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 (浙江6月) 【备课精讲精研】 详细评讲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 (浙江6月) 【备课精讲精研】 详细评讲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 (浙江6月) 【备课精讲精研】 详细评讲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 (浙江6月) 【备课精讲精研】 详细评讲_第4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 (浙江6月) 【备课精讲精研】 详细评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新教材)完全解读02命题思路03试题评析01考点分布04试题详解05备考策略内容索引1、考点分布题号考点分布题号考点分布1-2题生态农业17-18题湿地的生态修复3-4题丹霞地貌19-20题地球运动5-6题战略性矿产资源21题冰川堰塞湖7-8题城镇空间形态22-23题人口流动9-10题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24-25题锋面雨雾11-12题野外考察26题产业转移和城市带13-14题海岸线变迁27题水循环和南水北调15-16题塔式光热发电28题人类活动对绿洲的影响2、命题思路

本次地理选考试卷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考查内容涵盖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在试题命制过程中,精心选取典型的真实情境,创设问题,设计视角独特的问题链,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卷在知识分布、能力要求、题型结构、难度把握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并稳中求进,较好地彰显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2、命题思路

一、立足学科特色,立意深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地理学科立德树人以爱国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塑造为目标,使学生深入思考青年与民族、国家、时代的关系。地理学科知识涵盖自然、人文、区域三方面,考查知识广泛,在试题中深入发掘并运用学科知识蕴藏的德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试题以城市湿地公园的稻鱼生态系统建设、“双碳”背景下的湖泊生态恢复、引导关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定日镜”塔式光热电站、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等新时代科技发展与资源战略为关注点,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以产业转移、城市带产业升级、干旱区人工绿洲农垦及发展等素材入题,引领学生思考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区域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下的社会责任感。2、命题思路

二、着眼课程改革,目标明确,引导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高考具有教学导向作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始终努力践行的方向。本次试题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二次考试,引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是本次命题的重要着眼点。试题选取指定区域各具代表性的素材,设置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利用锋面雨雾的形成过程及天气变化、黄河河口区的陆地变化、黄河中游流域径流深度变化等问题的分析,考查学生探究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和解释各要素之间、时空相互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试题选取地貌和植被景观的判读、旅游线路的设计、地质工具的选用、太阳周日运动、锋面雨雾等主题命题,旨在引导师生将生活中的各种事象融入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推进地理实践力落实。试题多从学科的角度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让其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正确人地协调观。2、命题思路

三、聚焦问题设计,突出创新,指导学科思维训练思路

命题坚持平稳过渡,在保证了一定数量基础性、综合性试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量应用性、创新性试题,加强对学生学科思维的考核。通过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激发学生科学、辨证地分析问题,鼓励创新思维。在层层铺垫后,设置了论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否有利于黄河中上游种植业发展的开放性问题;天山北麓缓斜平原不同位置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问题的辨析,让学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进行问题探究,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度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问题的设置,旨在启发学生表达观点,并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其对真问题进行剖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考场上的解题过程,体现了探究学习的过程。2、命题思路

四、关注项目研究,倡导融合,探索课堂教学转型途经

地理教育面向未来。跨学科、跨模块、跨单元的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驱动式的学习方式,也是多学科融合的突破方向。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使之具有成为中学多学科融合的学科基础,本次命题在学科融合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如碳循环、地质时期气候判断、“定日镜”运动等问题的探讨,除了运用地理学科知识,也需融合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帮助更好的理解和解释地理事象和本质,有效探索项目研究和课程融合的途经和方法,为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型、改进提供一些思路。新课程教学中,人文地理课程新增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充分整合相关内容,将跨模块、跨单元的问题厘清关系,本次的试题中也可窥得一斑:以美国波华城市带的问题研究为例,相关知识涉及必修2、选择性必修2多个单元,多条课标内容,但这些内容之间却是有非常强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交通促进要素、企业流动,要素集聚促进城市发展,在集聚过程中,要素往往分类集聚,物以类聚,相同、相关产业在特定城市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在城市层面,城市形成特色职能,在大都市层面,城市因具有各具特色的职能,出现密切的分工协作;分工协作产生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2、命题思路

五、秉承学科特点,突出主线,注重地理原理和过程考查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用地理图表来呈现信息是地理试题的特色所在。全卷共有40张图表,图表简洁直观又兼具美感,信息量丰富,既有统计表、曲线图、柱状图,也有植被、地貌、生产等景观图,还有过程原理、遥感图、区域图等。多样化的图表信息问题指向明确,可有效帮助考生理解题意,考查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差异。例如美国日发电量的问题研究,从发电量的来源与日变化的关系,到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征的对比,继而发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变化对当地电力供应量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的逐步分析,均需考生除了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在短时间内拥有厘清问题主线和内在关系的能力。再如第28题,试题提供了区域图,景观图,地质剖面图,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绿洲的形成与发展,结合“干旱区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的知识,聚焦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地协调观,追求设问精准度和知识体系结构,通过对问题的逐步深入探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2、命题思路

综上所述,试卷注重综合性和区域性,试题情境创设侧重于取材生产生活实际,着力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图文并茂,本卷力求体现科学性、真实性、公平性、创新性。依托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将自然和人文地理有机组合,把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融入到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关心生产生活,关注时代,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让考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与育人价值,树立良好的人地观、世界观。3、试题评析

守正创新显特色

素养能力比翼飞

2023年6月地理选考试卷稳中有变,守正创新。除了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保持稳定外,首次出现开放性试题,体现了浙江省高考“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3、试题评析

一、彰显学科素养,实现教学引领

试题注重对人地协调观念、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等领域的考查,如稻鱼生态系统、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家安全、湖泊湿地的固碳功能、美国东北城市带产业升级和交通发展等;试题关注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如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丹霞地貌景观图、黄河流域的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特点、天山北麓的绿洲分布特点、南半球部分海域的海水性质等。通过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引领地理教学以学科视角来阐释各类自然和人文现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念,彰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3、试题评析

二、聚焦关键能力,突出选拔功能

试题注重情境创设,结合问题链的设计,全面考查了知识获取、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等关键能力,难易梯度合理,有效服务人才选拔。在知识获取能力方面,每组试题均需要从地图、图表和文本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地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把握其中隐含的规律,并进行结构化理解。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需要针对问题链的要求进行论证、修正和改进,最终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在思维认知能力方面,通过对复杂的真实情境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辨,然后发表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观点。如“是否赞同南水北调有利于黄河上中游种植业发展的观点,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理由”,以开放的视角,综合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3、试题评析

三、强化地理思维,凸显学科特色

地理过程和地理空间思维是极具学科特色的思维。试题关注地理过程的考查,尤其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过程,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黄河口汛期陆地形态变化、湖泊冰水沉积物的总量变化过程、锋面雨雾的移动过程等;试题注重空间思维的考查,如定日镜朝向的转动方向等。试题中每个题组均配有图表,整份试卷共有29幅图,11幅统计图表;图表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图、析图,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图表呈现形式多样,有统计表、示意图、景观图、框架图、演变图、区域图、线路图、柱状图、曲线图、分布图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解析】1.读图可知,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并没有种植水稻,A错误;修建鱼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连在一起,使鱼类有更宽阔的生长空间,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确;架空的木栈道修建鱼道,并没有增强游客的安全性,C错误;田埂变鱼道,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4、试题详解

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解析】2.据所学可知,秦岭淮河以南,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土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以小麦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A正确;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水源缺少,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不能引进稻鱼生态系统,BCD错误。故选A。4、试题详解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

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解析】3.读图可知,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故选A。4、试题详解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颗粒度较大,属于砂砾岩

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4.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解析】4.据所学可知,图中沙砾岩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由此推断,当时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烈,排除CD;材料显示,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气温较高。综上所述,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暖湿,B正确,A错误。故选B。4、试题详解流水作用强烈,气候湿润气温较高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五融合的关键。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却将其列入战略性对矿产资源。下图为某企业钨全产业链内涵框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是()A.防止钨矿供应链发生中断B.主导钨矿上游产业链发展C.推进钨矿产业链绿色发展D.实现钨资源领域安全可控【解析】5.钨可以制造枪械、火箭推进器的喷嘴、穿甲弹,具有战略意义,钨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所以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目的主要是实现钨资源领域安全可控,D正确;防止钨矿供应链发生中断,是其原因,但不是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A错误;钨矿的上游主要是原料导向型的开采业,其附加值低,应发展钨矿的下游产业链延长其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B错误;推进钨矿产业链绿色发展是发展钨矿产业应注意的问题不是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答案选D。4、试题详解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五融合的关键。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却将其列入战略性对矿产资源。下图为某企业钨全产业链内涵框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位于该企业钨全产业链下游的是()A.钨制品的回收 B.钨矿石的贸易 C.钨矿勘探采掘 D.钨矿冶炼加工【解析】6.对相关钨矿工业废进行回收利用,实现钨矿的循环利用,属于该企业钨矿的下游产业链,A正确;钨矿石的贸易指钨矿的出口,出口原料,不属于该公司钨矿下游产业链,B错误;钨矿勘探采掘,属于该公司钨矿上游产业链,C错误;钨矿冶炼加工属于该企业钨矿的中游产业链,D错误。故答案选A。4、试题详解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下游产业链

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貌 B.环境保护 C.开发成本 D.防灾安全【解析】7.由四幅图明显可以看出该县级城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主要沿河流地带的河谷延伸,所以说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A正确;图中没有信息支持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的影响,BCD错误。故答案A。4、试题详解

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 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 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解析】8.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A错误;特大城市周边才会出现卫星城市,该城市为县级城市,所以周边不可能发展卫星城镇,B错误;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所以说城市可能以更新改造利用为主,C正确;工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区周边地区,D错误。故答案选C。4、试题详解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所以说城市可能以更新改造利用为主

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密度最低

B.丁盐度最小 C.甲盐度大于丁 D.乙密度大于丙【解析】9.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答案选D。4、试题详解纬度越高,海水的密度越大,所以海水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丁。

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①大陆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汇③深层海水上升④西风漂流携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10.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4、试题详解

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11.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4、试题详解

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12.12.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C正确,ABD错误。故选C。4、试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下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遥感影像,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是()【解析】13.由材料可知,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说明东北河口在改道前,面积较小,随着1996年黄河河口改道,东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逐渐增加,而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受海水的侵蚀,陆地面积不断减少,由图可知,图②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最小,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大,应是最早年份河口陆地的形态;图①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最大,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小,形成的时间最晚;图③④相比,图③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较小,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由此判断,图③形成的时间早于图④,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4、试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下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4.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运动的作用

B.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C.上游水库的冲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解析】14.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老河口泥沙沉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增强,使得老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减小,A正确;由上面分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改道造成的,与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上游水库的冲淤、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关系不大,BCD错误。故答案选A。4、试题详解老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减小,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新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长,流水沉积作用导致。

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大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15.与浙江相比,青海地广人稀,多荒漠戈壁,可用作为光热发电的土地广,①正确;与浙江相比,青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太阳辐射强,②正确;与浙江相比,青海劳动力少,③错误;青海电网分布稀疏,不利于电力输出,③④错误。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4、试题详解与浙江相比,青海地广人稀,土地广;青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太阳辐射强。

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大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解析】16.定日镜随太阳方位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太阳在一天之中方位的变化是顺时针的,所以定日镜面的水平转动方向也为顺时针的,CD错误;定日镜为了获取更强的太阳辐射,镜面始终应和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先增大,后减小,要保证镜面始终和太阳光线垂直,镜面在垂直方向上与地面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在垂直于地面的剖面图上看,镜面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应为:先为顺时针,后为逆时针,B正确,A错误。故答案选B。4、试题详解随太阳方位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太阳在一天之中方位的变化是顺时针的,所以定日镜面的水平转动方向也为顺时针的镜面始终应和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先增大,后减小,在垂直于地面的剖面图上看,镜面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应为:先为顺时针,后为逆时针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解析】17.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错误;根系可吸收水、有机质、无机盐,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净排放量降低,C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D错误。故选C。4、试题详解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出氧气,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固碳作用增强,碳净排放量降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解析】18.湖滨植物有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A错误;外来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敌,可能疯狂生长,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B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C错误;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把浅的湿地淤泥挖掘堆放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设生态缓冲岛,使湿地容量增大,水体增多,同时形成水生陆生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而起到有效的生态修复作用,D正确。故选D。4、试题详解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把浅的湿地淤泥挖掘堆放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设生态缓冲岛

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面小题。19.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加原子能发电量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C.拓宽电能进口渠道

D.调节燃气火力发电【解析】19.由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以天然气、核电及火电为主要电力来源,核电较稳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不稳定,且一日之内电力需求也不同,所以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燃气火力发电来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D正确;由图可知原子能发电量最稳定,A错误;材料图表信息不能显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拓宽电能进口渠道,BC错误。故答案选D。4、试题详解

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面小题。20.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A.7日1-2时左右 B.7日7-8时左右C.8日3-4时左右 D.8日8-9时左右【解析】20.太阳能发电量在正午前后最大,美国东部为西5区,西部为西8区,故大部分地区位于西6-西7区,太阳能发电最多时,应该是西6-西7区为12点左右,由时间计算可知,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早13小时,当美国7日西6-西7区为12点左右时,北京时间为8日2--3时左右,故C正确;当北京时间为为7日1--2时时,西五区为6日12--13时,不符合题意,A错误;北京时间7日7-8时左右时西五区时间为6日18--19时左右,太阳落山,发发电量小,B错误;北京时间8日8-9时左右时,西五区时间为7日19--20时左右,为夜间,太阳能发电量小,几乎为0,D错误。故答案选C。4、试题详解当地正午12点左右

21.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ABCD【解析】21.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麦兹巴赫湖在6月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融水量大,将上游的物质带到湖泊不断沉积,导致湖泊的沉积物总量不断增加,故C错误;题意显示七月中旬,湖泊发生溃决,导致湖泊水大量流出,湖泊内的沉积物将迅速流出导致湖泊内的沉积物总量迅速减少,故B正确,AD错误。答案选择B。4、试题详解

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22.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解析】22.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省际产业转移增加,省区之间发展差距减小,是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C正确;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沿海产业升级加快,A错误;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沿海经济增速上升,B错误;省际交通条件改善,是省际流动人口的有利条件,不是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选C。4、试题详解

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23.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解析】23.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丁流入率小于流出率,为人口净迁出区,应该为我国经济欠发达中西部地区,但新疆人口稀少,石油资源丰富,由于资源的开发,人口为净迁入区,与表中丙对应,AC错误;吉林地处中部地区,加之气候寒冷,重工业基地衰退,人口迁出,D正确;乙地人口大量迁入,应为东部沿海地区,应为浙江省,B错误。故答案选D。4、试题详解吉林重工业基地衰退,人口迁出

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24.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解析】24.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第一天能见度低整体自西向东提高,由图可知第一天能见度整体①最低,其次为③,能见度最高的是②。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4、试题详解

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25.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解析】25.结合材料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西南风,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所以说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然后向高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正确;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BD错误;逆温出现在锋面附近,而不是锋面上方,C错误。故答案选A。4、试题详解逆温出现在锋面附近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图1图2(1)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业转移可以将城市污染重的产业转移,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并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使得城市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产业的转移,也会迫使城市内产业进行升级、技术研发,适应城市的发展而自主创新。4、试题详解【答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图1图2(2)分析交通对该城市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位于大西洋沿岸,受海洋运输的影响,其产业布局大多位于沿海地区;其中波士顿、纽约、华盛顿作为城市带的经济繁荣城市,其交通非常发达,拥有机场,因此主要发展金融或高新技术产业;其中巴尔的摩由于无机场的布局,但是拥有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适合发展国防工业和有色冶金;费城作为交通枢纽的位置,服务内地更加便利,发展健康服务较为适合。4、试题详解【答案】受海洋运输影响,城市的产业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具备航空运输的综合性枢纽城市大多发展金融、商贸等产业;巴尔的摩无航空运输,具备铁路公路等,因此发展国防工业和有色冶金产业;费城作为铁路干线与沿海交通线的交通枢纽,发展健康服务和制药产业,利于联系内陆地区。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图1图2(3)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建设高铁需要的技术含量很高,且资金必须要充裕等。图中的城市带位于美国的东北部,是世界繁华的城市带之一,经济发达,资金非常充足;且区域内属于世界人口密集区之一,劳动力充足;沿线城市其产业基础雄厚,运输的客货需求量大;区域内属于科技发达的城市,修建高铁的相关人才较多;且沿线拥有铁路和公路等,运输建设材料方便。4、试题详解【答案】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区域内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沿线城市产业基础等雄厚,交通客货需求量大;城市带内科技发达,修建高铁技术高;沿线交通通达度好,运输建设材料便利。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因此径流深度较深,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因此径流深度较浅。两个时期对比下,主要影响其径流深度变化的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径流的水量减少,因此深度变浅。4、试题详解【答案】①.南深北浅②.生产生活用水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的水汽,会形成再次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太行山西侧处于迎风坡上,且太行山地势较高,地形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四周相对陡峭,将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导致其降水量较少,且距离海洋更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难度相对较大。4、试题详解【答案】太行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属于迎风坡的位置,降水量较多;而黄土高原受边缘海拔阻挡的影响,导致内部降水量少,且距海较远,气候加干旱,降水量较少。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的水分吸收。同时区域内的雨水灌溉增多,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4、试题详解【答案】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的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____。【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天然绿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主要因素为水源,且其在山前秦谢平原上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4、试题详解【答案】①.水源②.沿河流分布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主要位于绿洲和沙漠的结合区域内,其土质较差,水源稀少,主要以沙土为主,且植被覆盖率很低,导致其固土能力很差,又因为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因此人工绿洲的土壤更易被侵蚀。4、试题详解【答案】①干旱,水源稀少,沙土为主;②植被覆盖率很低,固土能力弱;③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前倾斜平原上部距山前最近,倾斜度最大,但是土层较为深厚,由于位于山口出,水源最为充足,开垦农用地适宜;中部区域坡度相对和缓,但是地下水位较深,主要依托河流水灌溉,其土壤主要是砂土,其透水性和透气性适中,肥力较高,因此最适合农业种植;下部区域内主要为黏土和粉砂,土壤较为肥沃,其地形最为平坦,更利于开垦和实施农业耕作。4、试题详解【答案】上部:水源充足,且地下水位较浅,引水灌溉便利,且土层最为深厚;中部:地形坡度和缓,土壤间隙适中,透水性较强,气体流通好,且土壤较肥沃,开垦农用地种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下部:土壤最为肥沃,地下水河地表水充足,灌溉便利地形较为平坦。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的扩展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是农田等的灌溉,农用地的不断增加,将会增大人工绿洲的面积,影响扩展的速度和方向;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的方向,将影响城镇的方向,从而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区域内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速度,将大大影响人口和农业用地的方向,从而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人工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4、试题详解【答案】①农业活动,灌溉农业的发展,将扩大使用的面积,增加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②城镇化的速度,城镇建设用地的快慢,将影响人工绿洲的进程;③灌溉工程的修建,水源是制约该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工灌溉工程的修建也将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④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5、备考策略一、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向标,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推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高考领域的答案。高考地理学科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南,主要对学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学生在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如“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徳品质和综合素质”等。5、备考策略一、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向标,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2、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合理运用学科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3、必备知识必备知识是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

4、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是高水平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5、备考策略二、透过高考真题,明析高考要求学生具备那些地理关键能力

通过分析解读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考查的角度、学生答题的误区等,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①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②客观题是不以学生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试题;③主观题是可主观表述的客观题;④学习能力是高考考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难发现在高考备考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规范的审题习惯、提高地图信息的获取能力、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真能力、靶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5、备考策略二、透过高考真题,明析高考要求学生具备那些地理关键能力

1、培养学生规范审题的习惯——庖丁解牛、目无全牛5、备考策略二、透过高考真题,明析高考要求学生具备那些地理关键能力

2、形成固定的审题模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通常说“考生能带入考场的是能降妖除魔的解题“能力”,而不是知识”,我们在高考复习时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指导,如: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符号做标记。5、备考策略二、透过高考真题,明析高考要求学生具备那些地理关键能力

3、寻找地图“基因”——让地图讲述背后的故事地理历来是无图不成题,通过对历年全国卷、各省卷的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再考查那些纯记忆性的知识。而侧重于利用地理图表考查,几乎所有的主、客观试题都是以读图分析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主观性试题,都是给一个区域背景图,将答题信息藏匿于图中,让考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进而得出结论,体现出对考生地理能力的考查。可见,地理图表的判读、分析应该成为我们地理复习课的一个重点。5、备考策略二、透过高考真题,明析高考要求学生具备那些地理关键能力

4、树立一种观念——用能力解题而不是知识高考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符合“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在情境设置及问题设计时充分融合关键能力,在高考中渗透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基于学科素养导向,出信息整理、语言表达、辩证思维等,以应用情境为参照物,将地理关键能力解构为地理工具运用、特征概括、差异比较、综合分析与关系推理等。因此,高考复习不在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学生能力的培养。5、备考策略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明了地理必备知识的复习策略

没有科学的备考策略,就不可能取得备考实战的胜利。如何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高考背景,客观层面上和微观层面上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是确保高考立于不败之地的要害。5、备考策略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