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 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 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 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 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 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年级:七年级学校: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目标: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教学方法:师友合作与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你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同学们有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漂亮的烟花?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新课学习】:活动与探究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一)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出示自学提示:活字印刷术发明:北宋时_____发明,比欧洲早约四百年。影响: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发明:(1)战国时期,人们制成“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2)_____时,制成了指南针。应用:北宋时,开始用于_____事业。_____时,广泛用于航海,并由_________传入欧洲。意义:为后来___________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火药发明:由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_________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应用:_____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______________。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四大发明的意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依据课本知识和自学提示,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来介绍这三项发明的概况;分以下各组:活字印刷术组指南针组火药组综合组展示反馈:过渡:这三项发明在那些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学以致用:材料一: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培根材料二:出示图片新航路开辟、攻占巴士底狱、文艺复兴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拓展延伸: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世界对我们中国的肯定,那么在现今社会,这些发明在那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呢?学生活动:思考:四大发明在现今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总结: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知识的迅速传播与增加,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过渡: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科技发明影响深远,那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传播出去的呢?学生回答:对外交通(海上.陆上)引出下文二.宋元时期的对外交通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简介: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陆路交通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海路交通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人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阅读教材P62-63,结合课本第64页,完成课后活动的第2小题: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过渡:在宋元时期的对外交通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出去的,并且比前代有了更大的进步,那么在现今社会对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视程度如何呢?其实在现今社会,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那个时期的对外交通,现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那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资料。拓展资料:出示一带一路的资料“一带一路”(OneBeltOneRoad,简称OBAOR;或BeltAnd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四:达标检测【基础过关】1.报载,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的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这14个人名和地名包括蔡伦、祖冲之、李白、毕昇、瓷都景德镇等。毕昇入选的理由是()A.主持修建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C.推算圆周率数值D.发明活字印刷术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只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术的革新4.右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图标,与图标上方“司南”有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6.材料一材料二“……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图一:图二:图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参考答案:1-5DDDCC6.(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为欧洲的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五、板书设计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科技发明指南针火药陆上丝绸之路及驿站制度发达的中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尊心,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但存在的问题有:1、六年级学生年龄小,又使用五四制教材,在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与所使用的教材不太相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2、部分学生学习浮躁,做事不细心,有一颗不能安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3、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因为老师和认真负责家长的检查。这一部分学生能每个班都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重视不关注态度,对学习完全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4、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七下历史第13课效果评价历史中的文化课教学,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感到头疼的内容,因为不容易讲得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基于这一点,学习本课时注重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堂课的突出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入新课的方式别具一格。课件展示的一幅幅画面,犹如把人们带入历史长廊,形象生动、直观,又切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强烈欲望。俗话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二、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教材中这节课的文字表述并不过多,学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联系了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学习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时,联系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和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学习火药的向外传播时,又把我国和欧洲国家对火药的不同应用做了对比。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本课重点、难点的解决和突破。在活字印刷书的发明学习时,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毕升泥活字印刷的四个过程,便于学生对该项知识的理解,课后又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进一步进行体验、巩固;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不同方法的交替使用,不仅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彰显了学为主体、教为指导的要求,而且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时间和课堂交给学生,真正做到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四、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整节课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到对问题的思考,再到对宋元时期文化灿烂原因的分析归纳,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于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水到渠成,使学生自然得出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五、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在课堂上都能够尊重学生,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六、小组合作效果显著,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任务明确,合作有秩序,从而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七、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究,这样更加贴近学生,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情,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不足:1.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2.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成就学生。3.努力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好奇心。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强烈地学习好奇心和探索欲望。4.不断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动机,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和鼓励学生,让他们保持积极探索、不断进取的强烈动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从而保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5、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学习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发现一些不会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让学生从困难中站起来,从挫折中寻找办法,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材分析第13课是七下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宋元文化上承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是我国古代科技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海陆交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中外交流频繁;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发达的海路交通也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成为中国融入世界桥梁。为此,本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七下历史评测练习【基础过关】1.报载,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的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这14个人名和地名包括蔡伦、祖冲之、李白、毕昇、瓷都景德镇等。毕昇入选的理由是()A.主持修建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C.推算圆周率数值D.发明活字印刷术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只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术的革新4.右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图标,与图标上方“司南”有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6.材料一材料二“……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图一:图二:图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参考答案:1-5DDDCC6.(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为欧洲的文艺复兴、为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