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_第1页
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_第2页
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_第3页
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_第4页
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尹丙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2015.1.23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主要内容一、肿瘤免疫的概述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五、调节性T细胞(Treg)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1.癌基因/抑癌基因学说2.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学说3.端粒和端粒酶学说4.肿瘤干细胞学说5.肿瘤相关的免疫学理论

肿瘤发生相关机制

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

——肿瘤免疫监视学说(Burnetin1967)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肿瘤发生的阶段(从监视→逃逸)(1)肿瘤清除阶段天然/适应性免疫机制清除部分肿瘤细胞。(2)肿瘤平衡阶段

在多种肿瘤监视压力下,某些肿瘤细胞发生突变并逃逸而生存下来,即“适者生存”。(3)肿瘤逃逸阶段逃逸的肿瘤细胞无控制生长。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肿瘤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和异质性→逃逸;肿瘤生存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如生长因子、营养供给和免疫压力等)形成外界选择压力,使瘤细胞发生突变,获得某种有利其生存的基因而得以存活。肿瘤微环境有利于TAM、MDSC、Treg和regDC等免疫抑制性细胞产生→逃逸。(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亦有可能引起肿瘤逃逸)

自然选择→肿瘤逃逸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AnnualReviewsCancerImmunoediting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AnnualReviewsTumorEscapeMechamism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生理条件下髓系细胞的分化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肿瘤微环境下髓系细胞的不正常分化

RegDC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主要内容一、肿瘤免疫的概述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五、调节性T细胞(Treg)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DC的分类及命名根据DC来源分类*髓样DC(myeloidDC,mDC)或传统DC(conventionalDC,cDC)*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DC,pDC)根据DC成熟状态分类:成熟DC和未成熟DC(iDC)根据DC功能状态分类

*耐受性DC:表达IDO的DC、高表达ILT4的DC;*调节性DC:可诱导高表达IL-10的Tr1细胞

(二者均为浆细胞样iDC)根据DC分布部位分类*淋巴组织中DC:括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腺DC*非淋巴组织中DC: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循环DC:外周血DC和隐蔽细胞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enuFB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迁移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DendriticCellMaturation

MHCII↑B7-1/B7-2↑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组织中未成熟DC-强吞噬和吞饮作用-处理抗原能力强-低水平的MHC-缺乏共刺激分子-递呈抗原能力弱淋巴组织中成熟DC-不再有吞噬能力-表达共刺激分子(B7-1/B7-2)-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强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DC的生物学功能*强的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FcR/CR/

甘露糖受体)*吞噬作用*表面捕获(FDC)(FcR和C3bR)抗原提呈免疫调节*

激活初始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T/B细胞;*利用未成熟DC诱导免疫耐受。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DCDC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T细胞活化增殖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影响DC分化成熟的因素微生物产物、炎性细胞因子是诱导DC成熟的重要因子;2.刺激DC的抗原种类,如自身抗原、肿瘤抗原(TA)等抑制DC的成熟;3.DC所处环境中的抑制性免疫细胞(如Treg、M2、MDSC等)和细胞因子(IL-10、TGF-)等。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肿瘤微环境对DC的影响

肿瘤微环境中除了免疫抑制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干扰DC分化成熟外,还有很多因素干扰成熟DC的功能:低氧胞外高水平的腺苷高水平乳酸低pH值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怎样理解调节性DC(regDC)1.cDCs,includingtissue-residentDCs,migratoryDCsandinflammatoryDCsmightexhibitimmunosuppressivepropertiesundercertaincircumstancesorinimmaturestage.2.

pDCshavealsobeenreportedtoexhibitpotentimmunosuppressiveandtolerogenicproperties3.

AcommonlyacceptedparadigmisthatfunctionalpropertiesofDCsarematuration-dependent.

However,existingevidencesuggeststhatDCscanexistinamultitudeoffunctionalstatesotherthansimplyimmatureormature.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regDCscanexistasimmature,semi-matureandfullymatureDCsubpopulationsthatusedifferentmechanismsforinductionofimmunetoleranceandimmunesuppression.怎样理解调节性DC(regDC)即表型成熟或不成熟DC均可被肿瘤微环境“调教”为免疫抑制性DC(即regDC)。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regDC的诱导及其免疫抑制途径Tumor-derivedIL-10,TGF-βandPGE2诱导regDC。主要通过STAT3、MAPK等信号途径。regDC通过分泌IL-10,TGF-β诱导TregregDC产生ARG1、IDO或iNOS等抑制T细胞功能regDC的细胞膜上表达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如B7-H1等诱导T细胞无能。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肿瘤微环境中的DC→免疫抑制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主要内容一、肿瘤免疫的概述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五、调节性T细胞(Treg)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TAM)巨噬细胞不是均一的细胞群,其表型和功能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一)Mφ表达丰富的表面分子表面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Toll样受体、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等LPS/LBP复合物受体即CD14免疫球蛋白的Fc受体(FcRⅠ、FcRⅡ、FcRⅢ)补体受体(CR1、CR3)多种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的受体等表面抗原:

MHC分子、黏附分子(LFA-1、ICAM-1)、共刺激分子(B7、CD40)等特征标志分子

F4/80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是小鼠Mφ的表面标识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二)Mφ亚群根据Mφ活化方式、表面分子、分泌细胞因子及生物学功能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类:1.经典活化的MΦ(classicalactivatedmacrophages,orM1)

M1由IFN-、TNF-,或PAMPs(如LPS、dsRNA)以及一些内源性的危险信号(如HSP)所诱导。2.可选择活化的MΦ

(alternativelyactivatedmacrophages,AAMsorM2)

其中M2又可细分为三群M2a(由IL-4/IL-13诱导)M2b(由免疫复合物和TLR配体诱导)M2c(由IL-10、糖皮质激素诱导)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巨噬细胞极化(Polarization)的一般概念一般认为极化Mφ是单核细胞活化后一系列功能状态两个极端。Mφ分化受各种微环境信号的诱导与调节。极化的Mφ能够进一步影响局部免疫反应,与各种因子协同作用,调节病原体微生物感染结局、肿瘤免疫、参与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过程。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三)极化的巨噬细胞的一般概念与特征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反映M1与M2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指标及意义表面分子:

M2型高表达DECIN-1、CD206、SR-A,低表达CD16/32M1型高表达CD16/32,低表达DECIN-1、CD206、SR-A酶活性:

M2型Arg-1酶活性高,iNOS活性低,反映其杀瘤能力弱

M1型iNOS活性高,Arg-1酶活性低,反映其杀瘤能力强吞噬指数:

M2型吞噬指数低,反映其吞噬功能弱

M1型吞噬指数高,反映其吞噬功能强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M1/M2与免疫平衡M1主要抵抗胞内病原体、控制急性感染,然而,M1的过渡极化会引起多种病理损伤;M2多与感染性疾病的慢性进展有关。巨噬细胞的极化与Q热病原体(伯纳特立克次体)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M1/M2与免疫平衡Whipple’sdisease(惠普尔病)isassociatedwithanM2macrophageprofile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有研究表明,体内M1型巨噬细胞可以相当迅速地转变为M2型巨噬细胞:

一群血液中巡逻的单核细胞,在李斯特菌感染的第1~2小时内,渗入炎症组织并分化成巨噬细胞,释放促炎介质(TNF-α、IL-1β);但到感染的后期(8小时),这些巨噬细胞终止了相应的功能,开始表达M2表面标志,如ARG-1等。(四)炎症过程中Mφ的可塑性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五)肿瘤进程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肿瘤组织中细胞因子参与M极化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TAM就是肿瘤组织中的M2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肿瘤微环境诱导M1细胞向M2细胞极化(分化)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广义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类Classicallyactivated,M1macrophageswithananti-tumourfunctionImmunosuppressivemacrophages:M2AngiogenicMacrophages:Tie2-expressingMo/MφInvasiveMacrophages:WhichcanhelptumorcellsinvadingtheTEMMetastaticMacrophages:Assistingtheseedingoftumorcellsatdistantsites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主要内容一、肿瘤免疫的概述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五、调节性T细胞(Treg)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Originof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

(MDSC)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Originof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感染外伤肿瘤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一)MDSC的表型特征及亚群MDSC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它包括髓系细胞前体、未成熟的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由于其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所以,也曾被称为未成熟的免疫抑制细胞.小鼠的MDSC表型为Gr-1+CD11b+

根据其与Gr-1分子中不同表位(Ly6G、Ly6C)的抗体结合特异性不同分两亚群

单核细胞样的MDSC亚群:CD11b+Ly6G–Ly6Chi粒细胞样的MDSC亚群:CD11b+Ly6G+Ly6Clow

人的MDSC表型为Lin-HLA-DR-CD33+CD11b+

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小鼠MDSC形态和细胞亚群粒细胞样的MDSC→单核细胞样MDSC→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人MDSC的表型和亚群早幼粒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人MDSC的表型和亚群PromyelocyticMDSC:lin-HLA-DR-CD33+CD11b+CD14-MonocyticMDSC:lin-HLA-DR-/lowCD33+CD11b+CD14+GranulocyticMDSC:lin-HLA-DR-/lowCD33+CD11b+

CD15+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ThefrequencyofCD33+CD11b+HLA-DR-cellsincirculatingmonocytepopulationispositivelyassociatedwithHBVinfection.

Results10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ThefrequencyofCD33+CD11b+HLA-DR-cellsingranulocytepopulation

isnotassociatedwithHBVinfection,Results9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ExpantionMDSCActivition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的信号转导Notchsignaling----MDSCaccumulationStat3signaling----MDSCproliferationStat6signaling----MDSCactivation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SchematicsofpossiblesignalingpathwayinvolvedinMDSCexpansion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SchematicsofpossiblesignalingpathwaysinvolvedinMDSCactivation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MDSC既能抑制适应性免疫,又能抑制固有免疫。

抑制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和归巢;促进M就向促进肿瘤生长的M2转化;阻断NK细胞分泌IFN-而抑制其胞毒活性。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ssuppressacquiredandinnateanti-tumorimmunity

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1.产生iNOS和Argnase消耗精氨酸,导致TCRCD3合成受阻;精氨酸短缺导致增殖的T细胞G0-G1期阻滞;通过NO直接抑制T细胞功能。2.产生ROS和ONOO-(Peroxynitrite,过氧化亚硝酸盐)ONOO-导致TCR、CD8硝基化,抑制CD8+T细胞增殖ROS也可直接抑制T细胞增殖MDSC免疫抑制机制(1)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Suppressivemechanismsmediated

bydifferentsubsetsofMDSCsROS↑Peroxynitrite↑NOlowNO↑ROSlow单核细胞样的MDSC亚群粒细胞样的MDSC亚群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ThemechanismsofMDSC-mediatedimmunesuppressioninperipherallymphoidorgans

ROS↑Peroxynitrite↑Arginase↑

NOlowNoResponse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

ThemechanismsofMDSC-mediatedimmunessuppressionatthesiteofatumour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免疫抑制机制(2)3.诱导Treg产生;4.促进M1细胞向M2细胞转化;5.可分化为TAM和血管内皮细胞;6.隔绝胱氨酸,阻止T细胞获得半胱氨酸;

7.影响T细胞归巢到淋巴结或肿瘤组织。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preventTcellactivationbysequesteringcystine

and

limitingtheavailabilityofcysteine胱氨酸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suppressantitumorimmunity

throughavarietyofdiverse

mechanisms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TherapeuticStrategiestoTargetMDSC

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TherapeuticStrategiestoTargetMDSC

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针对MDSC的靶向性治疗策略促进MDSC分化

如ATRA、VitD3诱导MDSC向DC和M

分化

抑制MDSC扩增

如阻断VEGF、MMP等炎症因子、Stat3抑制剂等抑制MDSC的功能Arg1和iNOS的抑制剂

如COX2抑制剂清除MDSC

如吉西他滨(gemcitabines)似乎能特异性清除MDSC

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s与其他髓系细胞之间的关系G-MDSC与neutrophils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G-MDSCNeutrophils免疫抑制作用++-吞噬功能-+

Arg1

MPOROS

CD115和CD244趋化因子

CXCR1和CXCR2但是,G-MDSC在体外培养24小时后可分化为neutrophils。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MDSCs与M1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M-MDSC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同时表达iNOS和Arg1,且iNOS具有促进肿瘤的作用;

2.体外培养或转输给tumor-free小鼠体内可分化为M1和DC。

M-MDSCs与M2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但二者的表型不同,且M2仅表达Arg1。

2.在具有肿瘤衍生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或荷瘤小鼠体内可分化为M2或/和血管内皮细胞。MDSCs与其他髓系细胞之间的关系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与M之间Cross-talk加速肿瘤进程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MDSC与DC之间Cross-talk促进肿瘤进程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主要内容一、肿瘤免疫的概述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五、调节性T细胞(Treg)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CD4+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一)T细胞亚群及Treg概述(二)肿瘤Treg的来源(三)肿瘤Treg抑制作用的机制

(四)针对肿瘤Treg的免疫治疗策略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一)T细胞亚群及Treg概述本文档共83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一\19点18分(一)调节性T细胞(Treg)包括CD4+Treg,CD8+Treg和CD4-CD8-TregCD4+CD25+Treg1)天然调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