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2•云南昆明•模拟预测)下图示意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由”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窝困”形成过程中地表相对高差的变化是()
A.不断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不断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贵州平塘农业生产易遭遇干旱是因为()
A.地处内陆,年降水量较少B.气温较高,土壤水易蒸发
C.地形崎岖,水流速度较快D.裂隙发育,地表水易下渗
【答案】1.B2.D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大窝困的形成过程中,随着流水侵蚀,地表起伏增大,地表
相对高差增大。在后期,随着崩塌物和风化侵蚀物在低洼处沉积,地表相对高差又减小,所以
地表相对高差的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瓦
2.该地地处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并不少,A错。气温导致土壤蒸发不是主要原
因,B错。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区域多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表水易沿
裂隙下渗,导致地面缺水,农业生产过程中极易遭遇干旱,D正确。地形崎岖,水流速度快是
大部分山区河流的基本特征,但如果水分不易下渗,人们依然可以对水流进行截流引水灌溉,
干旱不一定严重,C错。故选D。
(2022•广东广州•一模)孟加拉国地处南亚季风区,漂浮农业是当地传统的农业模式。
农民通常在水面架上木筏,让水葫芦(入侵物种)、浮萍和稻茬等植物腐烂,然后与牛粪和淤
泥混合制作成浮床,在浮床上种植。雨季结束后,浮床会被打碎混入陆上农田里。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3.当地农民大量使用浮床种植作物的月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4.水葫芦被用来制作浮床的主要原因是()
A.易获取B.浮力大C.分解快D.耐盐碱
5.与传统的陆地农业相比,漂浮农业()
①抗洪能力强②可种作物多③生态效益高④投入成本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3.C4.A5.B
【解析】3.当地农民大量使用浮床的月份,应是当地降水量较大的月份,孟加拉国地处南亚
季风区,8月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C正确。2月和11月受冬季风影响较强,降水少,5月处
于旱季的末期,降水少。故选C。
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水葫芦与浮床距离较近,易获取从而为浮床提供原料,A正确。并非水
葫芦浮力大、分解快或耐盐碱,BCD错。故选A.
5.与传统的陆地农业相比,漂浮农业漂浮在水面之上,受洪灾的影响相对较小,抗洪能力更
强。同时,漂浮农业利用水葫芦等入侵物种为原料,有利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效益更高,
①③正确。与传统陆地农业相比,漂浮农业可种的作物不一定更多,②错。结合材料可知,漂
浮农业制作的原料简单易获取,投入成本并不高,④错。故选B。
(2023•四川广安•模拟预测)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市、张家口市举办。北京承办所有冰
上项目和1项雪上项目。张家口主要承办、6类雪上项目。哈尔滨作为冬季项目开展活跃的城市,
早在1996年承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次却没能入选。下图示意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
42.5°2000
1000
41°
省界
0城市
39.5°河流水库
112114116118
6.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市承办雪上项目的优势有()
①纬度较高,气候暖湿
②多低山丘陵,坡度适宜
③雪量较大,雪期较长
④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冬奥会成功举办后,推测张家口最受益的行业是()
A.建筑业B.房地产业C.交通运输业D.旅游业
8.与张家口相比,哈尔滨没有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举办地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低B.降雪量较大C.地形较平坦D.知名度较低
【答案】6.B7.D8.C
【解析】6.据图可知,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多低山丘陵,坡度适宜,且纬度较高,位于冬季
风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雪期较长,适宜发展雪上项目,②③正确;①错误;与北京相比,
张家口没有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冬奥会结束后,张家口市可以利用雪上项目的比赛场地和配套餐饮、交通等设施,大力发
展旅游业;其他行业也会受益,但相较于旅游业受益程度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气温过低会对冰雪运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两地冬季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降雪量大更有
利于比赛,B错误;哈尔滨地势平坦,缺少适合高山滑雪项目同时具备足够落差和长度的比赛
雪道,地形是其不能成为举办地的主要原因,C正确;哈尔滨知名度大于张家口,D错误,故选
C。
(2022•江苏省如皋中学模拟预测)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
量的差值,其值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水稻生育期主
要在夏季,冬小麦生有期主要在冬春季。下图示意黄淮海平原作物水分亏缺量的流域差异。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300--
200-
-300-11小麦
9.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期内基本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
A.玉米B.水稻C.小麦D.花生
10.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该农作物生育期内
()
A.海河流域蒸发量小于淮河流域B.海河流域蒸发量大于淮河流域
C.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D.海河流域降水量大于淮河流域
11.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准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作物熟制B.提高垦殖指数
C.扩大种植面积D.提高作物单产
【答案】9.A10.C11.D
【解析】9.根据材料“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差值,其值
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可知,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
期内均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玉米,玉米在各流域生育期内水分亏缺量都是负值。即作物蒸散
量小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受水分胁迫小,不需要灌溉,A正确;水稻在海河流域为正值,
需要灌溉,在淮河流域为负值,不需要灌溉,B错误;小麦仅在淮河下游不需要灌溉,其它流
域则需要灌溉,C错误;花生仅在海河南系需要灌溉,其它流域均不需要灌溉,D错误。故正确
答案为A。
10.读图可知,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为正值,淮河流域为负值。水稻生育期主要在夏季,
而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南北普遍高温,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蒸发量相差不大,但夏季我国南
北降水量确有明显差别,海河流域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小,而淮河流域降水集中在
6、9月份,且6月份会有梅雨天气,降水量大,因此二个流域水稻水分亏缺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提高作物单产,
D正确;作物熟制是由热量条件决定的,因此不能增加作物熟制,A错误;黄淮海平原地区土地
利用率很高,城市化水平很高,没有可供大规模垦殖的土地,因此大幅提高垦殖指数是错误的,
B错误;小麦的作物水分亏缺量大,而且是冬小麦为主,冬小麦生育期主要在冬春季,冬春季
降水量少,需要大量灌溉,而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因此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不合理,会加剧
水资源不足,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2022•辽宁•沈阳二中模拟预测)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
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葬。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
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
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
A.鄂伦春族B.彝族C.维吾尔族D.高山族
13.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叠原木时原木间垫上苔辞的主要目的是()
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
B.苔解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
C.通过苔辞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
D.利用苔辞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
【答案】12.A13.B
【解析】12.结合所学知识: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结合材料•:“木刻楞选
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可知木刻楞所在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新疆气候干旱,森林植被稀
少,排除c;“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冬暖夏凉”,可知木刻楞所在区域
纬度位置高,冬季气温低,南墙多开窗户,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排除BD;东北地区纬度
高,冬季气温低,木刻楞冬暖夏凉,是东北地区的典型民居,A正确;故选A。
13.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木刻楞位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所以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应
更加注重防寒保暧,苔碎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可以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
虫防蛀,B正确,D错;原木间垫上苔解,并不能增加建筑美感,A错;苔碎吸收湿气生长,填
满空隙,不能增加室内湿度,C错误:故选B。
(2022•河北•秦皇岛一中模拟预测)黑河,又名黑河沟,属潮白河上游支流,发源于燕山
地区,为常年河,由北向南流注入北京密云水库(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因河底有青
苔,部分时段河水呈黑色(实际为黄浊色)而得名黑河。进入21世纪,黑河流域近千顷稻田全部
退出种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黑河河水最可能呈黄浊色的月份是()
A.4月B.8月C.10月D.12月
15.导致黑河流域近千顷稻田全部退出种植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A.市场B.气候C.交通D.政策
16.推测21世纪后黑河流域稻田全部退出种植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水库水源水质B.防治土地盐渍化
C.缓解北京热岛效应D.维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14.B15.D16.A
【解析】14.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黑河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因河底有青苔,部分时段河
水呈黑色(实际为黄浊色)而得名黑河”,说明黑河河水最可能呈黄浊色的月份应是水温较高、
河底青苔长势最好的月份;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可知,7~8月份锋面雨带移动到我国
华北地区,当地降水量大,易发生暴雨洪水,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故黑河河水最可能呈黄
浊色的月份是8月。故选B。
15.由材料可知,黑河是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之一。为保护水库水源安全,受政策影响,近千
顷稻田全部退出种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越发严重。密云水库作为
北京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资源供应不足,为了提高密云水库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减少
水污染,将黑河流域近千顷稻田全部退出种植,A正确。黑河流城地区水源充足,土壤盐渍化
现象较轻;稻田退出种植不能缓解北京热岛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不是其主要目的。BCD错误。
故选A。
(2022•河北•秦皇岛一中模拟预测)三门源传统古村落,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北倚千里
岗山脉余脉,南接金衢盆地,三面环山,山涧小溪穿村而过。三门源先祖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
村内现存明清古建筑约60幢,保存较为完整。2008年1。月,三门源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
名村。目前,三门源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下图示意三门源古村落分布。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7.在聚落发展初期,三门源民居建筑空间扩展的主要特点是()
18.A.沿道路布局,自东向西扩展
B.沿河布局,自南向北扩展
C.沿道路布局,自西向东扩展
D.沿河布局,自北向南扩展
18.三门源传统古村落建筑分布密集,其主要目的是()
A.方便取水
B.利于田间管理
C.少占耕地
D.便于抵御盗匪
19.针对三门源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空置现象,当地可采取的合理举措是()
A.征收房屋空置税
B.开发特色民宿产业
C.依据特色拆除重建
D.保持民居空置现状
【答案】17.D18.C19.B
【解析】17.在聚落发展初期,三门源民居建筑空间扩展受到地形及河流的共同影响,沿河布
局,可充分利用河运,同时利于生产、生活用水,故聚落民居多沿河布局,A、C项错误;三门
源先祖为避战乱而迁徙,故早期聚落座落在北侧靠近山脚的地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聚落
向地势相对较平坦,耕地资源丰富的南部扩展,故聚落自北向南扩展,B项错误,D项正确。
18.根据材料可知,三门源传统占村落三面环山,可利用的耕地资源不足。村落建筑分布密集,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少占耕地,C项正确;
建筑沿河分布的主要好处是方便取水,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村落并非都沿河分布,A项
错误;建筑密集分布不能体现利于田间管理和便于抵御盗匪(古代一般建设城墙来抵御盗匪),
B、D项错误,本题选C。
19.利用传统古村落中部分空置民居,开发特色民宿产业,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发挥其价值,
B项正确;传统古村落经济落后,征收房屋空置税不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A错误:
当地部分民居空置,而非毁坏,因此依据特色拆除重建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将使当地民居失去
原貌及特色,C项错误;保持民居空置现状,不利于传统民居长远发展,D项错误,综上所述,
本题选B。
(2022•湖北•新春县实验高级中学一模)森林植被碳储量是指单位面积森林生物林分碳
素的存留量多少,反映了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的多少。碳密度是指森林蓄积量与面积的比值。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森林碳储量最大的地区,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是西
藏自治区的第二大林区。下表是昌都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与碳密度,下图是昌都地区各县
不同植被类型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昌都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
碳密度
林分类型面积(hm2)碳储量(xl04t)
(t-hn2)
云杉10580038213.2877.63
圆柏2904891033.2135.57
林类66605366.3555.00
冷杉61284497.3881.16
高山松48702264.6954.35
桦类1678248.9829.19
落叶松15084121.4880.54
杨树970022.9223.63
云南松511911.8223.09
软阔1470.2919.88
华山松64().1320.50
红豆杉200.0422.49
总计157199910580.5867.31
19.昌都地区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最高的植被类型是()
20.A.常绿林B.针叶林C.落叶林D.高寒草原
21.据图推测昌都地区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分布特征是()
A.高森林碳储量区主要分布在三江上游区B.都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C.三江下游碳密度变化趋势与中游区相反D.最高值都出现在南部的左贡县
22.影响昌都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差异最小的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热量D.海陆位置
【答案】20.B21.C22.D
【解析】20.由表格可知,昌都地区森林碳储量分布最高的是云杉,碳密度分布最高的冷杉,
二者都属于针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据材料和图可知,高森林碳储量区主要分布在三江下游区的左贡县和芒康县,A错误;昌
都地区森林碳储量总体特征是三江下游区)三江上游区〉三江中游区,而碳密度最高的是东北部
的江达县,最低的是东南部的芒康县,没有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B,D错误;三江下游
区碳密度值呈现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规律,而中游区碳密度值呈现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规律,两区
域碳密度规律刚好相反,C正确。故选C。
22.由图可知,昌都地区位于西藏森林植被分布广泛的藏东南地区。由于区域内自然环境复杂,
地形地貌多样,加上独特的高原气候环境,以及海拔、河谷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森林植被
的碳储量与碳密度在三江地区上中下游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影响因素与当地的地形、
降水、热量分布有关,与海陆位置造成的影响较小。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3•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模拟预测)2021年3月15〜17日东亚部分地区爆发了持续性
沙尘天气,导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下图示意2021年3月15日(A)和17日(B)
风云二号卫星获取的东亚部分地区沙尘检测指数(|ig・cm-3)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2021年3月15〜17日东亚部分地区爆发了持续性沙尘天气的成因是()
A.冷、暖空气活动频繁B.盛行西风势力强盛
C.冷、暖空气势均力敌D.东南季风势力强盛
24.2021年3月15日东亚部分地区沙尘天气的沙源主要来自()
①新疆北部②内蒙古中西部③蒙古中东部④蒙古西部
A.①③B.①@C.②③D.②④
25.此次沙尘天气来临前的自然环境特征最不可能是()
A.降水偏少B.地表植被返青C.气温偏高D.地表干燥
【答案】23.A24.C25.B
【解析】23.据材料分析可知,2021年3月正值初春季节,冷、暧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天气多,
再加上此时地表植被尚未返青,易起沙,故沙尘天气多,A正确。东亚地区受西风影响小,B错
误。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风力小,不易形成沙尘暴天气,C错误。东南季风到夏秋季才势力
强盛,此时是初春时节,西北季风强盛,D错误。故选A。
24.据2021年3月15日10:00沙尘分布图可知,此次沙尘暴最强烈的地区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
南部以及华北北部,此时是初春时节,西北季风强盛,故此时东亚部分地区爆发的持续性沙尘
天气的沙源主要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和蒙古中东部地区,②③正确。新疆北部、蒙古西部距此次
沙尘暴严重区域较远,①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25.此次沙尘天气爆发于3月中旬,此时我国西北部地区地表植被尚未返青,地表干燥裸露,
降水较少,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导致沙尘天气爆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湖南•图考真题)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
大的改善。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左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
调查,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9°00'E109°20'E
37°20'N有机碳储量(xIQ,kg/ha)
3691215
0—20
2
2(—4()
37°00'N£
艇
送
磐40—60
T
60—80
36°40'N
高:1730m80—100
采样点
低:990m
1.左图中信息制图、右图中数据的获取分别利用()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遥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④实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据图判断,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的是()
A.梯田建设B.退耕还林C.打坝淤地D.退耕还草
【答案】1.B2.B
【解析】1.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左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
这属于实验的过程,将实验数据录入系统,而后经过分析,这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①④
正确,遥感主要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是在定
位导航中的应用,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恢复后的人工林固碳量在浅层土壤中最大,所以退耕还林,对该地土壤固碳效
果最好,B正确。梯田建设、打坝淤地对土壤固碳的影响不大,AC错误。退耕还草不如退耕还
林固碳量多,D错误。故选B。
(2022•浙江•高考真题)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
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
小题。
0污染
水源
我源湿地播放
3.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4.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
【答案】3.A4.B
【解析】3.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
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
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
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
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
4.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
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
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
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
误。故选B。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表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种生
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越大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
①②③④
生态服务功能
调节气候2.70.90.917.1
涵养水源3.20.80.615.5
净化水中污染物1.31.31.618.2
保护生物多样性3.31.10.72.5
5.表中①至④依次是()A.农田湿地森林草原B.森林农田湿地草原
C.森林草原农田湿地D.草原湿地森林农田
6.湿地开发利用中,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明显的是()
A.休闲垂钓B.滩涂观光C.移植红树林D.水稻田养蟹
【答案】5.C6.C
【解析】5.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森林和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湿地的
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最强,所以是④是湿地;农田农作物种类较为单一,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
最差,③是农田;综上述,①是森林,②是草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由所学知识可知,休闲垂钓、滩涂观光、水稻田养蟹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ABD错误;移植红树林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环境失衡,生态价值下降,符合题意,
C正确。故选C。
(2021•福建•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
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
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
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仰韶文化早、中期
(公元前6505350。年)聚落逡址
7.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8.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9.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答案】7.B8.A9,A
【解析】7.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划分,即作物某时段或某生长季节内逐日活动温度的总和。
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
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故选B。
8.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
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
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人类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水土流
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A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
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错
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
迁移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9.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位置,门上洞顶的土层厚度较小,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
而挖掘窑洞为了避免坍塌,宽度应窄于洞顶覆盖土层,窑洞的宽度应随着窑顶的黄土厚度增加
而增加,C错误,A正确;B迅速拓宽不符合坡面黄土厚度变化趋势,B错误;窑洞门口到窑洞里
应是从窄到宽,D项与A项对比,D门口处宽度较宽,更易坍塌,D错误,故选A。
(2021•辽宁•高考真题)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
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
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
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幼苗密度/株•hm-2乔木蓄积量/nr*hnf2
无间伐区15003935
轻度间伐区19002721
中度间伐区23002066
重度间伐区57001983
10.依据表格信息可得()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B.间
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
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
11.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
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答案】10.A11.C
【解析】10.由表格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幼苗生长条件好,A正确,C错误;
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
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
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且间伐后幼苗长出,耗用水资源,故不是为
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间伐也不会加剧土地沙化,B错误;林
区间伐是一种管理途径,不是为/发展林业经济,D错误。故选C。
(202()•全国卷I)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
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
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13.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14.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12.C13.B14.C
【解析】第12题,A、B、D也是“传统的打坝淤地”具有的功能,治沟造地“实现了乡村生产、
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所以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
境”。第13题,设问问的是“生产条件”,A、C可排除;结合材料“生产集约高效”,可知答
案应为B。第14题,材料所示为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根据“小区域往往具有大区域
的共性”的原理,再结合所给材料,我们可推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
地比例大”,答案为C。
(2018•11月浙江卷)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
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15〜16题。
120°
图例
.严重和强烈发展
■的沙漠化土地
—,正在发展的沙
・漠化土地
□潜在的沙漠化
土地
国界A河流
i省界心山脉
15.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16.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
【答案】15.B16.D
【解析】第15题,历史时期的科尔沁草原,自然因素变化相对不大,不会导致本地出现草原与
沙漠交替的现象。自然环境的影响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该地区位于内蒙古
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属于农区与牧区的交错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
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所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
要原因。故选B。第16题,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
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宜全面造林,
②错误。合理放牧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不应该禁止放牧,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
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
(经典真题・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
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8题。
«生态裂谷
砂绿洲区
矽交错带
。荒漠区
河流
17.“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8.“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7.C18.D
【解析】第17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绿洲
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
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
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18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
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
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9.(2022•湖南•高考真题)
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某规
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下
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
忽荷花
疼花叶芦竹
口再力花
区芦苇
胃干屈菜
匡3黄花弟尾
落水芹菜
草
四菱白
皿1慈姑
药水葱
生香蒲
(1)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说明其原因。
(2)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大,溶解氮被稀释。(或非汛
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河流径流量小,溶解氮浓度高。
(2)选择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增强脱氮效能;
通过拦水坝,延长水流停留时间。
【解析】本题华北地区建设人工强化湿地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污染的原因、治
理水污染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
学生人地协调观等相关核心素养。
(D一般农田在非汛期培肥,因此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
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使得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汛期雨水量大,
河流径流量大,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更多的河水稀释(或非汛期河流径流量小,河水对溶解
氮稀释程度较低),使得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
(2)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图中显示,人工强化湿地中有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
的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溶解氮的作用;人工强化湿地中,同一种水生植物分散到多区种植,水
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从而增强脱氮效能;图中设置了拦水坝,面积较大的湿
地,弯曲的水道等,起到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起到充分净化的作用。
20.(2021•北京卷)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0510152030405060
梯田减沙比例(%)08285067828992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O
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答案】绘图(略)。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解析】以梯田面积比例作为横坐标,梯田减沙比例作为纵坐标进行绘制。根据表格中数据变
化不难看出,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梯田减沙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当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低于
30%的时候,梯田减沙比例增加较快,超过30%之后,增加速度变慢。
21.(2021・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
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
感。
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
【答案】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
【解析】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该群岛气候、生物数量和种类及生长速度、岛屿面积等角度分
析作答。
22.(2021•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耍求。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海拔450米的艾斯塔卡湖,长3700多千米,纵贯美国中部,在路易
斯安那州注入墨西哥湾。流域内有众多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广布着小麦、大豆、玉米和
棉花带。21世纪以来美国湿地已由最初的87万平方千米减少到43万平方千米,目前路易斯
安那州的沿海湿地正以130平方千米/年的速度在流失。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导致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湿地减少的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墨西哥湾沿岸地壳(构造)沉降等原因导
致湿地被淹没:海潮侵蚀,海岸后退。
人文原因: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占用湿地:上游用水量增加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导致输入下
游的泥沙量减少,
【解析】】湿地减少原因应该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材料中体现了河流两岸大量农田存在,
说明附近大量湿地被生产、生活活动占用了,导致湿地减少;河流上游用水量增加、水库等设
施建设使河流下游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少;湿地附近的工程建设导致地而高度下降;加
上自然原因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墨西哥湾沿岸地壳沉降等,
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该湿地面积减少。
23.(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
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
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
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f中生乔木
丫旱中生矮乔木灌木草原
Y灌木1
图2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答案】(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
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
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
(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
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
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
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
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图2中该区
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阔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
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
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
及草本。第(2)题,根据材料该地土壤干燥化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的,所以首先应从坡
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
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较低,加剧
蒸发,所以使林地干燥化。第(3)题,植被应符合因地制宜的配置,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
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
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
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
24.(2021•北京•高考真题)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
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塔吊设备购置与销售专项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四年家电销售顾问聘用与售后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出租车承包合同绿色出行推广合作2篇
- 二零二五版豪华度假酒店承包经营合同规范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公益劳动服务基地共建与社区公共服务拓展合同3篇
- 年度营养型输液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年度智能儿童成长仪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4年钢材交易:居间代理全套合同
- 二零二五版水利工程承包居间代理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变压器智能化升级采购及技术支持合同3篇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酸碱罐区设计规范》编制说明
- PMC主管年终总结报告
- 售楼部保安管理培训
- 仓储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讲水循环与洋流自主练含解析
- GB/T 44914-2024和田玉分级
- 2024年度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合作协议3篇
-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 202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桥梁监测监控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