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框架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框架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框架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框架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框架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框架演示文稿1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2优选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念与框架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第一节

组织行为的概念

一、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1)组织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某种目标、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分工的社会技术系统。(徐联仓)(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孙彤)(3)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4)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StephenP.Robbins)(5)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薛恩E·H·Schein)(6)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张德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所有的组织的共同特征:(1)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2)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3)结构: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重要、最关键。组织需要科学地划分部门、划分层次,需要明确各部门、各层次的责任、义务、权力与利益,需要根据每一成员的才能安置工作、分配职务并落实每一职位的责权利。组织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只有分工清晰、协作通畅,组织才能正常运作。(4)开放: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二)组织类型

1、根据社会功能分为:

2、根据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可分为:

3、根据控制成员的方式可分成:

4、根据组织人员的多少

生产组织

政治组织

整合组织

模型维持组织互利组织

商业组织

服务组织

公益组织强制型功利型规范型小型组织(3~30人)中型组织(30~1000人)大型组织(1000~45000人)巨型组织(45000人以上)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6、据产权的归属,可分成公有组织与私有组织。5、根据目标的不同分成三类:公共组织:负责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是公共组织。是“组织之上”的组织。非营利组织:除公共组织外,一切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都属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既是营利组织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社会职能,为其他组织提供独特的服务。营利组织:以获利为主要目标,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二、行为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行为就是人的活动。华生认为心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而不是心理或意识。他将有机体应付环境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行为,而行为最基本的成分是肌肉收缩与腺体分泌,两者均是机体对内外部刺激的反应。华生把反应分成四类:华生极力贬低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作用。行为的种类:(1)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人行为;团体行为。(2)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可分:管理行为、政治行为、社会行为、文化行为、战争行为。

(1)外显的遗传反应;(2)内隐的遗传反应;(3)外显的习得反应;(4)内隐的习得反应。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三、组织行为(一)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二)组织行为的种类

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分成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分成:微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等。正向组织行为。特例,组织公民行为反向组织行为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第二节人类行为一般规律组织行为涉及组织雇员的多种行为。根据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的长期研究结果,把人类行为的规律归纳为八条。一、目标律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二、动机律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三、强化律(结果律)如果某一行为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有利结果,则说明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这就是强化律。四、遗传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如果遗传基因有缺陷,将导致人类行为的变态。例如,先天愚型病人有严重智力障碍,是因为他们的第21组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对,而是三个。此外,有研究表明某些男性的社会行为(如暴力犯罪)可能与他们的性染色体中存在过多的X有关。最后行为遗传学用选择性繁殖实验证明了某些行为特征可以遗传给后代。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五、环境律人类行为除受遗传基因制约外,还受环境因素的支配。准确地讲,应该说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六、发展律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七、差异律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工作态度、兴趣、信念、动机等方面存在显著个别差异。八、本我律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如果一个人的法律意识、道德良心薄弱甚至泯灭,他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一个群体、一个组织的情况亦是如此。这就是本我律。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第三节组织行为学及其框架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美国学者威廉·迪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2、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A.J.Dubrin):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在他的另一著作《组织行为学基础一应用的前景》中,他又推崇加拿大学者乔·凯利(JeeKeily)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怎样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对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3、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学(第七版),第9页,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4、本书将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者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把两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而是只研究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研究这种种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又可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

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二、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

●个体水平:

人性的假设■

个性

■知觉与个人决策

■工作态度

■需要与动机——激励●群体水平:

群体行为的基础■

群体动力■

群体的沟通与冲突■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组织水平:■

领导行为与权力■

组织结构与组织理论■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

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与发展■

工作压力与应激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1、管理学产生前的组织行为学思想:1)亚当·斯密(AdamSmith):《国富论》劳动分工(工作专门化)2)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工厂制度贬低了工人的利益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2、古典理论时代(1900—1930年代中期)3、行为学派时代1)人事办公室的诞生:

1900年,公司成立了雇用事务部;1902年,国家现金注册公司(NCRC)建立了第一个职能全面的劳动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工资管理、处理矛盾、改善雇佣和工作环境、改进卫生条件、保管记录、促进工人发展等。2)闵斯特伯格(HugaMǔnsterberg)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与产业效率》(PsychologyandIndustrialEfficiency)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3)劳动法案

1935年美国通过了《瓦格纳法案》(《劳动法案》)。4)人际关系理论1949年,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BehaviorScience)4、人力资源学派1)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Argyris)的观点:1957年6月,阿吉里斯将《个性与组织》中节选的短文在《管理科学季刊》第二卷中发表,这篇名为《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的文章集中体现了阿吉里斯影响最为深远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的观点:他在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该文1960年以书的形式出版。5、权变学派——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60—70年代的权变管理理论,标志管理心理学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关于权变学派后面将详细分析。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6、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组织文化的兴起《Z理论》2)组织再造3)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系统思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目标愿景*团队学习4)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完善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和最新管理。

组织行为学是在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管理领域中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而产生的,并正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得到发展。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组织行为学虽然是在二次大战以后随着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而产生,但在它形成为一门学科之前,有一个理论准备和知识积累的过程。

1、心理技术学

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1912年,美国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H.Mǔnsterberg)所著的《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一书问世。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2、霍桑实验

1927年至1932年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梅奥(EltonMayo)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霍桑实验在管理科学的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无疑对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霍桑实验可以说是组织行为学的先驱性研究。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3、群体动态理论

群体动态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1933年他移居美国后,把“场”理论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态”

(groupdynamics)的概念。所谓“群体动态”就是指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态”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

“群体动态”理论对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很大贡献。勒温的学生对于影响群体行为的诸因素(群体规范、沟通、领导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组织行为学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4、社会测量学

社会测量学(sociometry)的创始人是莫里诺(J.L.Moreno)。他原在维也纳的医院和研究所从事精神病治疗和研究工作,创造了所谓“心理剧”的治疗方法。1927年莫里诺迁居美国,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社会测量理论。从理论上看,社会测量学有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但它作为一门测量技术已得到广泛的运用。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填写问卷,让被调查者根据好感或反感对伙伴进行选择,并把这种选择用图表表示出来,从而使研究者可以根据图表对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由此可见,社会测量学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5、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提出的。40年代马斯洛发表了《人的动机理论》一文,其中首次论述了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马斯洛的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人的动机、动机的激发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而激励理论则构成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部分。

上述理论只是对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几种,而不是全部理论。组织行为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它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学科之前,已有了相当充分的理论准备。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三、西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组织行为学最初出现于50年代,而人们对工商企业和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受到一些新兴理论观点(如控制论、信息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启迪,组织行为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管理学科。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学科具有的鲜明特点:

(1)综合性。组织行为学借鉴和移植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中的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

(2)系统性。组织行为学有其完整的系统性。有明确界定的范围(组织环境)和层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而且指它总是与一些较基本的理论和观点相联系而形成自身的体系。

(3)科学性。组织行为学的许多研究结论初看起来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它是一门科学。它运用了科学的、系统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排除了常识中的各种偏见和误解,保证了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而不是一般的经验、预感、直觉和臆断。

(4)应用性。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明确的实践取向。实际上,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在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合理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提高领导水平、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组织行为学体系中发展不平衡的缺陷比较明显,在运用其基础学科的知识上,心理学远远超过社会学等学科,在各层次的均衡发展上,微观层次(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又远远超过宏观层次(组织行为),在微观层次本身上,个体行为的研究又超过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个体行为上,激励问题的研究又超过其他的课题。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向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在系统性上,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反映出整个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这一趋势看来将继续下去。在此思想指导下,一些行为科学家开始向硬科学渗透。

在科学性方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逐步从静态的观点发展为从系统观点和应变观点考察组织中的行为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纯思辨性的分析方法越来越难为组织行为学界所接受,而实证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大改进并日益受到关注。逐步从对行为的单因素分析发展到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过去传统的实验室实验发展为现场实验。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统计学的多元分析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例如普遍采用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元分析(meta—analysis)等各种多元分析技术。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在应用性方面,组织行为学力图赶上管理实践的新发展。近些年来,对高新技术背景中的研究课题日益增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贸易和管理活动(如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合资企业等)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开始成为热门,并与对文化因素的研究相结合,使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成为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热点。

总之,可以预计,组织行为学的体系将日趋完整,理论将更加丰富,方法将不断更新,并将在管理实践中发挥其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四、我国行为科学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人们对组织行为学这个名称比较生疏,因此往往通用行为科学这个名称,并且把行为科学分为广义的行为科学和狭义的行为科学,而狭义的行为科学所指的就是组织行为学。

直至70年代中期,行为科学在我国还鲜为人知。197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首先提出要重视行为科学的研究,1980年由一些工业部门领导人、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共同倡议,成立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筹备委员会”。筹委会经过5年艰苦曲折的努力,于1985年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中国行为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第一,中国行为科学学会从筹备的第一天起就明确提出,中国行为科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科学而努力。在对待国外行为科学的理论和研究上,贯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

第二,行为科学学术组织正在稳步发展壮大。

第三,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队伍。

第四,行为科学研究工作正在经历着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过程。

第五,开展了广泛的科学普及工作。

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第五节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

2、实验方法;

3、数量统计方法;

4、比较研究方法。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观察法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事件顺序做系统纪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控制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等不同形式。谈话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了解他人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方法。根据谈话过程中结构模式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化谈话、非结构化谈话和半结构化谈话。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问卷法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研究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称为问卷法。常用的问卷量表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三种:

选择法:要求被试从并列的两种或多种假设中做出选择,

例:我在工作中有意见时,

A向领导反映B向同事诉说C闷在心里是非法:要求被试对问卷中每个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例:你喜欢以个人单独工作吗?

1、是2、否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等级排列法:要求被试对各种可能的答案,按其重要性程度排列等级顺序。例:我最喜欢的奖励方式是……上光荣榜、奖金、脱产学习、休假、旅游。排列顺序:12345……。

实验法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场所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第六节

拓展理解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现象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在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奖惩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怎样避免这种现象?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这种现象普遍吗????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制定制度?组织制度对员工行为为什么有影响?……这种关系对设计制度与文化结合的管理体系有何启发?企业精神、理念与制度是何关系?企业精神、理念对员工有何影响?怎样设计组织制度体系?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是由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以及一切与研究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借以控制并预测行为,为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的服务。

主要相关学科

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行为科学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组织行为学政治行为学教育行为学医学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犯罪行为学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行为科学思考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一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自我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与机会;二是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者“超越自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一般称前者为“自我动力”,称后者为“超我动力”,它们分别可以定义为:“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等)利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动力。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共同影响的结果。“自我”与“超我”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主要动力体系。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超我

自我

外在力量的内化惩罚:责任心、道德感奖励:社会理想现实原则取行动满足需要本能能量制造需要快乐原则愿望式满足最高法官奴隶最高司令本我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动力结构自我动力超我动力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只重视超我,不重视自我”;单纯物质利益的刺激是“只重视自我,不重视超我”;新的心理结构下,两者结合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传统的组织概念:

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而进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

传统组织的特征:组织必须有共同的目标。组织结构包含不同层次的分工,这种分工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制度加以保证。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各层次人们的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组织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现代组织概念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现代组织的特点:1)组织内部不仅是由专业技术分工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而且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的系统,故称社会技术系统。2)组织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3)组织是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组织的作用就是整合各子系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达到恰当的协调与适应,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益。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

AC:组织任务AB:组织背景

AB

技术环境AB社会环境ACBCBC:组织角色ABCC个人系统ABC:组织中人的行为是个人、社会、和任务条件的函数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科学。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组织行为学的特点(1)组织行为学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既研究工作组织对组织成员工作行为的影响,也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影响。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水平

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及理论基础心理学——个体水平社会心理学——群体水平人类学与社会学——组织水平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组织行为学的框架

能力、知觉、性格个体行为激励如何认识人工作态度群体规范以群体压力人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群体决策如何协调人为谈判中群体沟通心群体冲突管领导行为、组织理论理组织行为组织结构与设计如何让组织更组织文化利于人的发展组织变革与发展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组织的有效性组织有效性的组成部分

生产力资源获得革新利润/效益成长适应性雇员满意顾客/委托商满意评估组织的有效性观点时间框架比较的标准同行纵向目标或计划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组织的有效性环境的特性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行动管理人员的政策和实践策略沟通奖赏控制决策领导风格组织的特性结构技术规模年代成员的特性目标价值观激励技巧态度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本文档共66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22分心理技术霍桑实验群体动态论社会测量学需要层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