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1页
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2页
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3页
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4页
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析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指依靠先进的科技、管理理念等方式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过程。而我国西部地区的环境又异常的脆弱,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所以重新审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现状,通过改善土地经营方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培养新型农民等方式对西部农业进行现代化建设已显得尤为必要。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土地经营方式;人才培养;科技创新Abstract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referstotheprocessofconvertingtraditionalagricultureintomodernagriculturebymeansofadvancedtechnologyandmanagementconcept.AndtheenvironmentinwesternChinaisunusuallyfragile,andtheinfrastructureneededforagriculturaldevelopmentisverybackward.Therefore,itisnecessarytoreexaminethecurrentsituationof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thewesternregionandmodernizethewesternagriculturebyimprovingthemodeoflandmanagement,increasingtheinvestmentinscienceandtechnology,extendingtheagriculturalindustrychainandcultivatingnewfarmers.Keywords: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moderatescale;landmanagement;personneltraining;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引言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理中国也是如此。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将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纵观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忽视农业的发展将阻碍整体经济向前进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农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问题。因此,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的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这将对于我国农业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将起着建设性的作用。而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长期落后,“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加之为了生存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行为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弥补农业发展的短板,尤其是西部地区这块短板已经十分紧迫了。因此,本文运用了归纳、比较等多种研究方式,同时也借鉴了国外优秀的农业发展经验与我国西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探索。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其农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西部农业在现阶段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并且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得出了自己对于农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探析,对于未来西部地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一、西部农业资源条件及其现代化发展的历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在不断的改善,人们对于农业的认识也将不断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从总量上来看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地域分配、自然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这些弱势已经成为阻碍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屏障。在历史的不同阶段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都取得了应有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的不足。因此,把握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发展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及其界定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以依靠人力的生产方式向依靠机械设备的协作发展的改变以及实现大规模、低劳动力投入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劳动者的现代化、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运行机制的现代化以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化[1]。学术界关于农业现代化这一命题主要从技术改善、制度引导、工业促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讨论。这些理论是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进行探索,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科学的标准。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被大家所接受的有舒尔茨和林毅夫的观点。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停滞,发展农业的关键是如何把不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现代农业[2]。林毅夫则认为,农业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生产技术上的改进,而且也包括组织管理上的改进。通过研读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本人更接受林毅夫的观点,特别是在改进管理方式已成为一种创新方式的今天。就目前而言,将工业进步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以工业来促进农业将是一条适合西部地区发展情况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一发展模式比较客观全面,也较多地考虑了中国地少人多、小生产与大市场这一现实国情。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1、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我国西部地区包含了12个省份,区域面积约为681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耕地面积为67425.8万亩,占全国的37%[3]。并且,西部地区的草场面积也非常的广阔,而且在国内外都十分出名。同时,其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2014年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5165.9亿平方米,约占全国的55.6%[4]。这些具有优势的资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又由于这些资源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分布不均,所以导致西部地区宜农耕地面积相对较少。2、农业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我国西部地区拥有2.87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2.1%,因此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也相当的丰富。随着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不断加深,农业活动中的剩余人口也日渐增多,并开始向其它部门转移。但与全国农业劳动力投入的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依然很高。并且西部地区农业劳动力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数量上,而质量上相对处于劣势。3、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西部地区既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地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地,在我国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平衡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西部农业生产方式整体上还是过于粗放,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滥用农药、化肥、农业薄膜以及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5]。据统计,西北农村地区的沙化土地已达3.6亿亩,退化草地面积已占到西部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3%[6]。而且,西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季节性的水土流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导致西部农业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巨大。因此农业产量具有不稳定、波动大的特征。尽管西部地区地域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枷锁。(三)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建国后到世纪之交的农业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创造出了互助社、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的土地制度[7]。这种制度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西部农业还处于制度改革时期,总体规模小,结构也不合理,所以发展缓慢。在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技术成果应用到了农业领域使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工具设备得到改善,促进了农业增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重提“四个现代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90年代初期,基本能够保持粮食自给自足生产。然而,我们不仅要求粮食能在数量上满足我们的需要,还希望它能满足我们多元化的质的需求。自此,我国农业在确保量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品质和效率的探索。在此期间,西部农业产值从1992年的5866.6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89677.1亿元[8]。粮食出现盈余,农业产值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农业现代化进入新阶段2006—2016年连续11年的中央文件都关注着农业问题。这体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紧迫性以及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关心。在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对于现代机械的应用更加普遍,科技进步也不断地解决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新产生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由追求高产增长模式逐渐向高产、优质、高效并重的模式转变,由满足温饱需求的生产方式向实现高附加值、高创汇率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转变[9]。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西部农业的发展严重脱节,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西部农业的发展还未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食品需求,粮食安全问题还得不到保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消费者可以进行购买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因而使得我国农产品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随意性大等特点也对农产品出口竞争造成影响。同时新阶段国家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农业发展既要能够满足国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还希望能够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做出贡献。综上,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二、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业在不断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探索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技术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一)现行的土地经营方式制约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我国现行的土地经营方式是在土地集体所有这一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保证了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的高速增长,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也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这一制度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富裕问题。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农业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提升,这种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反而成为农业发展的绊脚石。首先,现行的经营方式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一方面由于土地是集体所有的这就使得农民对土地的获取是无成本的,但农民又不能将土地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农户的生产经营必然是选择节省劳动力而浪费土地的粗放型经营[10]。所以农民即不愿意对土地进行大量的投资又想获取丰厚的收益,这就导致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掠夺式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所以导致一部分农民不想种地但又将地租不出去,另一部分农民想种却没有大面积适合的土地可以供其耕种。其次,由于二元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使得大部分农民既没有彻底地脱离农村,又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只是短暂的分离,因此导致土地不能自由流传,影响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次,由于西部地区多高原、丘陵、盆地等地势原因的影响。进一步造成了经营分散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这种经营方式将会提高农户的交易成本,并且使得农户承担的风险变大。据统计,我国劳均耕地面积只有5亩左右而美国的劳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100倍,并且每亩的费用只有30元但我国却高达60元左右[11]。最后,由于西部地区在农业合作的推进中发展缓慢,所以影响了先进科技的普及推广。综上可以看出,土地的分散经营制约了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制约农民增收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但仍然还存在地域差别和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对西部地区来说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并且,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导致农民可以获取的利润有限。这些因素严重的制约着西部农业的发展。在西部农业生产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低附加值产品仍然占绝大多数,这种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农业的发展。第一,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由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需要大量的中间商来链接。中间商即向农民“压价”,又会向消费者“要价”,这种分散的小农生产一方面在生产环节由于不具备与生产资料厂家的议价能力因而会承担较高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单个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无法准确获取市场信息又会造成销售困难,从而给中间商的“低买高卖”提供了便利,同时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2008年与2007年相比,全国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了20.7%,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将比上一年多出95元[12]。第二,不利于农业专业化生产及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会影响标准化生产,不利于扩大销量。然而,只有品牌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才能保证农产品质量、扩大销售以及保证盈利。第三,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1:0.44,而美国为1:3.7,日本为1:3.2[13]。因此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由于产业化落后造成农产品加工值低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三)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制约农业增长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西北地区虽然在总量上占有优势但从人均上来说还是相对匮乏。因此,为了满足西部地区的人们对于农产品数量和品质方面的需要,仅仅依靠巨大的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发展的这种方式已经不现实了。所以西部农业只有依靠技术改进、人才培养等方式才能实现增长。而目前西部地区在推进科技兴农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对农业研究以及农业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从投入的比重来看,西部地区的投入远远低于东部。但从纵向进行比较,其投入还是在不断增加的。据统计,西部地区十二个省区市农业科技活动费用在2011年时仅为12.7亿元,到2015年是已达到16.51亿元,提高了1.3倍,但这个比重仍然落后于全国水平[14]。其次,农业方面的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相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创新能力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的问题[15]。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了20个百分点左右[16]。最后,科技的推广对人才的依赖很强。由于西部地区农业人才匮乏。与全国相比农业人才所占比重过少,所以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加之,由于这部分农民不是十分的了解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进而影响了对新知识的吸收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四)农业生产专业人才匮乏、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方面的改善,但更重要的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素质普遍低下。加之,西部地区由于环境闭塞、居住相对分散,所以对知识的扩散也相对较慢。这严重的制约了西部农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加速农业的进步。目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占0.16%,每万人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仅为5.29人[17]。这种较低的教育程度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先进技术在农业上应用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另外,受一直以来小农思想的影响。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民的知识面狭隘、生活阅历单一导致一些农业科研成果缺乏有效的途径为农民所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从收集市场信息决定生产数量、种类等到农产品的销售都开始日渐信息化、智能化。人才匮乏导致农村电商的发展存在困难。因此,培育能够懂电商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因素不放松。三、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从科技创新、经营方式等多个角度解决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的供给性结构改革。使农业发展由大量依赖物质资源耗费、满足数量上的需求向追求绿色可持续、重在满足质方面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不断地解决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增加农业生产收益。(一)改善土地经营方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持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之上实行“三权分置”落实好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将有利于未来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实行三权分置通过放松土地经营的权限打破了原有的户籍限制,为那些有能力、有想法的农民通过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获取农业的经营权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使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实行三权分置解决了一家一户种田的局限,体现着高效、生态化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对于提高西部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降低农业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实施三权分置还必须确保确权登记颁证制度、提高土地的流转管理、不断的壮大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三权分置”的发展政策有效地实施。实施土地确权有助于解决由承包面积不准确带来的土地纠纷问题。然而只有顺利地解决好西部地区在土地经营方式上的问题,才能为西部农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二)推广规模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前提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先实现规模化,只有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才能确保农业科技的使用,才能降低由于分散经营而产生的生产成本和销售风险。首先,规模化的经营方式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问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对于应该生产的种类、数量、销售等问题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所以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这两种经济现象时有发生。而目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决策过程都可以经过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建立模型,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18]。其次,这种大规模的经营方式有利于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建立。产业链的延长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把中间商从中获取的买低卖高收入转移到了生产者手中。同时产业化的发展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农产品品牌,这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另外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也可以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最后,适度的规模化有利于对先进科技的使用,使得农业的生产更加标准化。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农户对大机器的使用以及对于耕种知识的培训,农户通常是按照经验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经常参差不齐同时也不利于售卖。然而当农业生产规模化之后,农民就会因地制宜地利用专业的农业机器,这将会减少对于农业劳动力人口的投入从而有助于农民增收。(三)扩大现代科技投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贫困现象非常普遍,对农业的投入也十分有限。通过追加农业生产要素来提高农业产量的方式有些不太现实。因此,就必须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大力推广科技兴农,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对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持续性的作用,它能够摆脱资源约束和农业市场的限制。加快科技的发展将对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必须加强政府在农业研发中的作用,增强支持力度。政府在推动科技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需要完善农业重大攻关项目的政府经费支持体系。建立农业学习平台,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及时的为农业服务。其次,要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待遇,解决这些人才的一些后顾之忧,从而调动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最后,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公益性服务组织的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把科技创新与农民之间通过中介等服务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健全各种机制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加大对于农业的投入而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从而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四)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优质劳动力西部地区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将间接地影响着该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量的先进技术以及高效的农业管理理念被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的收益率不断拉大,因此从事农业生产也成了贫穷的代名词。大量的青年劳动力走出农村,优秀人才又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在当前人口红利日渐萎缩、劳动力供给持续下降的今天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更是意义重大。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向农村引入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生活在农村的、有学习能力的农民进行教育培训。首先,要加大政府对于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对于鼓励人才下乡促进农村发展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号。对想要进行大规模经营的农户进行物质上的补贴以及技术上的指导,从个别农户入手向所有农户进行发展,不断的提高农业收益率。其次,要对广大西部地区的农民进行再教育。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手机、电视、广播等手段进行农业知识传播。从而从不同的侧面对农民进行影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还可以对于一些年轻人进行特殊培训,对农业技术学的好的农民让其带动其他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不断地壮大高素质新型农民的队伍。最后,实行农业大学生回乡补助机制。通过政策对劳动力的流向进行引导,鼓励农业人才进入学校学习。农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从其内部解决将更为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把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适应日益减少的人口红利的需要,并且可以改善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的收入。结论农业现代化是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石。在这样一个具有转折点的时期,中国必须解决农业短板的问题。使中国农业由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飞跃是我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一步。因此,本文对于西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然而,西部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