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逆转录病毒——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1、球形,有包膜,80~120nm2、基因组:单股RNA二聚体,核心有逆转录酶3、复制通过DNA中间体,能与宿主细胞DNA整合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逆转录病毒科的亚科
逆转录病毒科人类逆转录病毒RNA肿瘤病毒亚科HTLV-1、HTLV-2慢病毒亚科HIV泡沫病毒亚科人泡沫病毒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感染人口:45,881,357
(2004/2/26/14:21)
:85/lecture/hiv-world.htm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分布范围:192个国家、地区270000120005600002200000067000005000008900001400000210000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地区感染人口女性比例北美890,00020%南美1,400,00020%西欧500,00020%东欧/中亚270,00020%东亚/太平洋560,00015%南亚/东南亚6,700,00025%澳洲12,0005%北非/中东210,00020%南非22,000,00050%全球HIV感染人口分布状态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2003年,全球300万人死于艾滋病,500万人新感染上艾滋病,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峰全球艾滋病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约4200万人,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就有250万人2003年,全世界平均每天有1.4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8000多人死于艾滋病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艾滋病已成为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
非洲是艾滋病蔓延最严重的地区,目前共有266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20万艾滋病患者,2003年死亡230万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依然是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而该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占全世界的30%左右。成年人中每5个人就有1个艾滋病患者,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的患病率更是高达40%。妇女是该地区最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年龄在15至24岁的女性,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同年龄段男性的2.5倍缺乏接受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途径,艾滋病在该地区肆虐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亚洲则是艾滋病泛滥的第二大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已达到740万,其中100多万为近一年来新增病例,死亡50万人印度的状况相对严重,新增病例达30万,病毒感染者有300多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如今也有200多万人,并有10万人死亡东欧和中亚地区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俄罗斯的病毒感染者达100多万,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摩尔达维亚等地,艾滋病也一直在不断蔓延
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集中在云南、新疆、广东、广西等地区静脉注射61、6%采血9、4%血液制品1、6%母婴传播0、3%性行为8、4%其他18、7%我国以卖血、吸毒为主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2003年主要发达国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达160万,其中新增病例8万。同时,发达国家由于采用抗逆转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2003年仅有1.8万患者死亡,而2002年的死亡人数是2.3万静脉注射毒品、无保护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并蔓延的最主要途径。一个艾滋病感染高峰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持续7到10年,如果感染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就会随之而来
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目前全世界只有80万艾滋病患者能接受相对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而其中50万人是在发达国家2003年,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预防艾滋病的投入达到47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50%。在乌干达、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部分地区,艾滋病感染人数比5年前有明显下降,尤其是青少年感染者人数大量减少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1988年正式命名分2型HIV-1——较多形式HIV-2——西非1981年首次在美国报道1983年,Montagnier首次分离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发现者分离获得HIV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形态结构中等球形颗粒核心:9.2KB;两条+ssRNA,具有逆转录酶外层:脂蛋白包膜,表面含有gp120糖蛋白gp41糖蛋白一、生物学性状内层: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HIV模型图脂双层膜gp120gp41包膜糖蛋白p24衣壳蛋白p14内膜蛋白P7、9核心衣壳蛋白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RNA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病毒复制+ssRNA+ssRNA:-ssDNAssDNA:+ssDNA+ssRNA逆转录HIV包膜糖蛋白刺突gp120与宿主细胞特异受体结合——膜融合进入细胞质——脱壳释出RNA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病毒RNARNA:DNA中间体逆转录酶RNA酶H双股DNA整合酶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转录、翻译子代病毒非活化形式长期潜伏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CD4HIV融合受体病毒RNA病毒cDNA宿主染色体DNAHIV生活周期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HIV感染的宿主范围及细胞范围狭窄宿主范围——人、灵掌类动物细胞范围狭窄——CD4分子的细胞实验室:正常人或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动物模型:恒河猴、黑猩猩培养特性及病毒感染范围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HIV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
细胞种类检出病毒颗粒或抗原病毒复制正常细胞转化细胞人T细胞CD4+++CD8---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细胞+-?脑小胶质细胞++?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HIV体外抵抗力较弱HIV对漂白粉、酒精等敏感56℃加热30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但室温(20℃)可存活7天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二、致病型和免疫性传染源
:AIDS患者或HIV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三大途径
1、性行为:同性或异性
通过口腔、肛门、阴道等方式性交或其他体液接触时,均有受感染的可能2、血液感染:
(1)输入或接触被爱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剂
(2)与感染爱滋病毒的静脉药隐者共同使用注射器
(3)接受爱滋病毒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3、垂直感染:
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亲经胎盘、产道或哺乳而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流行病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大多侵犯20-49岁的人群HIV感染有潜伏与激发——到持续感染的过程最终导致免疫损害、机会感染以及肿瘤的发生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空窗期与潜伏期空窗期:病毒感染早期,抗体检查阴性无明显症状,传染性强检测技术提高——缩短潜伏期:从感染至发病长达数年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HIV高危人群(高危险行为者)
同性恋静脉药瘾者血友病患者海地移民——弱势群体:穷人和女人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目前观点HIV导致宿主损伤的机理是:直接感染和破坏宿主免疫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机会感染与肿瘤的发生致病机理:损伤CD4+细胞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致病过程HIV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激活入血流淋巴组织滤泡树突细胞捕获潜伏期HIVgp120与CD4+T细胞结合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致病过程
T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T细胞大量增殖,导致破坏死亡CD8+T细胞杀伤带gp120的CD4+T细胞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CD4+T细胞CD4/CD8(〈1)影响B细胞的体液免疫功能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免疫功能病毒(CMV)细菌(分枝杆菌)真菌(白念)原虫(卡氏肺孢子虫)Kaposi肉瘤恶性淋巴瘤致病过程肿瘤机会感染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HIV临床感染分期分期持续时间临床表现分离培养HIV血清抗体
急性期1-2周传单症状+-/+无症状持续带毒期10年偶有淋巴结肿大-/+3+前AIDS期0、5-1年持续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乏力、体重减轻3+3+AIDS期0、5-1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严重机会感染或/和恶性肿瘤3++
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AIDS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卡氏肺孢菌感染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本文档共46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50分艾滋病病人与卡波济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