘控制:(1)对场内道路定期洒水抑制扬尘。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扬尘量与粉尘的含水率有关,粉尘含水率越高,扬尘量越小,目前国内大多数施工场地均采用洒水来进行抑尘。经有关试验表明,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造成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范围可大大缩小。严禁在施工区域洒水,避免产生二次污染。(2)对污染土壤表面覆盖防尘网防尘,对易起尘的材料进行覆盖。(3)提高开挖和清运速度,缩小粉尘影响范围。(4)运输车辆运输通道经常清扫,避免车辆通过时带起扬尘。对于现场临时贮存污染土的隔离现场在清挖、监测和转运过程中,需要对现场开挖的污染土进行临时贮存。在贮存中特别要做好污染土的隔离,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主要的措施包括,选择地面平整,硬化情况较好的地面进行临时贮存。同时准备充足的彩条布,进行全覆盖。以保证不产生扬尘及雨天因雨水造成二次污染。装载污染土壤时要进行封闭处理,并且通过检查后进入清洗场,运输车辆出场前经过车身清扫,轮胎冲洗。在场外,运输车辆按照批准的路线运输行进。到达目的地后,经过称重和检查,将土壤卸到贮存场。运输时,跟踪运输车辆,监督检查车辆在运输时不造成二次污染;

五、污染土壤运输方案5.1运输路线5.1.1场内运输1、开挖现场的场内运输场内清运道路分为主干道路、分支道路和临时道路,临时道路用于清挖污染土壤和建筑垃圾的运输。场内的运输车辆全部按照规定的道路行进,没有设计道路的地方禁止车辆行走。场内道路的布置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将明细化。2、污染处置场的场内运输根据方案要求,污染处置场设置在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业A区内或江津区垃圾填埋场作业区内,运输车辆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指定行进路线,按照禁令要求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进入稳定化作业场,将污染土壤卸载在稳定化作业场的暂存区,卸载完毕后车辆原路返回。经稳定化后的污染土壤,再由内转车辆转运至填埋区,填埋机具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具体要求行进路线作业。5.1.2场外运输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入场要求6.4中明确了一般工业固废经处理后可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名录,结合本项目土壤的污染性质,满足规定的一般工业固废入场要求。因此,该项目污染土壤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将所有污染土壤挖掘后外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处置。根据市环保局推荐,本工程填埋处置场拟选择两个地点:重庆江津垃圾填埋处置场以及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由于长生桥填埋场位于主城区,原则上不推荐进行污染土壤的稳定化处理。本着高效、节约、安全、可靠的原则,在本方案中将拟定两个处置场所,将根据市环保局的认可来确定最终接收场所。1、重庆江津垃圾填埋处置场该场地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距离重庆市中区直线距离约45公里。从江北清挖现场到江津垃圾填埋场有两条路线可选择,其中一条路线由渝黔高速公路经巴南区鱼洞到江津垃圾填埋场,全长75km,其中,鱼洞到江津道路狭窄,且车流量大,不适于货运车辆开行,该路线跨越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和江津区,途中经过大佛寺长江大桥;另一条路线由内环高速公路经华福大道、长江大桥至江津垃圾填埋场,其中,华福大道下道口至长江大桥路段是新建城市干道,该路段车流量少。清挖现场距离内环高速入口约4km,内环高速入口至华福大道入口约23km,华福大道出口经长江大桥至江津填埋场约45经向重庆市交通、环卫等管理部门咨询后,确定该条路线作为本方案中污染土壤的运输路线。路线图见图5-1所示。图5-1项目污染土壤运输路线图一2、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本工程污染土壤转运方案二的目的地是重庆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填埋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茶园村。从江北区建新东路长安厂五里店厂区现场至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有两条路线可选择,其中,第一条路线由建新东路经五里店立交桥至朝天门大桥,从腾龙大道经鸡冠石、盘龙立交上内环高速公路,由茶园立交桥下道后再进入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全程约23.6km。该路线,建新东路街和五里店立交附近多为商业区和居住区,人流量大,道路交通拥堵,不适合工程车辆行驶;第二条路线由鲤鱼池路经红土地立交至黄泥磅立交桥约4km,从黄泥磅立交桥经紫荆路、民安大道至人和立交桥上内环高速公路约3km,由人和立交桥经东环立交、五桂立交桥、江南立交桥在茶园村下道后进入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约26km,全程约33km。该路线道路较宽,路况较好,工程车辆行驶较为适宜。本方案拟采用第二条转运路线,线路图详见图5-2。图5-2污染土壤转运路线图二5.2包装图5-3污染土壤包装污染土壤直接装车,拟采用四桥自卸式汽车进行装载。运输途中,为防止污染土壤的抛洒、浸出液泄露等现象对环境造成危害,应对所有运输车辆采取污染防治处理措施。装车前对货箱进行防渗漏处理,装载完毕后,均覆盖防水油布。运输车辆的防渗处理是利用包装材料对渗滤液进行隔离并收集,有效地防止渗滤液进入周围环境,从而达到降低环境风险的目的。本工程采用聚乙烯薄膜作为污染土壤运输车辆的防渗材料,装载前,将聚乙烯薄膜均匀铺设在污染土壤运输车辆货箱底部,并保证薄膜与货箱四周有不低于30cm的贴合。在挖掘机装车时,尽量降低污染土壤落料高度,避免土壤中坚硬物划破防渗膜。运输车辆装载完毕后,专人负责检查货箱是否有渗滤液渗出,情况良好方可出场,若发现异常,需重新进行防渗处理。土壤在装运过程中严禁跑冒滴漏现象,在装运过程中不能以车的额定装载吨位来装运,可能出现实际装载量小于额定装载量的现象。与此同时要求每车都用油布将车辆盖严,保证运输途中无跑冒滴漏现象。为保证万无一失,对车辆装运路线进行确定,环保部门将随时跟踪检查。污染土壤装载前,首先检查车辆货箱后方挡板是否固定并锁好,货箱是否有裂缝。污染土壤装载时,现场运输管理人员应对装载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污染土壤装载过盛。装载完毕后,应对货箱进行清扫,最后覆盖防水油布,示意图见图5-3。5.3运输管理5.3.1车辆进场(1)进场检查登记①运输车辆进场时,现场保安首先对车辆牌照、运输人员身份等进行检查、确认,若运输车辆或驾驶人员与车辆登记信息不符,严禁车辆进场。②检查符合进场条件的车辆,在保安处办理进场登记手续,并签字确认后方可驾驶运输车辆进入现场。(2)场内行驶和装载前整理①进场后,运输车辆必须严格遵守现场管理制度,按照现场规定路线驶入待检区等待检查。②待检区内现场运输管理员负责对进场车辆的外观,车辆状态以及车辆防渗设施等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运输车辆将依次进入现场等待区等待装载。5.3.2装载和整理(1)装载①等待区的车辆按照进场的先后顺序,有秩序的进入装载区进行装载,避免造成场内道路堵塞。②装载区运输管理员负责监督和管理车辆的装载情况,严格控制装载过程,禁止超载。(2)整理①车辆装载完毕后,驶入整理区进行车辆的整理、清扫以及封闭作业,由运输管理员负责监督管理。②运输管理员在确认车辆装载、整理完毕后,向驾驶员开具转运记录单,并签字确认。5.3.3车辆出场(1)整理完毕的运输车辆驶入等待区,等待车辆保洁。(2)出场冲洗等待区的运输车辆依次驶入保洁区,在保洁区内由车辆保洁员负责对出场车辆进行清洁工作,保洁工作的内容包括运输车辆车身、轮胎等的清扫和清洗,避免车辆携带污染物出场,造成环境二次污染。(3)出场检查、登记①出场检查出场车辆在冲洗完毕后,由运输管理人员负责对出场车辆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车辆清洁程度、防渗漏措施、防抛洒措施以及车辆转运记录单等,如不符合出场条件,应要求车辆重新整理,直到满足出场条件后,运输管理员在转运记录单上签字确认。②出场登记车辆保洁检查完毕,并确认符合出场要求后,运输车辆驶入门卫处出场待检,保安负责检查出场车辆的转运记录单,确认是否已达到出场条件,满足出场要求的车辆在保安处办理完出场登记手续后,方可驶离现场。5.3.4运输管理控制流程图图5-4运输管理控制流程图

六、污染物处置方案6.1污染土壤的存贮6.1.1贮存场地的选择本方案为异位修复外运填埋方案:即在具有接纳污染土壤的填埋场条件下,将所有污染土壤挖掘后外运至填埋场,加磷酸盐固化后作为填埋场中间覆盖土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其特点是技术较为成熟、时间要求短,对环境影响较小。将污染土运输至填埋场后。对于可进行填埋的污染土壤判断其是否需要预处理,在填埋场,对于需要预处理的工业污染土壤,按照既定的预处理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填埋,对不需要预处理的污染土壤则直接进入填埋场。因此在进行填埋前将进行稳固化处理,对还未进行稳固化处理的污染土要进行临时贮存。由于污染土壤的特殊性,贮存场地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地质结构稳定,不能位于土质松动的区域,贮存场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地下水等影响的地区。本项目的贮存场拟与原设施合并使用,该区域周围1000米范围内无居民和工厂,拟建贮存场选址在两个垃圾场内图6-1污染土壤贮存选址示意图一图6-2贮存及稳定化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二6.1.2贮存场修建1、设计要求防渗部件名称设计要求贮存主体采用有效的结构设计全封闭式(地板、墙体、屋顶或覆盖防水薄膜)设计一个清洁区域用于存放相关设备、机械污染土壤接触面根据相应的物料进行化学防护处理主防护层(地面)地面要求具有防渗性地面采用混凝土或根据现场情况固化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相应的化学防护处理配备用以收集渗滤液的设施浸出液收集装置与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正确相接,正确的管理和去除废液渗漏探测系统便于在出现渗漏的最初阶段及时发现第二防护层第二防护层也必须具有防渗性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相应的化学防护处理⑵存场结构介绍(见图5-3)图6-3贮存设施防渗示意图·防雨系统:贮存场采用宽檐式全封闭钢架结构,屋顶有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将被直接排出贮存区外。·防渗系统:地面修建时应有一定的倾斜度,并进行双层防渗处理,墙体内侧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防渗处理。在地面下安装渗漏探测系统,当地面发生渗漏时进行报警。污染土壤中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系统进入专用收集池内,定期抽出渗滤液与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合并处置。6.2污染土壤处置方案6.2.1污染土壤处置流程本项目修复地块的目标污染物是重金属铅、铜、铬和总石油烃类,在经济有效地处理大量危险废物的目标下,以水泥和石灰固化稳定化技术较为适用,其在处理程序的操作上无需特殊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一般的土木技术入员和施工设备即可进行。由于本工程处理后的土壤将作为垃圾填方土回填,可综合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考虑石灰固化法处理或采用水泥固化法固化。图6-4稳定化作业流程图稳定化作业流程如下:①土石分选及污染土壤稳定化作业层铺设待处理的污染土壤首先堆存在暂存场,由人工清理分拣出不符合进料条件的杂质,如:钢筋、木块、塑料和金属物质等,分拣后的物料由上料装载机上料到土石分选装备上进行机械分选,分选出大于50cm的石块,分选出的污染土壤经稳定化后安全填埋,分选出的石块直接进行安全填埋。经分选后的污染土壤,采用铲车或挖掘机械转移至稳定化作业区,污染土壤按40cm-60cm的厚度要求均匀铺设稳定化作业层。②添加稳定化药剂以2m×2m的规格,将铺设完毕的稳定化作业层划分为若干单元,根据“金属稳定化工艺实验”的结果确定的稳定剂最佳添加比例,按每个单元内污染土壤的量,计算出每个单元内应添加稳定剂的添加量,稳定剂经计量后由人工均匀投加到每个单元。③混合搅拌当污染土壤稳定化作业面添加稳定剂后,采用机械方式将稳定化作业层的污染土壤进行充分混合。④反应/养护混合均匀的稳定化污染土壤需要一定的反应和养护,反应养护周期一般为2至3天。⑤稳定化效果评估反应养护期满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污染土壤进行抽样,检测重金属浸出态浓度,当检测结果满足垃圾卫生填埋场入场指标后,作为中间覆盖土进行安全填埋。⑥稳定化结束后的场地处理在整体稳定化作业结束后,将原稳定化作业范围内表层土壤按一定深度进行剥离,作为填埋时的中间覆盖土。6.2.2水泥固化原理水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稳定污染物:在添加剂表面发生物理吸附;与添加剂中的离子形成沉淀或络合物;污染物被新形成的晶体或聚合物所包被,减小了与周围环境的接触界面。水泥是由石灰石和钻土在水泥窖中高温加热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为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加水后能发生水化反应,逐渐凝结和硬化。水泥中的硅酸盐阴离子是以孤立的四面体存在水化时逐渐连接成二聚物以及多聚物—水化硅酸钙(CSH),同时产生氢氧化钙。CSH是一种由不同聚合度的水化物所组成的固体凝胶,是水泥凝结作用的最主要物质,也可以对污染物进行物理包封、吸附或化学键合等作用,是污染物稳定化的根本保证。另外,水化反应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pH,有利于重金属转化为溶解度较低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此外,重金属离子也可以被固定在水泥水化产物的晶格中难于浸出。6.2.3稳定固化效果为了评价固化体对污染物的固定/稳定效果,通常要考察污染物释放的能力,即污染物的浸出效应固化体性质、颗粒物大小、溶液性质和接触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浸提效果。按照不同的浸提液更新体制(连续投加或间歇投加)、实验样品的体量(整块样品或细碎样品)和实验液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或中性可以对浸出效应试验进行分类。TCLP方法是美国环保局指定的重金属释放效应评价方法,应用最为广泛。我国在1997年颁布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后来逐渐加以完善,于2007年颁布了醋酸缓冲溶液法和硫酸硝酸法。为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填埋场景,施惠生等设计了固化体表面浸出毒性试验。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固化体必须具有较强的酸碱耐受能力,因此,十分有必要考察固化体在多种pH下的浸出效应,即pH值相关性试验。各个国家都对浸出液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加以限定,该限值可以作为划分危险废物的标准,也可以作为判定稳定固化处理是否有效的尺度。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在之后的几年内对其进行了修改,并于2007年颁布了新的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已有实验研究证明,水泥对溶解态铅的固化很有效。例如,水泥固化法处理含重金属污泥时,在污泥中铅浸出浓度在165-243mg/L时,在铅污染物经过水泥稳定固化处理后,固化体铅浸出浓度在0.002mg/L以下;在搅拌水中可溶态铅达到4000mg/L的情况下,水泥固化体浸提液中可溶态铅可降至0.2mg/L.因此,本项目污染土壤在可溶态金属浓度本来就较低的情况下,再采用水泥固化处理后,可以达到安全要求。6.2.4污染土壤安全填埋方案(1)安全填埋作业流程图6-5安全填埋作业流程图(2)安全填埋作业流程说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通常是把每天运到填埋场的垃圾经性质和计量判定后进入填埋场内,按指定的单元作业点卸下,卸车后用推土机推铺,再用压实机碾压,分层压实到需要高度后,再在上面覆盖土或聚乙烯膜料,并重复上述的卸料、推铺、压实和覆盖的过程。以一日一层作为单元,每日进行覆盖,垃圾的压实密度大于0.6t/m3,每层垃圾厚度应控制在2.5cm-3.0m,每层覆土15cm-30cm,通常四层厚度组成一个大单元,上面覆盖土在45cm-50cm。填埋时先从右到左推进,然后从前向后推进,左、中、右之间的联线之间呈圆弧形,使覆盖面上排水畅通地流向两侧进入排水沟或边沟等,以减少雨水渗入垃圾体内,前后上部的连线呈一定坡度,外坡为1:4,顶坡不小于2%。单元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后,可进行临时封场,在其上面覆盖45cm-50cm厚的粘土,并均匀压实,再加上15cm厚的营养土,种植浅根植物,最终封场覆土厚度大于1m。6.3总石油烃污染土壤异位生物通风处置方案本项目还存在有总石油烃超标土壤,拟采取异位生物通风技术处置,处置地点设置在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内。6.3.1异地生物通风工艺流程图6-6异位生物通风工艺流程6.3.2异位生物通风工艺流程说明(1)生物通风场地的前处理生物通风处理场地底部及四周须进行一定的防渗处理,在污染土壤进入场地后其周边和上层用塑料棚室进行封闭后。待生物通风场的四周及底部防渗膜铺设完成后及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砂石层和无纺布层。其中砂石层中布设有曝气管,在砂石层中平面铺设。在无纺布层之上,放置污染土壤与秸秆、有机肥料等物质的混合物,应填放均匀,厚度不能大于1.5m。(2)总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前处理将清挖出石油烃污染土壤运送至污染土壤暂存区,土壤首先经过筛分将粒径较大的石块清除,再经过一定程度的破碎使得土壤达到相应粒径要求。通过传送装置将土壤运送至混合搅拌装置,同时加入粉碎后的秸秆及一定比例的有机肥,进行充分混合后,将土壤导运至生物通风处理场地内。(3)生物通风处理生物通风处理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气提阶段,通过加气管使大量较高温度的气体进入污染土壤底部。气体通过土壤中空隙时,高温可使有机污染物气化,通过大量气流上升使得污染物随气体向上层流动,其中大部分低沸点、易挥发的有机物直接随空气一起抽出,高沸点的重组分污染物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2和H2O。最终污染物随气体进入活性碳处理装置,污染物在活性碳装置内被吸附。第二阶段为慢速生物通风反应阶段,经快速气提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浓度已经大幅度降低,利用土层上表面布设的滴注管网保持一定速率向土壤中加入含有氮磷的水溶液。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土壤中的原始菌种对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此阶段反应相对较慢,周期约为20~30天。由于气体的流速较低,有利于土壤的微生物对石油烃类物质的分解,减少尾气处理量。对于第二阶段的生物通风,其环境条件较为重要,如温度、土壤含水率/湿度、氧气、有机肥料(氮磷等营养元素)等。(4)稳定化及安全填埋总石油烃污染土壤经过生物通风处理后,经采样检测达到相应标准后,可作为垃圾卫生填埋时的中间覆盖土进行安全填埋或在其他指定地点回填。对总石油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经生物通风处理达标后进行稳定化安全填埋。6.4备用处置方案为了最大程度确保该项目顺利完工,根据本项目污染土壤的特点,特准备以下两个备用处置方案:(1)植物修复方案可通过污染土壤与生活污泥混合,以培植土壤形式变为植物培土,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置。(2)水泥窑协同处置方案通过拉法基水泥投资的水泥窑焚烧处置装置可进行焚烧处置。

七、全过程环境管理和监测7.1清挖现场环境管理和监测7.1.1清挖现场环境管理污染土壤清挖作业现场主要应注意施工噪声、扬尘、污水等环境问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减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影响。1、环境噪声管理(1)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加强施工管理,限制工作时间,夜间严禁作业。若施工作业必须在夜间进行时,应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2)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管理,使设备处于低噪声工作状态。(3)必要时采取基础减震、隔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声环境达标。2、场地粉尘控制(1)对场内道路定期洒水抑制扬尘。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扬尘量与粉尘的含水率有关,粉尘含水率越高,扬尘量越小,目前国内大多数施工场地均采用洒水来进行抑尘。经有关试验表明,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造成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范围可大大缩小。严禁在施工区域洒水,避免产生二次污染。(2)对污染土壤表面覆盖防尘网防尘,对易起尘的材料进行覆盖。(3)提高开挖和清运速度,缩小粉尘影响范围。(4)运输车辆运输通道经常清扫,避免车辆通过时带起扬尘。3、场地污水处理(1)冲洗运输车辆、现场机具等时使用的水循环使用,对循环水按专业水处理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禁止污水违章排放造成二次污染。(2)对循环水池、沉降池进行防渗处理。(3)对污染土壤治理区域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等方法防雨,并收集治理区域内的雨水,防止雨水洗脱和淋溶造成污染迁移和扩散。7.1.2清挖边界监测1、对于已确定范围的污染场地,从暂时道路边开建10m×10m的清挖初始工作面。2、先向纵深推进,以风险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深度作为设定深度,当达到设定深度时,在底部取样使用XRF手持式土壤分析仪进行分析,若污染物含量已低于修复限值,则停止纵深挖掘;若污染物含量任高于修复限值,则继续向纵深挖0.5M,再次对底部取样分析,直至污染物的含量低于修复限值。3、当纵深污染物含量低于修复限值后,则将工作面向水平分布方向推进,直至将设定区域的污染土壤全部清挖。然后在清挖后的区域边界取样使用XRF手持式土壤分析仪进行分析,若土壤污染物含量高于修复限值,则继续向水平推进0.5M之后,再在边界处取样分析,直至污染物的含量低于修复限值。4、底部取样密度为每个相同挖深的地块1-3个样品,边界取样密度为平均每20-40m边界长度一个样品。7.2运输过程环境管理1、运输车辆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跑、冒、滴、漏,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2、运输车辆出场前应对车辆轮胎进行冲洗,做好车身清洁,避免造成场外污染。3、加强对运输的监管,运输车辆进入场内应限速行驶,减少产尘量。4、运输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器,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5、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严禁违章行驶。7.3贮存过程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贮存场所内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要有集排水和防渗漏设施,贮存场所要远离焚烧设施并符合消防要求。对污染物贮存点的下游方向设置3个钻井,考察污染物堆存期间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根据不同深度抽取井内水样进行分析,作为监测的原始背景值。每隔一段时间抽取井内和背景样相同深度的水样进行分析比对。7.4处置过程的环境管理和监测在污染土壤进行填埋处置过程中,按照垃圾填埋场的规定进行环境管理和监测。

八、工程安全管理8.1安全管理流程8.1.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危险源的识别对工程项目现场作业活动、运输过程以及处置现场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登记。危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以下七种类型:化学危害:各类有毒有害化学品、腐蚀性物质的挥发、泄露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爆炸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放射性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造成人体辐射损伤;机械危害:造成人体轧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骨折、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电气危害:设施设备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引起的漏电、静电、雷电、电火花等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坏等;人机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热能危害:如高温、蒸汽管道蒸汽造成的烫伤。(2)危险源的评价危险源的评价首先进行危险分级,将危险源分为不可容许危险、重大危险和一般危险三级。采用LEC评价法对危险级别进行判定(危险级别=L×E×C,其中: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L为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C为后果的严重程度)。8.1.2制定安全管理方案与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方案与控制措施应以消除危险源为原则,考虑危险源降低措施,针对危险源评价得出的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编制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危险源控制措施包括:控制目标与指标,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制定管理程序、控制办法;实施教育与培训、进行技术交底;制定应急方案、进行应急演练;加强现场监督与检查;保持明有的措施。8.1.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规范现场安全作业,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坚持以安全第一为原则,针对施工现场安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8.1.4安全培训与技术交底施工进场前,由安全员对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分包单位、监测人员等)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控制措施的培训,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和演练,在培训完成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入现场后,安全员负责与所有相关的分包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包括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的培训以及安全责任的落实等),并签字确认。8.1.5教育与处罚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方案为准则,由管理人员或安全员对现场所有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凡发现存在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奖惩办法进行处罚。并在处罚后,重新对违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8.1.6持续改进由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方案、控制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项目部定期组织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保证安全管理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于修订完成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时进行归档和发放,并组织相关安全人员培训学习,做到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8.1.7安全管理流程图图8-1安全管理流程图8.2安全管理制度8.2.1个人安全(1)凡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相应的人体防护用品,外来人员凡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好安全帽。(2)施工现场各危险区域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未穿戴相应防护用品或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域。(3)现场用电线路、电器、接电、照明用电均应由现场电工专人负责接线,他人不得私自乱动乱接。(4)施工工作时应严肃认真,思想集中,精心操作。严禁打闹、追跑、争斗、睡觉,不允许串岗、离岗。(5)严禁酒后上岗,施工作业前应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精神不正常者严禁上岗作业。(6)禁止携带小孩进入施工场地。(7)发生人身事故后,应立即抢救,并立即向安全环保部和现场领导报告。重大事故和多人事故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8.2.2设备安全(1)现场设备的安装、运行、拆除等操作,必须按照相关操作技术规范进行,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设备。(2)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3)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调整等作业,防止早期损坏,避免运行中发生安全事故。8.2.3运输安全(1)车辆运输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道路运输条例》,严禁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2)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3)运输车辆必须按照《运输管理控制流程》进行运输,严禁车辆超载运输。(4)运输车辆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并严格控制车速,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5)安全员负责督促、检查驾驶员对运输车辆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8.2.4消防安全(1)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原则。(2)任何团队、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3)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培训和实施消防演练。(4)定期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5)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器材,应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应有固定的摆放位置,设立消防器材棚(箱),并设专人维护保养。(6)消防器材不得随意挪用,如使用后,应及时换新,不得空置。(7)定期组织实施对现场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8)仓库重地严禁烟火,仓库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熟悉并掌握所属物品性质与灭火安全防护知识。(9)易燃、易爆、腐蚀、易氧化的化学物品要分类隔离,专类存放。箱板等纸制品存放要整齐并有一定间隔,不得乱堆放。各类物品之间要保持道路畅通,不得妨碍门窗的开关。(10)具有爆炸危险的设备、装置、仓库、应根据危险程度不同采用防爆或封闭式电器(包括照明),安装电线需与明火,采暖设备、金属设备保持一定距离。8.2.5值班安全(1)值班与巡逻人员当班时按要求履行职责,按程序上报情况,按时交接班。对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及时予以制止,未经现场项目经理许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并确保供水设施完好,防止人为破坏作业场地内设施的案件发生。(2)建立定期检查和目标责任制度。施工现场办公室采取每日不定时单项检查与每周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单位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并限期整改。现场项目经理为安全保卫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