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你对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发源地,也是无数革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1956年,诗人贺敬之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造林大会时,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著名的抒情诗——《回延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回延安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其特点和语言风格。2.理解诗中的地域特点和民俗内涵。3.感知本诗内容,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感情。学习目标识字记音搂定羊羔
糜子满窑油馍气喘
白羊肚脑畔眼眶
登时柳林铺dǔméilǒuchuǎnpànkuànɡɡāomóyáodēnɡpù一、初读,知内容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课下注释的字音,读准字音,划出诗歌的节奏,大声朗读诗歌。朗读第一部分: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细节探究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朗读第二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朗读第三部分: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朗读第四部分: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朗读第五部分: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诗歌共五个章节,哪一章节内容最能直接体现题目《回延安》呢?概括每章节的主要内容,按照“回延安”的形式,用三个字为每个章节拟写小标题。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诗以《回延安》为题,突出“回”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今昔延安的风景、人物。二、再读,知情感1.你从这个“回”字中,读出了什么?“我”把延安看做了家、故乡;“我”回延安的喜悦、激动;2.贺敬之出生于山东枣庄的一个贫农家庭,他到延安去,为什么说是“回延安”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4月,16岁的贺敬之和四名同学一起奔赴延安。在延安,他创作了不少出色的作品,其中就有传唱至今的歌曲《南泥湾》《翻身道情》的歌词以及享誉盛名的歌剧《白毛女》的剧本。贺敬之在延安生活了六年,由热血少年成长为有坚定信念、超群学识的青年知识分子,1946年他才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
贺敬之是在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对延安怀有最真挚的感情,所以诗中他把延安称作……?3.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第二故乡延安,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内心的情感不可遏制喷涌而出。再读诗歌,梳理每个章节中流露的作者情感。
回延安——激动、喜悦忆延安——感激、怀念话延安——亲切、热烈看延安——喜悦、赞美颂延安——自信、自豪小结:重回延安,诗人的情感是多层面的,有回到延安的激动,有见到亲人的喜不自胜,也有展望延安未来的豪情万丈。这些情感直白、热烈而又豪迈。三、齐读,明基调1.结合分析,再次大声朗读诗歌,体会诗作直白、热烈、豪迈的抒情在每一个章节里的变化。(起始激动、热烈,继而真挚、喜悦,最后豪迈、激昂。)2.朗读时的节奏、轻重、长短,都可以更好地表达诗作的情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朗读,揣摩诗句中的情感,标出朗读标记。3.齐读诗歌。回延安第二课时
1956年6月,《回延安》在《延河》杂志上发表,一经发表,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推崇。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评价它:
这是解放以来我最喜爱的一篇诗,恐怕也是贺敬之同志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诗。每次读它的时候,我总想起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我想这是有理由的。这两篇优秀的诗,都是久别重逢抒写胸臆的。情感的浑厚真挚,艺术成就所达到的境界,都可以相比拟。一、析读,知手法1.臧克家认为《回延安》的情感浑厚真挚,请大家大声朗读,勾画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
2.根据抒情方式,大家刚才勾画的诗句有什么不同?(1)直接抒情:“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2)间接抒情:“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扑”字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3.再次默读勾画的间接抒情的诗句,细细品味研读,并做批注。思考作者是如何来间接抒发情感的?(1)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抓”和“贴”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出作者珍爱延安的山山水水,体现出他回到延安后的无比激动的心情。(2)语言描写:“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写出了老大爷的激动、喜悦,表现了诗人与延安人民之间的深情。(3)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延安的街道变得宽阔平坦,在落日和彩霞的映衬之下,延安一座座的楼房更显得整齐壮观,春风里,一排排杨树显得更加的高大碧绿;晚上,还有一盏盏明亮的路灯,……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自豪和赞美之情。(4)修辞:“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还响着脚步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热闹场景,体现出作者与延安人民亲人般的情感。“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这两句运用拟人,写出了作者回到延安后看到这两个地方时内心的激动不已。二、赏读,知形式1.《回延安》的内容丰富,抒情直白、热烈,得益于贺敬之成功地借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联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试选两三个小节做简要分析。(1)比:“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2)兴:“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3)比兴:“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用树梢、树枝、树根的关系来比喻“我”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不可分割。(4)叠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信天游”式的言语。2.除了采用“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回延安》还使用了不少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词语,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民俗文化。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极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延安旧貌换新颜
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三、比读,知新意1.欣赏歌曲《兰花花》《赶牲灵》片段。2.与陕北的信天游民歌相比,《回延安》又有哪些不同?(可以从内容、语言、意象等方面分析)(1)内容上,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意象,是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2)多用普通话而避陕北方言,并省去衬字。(3)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拓展延伸课下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延安,我把你追寻》,对照《回延安》,看看它们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回延安
刘秉义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宝塔映朝阳延水金光闪啊延安啊延安眼望你壮丽的山河我心潮澎湃忆当年我心潮澎湃忆当年……拓展提升拓展延伸延安,我把你追寻祁念曾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西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西师大版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 (高清版)DB45∕T 808-2021 城镇建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 2025年吉林省吉林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4年智能压力校验仪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历史-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2月高考备考联考卷(六)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荒山荒沟土地承包与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合同
- 2025年度工程尾款支付与质量保证协议书
- 颅脑横断层解剖09课件
-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真题
- 2023年04月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可审查中心招考聘用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员(员额)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安捷伦N9020A频谱仪操作说明
- 【读写策略】回延安朗读指导
-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
- 我的妹妹-教学设计教案
- 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25839教学内容
- 心理测量学(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