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安全学原理全套PPT课件安全的概念;安全的特征;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安全的哲学基础。本章重点安全的概念与特征安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安全科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1234目录Contents安全的概念与特征11、安全问题的产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个流向:一个是自然流向,另一个是人为流向。
自然流向:按事物本身的动力作用来说,它总要按自然状态发展,但也受随机因素的控制与调节。
人为流向:人类要设法遏制事物发展的自然流向,改变事物的发展过程,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一、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人类往往不能完全扭转事物发展的自然流向,于是出现了保持协调、相互适应的问题。人类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界或生产、生活系统的改变是不同的,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远古的石器时代,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自然;农业经济时代,人为灾害也越来越多。
工业时代,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新的灾难。一、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现代安全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损害。
二是对社会、企业、家庭财产的危害。
三是对环境的破坏。一、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2、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过程(5个阶段)1)无知安全认识阶段。
2)初级安全认识阶段。
3)局部安全认识阶段。4)系统安全认识阶段。5)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一、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二、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1、安全的概念
“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稳定等,可谓无危则安。“全”字指完美、完整,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等,可谓无损则全。对安全更深的认识:其一,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其二,安全是指免于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设备或财产的损坏或损失,或对环境的危害的状况。其三,安全是指不因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亡,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其四,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安全表述的是一个复杂物质系统的动态过程或状态。过程或状态的目标是使人、财、物、环境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安全是指任何一个客体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使事故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的一种状态。二、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2、安全的属性
安全的自然属性是指安全运动中那些与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相联系的现象和过程。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对天灾的无奈以及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等规律的不可抗拒二、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
安全的社会属性是指在安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一方面本身在不断制造事故,
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不断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安全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同时,自然属性又受社会属性的制约和指导。二、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实现人的安全又是普遍需要的。2、安全的动态性
安全所描述的状态具有动态特征,它是随时间而变化的。3、安全的相对性
“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三、安全的基本特征
保障安全的条件是相对的,限定在某个时空内,条件变了,安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的程度、科技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当人们进行某项活动时,可能获得的利益越多,所能承受的危险程度越高。
三、安全的基本特征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无条件地追求系统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有条件地实现局部安全是可以达到的。5、安全的经济性
安全是可以产生效益的。6、安全的复杂性
人—机—环境系统,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结合的开放性系统
系统中的人是安全的主体三、安全的基本特征7、安全的社会性
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8、安全的潜隐性
客观安全由明显的和潜隐的两种安全因素组成,它包括能识别、感知和控制的安全和无把握控制的模糊性安全。三、安全的基本特征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
科学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历史上形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体系。出现了学科间相互交叉、综合、渗透、重构的趋势。
有关安全的科学技术从众多学科中分化出来。
要处理好生产和生活领域的重大安全问题,绝非某单一学科的理论或技术所能解决的。
原来分散并寓于各学科的安全科学技术,重新进行高度综合与系统化。一、安全科学的产生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有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时候,安全科学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事情。人们开始把原来对部门的、行业的、就事论事的安全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提升到用系统的、抽象的、综合的、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分析各类安全问题的时候,最终导致了安全科学的产生。一、安全科学的产生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宿命论就事论事安全常识劳动保护工作事后处理本质论系统防范安全科学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前预防、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伴随安全学科的发展,人们的安全认识观也不断转变和进步二、安全科学的发展1、国外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安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是相伴相生的
安全科学真正起源于工业革命,以安全技术为先导。由于工伤事故的频繁发生以及劳动者的斗争和大生产的实际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重视安全工作。
认识到需要在技术上、设备上进行研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工人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伴随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安全技术,为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改善生产条件创造了前提
许多国家制定了有关劳动安全方面的法律、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
真正的安全技术研究,是在19世纪的下半叶。出现了防止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保险基金等组织,并资助建立无利润的科研机构。
到20世纪初,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与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科研机构。二、安全科学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之后的军事尖端武器系统开发过程中,安全工程师发展了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方法,在早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就查明、消除或控制危险。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安全科学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时期。1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原安全与系统管理学院创办了《安全科学文摘》。
杰费里.R.麦金太尔在他的著作《安全思想综述》一书中,把1965-1975年定义为美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二、安全科学的发展
安全科学领域,涌现了许多对安全的新型认知模式和理论,如1969年瑟利依据人的认知模式,提出R-O-R事故认知模型;著名安全理论家海因利希(H.W.Heinrich)出版了《工业事故预防》一书,形成了可应用于安全管理方法的确切的基本原则或“工业安全原理”
在安全监管方面,提出了更为广泛的安全方面的法律,初步建立了安全监察机构体系。
国外主要工业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规基本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趋于完整化、系列化、规范化的。二、安全科学的发展部分国际学术杂志二、安全科学的发展
在安全学科高等教育方面,美国的安全教育发展较快,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部分大学设立了卫生工程、安全工程、安全管理、毒物学和安全教育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英国、日本
在安全工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尚不完善,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还表现为分散状态。20世纪70年代,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已经形成。二、安全科学的发展二、安全科学的发展根据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TheAmericanSocietyofSafetyEngineers)数据,美国开设安全学科的高校为192所,其中允许在线教育(OnLine)的有65所,覆盖专、本、硕、博四个层次,授予理学学士、硕士等14类学位。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划分为环境类、职业类、工业类、安全类、人因类、健康类、火灾类及其他类等。专业方向关键词环境类Environmental职业类Occupational工业类Industrial安全类Safety人因类HumanFactors健康类Health火灾类Fire其他类Other二、安全科学的发展1967年,横浜国立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安全工程专业,随后,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安全工程等专业。到70年代末,日本开设安全工程的大学近50所。编号学校专业1横滨国立大学环境风险管理2筑波大学Risk
Engineering3长冈技术科学大学NuclearSystemSafety
4神户大学Civil
Engineering5福井大学Nuclear
Power
and
Energy
Safety
Engineering6千叶科技大学Risk
and
Crisis
Management7香川大学DivisionofSafetySystemsConstructionEngineering
8东京大学EnvironmentSafetyEngineering9京都大学Environment
Engineering日本安全高校概况2、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对安全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从劳动保护学科逐渐发展起来的。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确立于1984年,是在“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和“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为我国首批“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二、安全科学的发展
“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博士点的建立在1986年1991年,创办国内外第一个以安全科学命名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一级学术刊物1997年,确立安全工程师职称
2002年,确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2006年,安全工程专业增设为全国工程硕士培养领域2008年,安全工程专业成为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试点专业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列为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018年3月,组建应急管理部二、安全科学的发展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2018年4月16日
由11个部门功能组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二、安全科学的发展以学科为主体设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诸多涉及公共安全的研究机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有效促进安全科学相关研究院校、科研单位、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布局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布局安全科学发展布局全国开设安全科学工程专业的高校共计164所二、安全科学的发展东北片区(共20所)辽宁省12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科技学院、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吉林省5所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建筑学院黑龙江省3所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华北片区(共34所)北京市11所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河北省9所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唐山学院山西省8所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吕梁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天津市4所天津城建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自治区2所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华东片区(共45所)山东省13所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齐鲁工业大学、滨州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济宁学院江苏省12所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淮海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安徽省9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蚌埠学院、安徽三联学院浙江省6所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上海市3所上海海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福建省2所福州大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华中片区(共25所)河南省9所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城建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湖北省7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南省7所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湘潭大学、湖南工学院江西省2所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二、安全科学的发展西北片区(共13所)陕西省8所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榆林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2所宁夏理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甘肃省2所兰州理工大学、陇东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所新疆工程学院二、安全科学的发展西南华南片区(共27所)四川省8所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理工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贵州省5所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广东省5所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重庆市4所重庆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云南省3所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文山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2所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二、安全科学的发展
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66个,博士一级学位授权单位27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39个安全学科研究生招生单位分布二、安全科学的发展110003清华大学20063210405东华理工大学2009210004北京交通大学20093310407江西理工大学2006310007北京理工大学20063410424山东科技大学2006410008北京科技大学20063510426青岛科技大学20105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3610460河南理工大学20066100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3710488武汉科技大学2010710059中国民航大学20103810491中国地质大学2006810060天津理工大学20103910497武汉理工大学2006910081河北联合大学20064010533中南大学20061010107石家庄铁道大学20094110534湖南科技大学20091110109太原科技大学20144210555南华大学20061210110中北大学20064310561华南理工大学20101310112太原理工大学20064410610四川大学20061410141大连理工大学20084510611重庆大学20061510143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64610613西南交通大学20061610145东北大学20064710616成都理工大学2010171014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4810619西南科技大学20101810148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4910636四川师范大学20141910191吉林建筑大学20145010674昆明理工大学20062010214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5110698西安交通大学200621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5210699西北工业大学20142210248上海交通大学200653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2310251华东理工大学20065410704西安科技大学20062410259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45510731兰州理工大学20102510288南京理工大学20065610732兰州交通大学20062610290中国矿业大学20065711104华北科技学院20112710291南京工业大学2006581110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092810299江苏大学20105911414中国石油大学20062910356中国计量学院20146011551重庆科技学院201130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6190018防化学院20143110361安徽理工大学2006
安全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院校安全科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3
安全科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科学体系。
德国学者库尔曼(A.Kuhlmann);比利时学者J.格森;中国学者刘潜
安全科学以一切危险、异常、隐患、事故、灾害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安全科学是研究危险和事故规律的科学。何学秋: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一、安全科学的定义
安全科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科学体系。
德国学者库尔曼(A.Kuhlmann);比利时学者J.格森;中国学者刘潜
安全科学以一切危险、异常、隐患、事故、灾害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安全科学是研究危险和事故规律的科学。
一、安全科学的定义二、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学科内涵安全科学
是研究减少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对人身安全健康等的危害,设备设施等的破坏,环境社会等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为揭示安全问题的客观规律提供安全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安全工程是研究在具体领域中运用种种技术、工程、管理等保障安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从而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效防范和应对安全问题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应用领域涉及建筑、能源、材料、环境、化工、轻工、土木、矿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机电、食品、生物、农业、林业、城市、旅游、检验检疫、消防、社会文化、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种种行业和事业乃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与上述学科有所交叉二、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安全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人机环经济条件人口与文化技术条件政治法律安全的基本社会要素承灾载体突发事件功能破坏本体破坏灾害要素物质能量信息应急管理人、物、系统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涉及生命、自然、技术、社会和系统等要素,并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学科,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职业健康、公共安全系统、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重点围绕及其相互作用等开展研究三、安全科学研究对象三、安全科学研究对象
安全系统是由人(Men)-技术(Techno1ogy)-环境(Environment)构成的复合系统。安全系统包括了7个基本子系统M(人子系统):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E(环境子系统):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坏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等)ME三、安全科学研究对象T(技术子系统):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MT(人机子系统):人机关系,人机设计;ME(人环境子系统):人环境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环境风险);ET(机环境子系统):环境监测,自动报警与监控,技术风险;MET(人机环境子系统):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四、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1、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安全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安全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讨论安全是不现实的;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行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即,安全对于人的认识而言具有相对性。四、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2、安全科学的联系观和系统观
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之一。
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其整体性、有机性、层次性。
安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有些要素处于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有些要素处于从属地位和被支配地位,应注意各要素关系,以利于实现系统的整体安全。四、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3、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
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在安全科学中表现为流变与突变。流变和突变是量变和质变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任何变化,都是流变和突变的统一。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流变和突变的层次性。流变和突变的相互转化。四、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4、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性和模糊性
安全科学所要研究的系统也是复杂和简单的统一体。
安全科学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走向精确5、安全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它提供了处理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的最高理论和原则。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分析与认识问题上一定要以它作为理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动态中把握安全运动规律。矛盾分析法。四、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把握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首先是安全和健康需要的日益增长,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是短板和薄弱环节。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4一、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十九大报告: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生产工作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事故发生呈现由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趋势,直接危及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一、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
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转变。从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预防、源头治理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治理转变。从单一安全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从传统监管方式向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方式转变。一、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优化整合国家科技计划,统筹支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科研项目,加强研发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开展事故预防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和环节广泛应用。二、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度,统一标准规范,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化全国“一张网”。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二、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201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攻关主要内容有: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创新;推进安全生产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攻克安全生产急需破解的技术难题;二、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大城市安全运行设施资金投入,积极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提高安全自动监测和防控能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与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加快实现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二、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防控、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术和产品。建立城市安全智库、知识库、案例库,健全辅助决策机制。升级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保卫设施。二、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1.谈谈你对安全的认识?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安全有哪些基本特征?3.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5.学习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对我们正确认识安全及做好安全工作有何指导意义?本章复习思考题谢谢!第二章事故和危险源张飞燕副教授安全学原理(1)事故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2)危险源分类以及常见的第一、二类危险源。(3)了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掌握其辨识程序。本章重点事故事故的分类危险源123目录Contents危险源辨识4事故11.事故的定义
事故?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包括如下含义:(1)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事故。(2)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3)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1.事故的定义2.事故的特征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偶然性事故的主要特征有右图所示关系,除此之外事故还具有突变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等特征。3.事故的发展阶段生长阶段
孕育阶段
损失阶段
当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时,就要发生事故,进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不能指出它的具体形式。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4.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234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物的因素: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指自然环境异常和生产环境不良等。管理因素:管理缺陷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1,2,3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4.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案例一:预留洞口高处坠落事故2003年8月27日,在深圳市龙岗区某通讯楼工程现场,项目副经理分别安排泥工班组和空调班组晚上作业,其中泥工班组邹某等5人在水箱间屋面顶部进行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晚上8点40分许,邹某在用手推车运输砂浆时,不慎从顶部直径1.8m的检修人孔坠落至6层屋面,坠落高度7.2m。邹某随即被送往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例分析4.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1、直接原因水箱间屋面直径1.8m检修人孔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未设专人管理。2、间接原因(1)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2)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3)监理单位监管不力,监理人员对现场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案例分析
1、复习事故的定义、特征、发展阶段以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本节所学事故的相关知识。
3、根据日常所见事故,思考事故的分类方法以及具体分类,并预习下节事故的分类的内容。课后复习及课下预习内容事故的分类2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6441-86),按致害原因可将伤亡事故类别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1.按致伤原因分类1.某建筑公司承包了某居民楼的建设任务。在建筑场地内有塔式起重机、及龙门架,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电焊机等设备。某日气温很高,工人甲、乙、丙、丁四人因天气热,将安全帽放在一边,在6层两阳台中间临时搭设的毛竹脚手架上作业,由于没有搭设卸料平台,调运上来的物料只好卸在该脚手架上的跳板上。当第三车物料运上来时,工人甲进入跳板清理物料时,脚手架右侧内立杆突然断裂,跳板滑落,工人甲随之坠落,跳板砸在地面作业的2名工人头上,因未戴安全帽,当场死亡。分析事故类型1.按致伤原因分类案例分析起重机事故类型:起重伤害电焊机事故类型:火灾、爆炸、触电机动翻斗车:车辆伤害2.按伤害程度分类在伤亡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GB6441-86中,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成三类:(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2)重伤:指造成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3)死亡: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天内死亡的事故。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2.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因此,根据伤害程度可将事故分为:只发生轻伤的事故。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其中,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3.事故的其他分类方法(1)按事故的属性分类
自然事故:指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如地震、洪水、旱灾、山崩等引起的事故,这类事故只能通过预测预报技术减轻灾害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人为事故:指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这类事故能够预防。3.事故的其他分类方法二次事故: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所谓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接关联的事件。非工作事故:即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如旅游、娱乐、体育活动及家庭生活等诸方面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按事故的发生情况分类未遂事故: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3.事故的其他分类方法非伤亡事故: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技术管理不善、个别职工违章、设备缺陷及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等,但是无人员伤亡的事故。按事故的伤害对象分类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致使负伤机体立即中断工作,甚至终止生命的事故。3.事故的其他分类方法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或重伤≥10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较大事故:3人≤死亡<10人,或10人≤重伤<50人,或者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的事故;按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类(事故等级)重大事故:10人≤死亡<30人,或者50人≤重伤<100人,或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的事故;一般事故:死亡<3人,或重伤<1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3.事故的其他分类方法
2017年6月28日16时40分,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分公司”)乙炔厂一车间炭黑水处理系统工艺管线焊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2.4万元。案例分析
1、学习了事故的几种分类方法,要明确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
2、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通过预习下节内容,对危险源有初步了解。课后复习及课下预习内容危险源3危险源危险源定义1危险源与事故4危险源分类25三类危险源3事故隐患哈默(WillieHammer)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各种事故致因因素都是危险源。由危险源的定义出发,一个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多吗?1.危险源定义2.危险源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2.危险源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2.危险源分类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3)能量载体;(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5)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6)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2.危险源分类(2)第二类危险源
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实际上,绝对可靠的控制措施并不存在。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控制措施可能失效,能量屏蔽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把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2.危险源分类(3)危险源与事故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另一方面,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3.三类危险源2006年田水承在前面两类危险源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煤矿调研,提出了三类危险源的观点。他认为三类危险源应该是这样划分: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能量载体,或者是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它影响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
3.三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物的故障、物理性的环境因素、个体人的失误,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触发条件、必要条件。
第三类危险源则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第三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尤其是第二类危险源之后的深层原因,是事故发生的一个组织性前提。3.三类危险源提出三类危险源,有几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督促和激发组织领导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关心,而且三类危险源的分法突破了危险源物与非物的界限。
另一方面,提出三类危险源、研究三类危险源可以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激励和约束两方面结合起来,科学安排有关的制度,使监督检查变得更科学。4.事故隐患所谓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事故隐患即隐藏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祸患,这是一个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共识用语。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定义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4.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复习危险源的定义、分类,以及事故隐患的相关知识。
2、在此基础上预习危险源辨识的内容,预防并控制事故的发生。课后复习及课下预习内容危险源辨识4
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是指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以前,人们主要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进行危险源辨识。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根据法规、标准和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随着系统安全工程的兴起,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1.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内容
1)辨识危险源种类、危害性质;
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3)辨识危险源的分布,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1.危险源辨识(2)危险源辨识方法1)现场观察法;2)查阅有关事故和职业病记录;3)文献、资料查阅、专家咨询;4)工作任务危害分析;5)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常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预先危害分析(PHA)事故后果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管理疏忽和危险树(MORT)(3)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分为辨识方法及辨识单元的划分、辨识和危害后果分析两个步骤。1)对辨识对象应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了解。2)找出辨识区域存在的危险物质、危险场所。3)对辨识对象的全过程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1.危险源辨识
4)划分辨识单元并对所划分的辨识单元中的细节进行详尽分析。
5)根据相关标准对辨识对象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6)对辨识对象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进行分析。
7)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参考分级,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危险源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8)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控制和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率提供基础依据。1.危险源辨识2.重大危险源及分类
《安全生产法》第113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其中,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2.重大危险源及分类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具体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2.重大危险源及分类(1)危险化学品(2)企业危险建(构)筑物重大危险源共有五个大类:(3)锅炉(4)压力容器(5)压力管道3.重大危险源辨识(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相关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和单元的定义如下:
危险化学品(dangerouschemicals)。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3.重大危险源辨识
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为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unit)。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重大危险源辨识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表1列出了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表2列出了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3.重大危险源辨识
3.重大危险源辨识
4)适用范围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以及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不适用范围:①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的部门除外。②军事设施。
③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④危险化学品的运输。⑤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3.重大危险源辨识(2)企业危险建(构)筑物重大危险源辨识1)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①高瓦斯矿井。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③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⑤煤层自然发火期不大于6个月的矿井。⑥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3.重大危险源辨识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①瓦斯矿井。
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③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④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3)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不小于30m的尾矿库。3.重大危险源辨识(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辨识属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重大危险源,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作为“临界量”进行辨识。1)锅炉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锅炉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为:①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2.5MPa,且额定蒸发量≥10t/h。②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14MW。3.重大危险源辨识
2)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①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中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②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
3)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工业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3.重大危险源辨识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
②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
分级
管理分级方法分级程序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职责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重大危险源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1)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根据《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重大危险源的分级与管理。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根据201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如下:①分级指标: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③校正系数β的取值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1和表2-2.表2-1校正系数β取值表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危险化学品类别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其他类危险化学品β见表221.51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表2-2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毒性气体名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环氧乙烷氯化氢溴甲烷氯β2222334毒性气体名称硫化氢氟化氢二氧化氮氰化氢碳酰氯磷化氢异氰酸甲酯β551010202020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④校正系数α的取值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2-3.表2-3校正系数α取值表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α100人以上2.050人~99人1.530人~49人1.21~29人1.00人0.5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⑤分级标准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2-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表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R值一级R≥100二级100>R≥50三级50>R≥10四级R<10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程序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程序如右图所示。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按照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遵循“最大危险原则”。危险源调查分析选取事故情景计算事故后果火灾模型爆炸模型泄漏扩散模型计算财产损失半径确定评价区域划分网格计算死亡概率热辐射概率方程冲击波超压概率方程计算死亡人数按死亡人数分级毒物中毒概率方程财产调查人口调查按财产损失分级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2)重大危险源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2011年安监总局第40号令规定,通过定量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得超过规定的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超过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
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所谓风险(risk)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其后果的乘积,它是危险源危险程度的衡量。
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定量风险评价,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承受的个人风险应满足表2-5中可容许风险标准要求。表2-5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类别可容许风险(/年)1.高敏感场所(如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等);2.重要目标(如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等);3.特殊高密度场所(如大型体育场、大型交通枢纽等)。<310-71.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如居民区、宾馆、度假村等);2.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如办公场所、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110-6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社会风险是指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死亡人数。通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采用ALARP(AsLowAsReasonablePractice)原则作为可接受原则。ALARP原则通过两个风险分界线将风险划分为3个区域,即:不可容许区、尽可能降低区(ALARP)和可容许区。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①若社会风险曲线落在不可容许区,除特殊情况外,该风险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②若落在可容许区,风险处于很低的水平,该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无需采取安全改进措施。③若落在尽可能降低区,则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风险,即对各种风险处理措施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等,以决定是否采取这些措施。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产生的社会风险应满足图2-2中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要求。图2-2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F-N)曲线(死亡人数N/个)累积频率F/(次/年)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3)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职责1)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测监控,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2)生产经营单位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具体要求,每年3月底将有关材料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案。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3)生产经营单位对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要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报告核销。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4)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5)生产经营单位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6)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
7)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每3年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进行安全评价并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要求的,可不必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报告要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方法科学,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从事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业务的中介机构要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做出的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结论负责。
8)生产经营单位要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9)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以及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10)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11)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企业危险源基本情况及边环境概况
⑥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②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⑦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③危险辨识与评价
⑧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④应急设备与设施⑨培训与演练⑤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各类信息的管理。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重点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②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③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等情况。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⑤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⑥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情况。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⑦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⑧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的情况。⑨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的情况。⑩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的情况。⑪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的情况。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4.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5.重大危险源控制
控制重大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是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将事故限制到最低程度,或者说能够控制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易燃、易爆、有毒的危害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储存超过了临界量的这些物质。由于工业生产的复杂性,特别是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1、通过危险源辨识,学习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定义、辨识方法、辨识依据和标准。
2、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程序。
3、学习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办法,为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提供依据。课后复习及课下预习内容谢谢!第三章事故致因理论张飞燕副教授安全学原理1.了解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2.掌握事故致因模型的致因分析,并学会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转移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综合论等分析事故案例。3.事故致因理论展望。本章重点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能量转移理论1235目录Contents管理失误论647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系统观点的人失误主因论扰动起源理论动态变化理论轨迹交叉论综合论891011目录ContentsSTAMP模型1213HFACS模型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1人们在与各种事故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相继提出了阐明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着重在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针对事故致因因素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所以被称为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2.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2.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1)1919年格林伍德和1926年纽博尔德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1936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3)1939年法默和钱伯提出一个有事故倾向的人具有较高的事故率,而与工作任务、生活环境和经历等无关,意为一切事故责任均归咎于个人性格。(4)1949年葛登(Gorden)提出了“用于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5)1951年阿布斯和克利克的研究指出,个人的事故率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对事故倾向的个性类型很难量度,广泛的批评使事故倾向素质论排出主导地位。(6)1953巴克尔提出事件链,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2.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7)1957年科尔提出社会——环境两因素模型。(8)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发表了弹道导弹的系统安全工程的说明书,表明西方各国开始利用安全系统工程来完善系统,降低事故率。(9)1961年吉布森提出能量转移理论,1966年由哈登引申。(10)1965年科罗敦在安全定量化的论文中介绍了FTA。故障树分析或者叫事故树分析。(11)1969年瑟利提出人行为系统模型,即瑟利模型。(12)1970年海尔提出了类似于瑟利模型的新模型,海尔模型。(13)1971年邵合塞克尔主张事故倾向素质论仅用来工种考选的参考。2.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药学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高低压电器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刑法学总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化工学院《UI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先进材料进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金属塑性变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水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考物理总复习《动量和动量守恒》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大学《商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品质部组织架构图构
- 解析几何-2023上海市高三数学一模汇编【教师版】
- 项目维修维保方案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插图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 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
- 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归纳导图)
- 滴滴补贴方案
- 民宿建筑设计方案
- 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表
- 2023年11月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培训学院)2024年度公开招聘24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答案带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