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8页。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比感悟空间的相对大小。体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熟知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引出来的。体积的概念是学生后继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及六年级学习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二)核心能力经历实验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和对比,建立体积及体积单位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三)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对比,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理解体积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2.通过实验、对比观察,迁移类推出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四)学习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五)学习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名师教学课件。水杯若干,大小不同的鹅卵石若干,骰子一枚,粉笔盒、3根1米长的木条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这节数学课就从一个小故事开始(2)《乌鸦喝水》的故事,还记得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到瓶子里谁就上升了呢?(二)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认识空间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看,这是一个装满水的烧杯,这是一块石子,(准备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子)如果把石子放入到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预设:水面会上升,水会溢出来;水会冒出来;水会洒出来;石块会下沉……师: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来看看。(师动手实验)师:水为什么会上升?预设: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出去了。师:这说明石块占了空间。谁再举一个物体占空间的例子?生:冰箱占了空间。电视占了空间。师:看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一让学生理解物体都是占有空间的,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总结。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2.问题探究(1)理解体积概念①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师:如果我把这块石头放入烧杯呢?(边说边拿起用细绳拴着的大石块)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预设1:水面肯定会上升。预设2: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预设3:水还有可能溢出来。师:好,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做实验)师:水面真的上升了,而且上升高度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②揭示体积概念师:看来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③举例理解概念师:刚才大家提到的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谁能像老师这样举个例子?生举例,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体积。【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环环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考查目标1】(2)探索常用的体积单位①用观察法比较相差较多物体的体积师:(课件:出示体积相近的两个长方体)②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师:那么这2个长方体你们认为哪个体积大?(无法判断时,引导学生回顾测量经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情境,让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考查目标2】③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师:那谁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先试说,后经老师的引导完整说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师:那1立方厘米究竟多大呢?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拿出你的自主学习单,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内学习。汇报学习成果并整理展示【设计意图:小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教材中描述的概念学生一看就懂,但要在头脑中真正建立各个体积单位的表象却不易,所以在教学中引导他们观察实物,边想像,再举例,让学生真正感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考查目标2】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3.巩固练习(1)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2)下面的图形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3)下面的图形是用棱长为1dm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怎样能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新组成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4.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实验,知道了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还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从知识体系上分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体积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教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去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学习面积单位已积累了探究“体积单位”的方法。并且,五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我们适时的引领和指导。《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效果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石头放入水中问什么水会上升呢?等等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这部分教学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找、摸、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3、组织活动,探究感受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课中我设计了钻一钻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解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知识体系上分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体积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二教材的编写意图1.体积。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了,这说明石头占据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2.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由此指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教材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接着,教材通过“做一做”,帮助学生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认识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各种图形的体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为下面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做准备。《体积和体积单位》评测练习1.请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支铅笔的长度约是18()。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一个微波炉的体积约是63()。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60()。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180()。2.2.下面的图形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教学设想: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用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10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动手操作,注重比较例如,区别1cm、1cm2、1cm3时,除了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外,更是让学生动手比画一下三者的区别。不足之处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2、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倒如,没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单凭学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难建立三个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的。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