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依法行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内容提要:要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政府机关都要必须依法行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都处于平等的位置,从市场主体到商品交换,都依靠法律加以保障,对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加以制裁。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普遍奉行的根本原那么,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依法行政使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但是,当前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依法行政问题对策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对于依法行政的内涵,有学者认为依法行政的“法”在本质上必须是表达人民整体意志(公意)的法,而不能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在形式上应限定在法律、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两种形式上;在法律要素上不仅应包括法律标准,还应包括法律原那么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精神;在法律渊源上原那么上应采取成文法主义,以不成文法(判例法制度)作为补充。我们认为依法行政的内涵应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的承担者。在我国依法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而在西方那么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既是依法行政标准的主要是行政权的享有者,而非行政相对人,依法行政的实质和重心,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
2、依法行政是指对公共事物的管理,既不是对私人事务,也不是对国家行政的管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是不同的。依法行政的“行政”是行政意义上的行政,既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定,对国家行政事务进展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其行政的领域是其他社会组织所无力、无法或不愿承担,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依法行政中的“法”应从广义上理解,不仅指法律,也指行政法规等一个法律体系。在依法行政中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展评价的标准,居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地位,具有最高权威。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公民的权益,以实现公法的价值追求。在我国依法行政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为)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展标准,防止滥用权力,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保护,而且也在于保证政府能有效地维护法律秩序,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的生活条件。
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1、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不顺畅
推进依法行政,必须构建完善、系统、顺畅的工作体制。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它承担着依法行政工作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地区政府法制机构建立搞的好,其依法行政也就搞的比较好,社会经济事业的开展也比较顺利。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的建立,在2001年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各级政府法制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与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影响了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从机构设置情况看,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乡一级政府未设置专门的机构。从人员分配来看,国务院法制机构人员编制为200人,省级法制机构一般为40—70人,地市政府法制机构一般为10—20人,县级法制机构一般4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人,多数还是兼职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依法行政工作体制呈现出上强下弱的“倒三角”态势,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政府法制机构内部人员构造不尽合理。从知识构造看,目前,政府法制机构的局部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从年龄构造看,尚未在总体上形成梯次的年龄构造。从个人状况看,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专业性较强,个人开展受限制,一些长期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得不到提拔重用,不利于调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对“事”不对“人”,影响政府法制机构权威。政府法制对于违法执法人员的处理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直接处理权,严重影响监视效果和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对依法行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依法行政意识树立的不够结实。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作法。有的把依法行政作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立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开展,以经济建立为借口,制定土政策、土方法,抵抗依法行政;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视法律手段重个别处理,轻制度管理重协调解决,遇到问题拍脑袋,决策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导致决策失误;有的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效劳;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无视法律的标准、引导功能,讲话没有准那么,办事随心所欲,导致行政执法水平不高;有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脱离实际,导致依法行政缺乏具体实际的内容。
3、局部标准性文件不标准。标准性文件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通过制定标准性文件,可以对法律法规起到必要的和有效的执行作用,有利于完善各级政府的行政法制工作,及时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程序不标准。由于一些文件起草单位和个人的程序意识淡薄,有的不按规定上报文件制定工程,有的不遵守文件制定方案,有的未进展充分的调研论证,仅凭上级的文件或者是领导讲话便制定一个标准性文件,有的不经过政府法制机构审核便进入审议程序等等,给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致使一些急需出台文件却迟迟不能出台,使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二是内容不标准。有的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虽然设定了制止条款,却于法无据,造成了禁而不止,禁而无效的为难局面,降低了标准性文件的权威;有的严重不负责任,将外地经历和文件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没有细化法律法规,没有结合实际,缺乏本地特色,致使标准性文件在本地难以施行;有的文字表述不标准,不准确,不精炼,甚至出现法律常识性错误,致使标准性文件出现歧义,严重影响了标准性文件的正确执行;有的名称不标准。标准性文件一般应采用“规定”、“方法”之类的名称,而一些地市级政府却贯于“条例”、“实施细那么”等名称,极易造成误解和混肴;有的实施主体名称表述不一致,在一个标准性文件中,有时是某某行政主管部门,有时是某某局委办,有的还从行业角度出发,编造其他名称,如燃气行业管理部门,供水企业管理部门等,却不直接点明为建立行为主管部门,使人民群众无所适从;有的标准性文件强化部门权利的条款多,提供效劳的条款少,强调相对人义务的多,标准行政机关行为的少,出现了不适当强化部门利益,以及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错误倾向;有的行政机关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标准性文件中违法或者超越职权设立收费、罚款事项,与法律相抵触;有的行政机关为了争权夺利,对同一社会公共事务,竞相出台标准性文件,造成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文件“打架”现象,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情况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的审核把关不到位。一些地方的政府法制机构由于人员力量薄弱,对标准性文件的审核把关工作做的不深不细,致使文件粗制滥造;有的屈从于上级领导压力,不敢坚持原那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出现违法条款。三是备案审查工作不到位。当前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制而不备以及备而不审,制而不备逃避了上一级政府的监视,备而不审导致监视流于形式;有的地方虽然出台了备案审查的原那么要求,却缺乏具体的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保障,使标准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难以落实。
4、行政执法监视力度不强。行政执法监视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所属相应工作部门,以及行政机关对其所属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展的监视。行政执法监视是标准行政执法的有效途径,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行政执法监视一般采取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和专项检查,下达行政执法监视检查通知书、法制建议书,法制协调和行政复议等方式。虽然方式方法很多,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一是行政执法监视缺位。集中开展行政执法监视检查的活动数量偏少、范围偏小,有些地方每年仅开展1—2次执法监视检查,有的甚至几年未开展行政执法监视检查活动,而且将主要精力放在城管、规划、公安、建立等大的执法单位,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全面化的执法监视格局,造成依法行政开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行政执法监视滞后。认为监视就是查错纠偏,无视事前监视和事中监视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偏重于事后监视,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三是行政执法监视缺威。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违法行政行为,往往是就事论事,对事处理的多,对人处理的少,虽然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而违法执法者却很少受相应的惩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违法行政问题突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机关履行管理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作用,最终要靠行政执法来落实。同时,执法活动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行政执法来认识和评价政府,认识和评价法律,行政执法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威望和法律的权威,关系着依法行政的成败。一是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表现为: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执法主体不合格;部门职能重叠,职能不清,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严重。二是行政执法“利益化”。目前,多数基层执法队伍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罚款和收费,而且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也就越多,使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收费已经成为个别执法人员的“准绳”。甚至有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给每个执法人员下达罚款任务,开展罚款竞赛。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利,争罚款,争收费。有的对于违法行为不是及时制止,而是任其开展,事后收拾“残局”,有的成心设置“圈套”,引诱行政执法相对人违法,然而施以重罚,陷民于不义。三是执法程序“随意性”。有的在实施行政处分过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申辩权;有的不告知行政执法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法律权利;有的颠倒程序,先罚款后定性;有的该适用普通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该适用简易程序的,却适用了普通程序;四是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偏低。从文化素质看,基层执法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0%,大多数为高中学历,甚至是初中、小学学历。从法律素质看,目前,大多数执法人员没有受过法律专业教育培训,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素质,执法不懂法,随意执法,滥施处分现象严重。从道德素质看,目前,局部行政执法人员原属社会无业人员,甚至是违法违纪人员,这些人在执法中“霸气”十足、“匪气”十足,违法执法、野蛮执法严重。
为什么会有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不容无视:(一)“人治”思想因素。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专制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官贵民轻思想、特权思想盛行,这些都是法治的大敌。建国后,我国又长期实行方案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关系比较简单,单单依靠方针政策调整就可以维持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对法治既谈不上信仰、渴求,更谈不上实行、遵守。一谈到依法行政,首先想到的不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而是“治”民,而且这个“治”往往是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成心整治,可以说在依法行政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情轻法、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思想、人治思想在作怪。(二)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因素。对一些违法的行政行为,有的领导怕影响单位的“形象”、“政绩”,不支持有关执法部门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查处。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并可能构成犯罪的案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在执法机制上不够完善,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未及时移送,影响了执法的严肃性。(三)行政执法的监视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一是行政机关内部监视力度不够,上下迎合的多,打不开情面。二是外部监视大都流于形式,媒体监视没有放开。三是能够对执法人员起直接监视作用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其享有的权利、司法救济方式以及投诉渠道不甚了解,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也不敢投诉。四是一些涉及行政执法的地方标准性文件大多数是由行政执法部门起草的,容易出现强化部门权力和弱化监视制约机制的倾向。(四)对政府法制机构作用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法制机构可有可无,设与不设不会影响工作大局,不愿在法制机构建立上下功夫,花力气。有的认为政府法制机构只会按法律框框办事,缺乏灵活性,不会领会领导意图,是“死脑筋”,视为自己行使权利的障碍,不愿让法制机构人员参与重大决策。有的把法制机构当作收拾残局的工具,决策问题不事先征求法制机构意见,等到问题难以解决,不可收拾时,再交由法制机构处理,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各种条条框框,使法制机构限入“两难”境地。有的不关心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不关心其政治进步,使一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法制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三、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去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结实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根底。另一方面,要作好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变过去的“以教”为中心的“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把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将普法有机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的,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公众才会在接纳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感染,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气氛。
(二)切实加强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标准性文件的不标准,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危害是极大的,不仅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权威、声誉和形象,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在标准性文件制定过程中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现代意识,更新“立法”观念。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要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理性层次。要树立以维护市场权力为本位,强化政府效劳职能为宗旨的意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二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标准性文件制定方案。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应当始终立足于同改革开展进程相适应,自觉服从并效劳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好及时“跟进”社会实践和适当“超前”的关系。三是加强标准性文件制定调研工作。要下功夫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开展趋势,发现和寻找事物的客观的、一般的规律,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表达改革精神,对现实中合理的和代表开展趋势的成功经历和做法,要及时予以肯定;对那些不合理的、束缚生产力开展和社会开展的障碍要彻底改革,力求在体制、机制、制度上不断有所创新。四是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制定标准性文件必须严格遵循《立法法》的规定,逐步建立和落实标准性文件的起草制度、法制审核制度、集体审议制度、公开发布制度等,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标准性文件中涉及的分歧较大的问题进展沟通和协调,使制定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确保标准性文件的质量。五是进一步加强备案审查工作。严格执行标准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有关规定,抓紧建立健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规章、标准性文件备案工作体制。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把备案工作的重点放到审查上来,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对越权设定行政处分、行政收费、行政强制的,对违背WTO规那么和我国对外承诺,设置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以及制定程序和公布方式不合法、不标准的,政府法制机构要责成制定机关及时修改、或依法予以撤销。积极探索备案审查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规章和标准性文件监视的机制,建立备案工作责任制和监视机制,保证备案工作顺利实施。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立。一是改变“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加强基层政府法制机构设置。要在乡一级政府设置政府法制机构,使依法行政工作形成完善的工作体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地市级以下政府法制机构力量,使地市法制机构人员到达20人以上,县级到达10人,乡级到达3—5人,使“倒三角”为“倒梯形”,进而开展为“正梯形”,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二是对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取消“软指标”,制定“硬指标”。由国务院科学地制定出一个量化标准,确定政府法制机构的人员配备、领导职数设置、经费保障与当地干部总数、财政收入的比例,使各级地方政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与当地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相适应,才能为依法行政构建坚实的组织根底。三是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目前在依法行政工作应做到,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经济行政事务,都要求法制办负责人列席;凡市政府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都应注意听取法制部门的意见;凡市政府制定标准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文件,都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凡未经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审核签字,涉法文件一律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在行政执法和监视检查方面,由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在处理涉法事务时,都由法制部门牵头组织处理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同时在今后的依法行政工作中,要实行行政首长向政府法制机构定期报告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制度,对依法行政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四是要进一步改变依法行政工作的体制,使政府法制序列从国务院到地方实行垂直领导,其人事任免、经费保障等直接由上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不再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部门,而是当地政府和部门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的领导和监视实施机构,使政府法制机构彻底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四)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立。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是靠人来维持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队伍建立。一是要严把“入口”,要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条件,并且要逐步提高门槛,在目前的情况下,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应至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可根据情况的开展,要求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中须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坚持逢进必考的原那么,由人事、法制部门共同组织考试,对新录用的人员采用试用期的方式进展考察,经考察合格的人员,再发给其执法证件,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二是要疏通“出口”,对于严重违法执法人员,要坚决将其去除出行政执法队伍,从整体上确保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三是抓好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结实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通过开展“文明执法”竞赛,评选“文明执法单位”和“人民满意的执法者”等活动,形成竞争鼓励机制,弘扬正气,树立行政执法队伍良好的形象,推进依法行政向纵深开展。四是所有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予以保障,其罚没收入也不再返还,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部门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从源头抑制利益“驱动”。
(五)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视力度。一是开展经常性行政执法监视,扩展监视范围,加强事前监视和事中监视,防患于未然。二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争议和矛盾的协调,明确执法权限和责任,化解执法矛盾,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打架情况的发生。三是将行政执法监视的对“事”权,扩大到既对“事”又对“人”,将对“人”的“建议权”转变到“直接处理权”,以提高行政执法监视的权威。四是进一步推进展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职能和要求的调整变化,将行政执法责任及时分解落实到行政执法机构及行政执法岗位。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议考核力度,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重要标准。五是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工作,健全相关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主体资格、法定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视方法;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受理人民群众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投诉,严肃查处违法行政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监视;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展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积极稳妥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工作,解决好多头执法、职权穿插、重复处分、执法扰民以及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提高执法效率和效劳水平。
参考文献:
①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②张正钊、李元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张步洪:《中国行政法学前沿问题报告》,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④李贵显、陈福信、张德信:《公共行政概论》,北京新魏出版社2002年版。
⑤付思明:《中国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⑥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就《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答记者问,2004年4月20日。
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稿)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对于依法行政的内涵,有学者认为依法行政的“法”在本质上必须是表达人民整体意志(公意)的法,而不能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在形式上应限定在法律、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两种形式上;在法律要素上不仅应包括法律标准,还应包括法律原那么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精神;在法律渊源上原那么上应采取成文法主义,以不成文法(判例法制度)作为补充。我们认为依法行政的内涵应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的承担者。在我国依法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
2、依法行政是指对公共事物的管理,既不是对私人事务,也不是对国家行政的管理。依法行政的“行政”是行政意义上的行政,既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定,对国家行政事务进展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其行政的领域是其他社会组织所无力、无法或不愿承担,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依法行政中的“法”应从广义上理解,不仅指法律,也指行政法规等一个法律体系。在我国依法行政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为)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展标准,防止滥用权力,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保护,而且也在于保证政府能有效地维护法律秩序,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的生活条件。
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1、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不顺畅
推进依法行政,必须构建完善、系统、顺畅的工作体制。一是“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影响了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从机构设置情况看,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乡一级政府未设置专门的机构。从人员分配来看,国务院法制机构人员编制为200人,省级法制机构一般为40—70人,地市政府法制机构一般为10—20人,县级法制机构一般4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人,多数还是兼职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依法行政工作体制呈现出上强下弱的“倒三角”态势,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政府法制机构内部人员构造不尽合理。从知识构造看,目前,政府法制机构的局部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从年龄构造看,尚未在总体上形成梯次的年龄构造。从个人状况看,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专业性较强,个人开展受限制,一些长期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得不到提拔重用,不利于调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对“事”不对“人”,影响政府法制机构权威。政府法制对于违法执法人员的处理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直接处理权,严重影响监视效果和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对依法行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依法行政意识树立的不够结实。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
3、局部标准性文件不标准。标准性文件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通过制定标准性文件,可以对法律法规起到必要的和有效的执行作用,有利于完善各级政府的行政法制工作,及时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行政执法监视力度不强。行政执法监视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所属相应工作部门,以及行政机关对其所属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展的监视。行政执法监视是标准行政执法的有效途径,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行政执法监视一般采取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和专项检查,下达行政执法监视检查通知书、法制建议书,法制协调和行政复议等方式。虽然方式方法很多,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一是行政执法监视缺位。二是行政执法监视滞后。。三是行政执法监视缺威。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违法行政行为,往往是就事论事,对事处理的多,对人处理的少,虽然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而违法执法者却很少受相应的惩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违法行政问题突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机关履行管理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作用,最终要靠行政执法来落实。同时,执法活动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行政执法来认识和评价政府,认识和评价法律,行政执法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威望和法律的权威,关系着依法行政的成败。一是行政执法主体混乱。二是行政执法“利益化”。三是执法程序“随意性”。有的在实施行政处分过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申辩权;有的不告知行政执法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法律权利;有的颠倒程序,先罚款后定性;有的该适用普通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该适用简易程序的,却适用了普通程序;四是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偏低。
为什么会有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不容无视:(一)“人治”思想因素。(二)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因素。(三)行政执法的监视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四)对政府法制机构作用认识不够。
三、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去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结实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根底。另一方面,要作好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变过去的“以教”为中心的“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把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将普法有机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的,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公众才会在接纳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感染,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气氛。
(二)切实加强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在标准性文件制定过程中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现代意识,更新“立法”观念。二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标准性文件制定方案。三是加强标准性文件制定调研工作。四是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五是进一步加强备案审查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立。一是改变“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加强基层政府法制机构设置。二是对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取消“软指标”,制定“硬指标”。三是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四是要进一步改变依法行政工作的体制,使政府法制序列从国务院到地方实行垂直领导,其人事任免、经费保障等直接由上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不再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部门,而是当地政府和部门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的领导和监视实施机构,使政府法制机构彻底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四)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立。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是靠人来维持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队伍建立。一是要严把“入口”,要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条件,并且要逐步提高门槛,二是要疏通“出口”,对于严重违法执法人员,要坚决将其去除出行政执法队伍,从整体上确保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三是抓好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结实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通过开展“文明执法”竞赛,评选“文明执法单位”和“人民满意的执法者”等活动,形成竞争鼓励机制,弘扬正气,树立行政执法队伍良好的形象,推进依法行政向纵深开展。四是所有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予以保障,其罚没收入也不再返还,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部门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从源头抑制利益“驱动”。
(五)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视力度。一是开展经常性行政执法监视,扩展监视范围,加强事前监视和事中监视,防患于未然。二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争议和矛盾的协调,明确执法权限和责任,化解执法矛盾,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打架情况的发生。三是将行政执法监视的对“事”权,扩大到既对“事”又对“人”,将对“人”的“建议权”转变到“直接处理权”,以提高行政执法监视的权威。四是进一步推进展政执法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①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②张正钊、李元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张步洪:《中国行政法学前沿问题报告》,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④李贵显、陈福信、张德信:《公共行政概论》,北京新魏出版社2002年版。
⑤付思明:《中国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⑥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就《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答记者问,2004年4月20日。
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修改稿)
内容提要:要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政府机关都要必须依法行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都处于平等的位置,从市场主体到商品交换,都依靠法律加以保障,对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加以制裁。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普遍奉行的根本原那么,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依法行政使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但是,当前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依法行政问题对策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对于依法行政的内涵.我们认为依法行政的内涵应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的承担者。在我国依法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而在西方那么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既是依法行政标准的主要是行政权的享有者,而非行政相对人,依法行政的实质和重心,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
2、依法行政是指对公共事物的管理,既不是对私人事务,也不是对国家行政的管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是不同的。依法行政的“行政”是行政意义上的行政,既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定,对国家行政事务进展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其行政的领域是其他社会组织所无力、无法或不愿承担,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依法行政中的“法”应从广义上理解,不仅指法律,也指行政法规等一个法律体系。在依法行政中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展评价的标准,居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地位,具有最高权威。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公民的权益,以实现公法的价值追求。在我国依法行政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为)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展标准,防止滥用权力,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保护,而且也在于保证政府能有效地维护法律秩序,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的生活条件。
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1、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不顺畅
推进依法行政,必须构建完善、系统、顺畅的工作体制。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它承担着依法行政工作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地区政府法制机构建立搞的好,其依法行政也就搞的比较好,社会经济事业的开展也比较顺利。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的建立,在2001年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各级政府法制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与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影响了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从机构设置情况看,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乡一级政府未设置专门的机构。从人员分配来看,国务院法制机构人员编制为200人,省级法制机构一般为40—70人,地市政府法制机构一般为10—20人,县级法制机构一般4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人,多数还是兼职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依法行政工作体制呈现出上强下弱的“倒三角”态势,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政府法制机构内部人员构造不尽合理。从知识构造看,目前,政府法制机构的局部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从年龄构造看,尚未在总体上形成梯次的年龄构造。从个人状况看,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专业性较强,个人开展受限制,一些长期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得不到提拔重用,不利于调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对“事”不对“人”,影响政府法制机构权威。政府法制对于违法执法人员的处理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直接处理权,严重影响监视效果和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对依法行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依法行政意识树立的不够结实。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作法。有的把依法行政作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立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开展,以经济建立为借口,制定土政策、土方法,抵抗依法行政;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视法律手段重个别处理,轻制度管理重协调解决,遇到问题拍脑袋,决策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导致决策失误;有的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效劳;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无视法律的标准、引导功能,讲话没有准那么,办事随心所欲,导致行政执法水平不高;有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脱离实际,导致依法行政缺乏具体实际的内容。
3、局部标准性文件不标准。标准性文件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通过制定标准性文件,可以对法律法规起到必要的和有效的执行作用,有利于完善各级政府的行政法制工作,及时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程序不标准。由于一些文件起草单位和个人的程序意识淡薄,有的不按规定上报文件制定工程,有的不遵守文件制定方案,有的未进展充分的调研论证,仅凭上级的文件或者是领导讲话便制定一个标准性文件,有的不经过政府法制机构审核便进入审议程序等等,给标准性文件制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致使一些急需出台文件却迟迟不能出台,使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二是内容不标准。有的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虽然设定了制止条款,却于法无据,造成了禁而不止,禁而无效的为难局面,降低了标准性文件的权威;有的严重不负责任,将外地经历和文件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没有细化法律法规,没有结合实际,缺乏本地特色,致使标准性文件在本地难以施行;有的文字表述不标准,不准确,不精炼,甚至出现法律常识性错误,致使标准性文件出现歧义,严重影响了标准性文件的正确执行;有的名称不标准。标准性文件一般应采用“规定”、“方法”之类的名称,而一些地市级政府却贯于“条例”、“实施细那么”等名称,极易造成误解和混肴;有的实施主体名称表述不一致,在一个标准性文件中,有时是某某行政主管部门,有时是某某局委办,有的还从行业角度出发,编造其他名称,如燃气行业管理部门,供水企业管理部门等,却不直接点明为建立行为主管部门,使人民群众无所适从;有的标准性文件强化部门权利的条款多,提供效劳的条款少,强调相对人义务的多,标准行政机关行为的少,出现了不适当强化部门利益,以及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错误倾向;有的行政机关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标准性文件中违法或者超越职权设立收费、罚款事项,与法律相抵触;有的行政机关为了争权夺利,对同一社会公共事务,竞相出台标准性文件,造成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文件“打架”现象,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情况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的审核把关不到位。一些地方的政府法制机构由于人员力量薄弱,对标准性文件的审核把关工作做的不深不细,致使文件粗制滥造;有的屈从于上级领导压力,不敢坚持原那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出现违法条款。三是备案审查工作不到位。当前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制而不备以及备而不审,制而不备逃避了上一级政府的监视,备而不审导致监视流于形式;有的地方虽然出台了备案审查的原那么要求,却缺乏具体的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保障,使标准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难以落实。
4、行政执法监视力度不强。行政执法监视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所属相应工作部门,以及行政机关对其所属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展的监视。行政执法监视是标准行政执法的有效途径,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行政执法监视一般采取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和专项检查,下达行政执法监视检查通知书、法制建议书,法制协调和行政复议等方式。虽然方式方法很多,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一是行政执法监视缺位。集中开展行政执法监视检查的活动数量偏少、范围偏小,有些地方每年仅开展1—2次执法监视检查,有的甚至几年未开展行政执法监视检查活动,而且将主要精力放在城管、规划、公安、建立等大的执法单位,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全面化的执法监视格局,造成依法行政开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行政执法监视滞后。认为监视就是查错纠偏,无视事前监视和事中监视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偏重于事后监视,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三是行政执法监视缺威。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违法行政行为,往往是就事论事,对事处理的多,对人处理的少,虽然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而违法执法者却很少受相应的惩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违法行政问题突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机关履行管理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作用,最终要靠行政执法来落实。同时,执法活动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行政执法来认识和评价政府,认识和评价法律,行政执法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威望和法律的权威,关系着依法行政的成败。一是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表现为: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执法主体不合格;部门职能重叠,职能不清,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严重。二是行政执法“利益化”。目前,多数基层执法队伍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罚款和收费,而且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也就越多,使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收费已经成为个别执法人员的“准绳”。甚至有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给每个执法人员下达罚款任务,开展罚款竞赛。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利,争罚款,争收费。有的对于违法行为不是及时制止,而是任其开展,事后收拾“残局”,有的成心设置“圈套”,引诱行政执法相对人违法,然而施以重罚,陷民于不义。三是执法程序“随意性”。有的在实施行政处分过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申辩权;有的不告知行政执法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法律权利;有的颠倒程序,先罚款后定性;有的该适用普通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该适用简易程序的,却适用了普通程序;四是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偏低。从文化素质看,基层执法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0%,大多数为高中学历,甚至是初中、小学学历。从法律素质看,目前,大多数执法人员没有受过法律专业教育培训,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素质,执法不懂法,随意执法,滥施处分现象严重。从道德素质看,目前,局部行政执法人员原属社会无业人员,甚至是违法违纪人员,这些人在执法中“霸气”十足、“匪气”十足,违法执法、野蛮执法严重。
为什么会有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不容无视:(一)“人治”思想因素。(二)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因素。(三)行政执法的监视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四)对政府法制机构作用认识不够。
三、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去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结实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根底。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泥湾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采购员工年终总结报告大全10篇
- 区域饮料酒承包合同范本
- 商铺租赁合同房租涨幅标准
- 雪景图教案8篇
- 商业保龄球馆建造协议
- 展览馆公共服务区清洁协议
- 国际学校建设级配碎石铺设合同
- 化工生产大院租赁合同
- 博物馆讲解员录用合同模板
- 第01讲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人教版新七年级《数学》暑假自学提升讲义(解析版)
- 信息系统部署与运维-题库带答案
- 婚姻心理学解读包含内容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点12 名词性从句(4大陷阱)(解析版)
- 公务员历史常识100题及一套完整答案
-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的途径
- 花篮拉杆式悬挑脚手架.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
- 史学概论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