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说教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选取了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意象,语淡而味
浓,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表现了诗人热爱祖
国、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广大青年的共同心声。这首诗歌感
情真挚,语言节奏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适合朗读。
二、说学情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但
是对舒婷以及“朦胧诗”可能不太熟知。这就需要老师多加介绍,让学生明了其
风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1.感受朦胧诗的创作特点初步体会诗歌中意象所蕴含的深意以及意象运用的技
法。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爱国情感。
3.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激发爱国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对学情的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减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基于此,教学中
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景创设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
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的导入设计为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和本诗的写作背
景顺势导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标题)
(-)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
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给学生
播放配乐朗读音频,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本诗分为几节?每节的内容是什么?
2.能否为每节加上一个小标题?带着问题去听和读,既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
能力,又为以后体会合作精神做了有效的铺垫。
(三)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
困境。
提出好的问题具有以下意义:第一,组织课堂进度;第二,启发学生思维;
第三,进行课堂反馈。为此,这一环节,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
八占、、•・
1.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设计意图: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小组讨论请对诗歌的每一小节
进行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舒婷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一方面体现了这一
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朦胧诗的特点,达成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四)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在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道路上我是
这样引导学生的,以“我是你……”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
子之心,可以合作、探究进行,然后将内容整理成一首诗,然后配乐朗诵,献给
我亲爱的祖国。(教师引导:我是你南海中汹涌的波涛,伴你走过昨天和今天。)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表达能力,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情感
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
布置,强化对文本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置了开放式的作业:
课外阅读舒婷《致橡树》,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达到“课虽下,趣还在,
味犹浓”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
系统的设计。
2*梅岭三章
一、说教材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
境是清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
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
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
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
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
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初中的学生,他们对诗
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
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根据这些情况,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诗的思想内容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四、说教学方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
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
培养,因材施教。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
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我把这堂课分为导入新课、把握语脉、品味语句、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五大
版块。具体教学过程如下:(边讲边用多媒体演示)
(一)导入新课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让同学们初步了
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小序,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
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把握语脉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听的时候,提示学生听清重音与语调,听完后让学
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
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
的把握。
(三)品味语句
这个环节,我的设想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个知识平台,引学生思维上路。
通过几组词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诗的修辞
手法,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体会
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1.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并学会、体味这些词语,我设计了
以下几个问题。
①针对第一首设计了这个问题:
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通过“招”、“斩”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
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针对第二、三首诗设计了第二组问题:
a.“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字换成“传”“飘”“交”字行不行,表达效
果有什么不同?
c.“投身革命”改为“参加革命”可不可以?为什么?
2.为了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这三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
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了。
3.为了使学生能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以第一首诗为例指导学生朗读,让
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吸取知识,使我们这
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四)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培养他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我设计了
下面的比较阅读训练。
下面三首诗的诗意与《梅岭三章》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它们抒发的感情有何
异同?
a.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裴为菲《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五)提高能力
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加强诵读,准备参加本班的诗歌朗诵比赛。
4海燕
一、背景分析
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1901年,
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
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
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
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据此,我以感
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二、教材分析
《海燕》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学
生的学习水平: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
式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
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手法也是朗读时必须
掌握的知识;体会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
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
的初衷,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
燕”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的人文目标。
四、教学方法
1.“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
求真,展现自我。本设计力求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艺术
性创编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
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
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大量的仿
句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所
以我采取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
老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语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
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
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
第一环节:诵读一一感知课文
1.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从而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一一赞扬而激烈,营
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
2.个人表情诵读。
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
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3.细节揣摩精读。
从文中挑选词语加在题目前组成短语:“的海燕”。
小组讨论圈点批注,仿句说话:“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勇敢。”“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敏感。”
修改标题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找出合适的词语诗句的
时候,其实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4.小组合作研读。
(1)《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小组合作分工朗读
每一乐章内容,同时重点圈读三个乐章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
化;寻读圈点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以此为每一乐章起一个小标题。
(2)老师提问让学生想象:如果将这三个乐章用乐器表演出来,你会选择什
么乐器,节奏是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所起的小标题和展开的想象,感受到诗歌的三个乐章紧迫急促的节
奏。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
作用。
5.全班合作演读:动员学生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情感上的变化
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诗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
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这一教学环节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
学理念,通过朗读、赏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在感悟散文
诗的优美意境的同时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环节:比较一一赏析拓展
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性,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并在求同析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在处理练习中发挥学生的
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就是进行对比阅读,让课内教学走向课
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1.深入课文,引导比较赏析: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不
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体会本文的象征手法内涵。
自主创编一想像迁移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
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
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
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将对()说(),因为()。
2.高屋建瓶,引导系统总结:请学生从语言风格、形象塑造、写作技法三方
面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
《海燕》美在?(准确生动的用词,灵活多变的句式,
圆熟精湛的技术,搏击风浪、勇敢无畏、乐观自信……)
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
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
一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学理念。
3.作业拓展比较:老师发下引发的参读材料一一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
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仿句练习:如果高尔基的《海燕》是奔腾咆哮的大江,那么郑振铎的《海燕》
则是低吟浅唱的小河如果高尔基的《海燕》是寒风呼啸的塞北,那么郑振铎的《海
燕》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
5孔乙己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九年级下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是在把握情节的前
提下,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孔乙己》
鲁迅的一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
迂腐不堪、生活上穷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故事,深刻揭露
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
点:九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对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
或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交流、多质疑,
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从
而正确理解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学生本有
兴趣牵引,创设情境。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背景,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和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文中的环境
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
会的腐朽与病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重
点确定为学习运用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对孔乙己
的复杂感情及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实现教学难点,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朗读法、
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引生入境,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是我此次说课的核心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它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可以牢牢的抓住学生,吸引
住学生。因此,在本课伊始,我采用的是名言导入的方式并配以这样的导入语: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著名作
家鲁迅虽己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旧警醒着世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著
名作品《孔乙己》,去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封建社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并顺势书写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对文章的一个初步的感受,一个大致的解读,因此,在此环节,
我会首先请学生结合之前知识的学习积累谈一谈对鲁迅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快速
默读课文,结合文本及课下注释感知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背景。以此达到感知文
本内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深入的与作者对话,深入的与文本对话,因此,在这一环节中,
我会设置了几个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
1.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根据原文不难找出答案,地点是鲁镇咸亨酒店,时
间是20多年前。
接着我会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几类人,分别有什么特点?掌柜更喜欢哪一类人?
在此设置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会下台参与讨论,适时点拨,加以指导。
这一步是为了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
围,根据小组代表发言我进行总结:
长衫客:衣着长衫,坐着吃酒,趾高气昂;短衣帮:衣着短衫,站着吃酒。
掌柜更喜欢长衫客,从掌柜对他们极力逢迎的态度中看出。
最后提出第3个问题。
3.作者描写咸亨酒店的环境有何作用?
结合学生答案进行总结:对咸亨酒店的环境描写属于典型环境的描写,有助
于刻画孔乙己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揭露小说反封
建的这一主题。
然后我会紧接着让学生阅读文章的4-9段并提问: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
根据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身
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备
受生活折磨,也能够看出他竭力保持读书人架势,体现出他自视清高的性格特点,
充分说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
本文的写作手法是重点教学内容,所以我顺势提问:第4、6段的动作和神
态描写,以及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能够看出孔乙己是个
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穷
酸、自命清高的性格。
在这几个段落的学习中我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思考第9段的作用。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各个场面不同人
的笑,下启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内容上寄托着作者对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复杂
感情。
最后是文章10T3段的学习,我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提问,首先问到“忽
然”一词的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忽然”说明偶然想起,上承“可是没有他,别人
也便这么过”,下启“他打折了腿了”。
第二个问题则设置为: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不同,有何作用?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通过对比说明封建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思想,还毒
害了他的肉体;人们仍对他取笑,则说明了人们的麻木不仁。
第三个问题:“大约”“的确”该如何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没有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从孔乙己的
处境和遭遇来看,推测出他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会
有人关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计说孔乙己死亡但并没有确切的消息,所以
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
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
环节设计为: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集体思考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自由发言。
在小结环节,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结束课堂,并布置如下作业:
对比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共同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
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孔乙己
时间
地点
人物性格:迂腐可笑、善良诚恳
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主题:批判封建科举
6变色龙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变色龙》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也就是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小
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
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
悟人生。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
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
国警察制度的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的要求,结合小说《变色龙》具体特点,我把这篇
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
的基本方法。
3.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
的实际情况,本文导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对话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
的性格特征,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
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表情、对话表演小说
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2.教学方法运用。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自由地议,入情地演,尽情扮好学习主人这一角色。
(1)充分地读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因此,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思考。
(2)自由地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展示各自给课文另拟的题目、
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性格等环节中让他们充分交流,自由地议论,使学生在
讨论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入情地演:表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
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描写生动的特点,我将在学生充分领会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分组分色朗读表演,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小说的语言,领悟文
章的主旨。
三、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起全班同学学
习课文的兴趣,我设计如下导语来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不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啊?下面请同学们
来看一段《动物世界》节目曾经播出过的介绍蜥蜴这种动物的录像片。”在播放
介绍蜥蜴这种动物的录像片后引导:“录像中的蜥蜴叫什么名字?变色龙给同学
们留下的最深刻、最有趣的印象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过对话描
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题目就是《变色龙》,既然小说写的
是人,作者为什么要用变色龙这种动物的名字来做小说的题目呢?下面请同学们
默读小说全文,想一想,根据你们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重新给本文拟一个
题目。”
这则导语,借助多媒体导学手段,通过观看介绍色龙特征的录像,形象直观
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文,认真思考、
分析小说主人翁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
特征,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旨。
(二)给课文另拟题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各自对小说的初步理解,另给本文拟一
个题目,并说说拟题的原因。
由于学生在拟题时着眼点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从情节角度去命题,有的学
生可能从人物角度去命题,有的学生从小说的主题方面去命题,即使是从同一角
度去命题的同学,由于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不一样,所命的题目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所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另拟题目的目的: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认真思考,理解并
领会小说的主题。②在学生重新给课文起一个题目,对所命的题目进行解释的
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通过另拟题目,教师从
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哪些内容读懂了,哪些地方还不完全读通,需要教师的进一步
指导,为下一步有针对地教学调查摸底。
(三)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感受到小说的情节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在分角色朗读结束后,我给学生时间,引导学生去自主评议分角
色朗读的优劣,谈谈各自对小说的内容的体会和感悟。
(四)启发点拨,导引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1.从刚才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奥楚蔑洛夫警官在断案过程
中是怎么变的。
2.他这几次变化的依据是什么?从他几次变化的语言中,同学们可以归纳出
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小说结尾的这句话“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了。
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谁能说说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
4.你们看,狗走了,奥楚蔑洛夫也走了,从他对将军家的狗的态度中,我们完
全可以这样说,奥楚蔑洛夫也是一条走狗,同学们想一想,他是谁的走狗?是什
么样的走狗?哪位同学能给其加上适当的定语?
5.那么,是什么样的社会,使奥楚蔑洛夫这位执法者变成了一条走狗呢?
这五个层次提问设计,一问把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引到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
奇特之处一一根据主人身份判案上,引导学生想象二问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
归纳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性格特征三问是一个开放
性的问题,当时在广场上的人较杂,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对所遇见的奥楚蔑洛
夫警官处理案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因此,虽然同样的笑,但笑的内涵却大不
一样,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的警官,他媚上欺下、见
风使舵、反复无常一幅统治者奴才的嘴脸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
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和将军沾上边,结果就不一样了;有的人可能笑当时
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等。因此,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要给予肯定,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问引导学生认识奥楚蔑洛夫的走狗本质;五问引导学
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意义。这五个层次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浅
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四、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为了随着《变色龙》一文教学过程,概括小说情节,归纳出其媚上欺下、见
风使舵、反复无常的性格特征,指出这一形象的走狗本质,为学生结合时代背景
理解这一人物的深远的社会意义提供了帮助。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变色龙
情节: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
变:狗主人不同,断案结果不同
不变:趋炎附势、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的性格
本质:沙皇的走狗
整个板书结构简洁美观,板面达意流畅,揭示了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性格、
本质的关系。
7*溜索
一、说教材
《溜索》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
习了小说这种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强了学生
对小说文体知识的掌握又巩固了学生深入阅读小说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简洁凝练的语言。
3.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和情感取向。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以下教法:朗读
法、指导法、谈论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小说的阅读经验来学习新知,在探究
的过程中化解本课的难点。
结合我班学生的学情,我将采用朗读法、自主思考法、自主探究、讨论等学
法,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在自主运用知识的迁移中主动完成学习,掌握知
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由于我班学生没有经历溜索这种原始的渡河方式,并且没有见到过云南怒江
大峡谷的凶险高峻和怒江的惊涛怒浪,就很难体会文中所呈现的惊心动魄过怒江
的情节以及马帮汉子英勇无畏的形象,所以采用设疑激趣的情境导入。
第二个环节:预习检测。
简要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介绍后略点示小说三要素,出示生字词,要求扫清
阅读障碍,对重点字词如“桓”“千钧一发”要求学生标注,各个字词的音形义
当堂掌握,确保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个环节:定向问答。
我以问题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我设计了一下问题:
1.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课文?
2.朗读指导:读出怒江峡谷的凶险,场面的震撼,牛、马、“我”的惊恐,
以及“我”对首领和马帮汉子的欣赏。
3.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5.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
的性格特征。
6.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7.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8.跳读课文,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9.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教师指导交流明确,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学习。
第四个环节:深思质疑。
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写山鹰和牛马等动物形象有什么寓意?
让学生深入思考后集体共同完成。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小组成员交流解答,目的是让学生不仅
关注学习结果,而且学会反思学习过程,从而积累阅读和学习经验。
8蒲柳人家(节选)
一、说教材
《蒲柳人家》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要求学生在把握情
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
种艺术手法。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
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
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
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玩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儿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
爷爷何大学问。本文篇幅很长,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选择了欣赏人物形象
作为本课学习的突破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欣赏文中刻画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欣赏文中刻画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
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教学难点:品味形象生动、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三、说教法
朗读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品析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
人荡气回肠,“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
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
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预习。首先检查学生生字词的
掌握情况,简介课前查到的有关刘绍棠的资料,接着让同学们展示给课文两个部
分拟的小标题。
第一节:何满子被栓葡萄架一丈青迷信绣肚兜一丈青大闹运河滩
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大学问威震古北口大学问仗义轻财大学问请师教孙子
(通过检查预习让同学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并初步了解了人物形象,
又考查了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感悟形象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勾画出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语句,外号由来
的句子等,加以朗读,结合这些语句,说说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
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推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深入领悟文中表现出来的人情美、人性美。)
2.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觉得小说中的这一家子,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喜
爱,我们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喜爱的也许太难,那么我们来找一找这一家子人身上
的共同点。
淳朴善良多情重义,爽朗豪放,这也正是运河两岸劳动人民共同的品质,刘
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为运河边的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美德立碑,他说过:
“他们尽管性格不同,却都是好人,他们没有出人意外的新思想,却有传统美德
的闪光。只要有他们,生活就充满美好的希望”,从他们的身上,不仅展现运河
两岸人民的精神风采,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人性美。
难怪刘绍棠说,“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劳动人民。”
(四)品味语言,体会风情
跳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仔细品味,说说喜欢理由。
(这一环节,教师适时点拨,出示例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民间口语与
俗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的选用入手,充分品味形象生动,充满乡土气息的
语言。本环节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注意语言的感悟
和积累,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请你模仿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你熟悉的一位同学或
老师。(不写姓名。)
(本环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课内到课外,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使
学生兴趣盎然,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设计简单明了,突出了本节课重点。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一丈青
人情美
人性美
和大学问
9鱼我所欲也
一、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
讲读课文。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学的比喻引出生与义
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
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2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
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
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中华传统文
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
格标准,本文行文流杨,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
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诵读中品昧《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
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四、教学方法
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
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
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
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
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
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
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一把握学习整体
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会学生学习。
五、说学法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
程。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
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
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六、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以运用
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激趣导入
引用新近发生的,与课文主题相符的时间导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悬念的设
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义”
1.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语音,句读,节奏,重音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
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
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
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
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
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
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索“义工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
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
示归类。)
(设计意图:以上的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文
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
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初步
理解文意,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五)研读课文,探究“义”的论证
【探究论点】
1.文章用哪一句话提出论点?
2.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
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无论学生同意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论证过程】
1.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味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
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证方法逐层展开?(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
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
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2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
持本心的重要性。)
3.你能够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吗?
(多媒体显示补充。)
学法指导:1.前二个问题。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
2.最后一个问题,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补充论据。
【探究重难点字词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
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
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
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畲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
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文章的论证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分
组讨论法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课文的理论论证补充事例论据是对学生联想
和积累的考查。拓展“所欲”“所恶”的现实内涵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高,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品读“义”的精美语言
在《〈孟子〉二章》里同学们已经领会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语言自然
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文采和气势。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品读。
(注意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学法指导:学生自由发言。也可用读的方式来体现或先品后读。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欣赏和品味,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这也是文言文的教
学目标。)
(七)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
学法指导:时空连线,设置情境。从下面的问题中任选二个回答(用课件出
示)。
假若我是节目主持人,同学们是孟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时空隧道,请回答我
的问题:
①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你该如何舍生取义?
(把“道德”、“正义”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悉、丑,坚定自己
的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
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
用的人。)
②我们中学生的“义”和“不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们也可以把老师当作孟子,就你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向
我发问。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们所理解的“义工义是=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突破了课文
的难点,将孟子所说的义链接到现实生活中来,拓展了生和义的现实内涵,一举
多得。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照顾了在理解上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
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率。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总结回顾
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
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但却不要认
为高不可及。舍生取义,是这样的崇高与豁达,是这样的平凡与伟大;这是男儿
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
会的行为准则。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保持本心,谱写现实生活的舍生取
义的壮丽篇章。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们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
你们的影响最大,给你们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九、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环节以诵读为主,紧扣一个‘'义"字,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听说读写等能
力得到全面培养,既体现了课型,又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多种教学方法
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论点的确立可能会有争议,在举例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
混淆“仁义”与“哥们义气”的情况,我将结合文本,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
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相信适当点拨,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学生最终达成共识。
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文体特点,显示文章的论证思路,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一
目了然。
10*唐雎不辱使命
一、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选自《战国策》,
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
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
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
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又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我
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1.识记文学常识,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背后的潜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
的写法。
3.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
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认为: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
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
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教法学法分析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
决。然后以朗读表演、语言品味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句内涵。让学生在
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的潜台词。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出本课内容
2.朗读课文两遍。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
②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
③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巡堂,解疑释惑,指导学法。
4.朗读展示表演:通过朗读展示表演,体会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
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用命令、商量的语气各读一遍,选择何种语气,为什
么?)
②第2段中秦王与唐雎各自的语气。(秦王骄横不满,唐雎不卑不亢,应如
何表现?)
③第3段为秦王设计动作表情和语气(愤怒、拍桌子、大声)。唐雎的语气
(有决心、斩钉截铁、置生死于度外)。其中两句话的潜台词:A.公亦尝闻天子之
怒乎。B.与臣而将四矣。
④第4段中秦王的表情动作和语气,前后对比朗读,体会其外强中干、欺软
怕硬的特点。
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结合动作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5.通过以上朗读分析,以及动作角色表演,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
物形象的方法。
秦王:虚伪狡诈、骄横狂妄、外强中干、胆怯懦弱。
唐雎:沉着冷静、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正气凛然。
6.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这也是《战国策》这部书的特
点,从本文看,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揣摩的。通
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
7.再读课文,体会对话特点。
8.练习自测:内容为文学常识、句子翻译、词语解释、课文内容理解等。
9.布置作业:练习写一段人物对话,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10.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11.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唐雎
骄横狂妄、外强中干有胆有识、不畏强暴
对话
语言描写
11送东阳马生序
一、说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
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中所蕴
含的勤学苦读的思想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这一美德教育的绝好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古人立志成才,勤奋苦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三、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拔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多
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深切感受作者的求学之苦。
四、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要以读为主,通过听读一一朗读一一诵读一一品读来理解内容,
领悟主旨。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对联)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是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
外突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学
苦读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定制培训空间租赁协议细则
- 2024年度户外广告牌使用协议
- 2024饮用水业务协议参考格式
- 2024建设项目造价分析服务协议
- DB11∕T 1711-2019 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采集标准
- 2024煤炭大宗交易协议模板例文
- 2024专业餐饮加盟经营协议样本
- 2024年氧气乙炔买卖协议范本
- 2024装修公积金贷款协议条款样本
- 2024年停车场综合服务承包协议典范
- 书籍小兵张嘎课件
- 生鲜猪肉销售合同模板
-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通河县所属事业单位招聘74人(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廉洁从业管理准则
- 医疗器械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 北京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区域分类管理台帐
- 5.1+走近老师(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农村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三年行业预测报告
- 识别界限 拒绝性骚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