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分析 法学专业_第1页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分析 法学专业_第2页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分析 法学专业_第3页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分析 法学专业_第4页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分析 法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以及国内外对于废除死刑的呼声愈发强烈,我国在十八大召开的大背景下,于《刑法修正案(九)》中正式引入了终身监禁制度,终身监禁制度在西方多数国家尤其是欧洲已经发展的极为完善,正式成为替代死刑的一个独立刑种,而在我国却不然,《刑法修正案(九)》中正式提出终身监禁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打击贪污、受贿犯罪,以至于并没有额外的规定,因此本文由国内外终身监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入手,进而引出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探讨,鉴于如今人道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刑罚的意义在于改造罪犯的本质而非残酷的惩治,故而我们认为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刑法中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进一步剖析终身监禁制度的负面价值同时提出了终身监禁在我国刑罚中的几点缺陷,并运用刑法的相关原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终身监禁;死刑;假释

Abstract

Inrecentyears,alongwiththecontinuouslyimproveandperfectthelegalsystem,andcallsfor

the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at

home

and

abroad

increasingly

intense,ourcountryintheeighteenthbigbigbackground,inthe"criminallawamendment(9)formallyintroducedthesystemoflifeimprisonment,lifeimprisonmentsysteminmostwesterncountriesespeciallyinEuropehasdevelopedveryperfect,officiallybecameanindependentmitigation,replacethedeathpenaltyinourcountry,otherwise,the"criminallawamendment(nine)formallyputforwardthelifeinprisoninthesystemisdesignedtocrackdownonthecrimeofembezzlement,bribery,sothatnoadditionalprovisions,Sothisarticlefromthedomesticandforeign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ystem

of

lifein

prison

and,inturnleadtolifeinprisonsysteminourcountry,thediscussionofpositivevalueandnegativevalue,giventoday'shumanitarianerabackground,thesignificanceofpunishmentistoreformcriminalratherthanthenatureofthecruelpunishment,sowethinklifeimprisonmentsystemexistinChinesecriminallawisvaluable,sowefurtheranalyzethenegativevalueoflifeinprisonsystemandputsforwardseveraldefectsoflifeimprisonmentpenaltyinourcountry,andtheapplicationofrelevant

principle

of

criminal

law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analysis,putforwardtheirownlegislativeproposals,Soastobenefitthejudicialpractice.

Keywords:lifeimprisonment;Thedeathpenalty;parole

绪论

我国在“刑法修正案(九)”中首次提出了无期徒刑的概念,并对中国刑法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第383条和第386条作了修改。人民法院可以同时判决犯罪等情节。死刑暂缓执行两年后,终身监禁减为无期徒刑,终身监禁,不允许减刑或假释。这是终身监禁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国刑法中,就这样使得法学界对此有了很多的争议,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选择一个或多个方面开始研究。他们没有按照我们刑法的规定对无期徒刑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笔者希望从四个方面

探讨我国刑法中的无期徒刑。首先,文章由终身监禁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来解释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的必要性,对刑法中终身监禁一词的概念和特征做一个详细的论述,其次,也就是文章的重点,便是对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的价值分析,其中包括正面价值分析和负面价值分析,最后,对于终身监禁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缺陷笔者将会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可以更好的被司法机关加以有效的运用。一、终身监禁的理论基础

(一)终身监禁制度的历史沿革

1.国外终身监禁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16世纪的英美法系国家逐渐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国家进步的首要动力,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进步,大工厂的生产方式对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受到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人们对于人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开始意识到死刑的残酷和不人道,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废除死刑,1764年,意大利的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这一本书中提出了关于废除死刑的观点以及建议,从而开始了世界各国竞相废除死刑,可是在废除了死刑之后,人们为了找到一种能够替代死刑并且又不会让刑法的威慑力减弱的制度,社会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刑罚制度,于是自由刑也就相应的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执行自由刑的地点出现在1595年的荷兰,是一种专门针对男子的惩治场所,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由刑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衍生,分化出了多种形式,例如有期限、无期限类型的自由刑,其中无期限类型的就是本文将会深入探讨的终身监禁。进入16、17世纪的时候,随着自由刑得地位得到关注,自由刑出现在了很多国家刑罚体系当中,而在这些类型当中无期限类型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因此无期徒刑类型让许多国家所认可并且采用,于是顺理成章的终身监禁应运而生,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之中,在此之后的世界上有很多别的国家也竞相效仿了此制度,因而可以看出,无期徒刑这项制度已经在国外有了好几百年的历史。也在西方人们的心理落下了深深的烙印。终身监禁制度通常是在西方较为发达的国家被最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最早开始废除死刑制度的国家。但后来也被其他国家引为己用。

终身监禁在最开始是由分种类设定的,国外的那些终身监禁从起源到现在分为两类,主要是以欧洲的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允许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和以美国部分州为代表的不允许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美国部分州适用的不允许假释的终身监禁是西方的国家最早开始有剥夺囚犯终身也就是一生自由的刑罚制度,其实完全的可以认为就是一生苦役或着是一辈子劳役。可以说最开始的终身监禁是非常的残酷残忍的并且是真正的剥夺一辈子的自由并且要每天去劳役可以说是和现在所提倡的人道主义是完全相反的也可以说是完全不人道的比如说1871年在德国所公布的刑法典15条,被判处此项罪名的罪犯不仅是要失去以后的绝对的自由,并且要承受繁重的劳役大多数情况都要一直干活直到死亡。但是社会是颈部的时代是发展的,所以刑法学理论研究没有停止的进步也不会停止,假释制度逐渐在西方各国兴起,终身性劳役的成分日渐减少,正是因为这样,现在的欧洲各国的允许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也就形成了。并且允许假释制度的进步和完善,除了某一些国家任然依旧保留了不允许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欧洲的各国差不多的都选择了允许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并且伴随着各各国家的使用,终身监禁也在不断的完善着自身,尤其在那些长期使用终身监禁的国家,在理论体系和实践上都日趋成熟,相对于完全不允许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而言,此种制度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刑罚具有谦抑性这一宗旨,使得刑罚与行为人的罪刑相适应,从而保证了司法实践的公正,而且顺应了人道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无论是从实体还是形式上,各个方面相对于之前都日渐成熟,鉴于二者显而易见的差距,为了对于罪犯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改造,而非单纯的剥夺一切自由使其暗无天日的度过余生,多数欧洲国家便会倾向于此种可以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所以,当今世界终身监禁在整个世界刑罚体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比较国外相关制度并且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中国设立完善的终身监禁制度大有裨益。

国内终身监禁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终身监禁可以追溯到1911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中,当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法律思潮走向了中国。清政府受到影响后,《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处罚。有七种: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剥夺公权,没收。这是第一次将终身监禁作为惩罚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刑法中,当时的无期徒刑与西方的终身监禁制度非常相似,因为在当时欧洲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刑法也规定有悔悟感。被监禁的罪犯可以是在服刑10年后获得假释。这项规定引入了广泛的终身监禁和假释制度。这表明,这是罕见的,并且相继颁布的若干刑法也将是无限期的。终身监禁是其中一项主要惩罚。若要评价一个制度的合理性与其效用性,必然要结合其时代背景来谈,在我国制定《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之前,第一,死刑的刑法和罪名有点多对于我国来说,完全的的废除掉死刑这一制度有点困难,但是根据当今时代大背景下废除暴力性刑罚的呼声日渐高涨,亟待制定出对于死刑限制的条款。另一方面,我国的终身监禁在刑法中只规定了可以减刑和无期徒刑。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监禁期。最低监禁期为13年。从死刑将生命权剥夺至终身监禁至少13年的时间,如果终身监禁可以假释,犯人在服刑期间表现的非常好没有什么恶劣的表现,他就可以通过减刑或假释的法律并且符合法律。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对于有些犯罪,判处死刑过于重,判处别的刑罚又过轻,不合理。惩罚的衔接必然导致终身监禁和禁止减刑假释。我们回到现在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十九大的召开以来,我国的腐败形式依旧很严峻,大老虎小苍蝇依旧还有,并且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打击贪官腐败的态度非常的坚决,党中央对于反腐倡廉的决心只会越来越增强,在十八大十九大的引导下,大力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从严治党是其首要任务,但是对于贪污受贿等相关罪刑的规定,应考虑到行为人的虽已身陷囹圄,但其手中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利益仍发挥余热,故对于贪污贿赂犯罪人的刑罚打压,过重会违背罪刑责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过轻会使得贪污腐败行为越发猖獗,不能达到以示警戒的目的。因此,两方面原因对于终身监禁制度的出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刑法修正案(九)》公布并确立了终身监禁,表现了党对于反腐败斗争和惩治腐败的决心不可动摇,其实这也很大程度的有预防的功能,对那些有不法思想的人起到震慑的作用。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终身监禁是无假释的终身监禁,无减刑和假释的的终身监禁必须终身监禁,不能够减刑或者假释,不包括允许赦免或者是免于医疗救治。这和一些国家的终身监禁类似比如说美国与澳大利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采用的是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这一类型然而,从人权的角度来看,囚犯长期拘留罪犯严重侵犯人身权和自由是对精神的残酷打击。所以,对于可以赦免或者保外就医的终身监禁做出了相应的保留。

(二)终身监禁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1.终身监禁制度的概念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民群众来说终身监禁肯定是一个不太了解的概念,而从其概念本身分析,当前世界范围内给予其的概念界定也不尽相同的,没有形成官方一致的概念,就其字面意思理解,所谓终身监禁则是指将剥夺犯罪分子关押在执行场所中从而限制其一切终身自由,各国对于终身监禁这一名称也有虽不同,因为终身监禁并没有统一的概念,比如说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称之为“终身监禁”,而离我们比较近的日本与韩国等国则称之为“无期惩役、无期禁锢”,另外,终身监禁还有无期徒刑啊、终身苦役啊这种叫法。我国对于概念终身监禁概念不确定这种情况理论界对其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可以理解为将终身监禁等同于无期徒刑,即终身自由刑,这种定义与韩国和日本的终身监禁的定义相接近,就是对罪犯的终身自由限制的一种刑法。第二种定义是认为俩者虽然相似,但实际上是不同的,认为终身监禁与无期徒刑实际上是有差别的。无期徒刑的人可以通过在服刑期间的表现来减刑或者假释的如果立功的话可以减刑,无期徒刑是这种不可确定期限的是不可确定期限的,而终身监禁就会限制减刑和假释。第三种定义是认为,终身监禁是一种绝对限制的自由刑,罪犯不可以减刑、假释,但是基于对人权理念的尊重,可以对罪犯进行赦免、保外就医等,支持该观点的学者在支持绝对的终身监禁的同时,还对其里外情形进行保留,因此这种理解角度与美国最为相似。对于上述的三种观点,我们认为第三种观点最为合理,这是因为我国在《刑法修正案(九)》中首次规定了终身监禁制度,而且并没有和无期徒刑混为一谈,所以其与无期徒刑在我国刑法中是存在明显界限的终身监禁是介于死刑和死缓之间一种极为严苛的刑罚制度。因此我们认为终身监禁可以表述为,终身监禁是指将犯有特定重大罪行的人终生关押在监狱里,不得减刑、假释或者进行其他的从轻、减轻量刑,直至罪犯死亡的刑罚制度。

终身监禁制度的特征

实际上终身监禁对于那些已经废除了死刑的那些国家来说是一种对死刑的替代刑,鉴于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是选择性的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更主要的是根据自身的现状和国情结合实际,我们在上面支持的第三种观点所理解的无期徒刑,我们可以描述如下特征:

终身监禁适用于罪刑极其严重的罪犯。这一特征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终身监禁基本是仅此于最终罚死刑的一种刑罚了,举个例子比如说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死缓的前提下,并且规不允许减刑和假释,可以看出刑罚之重所以只适用于罪行极其重的罪犯。说完国内的我们来看下国外的,在国外如果被判无期徒刑需犯下罪行有磨谋杀、抢劫、绑架和严重侵犯了个人权利的行为;还有就是恐怖主义行为,劫持飞机,爆炸和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都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重大的犯罪行为;人类种族的灭绝,危害了人类,叛国罪,武装叛乱等侵犯了国家重大利益的罪行;还有其他非常严重的财产犯罪,如走私,贩毒和假冒货币。看到上述的罪行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来,如果是被判终身监禁罪,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

终身监禁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而非一个独立的刑种。《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对于极其严重的贪污受贿行为,依照法律并决定在其死刑的缓期执行的两年期满后依照法律减为无期徒刑后,可以判定终身监禁,不得假释,所以可以看出来终身监禁并不是贪污受贿罪的最高刑,我们对于其定位,也并不是可以和一起并列的独立刑种,我们是根据对其犯情节的考量进而采取那种刑罚执行方式对于被判处贪污罪的罪犯。

(3)终身监禁是严格意义上的终身监禁,不得减刑或假释。基于上文对于我国终身监禁提出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为了达到对罪犯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要对人权提出保障,而且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之中,对受贿贪污的犯罪行为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越来越少,相对应的被判处死刑后缓期两年执行的案件就变多,然后死缓两年期满后又减为无期徒刑,其中便有了变数,然而我国执行期又相对较短对于无期徒刑来说,这样对于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一个钻空子的机会,因为他们会充分的发挥自己手上还有的小权力趁机逃脱法律对他们的制裁,这样不就是对法律的一种践踏吗一种不公平吗,完全没有要达到法律制裁的效果,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规定终身监禁不允许减刑和假释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这样的终身监禁和很国家在执行一定期限后可以减刑假释甚至于免罪的情况不一样,我国规定的终身监禁用比较简洁明了的话就是牢底坐穿,完全绝对的终身监禁,是具有非常严格意义的终身监禁,一经适用终身监禁,便不能再次重新获得人身的自由。

(三)终身监禁的种类

1.有假释的终身监禁

有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分为俩类,第一类是绝对的终身监禁,指国家明文规定对于某些情节恶劣的罪名,法官失去自由判决的权利,因此在审判时只能适用终身监禁。通俗地讲,法官选择的余地介于终身监禁和长期有期徒刑之间。因此欧洲主流国家均采取裁量的终身监禁制度。但这需要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法官,完善的司法监管制度,以防职权的滥用或者制度的畸形。此外,无论是绝对无期徒刑还是无期徒刑,犯罪人在服刑期间都有将功赎罪的机会。他不被剥夺永久的人身自由,因此属于终身监禁。

无假释的终身监禁

无假释的终身监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符合终身监禁所体现的字面含义,对于一些终身监禁的罪犯,在减刑和假释上设置一些条件,限制其适用机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减少刑期,真正实现了终身监禁的字面含义,使犯罪人在牢中度过余生。在美国,很多周都规定了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也就是无假释的终身监禁,但域外国家对无假释的终身监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其可以赦免,我国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无假释的终身监禁,即当行为人因贪污贿赂犯罪被判处死缓时,法院可以裁定同时对其进行死缓后的限制,即死缓两年后如果减为无期徒刑的可以裁定限制其减刑、假释。我国刑法上述的规定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无假释的终身监禁,我们可以看出其刑罚力度很大,仅次于剥夺生命刑。我国法学界对无假释的终身监禁也有很大争议,有的人认为这很残酷,不利于犯罪人的改过自新,也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不符合法治的最终精神。但另外也有人认同无假释的终身监禁,认为这体现了法律的威严、严肃,具有很大震慑力,也能够给受害人或者家属带来心理上的平衡与安慰。

二、终身监禁制度的价值分析

(一)终身监禁制度的正面价值分析

1.终身监禁制度有利于实现罪刑均衡

我国刑法在第五条中明确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以看出来的是,这实际上涉及到罪、责与刑三者的均衡问题。罪行的情况涉及到刑罚的轻重,同时也反映了刑事责任的大小。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均体现了刑罚的报应理论,即轻罪轻判,重罪重罚;与此同时也反映了预防的功能,即防止罪犯再次进行犯罪,引发其他安全问题。反观终身监禁制度,由于没有设立刑期的上限,故自由裁量的余地很大,可以依照相应的犯罪情节进行判决。所以综上而言,无论从哪一方面审度,终身监禁制度都很好的体现了罪刑均衡的原则。

终身监禁制度顺应人道主义理念

析产阶级刑事古典学派在18世纪提出了刑罚人道主义理论。它反对残酷的刑罚制度,集中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所以在之后的资产阶级刑事立法中被广泛使用。刑罚人道主义认为只要违法就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但同时也必须考虑事件的起因与过程,以符合法律和人性。所以死刑这一刑罚在被一些学者通过论证后被认为是非人道、非正义的,所以很快提倡废除死刑的运动席卷全球,并且得到众多支持,故许多国家借此契机设立了终身监禁制度。相应的,我国在受到废除死刑的思潮下也相继在《刑修(八)》和《刑修(九)》中废除了22个经济性和非暴力型犯罪,同时在《刑修(九)》中首次提出终身监禁来替代死刑,这一举措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与尊重。

终身监禁制度符合刑罚谦抑性的原则

刑罚目的论具有报应、预防和妥协的理论。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斯拉最早对报应主义的刑罚目的说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他认为刑罚仅仅只是为了报应犯罪分子而存在。而预防论则将预防犯罪作为最高宗旨,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分化了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但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赞同第三种理论学说,即妥协论。妥协论同时吸收了前两种理论,它认为终身监禁制度符合了报应刑的要求,将罪犯进行终身监禁,使罪犯遭受了应受的惩罚;同时它足以适用全体社会全体;最后终身监禁制度将罪犯与社会进行了隔离,从而能够预防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保障了稳定的社会秩序,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预防的功能。故终身监禁是能够与刑罚目的和睦相融的。

终身监禁制度可以与刑罚目的兼容协调

惩罚目的的理论包括惩罚理论,预防理论和妥协理论。报应惩罚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的观点的主要内容是刑罚不仅仅针对犯罪分子。没有其他目的,预防论则认为刑罚的最终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预防普通人犯罪的一般预防和预防已犯罪的人再次犯罪的特殊预防。目前,理论界普遍采用妥协的概念,认为惩罚的目的既包括报复,也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首先,终身监禁制度满足了报应刑的要求,报应刑要求罪犯受到痛苦为必要,而终身监禁制度以剥夺了罪犯的终身自由为前提令其服役进行改造,其目的达到了施以痛苦的效果。实践中,对重大贪污受贿的罪犯处以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和假释,相当于对其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社会法益的行为施以报应刑的对等措施来维护法益,实现报应正当性。其次,终身监禁制度之严格足以压制其社会群体犯罪,其原因是,通过《刑修(九)》对于终身监禁制度的提出,对于重大贪污,受贿的罪犯,其必然会被褫夺公职,终身关于牢中不得减刑、假释以至于没有重生的希望,从而防止再犯的可能性,达到一般预防的效果。最后,执行机关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将无期徒刑犯与社会隔离开来,从而防止犯罪分子再次伤害社会。因此,无期徒刑也符合特别预防刑罚的目的。因此,终身监禁符合惩罚的目的。

(二)终身监禁制度的负面价值分析

1.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过于残酷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西方多数国家选择的都是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而在民权运动思潮的影响下,认为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的残酷性不亚于死刑,其原因是虽然终身监禁不及死刑的执行方式残酷,但是罪犯余生将在监狱中度过,包括最后的死亡,所以从实质上来讲,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来代替死刑并不是一种明智之举,而后的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便放弃了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转而选择了可以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但是美国的一些州以及我国《刑修(九)》中仍然对于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有所保留,虽然在我国对于重大贪污贿赂犯罪适用终身监禁良好的遏制了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现象的产生,也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相对于残酷的死刑,终身监禁也顺应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但就其本身的制度模式来分析,不可假释因为着坐穿牢底,余生便无自由可言,所以有的学者认为:“用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去代替死刑,不过就是用一种死刑甚至更残酷的刑罚替代另一种的死刑。”这也就是西方国家较少采用此种制度的原因。

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剥夺了罪犯复归社会的权利

对罪犯处以刑罚,目的就是对其通过教育改造的方式,对罪犯强制实施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活动,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复归社会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财富。荷兰学者格劳秀斯说:“它还强调:”犯罪分子有权回归社会,社会有义务通过教育和改革来修复罪犯,最大的人性就是将犯罪人还给社会。但是,如果犯罪分子不准入狱终身监禁,无疑是直接剥夺了他的社会改邪归正的权利,而且犯罪分子会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而拒绝接受教育改革从自由中恢复过来,这不利于监狱的正常管理,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终身监禁制度会加重国家财政压力

将犯罪分子终身监禁意味着国家必须增加对司法系统的财政投入。增加投资不仅可以用于犯罪分子的日常开支,扩大监狱规模,扩大监狱工作人员的招募范围,还可以支付犯罪分子的医疗和养老金开支。而且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囚犯数量急剧增加。有数据显示英格兰和威尔士从

1994

年到2004

年,终身监禁犯的数量增加了

75%,美国从

1992

年到

2003

年增加了

83%,而且监狱中每

11

个罪犯中就有

1

个终身监禁犯。而南非从

1995

年到

2005年终身监禁犯的数量更是增长了

1000%。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随着反腐工作全方位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贪官腐官被相继揪出,在我党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制氛围下,被判处终身监禁犯的数量已经在急剧增长,然而我国对贪污受贿的罪犯适用的是不可假释、减刑的终身监禁制度,再加之现阶段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执行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也不得不考虑在其中,被判处终身监禁的国家工作人员,大多是有些社会地位和声誉的政府官员,通俗的来说,在职期间享受的待遇和判刑后监狱服刑期间的生活水平可谓相差甚远,其日常生活起居的开销、医药费,老年后的护理费抑或养老费都应包括在监狱执行费用之中。此外,若是在服刑期间可能会出现不配合调查,不接受管理者等其他状况,无疑更加重了监狱的财政支出压力,所以,总的来说,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对我国的财政支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三、我国终身监禁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

(一)我国终身监禁制度存在的缺陷

1.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标准不明确

《刑修(九)》颁布后,我国现行《刑法》在认定是否构成贪污受贿犯罪时,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通过确定贪污数额来定罪,而是另外增加了相应的犯罪情节,即在判处贪污受贿罪犯死刑时应当符合“贪污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等情形。而相关的司法解释却并未明确其中的具体情形,与此同时也并未详细规定适用终身监禁的情形,所以在司法实践时,在碰到相关案件时,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是很大的,所以也容易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故,完善相关的立法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使用的罪名范围过于狭窄

根据我国《刑修(九)》的规定,我国的法律中关于终身监禁的规定,仅仅适用于贪污贿赂的案件,虽然废除死刑的呼声越发强烈,但我国刑法中仍然保留了六十多个罪名中的死刑,除了关于贪污贿赂方面的犯罪,其他类型的犯罪是否可以适用终身监禁制度,法律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从这一方面不难看出,虽然废除死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大必然的趋势,但就现阶段的立法工作而言,废除死刑这一举措从调整到实施,其间的任何一步都比想象中要复杂,它除了要考虑与其他罪名之间的衔接关系,还要考虑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影响,所以死刑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废除,既然短时间内不会废除死刑制度,那么寻找替代死刑的有效刑法便被提上日程,因而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当有所扩张,这样可以更快的推进废除死刑在司法实践中的进程,有效地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以便更好的保障人权。

将终身监禁规定为独立刑种缺乏有利的依据

由于上文探讨出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刑法中的特征之一即是不能作为独立的刑种,而终身监禁制度之所以不能作为独立的刑种存在是由其与无期徒刑和死缓限制减刑的关系决定的,其与无期徒刑在概念上来看是相似的,都是属于严厉的自由刑其中的一种,但是虽然是并列关系,却不能作为独立的刑种存在,是因为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与无期徒刑之间是有诸多本质性区别的,首先,《刑修(九)》中提出的终身监禁制度适用于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一般死缓过轻而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过重的罪犯,其严厉程度介于死刑和死缓之间,和一般的无期徒刑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其次,无期徒刑属于刑法中五种主刑之一,而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仅仅是被判处死缓的重大贪污受贿罪犯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之后的一种执行结果,所里从这两个角度考虑,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无期徒刑的规定与终身监禁有着本质的区别。终身监禁制度和死缓限制减刑之间的关系如何,要分析死缓限制减刑的立法原意,死缓限制减刑最早出现在我国《刑修(八)》中,立法增设该制度与终身监禁的意图相似,都是为了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但是二者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二者的适用对象完全不同,死缓限制减刑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及八种暴力性犯罪,而终身监禁仅仅适用于重大贪污受贿的罪犯。综上所述,从终身监禁与无期徒刑和死缓限制减刑的关系来看,终身监禁只是作为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而出现,并没有规定其法律地位,所以,除了法律明文规定的,不能作为法官量刑的依据而广泛适用,但是鉴于其正面的法律价值中所述,终身监禁的广泛适用后里远远大于弊,此时将终身监禁规定为刑法的一个独立刑种便刻不容缓。

(二)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立法完善

1.明确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标准

由上文探讨得出,我国现行《刑法》对于贪污受贿的罪犯采用考虑犯罪情节和犯罪数额在内的二元标准,而“两高”《解释》只给出了“数额特别巨大”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标准,对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两个条件的内涵和情形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给出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此外,不同个案之间对于是否适用终身监禁是由法官根据具体情节和事由自由裁量得出的,因此在这方面也缺乏确切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认为,最高司法机关应当对终身监禁制度尚未明确的适用标准予以确定化,相关司法对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可以参考渎职罪的认定标准,即2012

年“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一)》中对渎职罪中“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如: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

30万以上的等等。

扩大我国终身监禁制度适用的罪名范围

由上文探讨得知,大多数国家的终身监禁制度适用于类似恐怖暴力犯罪等类似的相关罪名,而对于贪污受贿犯罪的最高刑罚大多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但在我国《刑修(九)》中却将终身监禁制度适用为贪污受贿犯罪。其实,在《刑修(九)》正式通过之前,我国立法机关在探讨终身监禁适用罪名的同时,也曾酝酿过将终身监禁制度适用,但由于在谈论过程中争议颇大,故在第三次的审议《草案》中对其设想予以了否定,选择只对重大贪污受贿犯罪采取终身监禁,虽然对贪污受贿犯罪采用此制度是基于十八大过后非常时期刑事政策的考量,但毕竟此种做法是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的,单就重大贪污受贿类罪名适用终身监禁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当在未来立法中对该制度适用的罪名范围进行调整。

在当前世界各国呼吁废除死刑的强烈呼声下,我们可以用刑法修正案的方式扩大终身监禁制度适用罪名的范围,例如对于我国《刑法》第

50

条第

2

款和第

81

条第

2

款规定的八种暴力犯罪(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和重大贪污受贿犯罪,都规定其适用终身监禁制度。

明确终身监禁为独立的刑种

拓宽该制度的适用,首先应当减少死刑的适用。我国的刑法中死刑罪名过多,1997年刑法中共有68个死刑罪名,到刑法修正案八为止,删除了13个死刑罪名,我国还保留了50余个死刑罪名,中国的死刑执行率占全球死刑执行总数的70%。我国死刑问题在国际上常常受到谴责,它的存在也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障碍。中国政府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依公约的规定,公约缔约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