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_第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_第2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_第3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_第4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一、根本情况

开发区伴着农村盈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群体,在特别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爱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别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沟通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脆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峻。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果多数处于中下游,成果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果一般,占43、7%;学习成果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显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劝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怀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沟通,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鄙视、孤独无助、悲观孤独。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学问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特地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怀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心情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育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沟通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力量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学问,往往只满意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与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哄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同学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完成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亲密协作,在指导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意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学问,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依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奉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赐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同学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制造更加美丽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同学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公平对待每个同学,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制造条件。

3、强化沟通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全部留守儿童(外来同学)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同学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强化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沟通与沟通,按时通报同学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按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按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同学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爱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讨,认真履行指导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转变观念,把握科学的家庭教育学问和方法,真正担当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2

一、调查对象的根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联结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别的农村。该村有XXX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此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非常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将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盈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显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冲突。伴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盈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激励农村盈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冲突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公平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别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沟通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很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别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经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应,这必定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意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如今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根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好,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料,简单在养分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哺育、爱护显得更为重要,假如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简单出得多一些。如今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事实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很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忙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生疏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简单显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果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催促帮忙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按时的指点和帮忙,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按时得到订正,简单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德。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强化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意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育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果,更要注意孩子综合力量和素养的培育。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峻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按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老师应担当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沟通谈心,提高亲切信任程度,赐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便利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便利,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强化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简单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假如不能得到按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制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活力,期望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3

伴着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同学。我们称之为“留守同学”。伴着国家对农民工限制的进一步解除,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留守同学”的问题会更显迫切。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根本情况:

旧县中学遭水灾后,与太平二中并校迁址到占地68034平方米的新校区;现有专职老师40人,12个教学班,826名同学。留守同学数274人。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力量分散。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缺乏。留在家里的人员,不得不担当更加繁重的农业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料留守孩子的行为、生活,特别是学习。少了约束和教育,很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形成恶习。

2、隔代教育徘徊于溺爱的误区。当前农村盈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或者托付给亲戚好友,更有甚者无人监护,让他们得到了太多的“自由”。这些老人们只是被动地担当起家庭保姆的义务,因此重“养”轻“教”、细“养”粗“教”或只“养”不“教”的现象非常严峻。过分迁就孩子、爱护孩子,而无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外出务工的家长给孩子寄回来的主要是财物,缺乏对孩子的精神关爱。

3、教育方法简洁。一部分留守家长有溺爱和偏爱的倾向,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问题又是简洁粗暴,动辄拳脚,无视同学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纵与不管。他们中一些人早出晚归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沾上小偷小摸恶习。痴迷于电子游戏,光临不良网吧,成天神智恍惚。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农村学校因教学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原因,不行能弥补因家庭教育的缺位而留下的教育真空。“留守同学”的家长很少与老师、学校联系,对学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协作学校的'教育,学校也无法了解同学在家庭中的情况,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难连接起来。学校教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在调查中发现,80%留守儿童根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7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力量较强,65%以上学习成果中等或偏下,成果优秀的较少占10%。

三、学校实行的措施:

1、学校在关爱“留守同学”方面做到“三个一”:一是建立“留守同学”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二是给“留守同学”建立结对帮扶的校内家长,三是定期召开“留守同学”座谈会;要求各班在关爱“留守同学”方面做到“三保证”:一保证“留守同学”不辍学,二保证“留守同学”在学习上不滑坡,三保证“留守同学”在校期间没有严峻违纪现象;

2、营造关爱“留守同学”气氛。学校老师以师德教育为动身点,将关爱“留守同学”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内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对象,施行一对一的帮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赐予关怀,全校师生在看似简洁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气氛,“留守同学”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暖和的,对于“留守同学”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暖和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亲人,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料“留守同学”,班队会上“留守同学”更多倾诉的时机,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同学”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也让“留守同学”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学问,在元旦前组织开展了“留守同学”与家长互寄爱心贺卡活动。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同学”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欢乐的成长。

4、形成关爱“留守同学”的工作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施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同学”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化的沟通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赐予肯定的家教指导,帮忙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同学”。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争取与“留守同学”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按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到达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加“留守同学”同学教育合力。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儿教育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这一问题正在凸显,也正在加剧。因此,我们必需从政策上、管理上总体把握这些问题,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我们应当重点强化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该校缺少同学宿舍和食堂,无法满意同学住校生活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留守同学”寄宿在校外,存在肯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需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好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主动制造条件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料与关爱,削减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转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如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主动宣传讲解有关家教学问,让家长们明白父母外出务工时,假如没有牢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好。假如父母都外出,则要转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沟通方式。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当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忙。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常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做到挣钱与关怀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农村学校要对这些儿童赐予特别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暖和,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敏捷多样地强化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独立、知法、守法的学问技能;开通家长热线,便利家长按时了解这些儿童的问题和与儿童的沟通。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机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实行必要的保健制度,按时对生病的留守儿童进行治疗,保障其人身安全。

留守同学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怀、关爱留守同学,关注留守同学问题。家庭教育领导机构要充足发挥作用,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社会要热心关注齐抓共管;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到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为这些同学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更应当站在对同学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同学问题,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要连续努力探究促使留守同学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同学享受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教育留守同学学会自理、独立、自强,自律,锤炼他们的意志,培育坚韧、独立的独特,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章4

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显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XX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今年以来,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按时照料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表达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淌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根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力量较强,70%以上学习成果中等或偏下,成果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沟通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果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力量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催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力量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缺乏10%,70%以上成果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沟通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力量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学问,往往只满意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擅长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任意的性格。中小同学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改变、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懊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心情情感改变,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至少的与父母沟通的时机。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冷淡,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改变,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气氛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形成的因素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触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肯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肯定的努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淌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淌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赐予照料,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担当子女入学的昂扬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连接的逆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好的家庭中成长,在流淌——留守——流淌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爱好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根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同学,对学习、生活、自身的改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足赐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学问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顺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好,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