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脉络。用学生熟悉的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1)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2)交流汇报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教师:你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教师:可以分成几组?(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3)完善表格并小结教师:请你把教材第19页的表格填完成。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3.请你判断对错(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这个穿插的小练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对长方体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巩固,也可以自然地引出下一个环节——长方体长、宽、高的认识。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辨析判断题,提出概念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2)给棱分类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5.做一做,并认识长方体直观图(1)按教材要求做一做(2)交流,认识长方体直观图教师: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预设)学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学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课件演示直观图)我们在出示长方体的直观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常常把其它各个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教师课件出示立体图,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3)结合直观图,逐步减少棱,想象长方体的形状(课件演示)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12厘米,7厘米,5厘米,完整直观图出示,逐步减少棱的条数。教师:咱们至少需要知道那几条棱长,才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课件出示只有一组长宽高的长方体)教师:请你想象并比划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12厘米,5厘米,5厘米(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牙膏盒)。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5厘米,5厘米,5厘米(魔方,其实也是个正方体)。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5厘米,4厘米,1厘米(扁扁的长方体——火柴盒)。【设计意图】从抽象的几何图形回到生活中的物体原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适当出示正方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三)巩固应用1.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题2.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6题(四)小结收获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三个面)继续想象:(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设计意图】使学生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2题、第3题、第7题。学情分析(1)知识上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形状,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方体实物的能力。(2)经验上生活中长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认识》效果分析对平面图形的复习为教学立体图形的作了铺垫。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对比平面图形来切入长方体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设计科学合理)教师采用指导观察,逐步分析的方法介绍了“面、棱、顶点”的概念,使学生在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了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为展开研究长方体特征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就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即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注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向交流,思维碰创,归纳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整个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的组织引到恰倒好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通过介绍长方体的透视图形,帮助学生完成由实物教具到立体图形认识上的的一次飞跃。通过变换长方体的放置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猜想和验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教学方法灵活科学,有利于学生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师采用指导观察,逐步分析的方法介绍了“面、棱、顶点”的概念,使学生在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了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为展开研究长方体特征.让学生就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即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注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奠定了基础。通过多向交流,思维碰创,归纳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整个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的组织引到恰倒好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通过介绍长方体的透视图形,帮助学生完成由实物教具到立体图形认识上的的一次飞跃。教材分析本节课将要教学的“长方体的知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文具盒、房屋等多少有了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情认识,达不到真正了解什么是长方体,对长方体的内在含义也一知半解,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括引导,联系生活的实际展开教学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2)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这个正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厘米。(4)一个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48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二、说一说。

5厘米

8厘米

1.它的上边是(

)形,长是(

)、宽是(

)。

2.它的右侧面是(

)形,长是(

)、宽是(

)。

3.它的前面是(

)形,长是(

)、宽是(

)。

4.它的下面是(

)形,长是(

)、宽是(

)。

5.它的后面是(

)形,长是(

)、宽是(

)。

6.它的左侧面是(

)形,长是(

)、宽是(

)。

三、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相等。(

4、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课后拓展:

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教后反思《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方体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积累空间观念,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实际操作中,掌握几何长方体的特征。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并将一个长方体纸盒,摆放不同位置,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优点有: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给学生自主空间,自己只是引导者、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一步步的质疑,不断激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信心。从上课开始学生观察实物到知识探究到练习巩固,王老师自始自终是一个聆听者,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她适时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一些特征。2、本课中,王老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操作。王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