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杨辉霞-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课堂教学_第1页
初中物理-杨辉霞-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课堂教学_第2页
初中物理-杨辉霞-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课堂教学_第3页
初中物理-杨辉霞-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课堂教学_第4页
初中物理-杨辉霞-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课堂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新课程特点

构建新课堂教学杏花岭区教育局教研科研中心杨辉霞一、什么是新课程?二、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三、物理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四、如何根据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实施物理课堂教学?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课堂教学一、什么是新课程

2、新课程就是指观念、功能、内容结构体系等都发生了改变的学习科目。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后,构建出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1、课程原本是指学习的科目(狭义)。我们与新课程一起走过,并且继续前行!实施新课程是一项伟大战略工程,开展新课程教学可以最大程度上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二、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新课程奉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生本理念。旧课程恰恰是忽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忽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本质上的差别,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就出现不同。在建立一个物理学理论时,基本观念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自己的父亲上街,每次我总是跟在父亲的后面走,从来不走在前面。忽然有一天,父亲翻过一个小山坡之后,我翻的比较慢,结果没有翻过去。等我翻过去的时候,已经看不到我的父亲了。我又害怕又焦虑,在那里哭喊,一直坐在那里哭了几个小时。直到我的父母亲回来接我。“我在这里等了几个钟头,又饿又怕,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忆,但呈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午夜时分,总算传来了母亲苛责父亲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回到家,竟不知道我早在半途就丢掉了。”这个故事很有意思的。你不要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呢?其实,老师经常会干这种事情。老师很自信地往前讲课,以为我们的学生都懂了。其实他不知道,我们的学生根本不懂。等到期末考试,老师才知道,哇!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这种老师不知道,他早就应该回头看看他的学生。《父亲的脚后跟》故事的作者说:“我深深相信,当时父亲如果像赶牛一样让我走在前头,出城的时候便用手指明家的方向,然后问我:吴厝的大榕树,旧厝的土地庙,阿公溪上的铁桥,南坑阿婆家后的小径……。你认不认得?而在我点头之后,叫我逐一带路走过。我必定在走过一趟之后就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如果父亲是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会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面,宁可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止会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而且整个交通我都会明白,还能够帮他办一点事情。”《父亲的脚后跟》1、先教后学(边教边学)

2、先学后教(边学边教)

3、自主探究教学理念不同教学实施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学生发展不同三、物理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物理学的特点: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特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1、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时代发展的联系紧密的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物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特点1: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特点2: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时代发展的联系紧密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科学知识2、科学思想3、科学方法4、科学态度5、科学精神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三维目标的达成新课程总目标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式,注重科学探究.物理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还应该含有发现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及在这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科学文化。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四、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四、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概念课、规律课、现象课、习题课(一)概念课§1.3运动的快慢(人教版)课标要求:

2.2.1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速度概念的建立(引入,形成)、速度公式的应用!教学案例——速度概念的建立教材引入:方贵荣老师提供●引入课题: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知道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有关。蜗牛在地上爬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它们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同。师: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没有钟表,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简短的几个字就解释清楚(浓缩了物理学的精髓),但意义背后的内涵,需要学生经历思考过程才能领悟!生:只须观察它们哪个在前,运动在前面的快。师: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的快。板书:两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远的运动得快。师: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时,怎样比较哪个运动员跑得快。生:先撞线的运动员跑得快。师: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板书: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师:学校百米赛冠军与奥运会万米跑冠军谁跑得快?生:可以取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也可以取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少。师:在物理学中常取单位时间,也就是1小时,1分钟,1秒钟。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少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速度。为什么这么规定?新课教学:板书:速度和平均速度(写在最上面)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投影投出:课本上表格中玩具汽车、火车、拖拉机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让同学们笔算出三件玩具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求出速度。见下表。0.5m0.4m0.3m玩具时间路程1秒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汽车10s5m火车8s3.2m拖拉机12s3.6m师:从表中可以看出,时间都取1s时,玩具汽车通过的路程远,也就是玩具汽车的速度大,拖拉机速度最小。我们用时间去除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可以求出匀速运动的速度。板书:速度的公式: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度的公式就是:师:如果路程的单位用m,时间的单位用s,速度的单位就是m/s,读作米每秒。师: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它的速度不变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课标要求:

2.2.1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特点1: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特点2: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时代发展的联系紧密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科学知识2、科学思想3、科学方法4、科学态度5、科学精神三维目标的达成途径:多样化教学方式,注重科学探究.物理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还应该含有发现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及在这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科学文化。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思考:改进方向?1、2?四、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

怎么办呢?

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高中老师如此建议: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比值定义法速度: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velocity)。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小聪100m——17s小明50m——8s小聪:5.88m/s小明:6.25m/s小聪:0.17s/m小明:0.16s/m30.(2011年株洲)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即v=,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次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____。(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v=

m/s。(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19.(2012广东梅州)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11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的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

;(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

的冷却效果更好;(3)通过分析,小王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

;(4)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王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

叫做冷却速度。2011年肇庆课题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到操场上用两种方法比谁走得快,我这里有一份成绩通知单(用投影仪将下表投在屏幕上),请你们帮我定他们的名次。快走30米姓名成绩名次小张6.2s小玉6.9s小陈6.3s方贵荣老师的另一教法一般概念的引入方法很多,例如也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引入。

学生们很快定出了名次(如下表上半部所示)快走30米姓名成绩名次小张6.2s1小玉6.9s3小陈6.3s2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定名次的?教师板书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运动路程相同时,历时短者运动快。师:我这里还有一份成绩单,你们也能帮助我把名次定下来吗?(见表1的扩展)表2快走30米姓名成绩名次小张6.2s1小玉6.9s3小陈6.3s2快走5秒小李18.8m小高22.1m小黄14.9m学生又很快定出了名次。如上表所示。213师:你们又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名次的?教师板书二:(2)运动时间相同时,路程长者运动快。师:现在我把6位同学的成绩合在一起,你们能帮我定出名次吗?见下表所示。快走30米姓名成绩名次小张6.2s小玉6.9s小陈6.3s快走5秒小李18.8m小高22.1m小黄14.9m生:算吧?师:算什么?生:算1秒钟走多远?教师把学生计算的成绩和名次填入扩展的表中。快走30米姓名成绩1秒运动路程名次成绩名次小张6.2s4.841小玉6.9s4.354小陈6.3s4.762快走5秒小李18.8m3.765小高22.1m4.423小黄14.9m2.986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可采取“折合”的办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师:采用折合的办法,可以折合成相同的时间,如1秒钟,可以折合成相同路程,进行比较吗?生:可以。师:怎么办?生:算走1米用多长时间。师:用这种办法能把名次排出来吗?生:能。教师把学生计算的成绩及名次填入下表。快走30米姓名成绩1秒运动路程1米运动时间成绩名次成绩名次小张6.2s4.8410.206s1小玉6.9s4.3540.23s4小陈6.3s4.7620.21s2快走5秒小李18.8m3.7650.27s5小高22.1m4.4230.2263小黄14.9m2.9860.34s6师:很显然,两种折合的方法都能比较运动的快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前者比值越大,表示运动越快。后者比值越小运动越快。师:这个不同意味着什么呢?大家先讨论,再回答?生:前者这个比值是比快,后者这个比值是比慢。师:大家更习惯比快还是比慢?生:比快。师:请你们给前者的比值起个名字,叫什么呢?生:速度。教师板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师:都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我们给后者的比值起一个名字。我来吧。教师板书:慢度—表示物体运动缓慢的程度。师:人们崇尚“更高、更快、更强”,愿意比快,不愿意比慢。所以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我们还需要把主要内容写下来。教师板书:人们崇尚“更高、更快、更强”,愿意比快,不愿意比慢。所以物理学中用v=s/t这个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称为速度。师:物理学中常常用比值折合的方法来定义物理量,请大家注意。教师板书:折合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把路程按时间拉平的意思,即平均的意思。其二折合就是不论物体运动几小时,几天,或者只运动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都可以折合成单位时间(1秒、1小时),而后比较快慢。师:我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笑话,设计一个问题,课后先讨论,下节课再回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这位女士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课标要求:

2.2.1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爱因斯坦曾指出理论能成立的关键在于它同大量的实验观察关联着。他认为伽利略等创立的对物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实验方法与逻辑推理、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是真正的物理学方法。概念课教学的一些启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浓缩的物理精髓。教学中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应条件、表达式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三种方式,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做智慧的工作。四、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实施课堂教学?概念课、规律课、现象课、习题课(二)规律课§5.3

凸透镜成像(一)概念课38.(13山西)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是

(2)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5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课例1:凸透镜成像

【课标】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8.(13太原二模)如图4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a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课标】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就是说,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的结论,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应用。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问题三:如何设计实验问题四:如何进行和收集证据(成像性质的判断)。问题五:如何从数据中发现规律问题二:缺乏猜想的依据。问题一:需要创设提出问题的场景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教材处理的策略:分散难点,合理安排探究活动。国内七种版本的分科物理教材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猜想,设计思路大致有这样三种模式: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种是苏科版、粤教沪科版和沪科版的设计,它们是采用限制成像性质,分别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倒立放大的像、倒立等大的像,记录物距和像距,然后再设法引导学生得到正立放大的像,记录物距。——南京朱文军老师提供

第二种是人教版、教科版和北师大实验版,它们采用限制物距的方法。

如人教版,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物距大到什么程度成实像,小到什么程度成虚像,大概不同的凸透镜会有不同,要有个参照的距离才便于研究。不同的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不同。我们就用焦距f作为参照的距离。

先把物体放在较远处,例如使物距u>2f,然后移动物体逐渐接近透镜,使物距u在2f

和f

之间,即f

<u<2f,最后使物距u<f。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等情况。试试看,这样做能不能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科版也是要求先把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向透镜移动。在旁边有提示“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折射本领。实验中可以分为以下阶段选取数据进行研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物体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第三种是北师大版,采用开放的探究模式。

通过问题与猜想“改变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不同的像。那么,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透镜的焦距是怎样影响像的正倒、虚实、大小的呢?”制定计划:改变物体(点燃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从远到近,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各怎样变化。测量出每一种情况下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一种更开放的设计是:参照的焦距也不给定学生。给学生提供两到三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先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向透镜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选取若干个位置,并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成像的情况,记录成像性质和物距、焦距、像和物的位置关系等,然后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实验。

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采用同种求异、异中求同和同异综合等物理科学方法寻找统一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你认为哪一种设计好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看,第一种模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现象进而研究其中的规律。符合人们对自然科学认知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一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由远及近,一些参照物等等。(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最开放

我们曾根据三种情况上了三种同体对比课,各有优劣。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规律课教学的一些启示:

1、首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预设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难点、重点和兴奋点。这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熟悉教材。例如:《凸透镜成像》本节课,老师已经研究了探究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即要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成,又要分别考虑每天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并且每个要素所对应的探究能力课标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标》P9)我们再具体的教学中应把探究能力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不同课题强化不同探究要素。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例如:《凸透镜成像》本节课老师只突出进行实验环节,对于其他环节则可以采用放手让学生完成。在教科书和教学内容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这为老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38.(13山西)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是

(2)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5e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太空课堂四、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实施课堂教学?概念课、规律课、现象课、习题课(一)概念课(二)规律课(三)现象课§3.3汽化和液化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引课:旅人口渴,淡化海水解决问题。(来自电影《荒野求生》镜头)§3.3汽化和液化

——北京何艳阳老师提供淡化海水装置开阔视野,学会野外生存的一项技能!师:用实验的方法模拟获得淡水的过程!1、演示实验:加热污水,请学生摸右边锥形瓶上方的导管,是凉的2、在导管出口之前放一个沾有凉水的棉花,过几秒钟请学生摸棉花,学生发现有点热。对比两个过程问:这两种做法,水经历了哪些物态?生:涉及知识:水——(汽化)——水蒸汽——(液化)——水

第一种比较缓慢——蒸发;第二种方法比较剧烈——沸腾。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在小学科学中已经学习了,今天我们要就蒸发的另一个特性。用棉签蘸一些酒精,擦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生,凉。为什么?生,酒精蒸发吸热。从哪里吸热?生,手背。师:是否从手背吸热,让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

演示实验:两个演示温度计,一只测量空气温度,一只测量敞口的酒精温度。第一支温度计的示数是多少?生,25℃。第二只呢?生,23℃

如果把第二只温度计取出,示数会怎样?生,(齐声)上升。教师取出温度计,你看到了什么?生,(齐声)下降。为什么不是回到室温,而是下降呢?这是因为玻璃泡上有酒精,蒸发吸热此处的玻璃泡相等于你的手背。师介绍:高烧病人用涂酒精的办法物理降温。师: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见过吗?水烧开时,有什么特点?生1:水比较热,会冒泡。师:你注意水的温度可大多少?生2:100℃。师:他们说的对不对,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看一看。

PPT出示实验指导卡(学生阅读并对比实验装置)1.从保温杯中向烧杯倒入30ml左右的水,点燃酒精灯。2.两位同学配合,分别负责观察和记录加热时间、水的温度。当水温达到80℃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可利用大屏幕上的钟表记录时间)。3.观察水中是否产生气泡,并画出气泡的简图。4.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注意:不要用手触摸加热后的石棉网和烧杯!师:准备做实验前,你们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就要问了!师:本实验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要什么测量工具?生1,水的温度。生2,水沸腾时间。生3,记录水中是否有气泡。师:要什么测量工具?生3,温度计,秒表。学生实验(学生用保温杯盛水,倒入烧杯中)。(此种方法比较好,避免上课时老师给学生倒水,耽误很多时间,把工作做在课前,而且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比较好,可以实验要求。)(教师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发现在表格中画了很多的盛水烧杯,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水中气泡的情况,画出来很形象。)学生汇报交流:一开始无气泡,后来又小气泡,最后是大气泡。师:什么时候有大气泡?生:水沸腾时。展示另一组的实验图像,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板书,沸腾:温度不变,吸热,沸点。刚才有同学做出水的沸点是100℃,有同学做出水的沸点是101℃,这主要是温度计不准,水质的问题。师:沸腾的条件是什么?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师生一起看沸点表。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不同点课后大家自己整理。这些水蒸气如何液化成水的呢?拿出口腔科用的金属小镜子,观察镜面的清洁程度,向镜面哈气,你看到了什么?生,变的模糊了?变模糊是什么原因呢?生,镜面上有水蒸气。是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你把静止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看到了什么现象?然后再对折小镜子哈气,和第一次哈气比较一下。生,加热后镜子又变得清楚了。这是汽化现象。那两次哈气现象一样吗?生,第一次变模糊,第二次没有变模糊。为什么呢?生,哈出的气有热,镜子上也有热。那你想液化需要什么条件呢?生,降低温度。回顾,为什么在导管拐角处要放一个湿的棉花?生,降低温度。平时烧开水时,你看到过白气吗?生,看见。白气是什么?生,(齐声)水蒸气。(点评:强化认识水蒸气和白气的不同,这属于我们教学上的难点。)水蒸气你看得见吗?生,看不见。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自然界中的露和雾也都是液化现象。在打火机中是液态的丁烷,如何在常温下变成液态的呢?学生实验:在小注射器中装有酒精蒸汽。先请学生观察注射器的刻度清晰程度,学生发现刻度是清晰的。请学生压缩活塞,观察注射器中发生的现象,同时观察刻度的清晰程度。生,刻度模糊了。酒精蒸汽液化成小液滴。图片,打火机中液体,液化气罐。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思考题:烧水时,靠近壶嘴的地方没有白气,为什么壶口上方的地方就有了白气?家庭小实验:用蜡烛加热白气某一段,还会有白气吗?手机游戏(小鳄鱼爱洗澡),如何让左边的水到右边给小朋友洗澡。在数学、逻辑学、形而上学、文学、艺术方面,希腊人曾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天才,但是,他们在物理科学方面成就就比较小。这就证明,从观察上升到实验这一步是困难的。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将近两千年,实验方法才在物理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稳固的地位。在观察中,科学家只注意到自然就碰巧出现在他各个天然器官前的一些现象。在实验中,科学家则在自然界中创造了新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