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第12课内容,填充下表内容。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的殖民扩张19末20初的殖民扩张背景主要国家扩张地区扩张方式结果①新航路开辟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葡、西、荷、英、法等英、俄、法、美等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在非洲、美洲沿海地区全球扩张,深入内地全球扩张,深入内地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垄断商路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一)背景欧洲的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1496年,西班牙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16世纪中叶,西班牙建立了除巴西之外的拉丁美洲大部分殖民地(消灭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16世纪,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17世纪,荷、英、法占据小部分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巴西北部和中美洲地区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1)印第安人的历史

印第安人是除对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其为黄色人种。他们的土著人群主要有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阿兹特克人,是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是美洲的主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2)印第安人的现实与保留地制度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区内。这一切与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扩张直接相关。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保留区内的印第安人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二)表现1600年到1800年间,大约有100万的法国、英国、徳国、荷兰、爱尔兰及苏格兰的移民度过大西洋,来到北美洲,他们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导致印第安人数锐减。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屠杀、奴役;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

近代美洲殖民地图印第安人减少90%!(3)原因: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二)表现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

罪恶的三角贸易种植园的发展;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材料一: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印第安人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耕耘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影响:①对非洲: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②对美洲:为殖民者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非洲损失了大约一亿人口!原因:2.非洲黑人数量激增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二)表现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因不满当时英国国教,希望继续进行宗教改革运动,然而他们的举动遭到了反对与迫害。他们为了避难而选择前往“新大陆”。这批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帆船,抵达了美洲大陆。结果因为风向和时差来到了一片未开发的地方,当地的印第安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了他们很多必需品,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们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

原因:政治迫害;宗教信仰;寻金淘宝;本国人口压力。

英国移民北美的潮流19世纪20年代-1842年。19世纪40年代-1854年。

1879-1893年(数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英国移民更多地从事他们在国内时期的相应工业,如采矿业中的领班、监工、经理和专家,甚至矿主。英国血统在美国建立时占有最大比重。移民影响:①为美国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②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美国东西部地区的开发。③文化上的欧化、英国式的道路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二)表现3.白人数量大大增加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二)表现4.混合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不断通婚杂居,混血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不同族群在美洲拉丁美洲人种构成

族群结构的变化①北美:主要以白人为主。(美、加)②拉美:混血人种占主导。④印第安人: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混血人种占主导!美国政府从印第安人部落原来拥有的土地中划出来供部落全体成员继续居住的那一部分土地,其边界确定,范围有限,印第安人不得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入。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③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三)影响2.新的美洲文化形成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美)斯基德摩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①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伊比利亚的文化)②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多元文化并存局面出现(欧洲、印第安、非洲、美洲文化)③人口迁移带来文化交融,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历史的包容文化的认同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三)影响

1770年4月,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澳大利亚,宣布这一“无主”大陆为英国所有。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将澳大利亚组流放地,关押英国罪犯。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国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这一天,后来被称为“澳大利亚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澳大利亚成为了英国的原料产地。1851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流放罪犯建立牧场开采金矿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原住民因遭到屠杀,人口锐减。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一)英国的殖民活动三部曲②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①原住居民遭到驱赶和屠杀。欧美殖民统治建立后,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现在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棕色人种),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土著居民的幸存者,多被驱逐,赶至荒芜地区。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白人原住民人口、文化替代性变化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二)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替代性变化

泛指在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的晚清时期,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通常是来自穷乡僻壤的破产平民、无业贫民或渔民。他们前往的海外地包括: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更遥远的拉丁美洲地区。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强迫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签署契约,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巨额利润,这些劳工称为契约华工。集聚在船上的华工所谓“契约”,即愿意卖身移民的人与“招工局”商定工作条件和一定地点、期限,双方同意之后所订立的合同。形式上虽有合同,事实上契约一经订立,买方便把卖方当成“猪仔”任意摆布。买卖华工的手续,如同在牲口市场买卖牲畜一样几乎相同。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一)华工的概念材料一:黑奴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黑奴贸易在这一时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贸易却兴盛起来。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材料二:“戊午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原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与大英钦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中英《北京条约》第五章从雍正二年到光绪十三年(1724—1887)的163年间,广东人口从400多万猛增到2970多万,增幅达近6倍之剧。庞大的人口压力在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之下,不断地游离出过剩的贫困人口,西方工业品的涌入又打击了珠江三角洲的手工业……——姚远《清末民初广东、江苏海外移民比较研究》

国际因素:19世纪初,黑奴贸易被限制,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美洲、大洋洲种植园需要大量新的廉价劳动力。(奴隶贸易的结束与苦力贸易的形成)国内因素: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穷苦百姓被迫成为苦力。②清政府被迫改变政策,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华工贸易合法化)。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二)华工形成的原因(2)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华人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1)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修建美国中央铁路的华工华工的劳动促进美国交通干线完工,加速美国西部的开发,使美国东西部连成一体,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金矿工人,加利福尼亚》1850年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三)华工对美洲的开发(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在巴新种植园中工作的华工“新金山”墨尔本淘金的华工人们常常认为非洲黑奴的命运很悲惨,却不知道在鸟粪岛,非洲黑奴充当的是中国劳工的监工。沉重的劳动和严厉的惩罚,让很多远离故土的劳工感到痛不欲生、生不如死。鸟粪岛上的中国苦力死亡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1869年运来的4000名华工全部葬身于此。

——杜君立《新食货志》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四)华工与大洋洲的开发2)华工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1)留下来的华工集群而居,在各地形成了唐人街。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美国纽约的唐人街3)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

习近平于2015年9月出席西雅图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他在讲话中讲述了美国太平洋铁路和华工的故事。“150年前,数以万计的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参与建设这条横跨美国东西部的铁路。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五)影响

苦力贸易黑奴贸易阶段萌芽:16世纪初;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猖獗期:19世纪三四十年代萌芽:16世纪初;开始走向衰落:18世纪末19世纪初;废除: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式签订契约,具有合法性走私、掠夺,非法血腥规模损失1000万劳动力损失2.1亿人口影响并未造成中国劳动力不足,没有给中国人口造成太大影响给非洲造成灾难性影响相同点①都是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掠夺;②都被拐骗,被强迫出洋;③都在贩运中和目的地遭受苦难;④都用汗水推动了当地资本主义发展;⑤都给无数家庭造成不幸;⑥殖民者都获取高额利润;⑦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拓展:中国苦力贸易与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