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高一地理人教版_第1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高一地理人教版_第2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高一地理人教版_第3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高一地理人教版_第4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高一地理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其次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1.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特点,用图示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3.分析并说明地球上消失生命的客观缘由4.识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了解太阳大气的分层,太阳活动的概念及类型。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6.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7.地质年月的划分,能够运用地质年月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8.通过对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开展的历史。9.地震波的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10.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12.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13.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其次步:单元思维导图回忆学问第三步:单元重难学问易混易错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eq\b\lc\{\rc\(\a\vs4\al\co1(银河系\b\lc\{\rc\(\a\vs4\al\co1(太阳系\b\lc\{\rc\(\a\vs4\al\co1(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八大行星的共性特点:〔1〕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看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面是近似正圆的椭圆〕〔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火星相像,均属类地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特别行星的缘由是:存在高级才智生命。三、太阳系中一颗特别的行星——存在生命1、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拟平安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内部条件:〔1〕相宜的温度〔缘由: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缘由: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缘由: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上升,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四、为地球供应能量〔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供应光热资源。②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②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③煤石油自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留意:关于太阳能的问题1、太阳能的优缺点①优点: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可再生。②缺点:能量分散;受天气影响大。2、太阳能的利用①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将光能转变为热能,然后再通过传统的热力循环做功发电的技术,其产生的是沟通电。光伏发电是太阳光照耀高纯硅,使电子跃迁,形成电位差,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其产生的是直流电②优势区位:太阳能丰富;地势平坦,未利用土地多;技术力气强;资金充分;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短缺;电力设施好。3、太阳能发电的影响①有利:当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开展;增加就业就会,增加收入;供应电力资源,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②不利:反射太阳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削减,不利于光合作用;地面温度降低;灼伤飞鸟。4、太阳辐射与其它地理学问的联系=1\*GB3①昼长=日照时数的理论值.。=2\*GB3②水循环的能量来源。=3\*GB3③洋流:风海流的动力。=4\*GB3④局部能源与太阳辐射有关:水能、风能、生物能、化石能源。五、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六、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减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那么弱;〔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上下:海拔高,空气淡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那么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七、地球的演化历程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演化生物的演化植物动物矿产的形成前寒武纪冥古宙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发生变化消失有机质无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矿藏)太古宙消失蓝藻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古生代早古生代地壳运动猛烈,海陆格局屡次变迁,最终形成联合古陆陆地上消失低等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成煤时期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头消失,蕨类植物繁盛海洋脊椎动物繁盛,消失两栖类动物并渐渐进化为爬行动物中生代板块运动猛烈,联合古陆开头别离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盛行,鸟类消失;小型哺乳动物消失成煤时期新生代联合古陆解体,地壳运动猛烈,形成了现在的根本面貌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开展,第四纪消失人类—留意:海陆的演化〔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消失,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2〕古生代,地壳运动猛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3〕中生代,板块运动猛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猛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根本面貌。大气层的演化〔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3〕演化缘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消失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行分。主要成矿期〔1〕前寒武纪,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期。〔2〕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期。八、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纵波快固液气三态横波较慢固态依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环境留意: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分与联系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局部岩石圈70~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九、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区别项目自转公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运动方向通称自西向东通称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度到处相等,即15°/小时平均1°/日〔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平均约30km/s〔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久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4〕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如图46。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20º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º´N或70ºS。晨昏线的详细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右图为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局部为夜晚〕,假设AB为晨线,那么可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点为南极点;假设AB为昏线,那么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点为北极点。〔2〕确定时间:①地方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24时〔0时〕,其中晨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②日期与季节: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同全部纬线圈垂直相交,那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消失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日;北极圈内消失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12月22日。〔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A、太阳直射点确实定: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或晨昏线与消失极夜最低纬度的纬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线。直射经线的经度=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经度+90O。或者直射经线的经度=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直线-90O。〔4〕昼夜长短确实定: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局部,位于昼半球为昼弧,位于夜半球为夜弧。春秋分日以及赤道,各地的昼弧等于夜弧,昼长=夜长;其余时间除赤道外的任何地区昼弧与夜弧不等长,昼长=夜长=说明: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长相等;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上,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5〕距离:晨昏线上两点间的劣弧长度就是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6〕太阳高度确实定: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O〔7〕推算日出日落时间:晨线上各地同时看到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看到日落,但地方时不同〔除春秋分日外〕。日出时间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地方时〕,日落时间那么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地方时〕日出时刻=12-日落时刻=12+〔8〕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消失极昼或极夜范围,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留意: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是晨昏线上各点纬度最高的点。其详细纬度数等于90O-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消失极昼〔夜〕最低纬线〔最大范围的纬线〕。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交点两点之间的经度差应为90个经度。2、产生时差〔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肯定相同。〔2〕时区与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3〕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是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是可分为四个步骤:肯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肯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地方时,特别经线的地方时确实定,以图1129为例。昼半球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夜半球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二定向:即确定所要求点与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时间点,那么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假设求F的地方时,以B作为始终时间点,那么F点位于B点以西,应当“西减〞。三定差:即确所求点与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四定值:即依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如图414。2、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2〕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还可以依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昼夜长短的变化、判读(1)昼夜长短的判读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局部,昼弧和夜弧的长短打算昼长与夜长。弧长15°为1小时。在日照图中,经常画出经线,上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经度差为30°,地方时相差2小时。昼夜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读经度差数得出。(2)昼夜长短时空规律总结①纬度分布规律总结:a.(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c.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d.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受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②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2〕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到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到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θ|,φ为所求点的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计算楼距、推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太阳高度的规律、应用和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总结〔1〕纬度分布规律:〔如图419〕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如图420〕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那么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即H=90°-|φ-θ|〔φ为所求点的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说明:“纬度差〞指该地所在纬线与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距离。3、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①阳光照耀方向、日影的长短的问题②楼房间距的问题: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如图4-22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等于h·cotH。③热水器的角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依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图4-23所示,α+H=90°时效果最正确。

补充: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相关变式圈A.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B.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4、四季和五带〔1〕四季: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2〕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5)、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示意图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高考1.〔2022·北京〕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图中〔〕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月晚于断层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答案】B【详解】如下图,地质构造主要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开裂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成谷,A错误;甲处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与断层交汇处没有被断层错断,而是掩盖了原有的岩层结构,说明甲处岩浆活动晚于断层,B正确;从沉积岩岩层形成先后挨次来看,①在上而②在下,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晚,C错误;岩层③为石灰岩,多形成与浅海环境,④为泥岩,多形成于陆地环境,形成环境不同,D错误。应选B。〔2022·天津〕以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状况的示意图。答复以下小题。2.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受的地质过程为〔〕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3.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 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答案】2.A3.B【解析】2.奥陶纪时,该区开头接受沉积,到泥盆纪,该区始终接受沉积,泥盆纪之后,该区地壳整体抬升,缺失石炭系地层,到二叠纪,该区地壳整体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二叠纪地层、三叠纪地层,之后该区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地层褶皱并隆起,患病剥蚀,再之后该区地壳又整体下沉,接受沉积物的沉积,A正确,BCD错误。应选A。3.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新生代,并不在三叠纪,所以不行能找到被子植物化石,A错误;落水洞、天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B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在较潮湿地区,风力侵蚀作用相对较弱,C错误;三叠纪岩层是图中最新的岩层,而背斜中心岩层相对最老,D错误。应选B。〔2022·天津·〕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以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答复以下小题。4.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答案】4.C【解析】4.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钟,可得出XY=2×1h51min,由此计算出X=13h51min,Y=10h9min。据此,C答案最接近,C正确,ABD错误。应选C。〔2022·浙江〕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6.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A.1:1 B.1:5 C.2:5 D.3:5【答案】5.B6.D【解析】5.阅读图文材料,结合学问,K日前后八天太阳位置重合,证明K日处于中间,能拍摄这种现象只能是在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前后,但是材料中显示拍摄的是西北方向,故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因此K日应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日,为夏至日;观看右图,①处于近日点1月初,对应的②③之间为远日点7月初,结合地球公转方向,②为夏至日,应选B。6.依据题意,北京时间为5点,新的一天零点经线应当在45°E〔120°E丨50丨×15=45°〕,因此新的一天为18045°=135°,而旧的一天范围为180°+45°=225°,比例135∶225=3∶5,应选D。〔2022·浙江〕我国某中同学在学校四周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以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8.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7.D8.C【解析】7.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到达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夏至日到达最小值,冬至日到达最大值,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应是图中的丁至戊,D正确,ABC错误,应选D。8.依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减去所在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所以夏至日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113.5°,①④错误;②图,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8°,当地纬度为58°N,我国最北端纬度位置约为53°N,不符合,②错误;③图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113.5°,且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为36°,纬度位置为36°N,符合我国的纬度范围,③正确。应选C。〔2022·江苏〕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肯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光明的光点划过天空。以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A.9:40 B.10:10 C.10:40 D.11:10【答案】9.C【解析】9.由以下图可知图中A点与120°E相距约为60°,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那么A点地方时为6时,那么北京时间此时约为10:00,结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0:45,C正确,ABD错误。应选C。〔2022·湖北〕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掩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A.两侧温度差异小 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C.太阳能补充缺乏 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11.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A.年变化幅度为23°26' B.日变化幅度为180°C.年变化幅度为46°52' D.日变化幅度为360°【答案】10.B11.A【解析】10.晨昏轨道卫星一侧为白昼,一侧为黑夜,两侧温度差异较大,A项错误;对地观测时,地面为凌晨或黄昏,太阳高度角小于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角,B项正确;大局部卫星运行的动力来自太阳能,三颗轨道卫星均可接触阳光,太阳能补充均充分,C项错误;对地观测时,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成像仪太阳光入射角度小,但太阳光入射并不少,D项错误。应选B。11.材料信息说明,E星为晨昏轨道太阳同步卫星,即沿晨昏圈环绕地球运行,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直射点一年之中移动的最大纬度数为23°2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年变化幅度为23°26',A正确,C错误;一天之中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很小,不行能到达180°和360°,BD错误。应选A。〔2022·广东〕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当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平安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A. B.C. D.13.驻留期间,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答案】12.A13.D【解析】12.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那么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故A正确,BCD错误。应选A。13.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以北,那么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全都,那么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全都,保持不变,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