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西学东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1.gif)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西学东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2.gif)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西学东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3.gif)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西学东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4.gif)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西学东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6e170aaf59c5274e74d86eab3828968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西学东渐_历史_高二__设计思路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
本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由于前面必修Ⅰ、Ⅱ对相关政治、经济的学习,因而学起来难度不大,所以本课的教学更多地采取展示资料、问题探究、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习,最后达到感悟升华,对本课内容形成总结的认识。新课导入:(出示PPT)请你猜一猜:欧洲见闻录打一古典名著。《西游记》其实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也是在不断向西方取经,来寻求救国真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如何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呢?【设计意图】这样的谜语能激起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对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产生极大地兴趣,乐于去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讲授新课:师:通过预习,我们大家已经明确了这节课的主要线索:面对挑战,为谋求独立自强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再学习政治制度,揭开了晚清西学东渐的篇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西学东渐(出示PPT)西学东渐概念理解: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前后(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过渡:鸦片战争揭开了晚清西学东渐的第一篇: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背景:19世纪的西方与中国(出示PPT)【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习惯。
师:请大家观察图片材料分析先进中国人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学生:工业化进程起步、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加紧殖民扩张。中国自然经济主导、文化专制、君主专制强化、对外闭关锁国,中国落后了。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师:鸦片战争,把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打得一败涂地,颜面尽失。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有识之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掀起了以向西方学习为主题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师:具体的概况由那位同学来概括一下?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中国人
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从闭目塞听中走出来,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近魏源的《海国图志》,理解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出【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体会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材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魏源《海国图志·议战》材料二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议战》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原叙》生:材料一主张抵制西方先要了解西方,要了解西方,先要翻译西方书籍。材料二主张学习西方的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三写书目的是抵御西方列强。师:不难发现,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是先了解西方,学习内容是西方的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即器物,目的是抵御侵略,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危机。在当时的闭塞的大环境下,《海国图志》可以说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对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开阔眼界起了重要作用。研究与介绍世界,开眼看世界在当时知识界蔚然成风。师:(出示PPT)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师:《海国图志》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它会畅销吗?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能挽救民族危亡吗?请说明理由。生:不会畅销,不全面。他们看到的主要是列强的船坚炮利。也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师:也就是说他们只停留在学习军事方面,更悲哀的是《海国图志》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没有付诸实施。过渡:将师夷长技以制夷付诸于实践的是地主阶级另一派——洋务派,他们揭开了西学东渐的第二篇。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
背景(出示PPT)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师: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中国开始了“师夷长技”的实践——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2、中体西用概念理解【设计意图】把握概念,更好地体会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体西用是西学东渐的一个阶段,但是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分析材料,师生合作探究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李鸿章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材料三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
——张之洞《劝学篇》中
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西
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师:了解了概念后,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则材料来正确的理解中体西用:(出示PPT)做在洋务派看来,“师夷长技”的目的仅仅在于“制夷”。如果“夷”已被制,或者以无“夷”可制,目的已经达到,“师夷”也就自然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方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咸丰初元,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以是虽有其说而不敢质之于人,不谓不及十年而其局大变也。今则几于人人皆知洋务矣。——《洋务运动》第一册生:积极性: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指导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阻力。局限性:停留在学习西方技术层面,以提高到运用阶段。
师:洋务运动在内外交困中艰难起步,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划上了悲痛的句号。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到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没能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错了呢?为什么?生: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错,但他们没有看到中国制度的落后,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师:(出示PPT)当时有一位思想家是这样分析的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生:郑观应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政治制度。师:(出示PPT)以郑观应,王韬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逐渐脱离洋务思想原来的方向和轨道,对体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和建议,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但开始代表和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到了19世纪90年代这种思想渐渐汇成一股维新思潮,揭开了西学东渐的第三篇。三、维新思想
师:(出示PPT)结合图片材料分析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师:完成下列表格,掌握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及历史影响?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完成表格。代表人物代表论著主张影响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中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的理论依据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主思想和君主立宪维新派的宣传家谭嗣同《仁学》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严复《天演论》翻译西方书籍,人民享有自由权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师: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或“儒学”的旗号?这反映了怎样的本质问题?(出示PPT)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生师:儒学或孔子在中国影响深远,借用儒家或孔子的名号宣传维新思想,便于大众接受。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在中国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维新人物的基础上,突出讲解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维新思想的深层理解。师:请结合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内容分析理解维新思想的作用材料一:我读民国那些大师们的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受到过梁启超他们深深的影响……除了知识分子之外,还有一般民众。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他们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像法国那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他们。——余秋雨材料二:“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以来西学东渐的历程,首先让学生找出本课向西方学习的几大阶段:(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维新思潮。)并说出这些阶段分别与哪些战争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进而探讨总结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西学东渐的特点。1、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层面;2、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到资产阶级;3、从学习背景看:伴随民族危机加深、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断深入;4、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这些先进思想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国的出路依然在茫茫的摸索中前行。【设计意图】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及里的过程,这是由当时社会形势发展所决定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抓住时代主题,培养爱国情感。布置作业:课后探究: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明交流、碰撞、融合,我们中国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请课后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呢?【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探究今天中国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的问题,训练学生总结历史规律、运用历史规律以史为鉴的能力,并进一步的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情分析】西学东渐_历史_高二__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特长班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弱,但经过高一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学习,学生对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印象,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杂志等媒介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为熟悉,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课本、归纳概括和综合解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艰难过程。【效果分析】西学东渐_历史_高二__本节课我比较成功的地方有:①课前准备充分,方法运用得当。我上的《西学东渐》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和“中体西用”,维新思潮,这三个内容许多基础知识,学生已在必修1的“鸦片战争”和必修二的“洋务运动”中学习过,因此采用设置情景、设疑解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采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的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②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本节课重点是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的变化历程。难点是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活动,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再通过魏源《海国图志》的一段话,“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由此检测学生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评价的掌握,由此也点明《海国图志》存在的不足,顺利过度到下一目“中体西用”。③情感教育能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落实比较到位。④问题设计合理,层次感强。问题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思考空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的缺点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还不够好,感觉自己讲的有点多,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的少,尤其是一些合作探究的题应该放手让学生多动脑、多讨论,在讨论中学会知识,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教材分析】西学东渐_历史_高二__(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的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第一课内容,前四个单元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鸦片战争惊醒了睡梦中的国人,在西学冲击下,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开始了激烈的交锋,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和“维新思潮”三个部分。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西学东渐”贯穿始终。在掌握并理解本课的基础上才能对下一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的把握。因此,本课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有助于人们了解转型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初步走向,在必修Ⅲ模块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艰难渐进的思想历程。
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1、2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2)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其中的先进人物,深化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独立、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及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鸦片战争后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思想变化历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评测练习】西学东渐_历史_高二__1、近代学者在评价某部书时说:“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2、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思想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材料表明魏源()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
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
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4、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A.改革体制,中体丁用
B.兴利除弊,变革政体C.经世致用,改革旧法
D.变通治法,提倡工商5、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A.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B.“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C.“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D.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6、鲁迅先生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是近代第一鞭子,一鞭于背痛不可当,方打开久闭的门户,睁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着一鞭,开始学西方造船造炮,“但只准学这一点,其他不能要”;甲午海战第三鞭打来,才知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没有科学,没有经济、政治的变法不行。一步三回头,以致使中国引进西学、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运动的步伐缓慢,进展跨度小,而且偏狭浅近。 ——毛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市场中借名购房合同的法律效力探讨
- 清洁煤燃烧技术推广合同
- 大连市住宅租赁合同模板
- 股东出资变更合同及实施细则
- 《TPM理念与指标》课件
- 设备制作安装施工合同
- 水泥产品购销标准合同模板
- 城市绿化工程项目合同
- 亲子合同日:幼儿园父亲节特别活动方案
- 餐饮技术转让协议合同
-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下半年上海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调查物理试卷(含解析)
- 《呼吸》系列油画创作中诗意建构的研究与实践
- cpk自动计算电子表格表格
- 第五章 曲线运动(基础夯实)-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巩固检测
- 排球正面上手传球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25年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招聘2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客流统计系统施工方案
- 瓶装液化气送气工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