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高三复习能否有效地达到提高同学“理解力量、试验与探究力量、猎取信息的力量和综合运用学问的力量”的生物高考要求,(高三生物)复习课中老师常常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复习,提高同学的力量?这是每位生物老师都应当好好思索的重大问题。我在整理了高三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盼望能关心到您。
高三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笔者到某市教材回访,进行听课、评课和座谈沟通活动,听了一位老师的“有丝分裂”高三二轮复习课,并与听课老师进行了沟通,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觉。
与新授课一样,这位老师根据有丝分裂的挨次出示各个时期的图片或动画,与同学一起争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图像的特点,然后(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的数目变化规律。复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时也是如此,增加了一个列表: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不同点,表中留下一些空格,让同学填答。
这个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在许多高三生物老师眼中是经典的,是无可挑剔的:课堂教学流程顺畅,同学回答问题乐观、正确;课堂形式多样,有讲解,有提问,有练习;同学回答问题的形式也多样,有看图回答,有齐答和按挨次回答;讲完课后有习题练习和讲解;整节复习课紧凑有序,一环套着一环,从上课开头到下课铃声结束,全程在老师的主导下顺当推动,老师讲得“精彩”,听课老师看着、听着也“精彩”。
听过不少高三生物复习课,发觉这样的复习方式是许多生物老师喜爱的。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按新授课的形式或思路重新讲解一遍复习的内容;重复新授课中已传授或讲解过的一个一个学问要点。同学的主要表现为:对于老师所提问题比较熟识,回答快速、正确(部分同学);部分同学强化了所学学问;部分同学由于对于概念或内容比较生疏,在老师讲课时忙着从课本中查找答案,所以在内容的进度和思维的节奏上表现为滞后性。因此,这样的复习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同学表面上是把握了教学内容,但实际上是一种重复识记。这种识记是一种简洁的学习,时间一长或遇到新的情景,记忆就会模糊,学问迁移难以实现,当然达不到复习的真正效果。
一节40分钟的复习课,有的老师是从头讲到尾,呈出的幻灯和学问表格一个又一个,有的老师是从头到尾提问题,这些问题中有哪些涉及本节的重点内容并不清晰,有的老师只讲20分钟左右,快速地总结一些学问要点,然后是做题和讲题时间,还有一些老师,让同学看教辅上的学问整理,就开头做题讲题,以题代讲现象特别明显。
假如高三复习课是重复新授课的模式,把已经讲解过的学问内容再重复一遍,然后加大应试训练,这究竟有多大的效率?从这位老师的复习课中,我觉得这节课可以不用复习,由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从回答问题同学的表现来看,没有什么障碍。正由于如此,才值得我们好好思索。
从学问的要求来看,高考降低了学问难度,一些大纲教材有而课标教材没有的内容不用复习,一些非重点内容不用拓展,但是,力量的要求反而更高了,如何在复习课中让同学深化理解重要的概念、原理,是值得探讨的一件事情。
深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细胞为什么发生有丝分裂,是由于细胞或生物需要生长。从表面来看,细胞有丝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与它相同的细胞;从本质来看,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保持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DNA分子完全全都。所以,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复制和均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有丝分裂,其核心是学习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的行为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行为和数量的变化,都围围着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细胞保持完全全都。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是有其必定性的。教学时围围着这一重要概念进行设计,让同学分析其中变化的缘由,就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在复习中应围围着有丝分裂的目的来进行分析和争论,让同学两两一组结合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何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有这些行为与数量的变化?假如没有这样的行为变化会得到什么结果?老师再解决同学在自我复习中消失的其他问题,这样的复习效果可能远远好于老师一个一个地针对分裂图像进行提问和总结。
同样,对于间期中DNA分子的数量所消失的G1、S、G2期的变化,大多数老师的处理方法是记住曲线图,至于为什么会消失“一平二升三平”这样的曲线,大多数老师并没有给同学解释。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告知同学,G1期是为S期作预备的,G2期是为前期作预备的,预备期是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可以作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也可以形成酶参加催化作用,还可以形成微管蛋白为分裂期作预备。这些内容并没有超纲,而恰恰相反,是对“基因掌握蛋白质合成”这一重要概念的深化理解。
有些老师认为,全面复习就如“扫雷”一样,将全部的学问点都过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开高考题中消失而自己没有复习到的尴尬和危急,避开高考结束后受到同学、学校和家长的指责。这种可怕担当责任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既铺张了同学珍贵的复习时间,也将自己的教学和课堂变得平凡。我们需要知道的事实是:第一,高一和高二的新授课,以及第一轮的高三复习,基本上不会遗漏高考中的考点;其次,生物高考是以重要概念为命题对象,以考查力量为主的考试,尽管有选拔功能,但还有导向教学的功能,那些一般的学问内容,即使消失在考题之中,要求也会很低,以正常同学的智力和基本常识,就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推断。因此,复习的重点就应当放在重要概念的理解、把握和迁移上,放在提高同学的理解力量上。有了这样的认知和做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复习。
关于基础学问的复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同学自我复习。详细的做法是:给同学时间,让同学回顾所学内容。可以两个同学一组,相互叙述相关学问的要点,进行补充和完善,老师所做的工作是抽查、纠错和总结,并最终与同学一起明确学问之间的规律关系。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给同学自我整理学问的机会,还激发同学的主动学习的乐观性,并给那些把握不太坚固的同学再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对重视概念的复习不能只是强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得深化分析概念建构的过程,由于只有自己建构起来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建构概念的过程需要正例来支撑其内涵,需要特例来补充其外延,有时需要反例来强化概念的核心内容。建构概念涉及许多的科学方法,如观看、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等等,这些科学方法是训练同学的思维力量的重要手段。对于遗传定律的学习,建构概念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孟德尔,从思维上进行分析和推理,真正理解是如何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定律的。因此,重视重要概念学习的本质就是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而过程是训练同学思维力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理解概念的必由途径。
不要过度依靠教辅和排列大量问题清单
在与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发觉老师被习题指导或牵引复习的情形特别明显,许多老师问我:教辅中的习题内容与教材中呈现的内容表述不全都时,怎么办?
复习时应以高考大纲和教材为准,全面复习基础学问,重点复习重要概念。这些观念大家都很明白,但为什么大家还是那么重视教辅呢?这种不放心的表现是不是一种不自信?是不是一种过度依靠教辅,不讨论高考,不讨论教材和教学的表现?
大量的习题练习替代教学过程,大量的各地高考试题、高三期末考试试题或模拟试题不加筛选地让同学训练,不仅对于提高同学的学习成果非常有限,更有可能起到一种负面作用,是一种阻碍同学有意学习的不良行为!
有些老师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中的“学问清单”打印成卷,要求同学每课进行训练,认为是给同学打基础,在高考中可能会遇到完全相同的填空。这种做法不仅耗费同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还是一种不懂(教育)规律,不明白高考以力量导向的不好做法。
有些老师根据教材挨次搜集了100~300个问题清单,让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回答这些问题。老师的目的是不遗漏任何可能考到的学问点。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发觉大多数都是中同学物学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包括特例、偏例或超纲的问题。问题多而散,学问细节抠得比较多,问题之间无规律联系,是无法为同学构建系统化的学问体系的。
高三生物重视学问点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看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打算: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打算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打算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打算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打算的类型:(1)_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_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__)的性别打算类型。(2)ZW型:与_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打算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辨别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_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分,肯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_b_b),正常(携带者)女性(_B_b),正常女性(_B_B),色盲男性(_bY),正常男性(_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_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_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需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_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高三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革用聚氨酯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机械木浆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社区基层治理情况总结范文(6篇)
- 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设计研究
- 便携式心电图机创新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过氧化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健脾祛湿中药剂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风电运维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可定制软材料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苦荞γ-氨基丁酸富集机理及其奶冻加工工艺与品质研究
- 2025-2030年园艺修剪机器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度研究
-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
- Unit 4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001
-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培训
- 加气站安全课件
- GB/T 45037-2024粮油机械扒谷机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分布式计算平台设计与实现
- 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转化-洞察分析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