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高职单招2023年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职单招2023年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职单招2023年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职单招2023年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职单招2023年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高职单招2023年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②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的情况公诸于众。③本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艰辛的探索,()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④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己经是幸福的了。

A.摸索,骇人听闻,终于,即使

B.探索,骇人听闻,最终,即使

C.探索,耸人听闻,终于,倘若

D.探索,耸人听闻,最终,倘若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创作而成的。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_____,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A.原形处置融化B.原型处治融化C.原型处置熔化D.原形处治熔化

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着陆/着凉牲畜/畜牧业蔓延/顺蔓摸瓜

B.婢女/裨将拙劣/捉迷藏赎罪/穷兵黩武

C.吞噬/嗜好等候/万户侯折本/百折不挠

D.单薄/薄弱皱褶/文绉绉吭声/引吭高歌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时常听到下面这种议论,觉得非常错异:“是的,在理论上的确不错;_____在实际上又将如何?”仿佛理论_____会话上必须的美丽的辞句,_____绝不是要把它适合实际的!……_____我,_____我懂得了我所思索的事情,我再不能不依了我所了解的情形而做。A.但但是却至于只要B.但只是可至于只要C.但只是可关于一旦D.但但是却关于一旦

5.下列四组词含有褒义、贬义、中性不同感情色彩的是()

A.废除解除破除去除B.敬佩敬仰敬爱敬重C.结果成果效果后果D.确切确凿确定确实

6.①古诗词中,用“一曲”“一声”“一笛”以抒情写景者很多。写“一曲”者,如: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欧阳修《玉楼春》②以上这些诗词,有的抒写怀旧之情,有的写饮酒之乐,有的写离愁别绪,作者不云“数曲”而云“一曲”者,也是“动人春色不须多”之意。一曲清歌,阳关一曲,这是饱含着感情的乐曲,一曲足矣,何必言多!以“一声”“一笛”抒写不尽之情者,亦不少见。例如: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③所有这些诗句的情致,都在这“一”字,如果易“一”为“几”、为“数”,则兴趣索然了。“一声何满子”,就在这一声中,凝结了宫女的千愁万恨,歌喉哽咽,刚发一声而双泪齐下,其情之凄切可知。至于“长笛一声”,点缀着残星皓月,哀怨之意,溢于文字之表。写情如此,言“一”足矣,亦不须多。类似的表现手法,在诗词中是很普遍的,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另本“一帆”作“数帆”,自然是“一帆”好,意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类似,“数帆”就一般化了。又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等等都属此类。——选自张文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选文中有关诗句的理解有误的是()A.“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这句话说明诗人在与爱人离别时肝肠寸断,不忍听新曲。

B.“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抒写的是怀旧之情。

C.“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写晚风中送出一笛之声,与深秋密雨意境相配,方显笛声悠扬,方可衬诗人惆怅,否则兴趣索然。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诗人羁旅思归的心情。讲解: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并不是“爱人”。

7.下列对联的题写处所和所咏人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A.祠堂屈原B.庙宇贾谊C.庙宇屈原D.祠堂贾谊

8.下列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亚父者,范增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9.下列选项中,依次填人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每一个糊涂的人都_____,每一个怯懦的人都_____,每一个疲乏的人都_____,而每一个反动者都战栗地倒下去!①振作起来②清醒起来③勇敢起来

A.①③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使人(先)表澭水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B.传世而不(朽)永垂不(朽)

C.(安)得使予多暇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

二、填空题(10题)11.古代文人画士以“岁寒三友”为描写题材,并借以表现高洁的情操,其中的“三友”是指()竹、梅。

1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泊秦淮》杜牧)

13.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辛弃疾)

14.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15.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

,六十而耳顺(《论语》)。

17.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饮酒》陶渊明)

18.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19.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三、基础知识及应用(5题)2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2.下列语句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陈先生与他只谈了一个小时的话,就发现他才思敏捷,【卓尔不群】,当即决定他免试入学,作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

B.在当前物价温和上涨的形势下,价格调整要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秩序】,安排好出台改革措施的节奏,把握好价格改革的力度。

C.欢庆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鞭炮响起来,缤纷的花灯挂起来,市民顾不得严寒【料峭】,就算是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也要出来闹元宵。

D.“十一”长假期间,开车自驾游的市民特别多,有很多家庭【倾巢而出】,离开繁华喧嚣的都市,尽情享受天造地设的自然美景。

23.下面词语中,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niù),泊位(bó),和稀泥(huó),不塞不流(sāi)B.模具(mú),臧否(zāng),颤巍巍(chàn),怙恶不悛(quān)C.倾轧(yà),下颌(hé),道行深(háng),汗流浃背(jiá)D.龟裂(jūn),训诂(gū),蒙汗药(mēng),宁缺毋滥(nìng)

2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博击漫溯造型绿草如荫

B.叱咤苍茫流觞源远流长

C.弥望颓废谬误投机取巧

D.不惮狼籍忌恨开诚布公

25.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哪项用得不正确()A.我家阳台上种的迎春、月季、石榴、木桃……等,花开不断。

B.于是,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一切都办得神速。

C.时隔不到一昼夜,这里又发生一次泥石流……不过这一次规模不大,只淤平了前一次形成的大坑和陡坎。

D.在拉法格的回忆录中写道“马克思……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实证的。”

四、现代文阅读(5题)26.对第①段“重构物”具体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历史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纯主观判断来重新改写的结果。

B.指历史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加在一起的客观再现。

C.指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新的研究来重新串联史实的结果。

D.指历史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可能条件的总和。

27.“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一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2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每一种书面记载的历史,无论是关于一个事件、一个专业领域、一个种族、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都需要将各种事件加以()、()、()和描述。在查明会发生什么和揭示使事件可能发生的条件时,科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绝对的真相永远不可能被了解,但历史学家就以这种态度将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其他研究者,由于新的见解根据学术的客观性不断被揭示,历史需要——总是必须——改写。从这种意义上讲,所有严肃的历史均是一种重构物。②不过,从学术探究的角度看,单纯的历史事实和事件并不能构成一部历史。为了将发现历史的激动人心过程传递给读者,他们必须加以选择、解释和整理。当然,课程史的读者除了关心事件本身之外,还需要关心事件所发生的原因。如果历史能对洞察目前关注的问题有所贡献的话,关心事物的原因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重要的。③塔奇曼是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她相信人们必须首先查明发生过什么,然后按照某种序列对重要人物、事件、日期和文献进行整理安排。她告诉我们将事实如何转变为一种叙事的过程即是“透过事实的现象去揭示它的原因”。人们并不是从一个命题出发,然后去选择那些适合自己体系的事实。塔奇曼写道,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将不期而遇,但是如果人们尚未了解曾发生过什么,从一开始就追逐事件的原因,那么情况就不是如此了,它将使人们永远陷入困惑之中”。④这里的要点是,课程史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发生过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正如塔奇曼所坚持的,“因为一些事件不合口味就加以遗漏,那是在写小说,而不是在写历史。”——选自《学校课程史》(有删节)第①段括号内根据文意应该依次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记载、组织、阐释B.组织、阐释、记载C.阐释、记载、组织D.阐释、组织、记载

2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韩少华⑴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母校——北京二中度过的。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生活,就想起学校的那个绿荫掩映的小院来了。⑵那是住校同学的“家”,我的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在那儿度过的;而只要我回忆起怎么学语文来,话头就离不开那个小院。⑶小时候曾立志当个建筑师,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建筑学方面的普及读物和一些画册,但也喜欢读点儿文学书籍,以至跟管理图书的一位姓刘的老师(可惜我已记不起他的名字)很熟悉。我所谓的“读”,有时候是认真的,有时候却无非是翻一翻,看看有趣的故事而已。可我总忘不了那一天,图书馆的刘老师,在路过我的宿舍窗前的时候,发现我正病在床上,就进来看我,还给我留下一本《现代中国散文抄》,让我在病读读,可以少一点儿寂寞。他还说:“要是觉得特别喜欢哪篇,你就轻声念一念;念的时候,脑子里还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按着文章里写的样子,去想你自己也在文章里头,如同亲临其境似的;另一件是想你的面前坐着一个好朋友,正在听你读文章,要尽力读得让人家好懂,就像跟他说心里话一样。这么试一试,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⑷没想到,那就是我跟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新的开端。⑸当时,我随手翻开那本书,看到了巴金的一篇《繁星》。于是,我试着轻声地读起来,并同时想象着——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⑹初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几天以后,我的病好了,在一个周末的夜晚,我斜倚着小院里的一棵老树,无意中望见满天繁星的时候,我竟不觉轻声诵读起来:“我爰月夜,但我也爱星天……”⑺我读着,好像那繁星更亮了,离我更近了,似乎在倾听着我的诵读,如同好朋友那样;我读着,特别是读到“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船在动,星也在动”的时候,我真觉得地上那斑驳的树影,就是起伏的浪涛;而头顶上方那躲在枝叶空隙里眨着眼的星星,离我越来越近,越觉得“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仿佛已经走进书里去,去亲身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⑻我记得,那正是1948年的夏天。⑼到了那年寒假,我竟有机会接触到了一批解放区的文学作品:《地雷阵》《吕梁英雄传》《白毛女》……当时我正在读初三。那是解放前最阴暗的时期。一位在二中任历史课的老师,姓荣,把一口袋书籍存在我家。许是由于我的家庭当时还有些保护色彩吧——那些口袋里的书,竟顿时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每当我展开书页,不知不觉地用起那种随读随想象的法子来,在我的眼前,便真的活跃着李勇、王大春等这样一些生龙活虎的人物形象,甚至随着他们的命运而悲欢,既落过泪,也笑出过声。也就在那时候,我一下子觉得文学真是美妙极了,它可以让我的心向着现实与历史敞开,又把整个世界都拥抱到我的胸前。⑽解放以后,我依然在那小院出出进进。不过,我已不再是学生,而是一名语文教师了。我也把昔日老师教给我的那种读书方法,再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在那绿阴掩映的小院里去轻声诵读,去大胆想象和联想,让自己的心灵更充实,更开阔。⑾至于我自己拿起笔来给读者写东西的时候,也还是一直在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我写的,都是在我眼前浮现着的;我写的,都是为着那些如与我促膝而对的读者。他们正期望着我,那目光,也如闪闪的星。(1988年初冬,抄于北京)本文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学会读书,爱上阅读的三个阶段经历,请结合文章概括。(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30.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独抒性情,意在表明落日比朝阳更迷人。

B.作者观察细腻,意在提醒人们欣赏落日之美。

C.作者感受深刻,意在咏叹落日英雄迟暮般的悲壮。

D.作者满怀激情,意在抒发对故乡落日风景的厚爱。

五、阅读理解(5题)31.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32.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的写作目的是()A.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传统文化观念的象征:杜鹃,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B.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怙态作了概括性描述,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C.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文化传统观念的象征:杜鹃,与下文关于杜騎的实际情况的说明形成鲜明对照。

D.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33.结尾说“我就清醒过来了”,意思是()

3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测有误的一项()

A.采用现代工业化养殖动物和加工农副产品可能会改变动植物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平衡。

B.政府可以积极倡导人们,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避免疾病的发生。

C.对于饮食结构、营养成分会影响精神健康这一观点,专家们的意见似乎并不完全一致。

D.抑郁、精神分裂、老年痴呆症等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系,但其并不是唯一因素。

35.“我”找唐总编时,白发老妪指向左边的一家,是因为()A.她眼花耳聋,没听清“我”的话

B.“党”和“唐”读者非常相近,她没听清“我”的话

C.她对送礼的不正之风非常反感,左边一家常收礼,故指左边。

D.她对送礼的不正之风非常反感,有意让“我”闹笑话。

六、写作(1题)36.深圳中学生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一片已收获的果园里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每棵树上都有一些成熟的果实没有采摘。同学们纷纷询问缘由,果园的主人回答说:“那是留下来给鸟儿们吃的。”大家一时无语,隐入了沉思。造物主的赠予,我们不能尽数带走,还得留下什么。人类为自然留下什么,历史为今天留下什么,岁月为人生留下什么……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有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要求以“留下”(或留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A

2.C

3.AA项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zhuó/zháo,chù/xù,màn/wàn;B项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bì/pí,zhuō/zhuō,shú/dú;C项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shì/shì,hòu/hóu,shé/zhé;D项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bó/bó,zhòu/zhōu,kēng/háng。

4.B

5.C

6.A

7.A

8.CC为被动句,其他为判断句。

9.C

10.D

11.松

12.隔江犹唱后庭花

13.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14.陶渊明(陶潜)

1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6.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17.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

18.月有阴晴圆缺

19.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20.别有幽愁暗恨生以手抚膺坐长叹

21.DABC比喻D拟人。

22.A此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理解句子的具体语境,然后再结合词语意思来判断。A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B项,“秩序”是就事物的整齐或混乱说的,跟先后没有关系,应改用“次序”。故排除B。C项,“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不合语境,应删去。故排除C。D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贬义词,不合语境。故排除D项,所以选A。

23.BA项“和稀泥”应读作“huò”,C项“汗流浃背”应读作jiā,D项“训诂”应读作gǔ,“蒙汗药”应读作méng。

24.A搏击。

25.AA项,省略号不能与“等”并用。

26.C

27.欣赏了美丽的野山桃花,感受到了野山桃的平凡、生命里的顽强和满足,领悟到了在平凡的生活中要知足、要展示自己的美丽。(三个层次:欣赏花的美,感受花的精神,领悟为生哲理)

28.A

29.(1)无非是翻一翻,看一看有趣的故事而已;(2)仿佛已经走进书里去亲身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3)觉得文字美妙极了,心灵向着历史和现实敞开并拥抱整个世界。

30.D

31.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风“野“的特点,点明野山桃的生存环境恶劣,为邂逅野山槐及描写野山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