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二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二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二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二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2.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B.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生态旅游D.提高木材产、蓄量

3.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4.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5.逻辑斯谛方程中的K表示

A.内禀增长率B.环境容量C.瞬时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

6.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7.鸟类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8.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9.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10.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11.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12.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又称为()。

A.第二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C.二级肉食动物D.顶部肉食动物

13.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14.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15.下列哪一项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A.传播B.定居C.竞争D.消亡

16.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7.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

18.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接近()。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19.炎热夏季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的这种适应是()。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结构适应D.形态适应

20.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21.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2.紧密林带()。

A.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B.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C.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D.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23.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24.下列生物类群属于k对策者的是()。

A.昆虫B.种子植物C.细菌D.藻类

25.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治病是一个典型的()应用的例子。A.黑箱方法B.白箱方法C.灰箱方法D.含这三种方法

26.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由于(),生态系统将会彻底崩溃。

A.断绝了生态系统的物质之一的供应,生态系统就停止了能量利用

B.断绝了生态系统的某些物质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C.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生态系统一定会停止能量利用

D.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27.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8.下列不用于初级生产力测定的方法是()。A.收获量测定法B.二氧化碳测定法C.黑白瓶法D.标志重捕法

2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30.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31.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3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33.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34.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35.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

36.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37.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38.若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下降型

39.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40.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41.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因子是()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C.纬度D.以上三者都是

42.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年平均温度B.月平均温度C.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度)D.大气温度

43.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4.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A.出生率低,寿命长B.出生率低,寿命短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

45.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4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是()。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分子生态

47.生态学是研究()A.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科学

B.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

C.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D.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8.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9.()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个体数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年龄金字塔

50.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20题)51.生物系统的能流渠道是______和___________。

52.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53.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的意义是______的。

54.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__的疏松层。

55.某些微生物适宜在无氧条件下生活,这些微生物称为____________。

56.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______。

57.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58.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______。

59.在2001年和2002年共有六位英美科学家因为他们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60.饶基耶尔(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四种植物气候,其中有潮湿热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________气候。

61.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约降低______℃。

62.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积累与消耗等均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

63.自然环境中,一切直接、间接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要素,称为______或生态要素。

64.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和______。

65.生态金字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数量金字塔、______、能量金字塔。

66.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其中消费者的生产属于______生产。

67.系统输出的一部分(物质、能量、信息)又反过来作为输入对原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叫______现象。

68.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______、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69.浮游生物的爆发,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即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水中______等营养物质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这些浮游生物骤然增殖造成的。

7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三、判断题(10题)71.植被垂直分布是植物水平分布的“缩影”,因而两者之间在外貌上是相似的,结构也是相同的。()

A.正确B.错误

7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多种生物类型的集合。()

A.正确B.错误

73.生态系统中,磷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有机物燃烧。()

A.正确B.错误

74.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他感作用。()

A.否B.是

75.在微酸性条件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最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76.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常年温度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77.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

78.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

A.否B.是

79.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80.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

8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83.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84.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85.简述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五、论述题(5题)86.试述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

87.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88.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89.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90.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六、单选题(0题)91.冬小麦等冬性作物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A.光周期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春化现象D.滞育现象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B

6.A

7.B

8.A

9.B

10.C

11.D

12.B

13.B

14.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5.B

16.A

17.D

18.A

19.B

20.D

21.D

22.A

23.C

24.B解析:k对策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四项中只有B项符合,故选B。

25.A

26.C

27.A

28.D

29.A

30.A

31.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32.D

33.A

34.B

35.B

36.B

37.D

38.A

39.D

40.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41.D

42.C

43.A

44.A

45.B

46.D

47.D

48.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49.C

50.A

51.食物链;食物网

52.能量能量

53.不同不同

54.生长植物生长植物

55.厌氧性微生物

56.大大

57.黏土黏土

5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9.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60.一年生植物

61.0.6

62.蒸腾作用

63.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64.模型模拟研究模型模拟研究

65.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66.次级次级

67.反馈

68.增长型增长型

69.氮、磷

70.单向

71.B

72.B

73.B

74.Y

75.N

76.N

77.N

78.Y

79.Y

80.Y

81.植被是划分生物群落类型的基础。陆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草地包括稀树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植被是划分生物群落类型的基础。陆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草地,包括稀树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

82.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

83.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84.(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

85.(1)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例如荷花从叶片气孔进入的空气通过叶柄、茎进入地下茎和根部的气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气组织以保证植物体各部分对氧气的需要。(2)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3)水生植物在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和CO2的面积。(1)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例如,荷花从叶片气孔进入的空气,通过叶柄、茎进入地下茎和根部的气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气组织,以保证植物体各部分对氧气的需要。(2)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3)水生植物在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和CO2的面积。

86.(1)砂土类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土壤黏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能力差,抗旱力弱。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少,白天增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对块茎、块根作物的生长有利;砂质土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养分,使农作物早发,但有机质累积难、含量低,土壤动物也少。

(2)黏土类土壤中以粉砂和黏粒为主,结构致密,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较强,通气透水性差。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好气微生物活动受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和黏粒结合紧密,难于分解,因而积累较多。

(3)壤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是砂粒、黏粒和粉粒大致等量的混合物,物理性质良好(不太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土壤生物也较多。

87.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

88.(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