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概要感觉器官_第1页
章节概要感觉器官_第2页
章节概要感觉器官_第3页
章节概要感觉器官_第4页
章节概要感觉器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function)各种感受器都能把所感受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在换能过程中,一般不是直接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先在感受器细胞内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发生器电位。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感受器的编码作用(coding)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只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还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外界刺激的量或强度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高低来编码,还及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来编码。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当某种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经过一段时间后,其传入神经的冲动频率会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快适应感受器(位相型),慢适应感受器(紧张型)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2眼的结构与功能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眼兼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感光系统:视网膜视觉的适宜刺激:400~750nm电磁波(可见光)光线通过三次折射:①空气-角膜界面(折射率最大)②房水-晶状体界面③晶状体-玻璃体界面在视网膜上成像。2.1眼内物像的形成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1)晶状体调节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视近物时,眼需通过自身调节才能使物体光线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图像。这一过程称为眼的调节。(2)瞳孔的调节瞳孔近反射: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3)眼球会聚

双眼注视近物时,眼球发生内收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现象。2.2眼的调节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2.3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通过调节,可以分别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常见的有远视、近视和散光。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2.4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项目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分布视网膜黄斑部视网膜周边部联系方式视锥:双极:节细胞=1:1:1视杆:双极:节细胞=多:少:1(呈单线式,分辨力强)(呈聚合式,分辨力弱)感光色素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只有视紫红质1种(不同的视蛋白+视黄醛)(视蛋白+视黄醛)种族差异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适宜刺激强光弱光光敏感度低(强光→兴奋)高(弱光→兴奋)分辨力强(分辨微细结构)弱(分辨粗大轮廓)专司视觉明视觉+色觉暗视觉+黑白觉视力强弱(中央凹为主)(向外周递减)结构特征功能作用2.5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区别: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2.6视网膜感光换能机制—光化学反应:(1)感光色素:

视杆色素——视紫红质:维生素A醛视蛋白11-顺视黄醛全反视黄醛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无光照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外段膜Na+持续内流(内段膜Na+泵泵出Na+)静息电位(-30~-40mv)光照视紫红质分解变构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激活磷酸二酯酶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电紧张方式扩布终足视杆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只有神经节细胞及少数无长突细胞能产生动作电位释放递质节细胞产生AP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程度。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与视杆细胞类似。(4)色觉视锥细胞重要功能特点:分辨力强,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色觉的三原色学说: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564)、视绿质(534)和视蓝质(420)为其感光色素,当不同波长的光线入眼时,这三种视锥细胞的兴奋程度不同,在中枢则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色觉。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感光换能的异同相同点:都是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感光换能的机制十分相似不同点: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分子数目少视锥细胞有三种感光色素,并且分别对应三种视锥细胞视锥细胞的三种感光色素彼此之间以及与视紫红质之间均不同,但不同点仅在于视蛋白分子的不同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2.7视觉传导通路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暗室,最初看不清物体,经一定时间,视敏度才逐渐增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明适应:指从暗室到明亮处,开始时感觉耀眼,不能视物,约1分钟后视力逐步恢复2.8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视野: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某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即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后作用:当注视一个光源或较亮的物体时,如果闭眼或撤去光源后,可残留一短暂的光感现象。融合现象:如果用重复的闪光刺激人眼,当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重复的闪光刺激可引起主观上的连续光感,称为融合现象。双眼视觉:指双眼同视一物体时的视觉。立体视觉:指双眼视觉对物体的“深度”(三维特性)的视觉。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3.1传音系统——外耳和中耳的功能3听觉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3.2基底膜振动的行波学说(travelingwavetheory)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1)基底膜与声波产生谐振,基底膜每个部位和节段有不同的谐振频率,每一频率声波都有一个基底膜最大振幅区→此区毛细胞受刺激最强→该处的听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最多。(2)来自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达听皮层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音调感觉。(3)外毛细胞与基底膜的谐振频率相同。声波达基底膜谐振区时,该区外毛细胞发生伸缩活动(去极化—外毛细胞收缩,超极化—伸长)可:①增强基底膜振动,抵消基底膜本身阻尼→增强了基底膜对声波反应灵敏度和频率分析能力;②同时亦提高了内毛细胞的频率选择性。耳蜗对声音频率(音调)的分析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

对声音强度的辨别

(1)听神经冲动的频率

(2)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音色

对于人耳所感受声音的频率和强度的复杂变化,人耳可通过复杂的基底膜振动形式和听神经兴奋及其组合来区分不同音色。对声源方向的辨别根据声波到两耳的时间差及强度差来辨别。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毛细胞听毛在盖膜作用下发生剪切运动毛细胞顶部膜机械门控K通道开放K+内流毛细胞去极化感受器电位(几十毫伏,耳蜗微音器电位)激活毛细胞底部膜电压依赖性Ca2+通道

Ca2+内流毛细胞基底部释放谷氨酸听神经纤维动作电位3.3内耳的感应换能作用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0mv+80mv-80mv未受刺激时,内淋巴电位是+80mV,毛细胞的细胞内电位是–70~-80mV。所以,毛细胞顶部的电位差是150-160mV(敏感性增加)。(1)耳蜗内电位未受声波刺激时的耳蜗的静息电位受声波刺激时耳蜗产生的微音器电位微音器电位引发的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3.3.1耳蜗的生物电现象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22(2).耳蜗微音器电位(CMP)概念:当耳蜗受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所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是声学图形相同的交流性质的电变化,能真实反映基底膜的振幅。特点:①频率和波形与声波振动完全一致。②无潜伏期,无不应期,可以总和。③不发生适应现象,对缺氧、麻醉不敏感。④是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产生:是多个毛细胞受刺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总和。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3).听神经AP电位幅度与声强、参与反应的神经纤维数目及放电的同步化程度有关。单纤维听神经动作电位:安静时,单纤维听神经有自发放电,呈全或无式,放电频率从数Hz到100Hz耳蜗神经复合神经AP:

是一串先负后正的双相复合波(N1、N2、N3……)。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基底膜毛细胞顶端膜上的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开放激活毛细胞底部膜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毛细胞去极化→感受器电位(微音器电位)螺旋器上下振动毛细胞的听毛弯曲内淋巴中K+顺电-化学梯度扩散入毛细胞内Ca2+入胞→毛细胞释放递质毛细胞的听毛与盖膜发生交错的移行运动听神经动作电位3.3.2声波传导及耳蜗的换能过程蜗神经末梢发生器电位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Ⅰ)(Ⅱ)(Ⅲ)(Ⅴ)

螺旋器蜗N蜗N核下丘(主要)内侧膝状体内囊后脚后下部

>—⊙————<—⊙———斜方体——<—⊙———<—⊙———颞横回部分交叉外侧丘系听辐射3.3.3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延髓蜗神经核以上各级中枢都接受双侧耳传来的信息。因此,一侧听皮质损伤不会引起严重耳聋。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8点22分4前庭器官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变化。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注视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