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详解演示文稿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优选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第一节抗原与抗体一、抗原㈠抗原的概念1.抗原与抗原性

抗原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

抗原性

抗原分子具有抗原性(antigenicity),其包括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两个方面的含义。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反应原性

(reactinogenicity)又称为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性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这种结合反应的特异性可能是生物学中已知的最特异的反应。3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根据抗原物质的抗原性,可将抗原分为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

(completeantigen),也可称为免疫原(immunogen)。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

(hapten),亦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antigen)。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与蛋白质或多聚赖氨酸等载体(carrier)结合后可具有免疫原性。大多数的多糖、类脂、某些药物等属于半抗原。半抗原又有简单半抗原和复合半抗原之分。4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㈡构成免疫原的条件抗原物质要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需具备以下条件:异源性

分子大小

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立体构象的复杂性物理状态(颗粒)5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㈢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或抗原决定基,由于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因而又称为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表位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即决定着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原分子母体表面连有不同的抗原表位亦即具有不同的特性,而同一化学基团的不同异构体均可影响抗原的特异性。6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㈣抗原的交叉性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多的抗原物质,不同主抗原物质之间、不同种属的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其他抗原物质间,难免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组成或结构,也可能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或类属性。而这些共有的抗原组成或表位就称为共同抗原(commonantigen)或交叉反应抗原(crossreactingantigen)。种属相关的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为“类属抗原”。抗原的交叉性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

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

不同表位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

7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㈤主要的微生物抗原1.细菌抗原(bacterialantigen)细菌的抗原结构却比较复杂,应把细菌看成是多种抗原成分组成的复合体。根据细菌各部分构造和组成成分的不同,可将细菌抗原(bacterialantigen)分为鞭毛抗原、菌体抗原、荚膜抗原和菌毛抗原。8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⑴菌体抗原

(somaticantigen)又称O抗原,主要指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抗原,其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PS)。⑵鞭毛抗原

(flagllarantigen)又稍、H抗原。由丝状体(filiform,filament)、钩状体(hook)和基体(basalbody)3部分组成,鞭毛抗原主要决定于丝状体。⑶荚膜抗原

(capsularantigen)又称K抗原。荚膜由细菌菌体外的黏液物质组成,细菌荚膜构成有荚膜细菌有机体的主要外表面,是细菌主要的表面免疫原。(碳疽)9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⑷菌毛抗原

(piliantigen)为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如某些链球菌)所具有。

⑸毒素抗原(toxinantigen)很多为细菌,能产生外毒素。其成分为糖蛋白或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经灭活后类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即抗毒素)。

10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病毒抗原

⑴V抗原也称为囊膜抗原(envelopeantigen)。V抗原具有型和亚型的特异性。⑵VC抗原又称衣壳抗原(Viralcapsidantigen)。其抗原特异性决定于病毒颗粒表面的衣壳结构蛋白(无囊膜的病毒)。⑶保护性抗原

(protectiveantigen)微生物的某些抗原成分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将这些抗原称为保护性抗原或功能抗原(functionalantigen)。⑷超级抗原

(1-10ng/ml)11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二抗体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1.免疫球蛋白

(imunoglobulin,简称Ig)是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织液及其它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G,IgM,IgA,IgE和IgD。2.抗体

(antibody,简称Ab)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12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第二节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免疫系统

(immunesystem)是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13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骨髓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腔上囊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外周免疫器官骨髓哈德氏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免疫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杀伤细胞辅佐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分子补体抗体

14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免疫细胞(Cellsoftheimmunesystem)淋巴细胞:T、B、NK单核细胞粒细胞:中性,酸,碱树突细胞(淋巴来源DC,髓系DC)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固有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组织细胞15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固有免疫体液细胞补体急性期蛋白黏膜分泌液肥大细胞NK细胞吞噬细胞裂解裂解,阻止进入启动应答杀伤被感染细胞吞噬、消化异物16非特异性免疫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适应性免疫体液细胞抗体Th2CTLTh1裂解中和感染力,阻止进入调节应答杀伤被感染细胞吞噬、消化异物补体吞噬细胞17特异性免疫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二免疫应答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特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免疫应答的三大特点:特异性、有一定免疫期、免疫记忆18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但可人为地划分为3个阶段:①致敏阶段;②反应阶段;③效应阶段。19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二)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和递呈

1.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s)是一类能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把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而使淋巴细胞活化的细胞。按照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可把抗原递呈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另一类是带有MHCI类分子的细胞。2.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和递呈(MHCⅡ)3.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和递呈(MHCⅠ)20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TCR

识别MHC/抗原肽TCR抗原肽MHC-II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21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三)体液免疫

概念: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immuneresponse),而体液免疫效应是由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来实现的,因此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效应的免疫分子。22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3抗体产生的动力学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4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5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1.抗体产生的动力学特点⑴初次应答

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具有潜伏期

②初次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为lgM,可在几天内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

③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总量较低,维持时间也较短

26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⑵再次应答

再次应答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潜伏期显著缩短

②抗体含量高,而且维持时间长

③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IgG,而lgM很少

⑶回忆应答(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B细胞)27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抗体的免疫学功能

⑴中和作用(如外毒素或类毒素)⑵免疫溶解作用(如霍乱狐菌、锥虫)⑶免疫调理作用(补体参与)⑷局部黏膜免疫作用(IgA)⑸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如K细胞)

⑹对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支原体和钩端螺旋体)此外,抗体还具有免疫损伤作用(变态反应,以及一些自身免疫疾病)。28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第三节免疫血清学技术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因抗体主要来自血清,因此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免疫血清学技术,是建立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基础上的检测技术。29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一、凝聚性试验概念: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有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聚小块或沉淀物,根据是否产生凝聚现象来判定相应抗体或抗原,称为凝聚性试验;包括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30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㈠凝集试验

概念: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吸附在红细胞、乳胶颗粒性载体表面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称为凝集试验(agglutinationtest)。优点:操作简便,便于基层诊断工作应用。分类:直接凝集试验(简称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31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间接凝集试验(indirectagglutinationtest)1.直接凝集试验(directaSglutinationtest)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并出现凝集现象的试验。32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⑴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passivehemagglutinationassay,PH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eservepassivehemagglutinationassay,RPHA

)⑵乳胶凝集试验(latexagglutinationtest,LAT),用高分子乳状液的聚苯乙烯聚合物作载体吸附抗原(或抗体),可用以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33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⑶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test,COAG)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A,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表面抗原,能与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片段结合,SPA与IgG结合后,后者的Fab片段暴露于外,并保持其抗体活性。覆盖有特异性抗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时,就可产生凝集反应的方法。34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口蹄疫35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禽流感36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㈡沉淀试验

概念:可溶性抗原(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precipitationtest)1.环状沉淀试验(ringprecipitationtest)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一种沉淀试验,目前仍广泛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试验(如碳疽诊断,Ascoli试验)。37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2.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P)

利用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半固体凝胶中进行反应,当抗原抗体分子相遇并达到适当比例时,就会互相结合、凝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从而判定相应的抗体和抗原。(如MD、IBD、GP)3.免疫电泳技术是凝胶扩散试验与电泳技术相结合的免疫检测技术。此方法比一般的凝胶扩散试验更快速和灵敏。38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39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二、标记抗体技术概念: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但抗体、抗原分子小,在含量低时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是不可见的。有一些物质即使在超微量时也能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其检测出,如果将这些物质标记在抗体分子上,可以通过检测标记分子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此种根据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标记分子的敏感性建立的技术,称为标记抗体技术(labeledantibodytechnique)。40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一)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antibodytechnique)是指用荧光素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以荧光素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41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42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43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44Flowcytometer/FACS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3点10分p21-EGFP对29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本文档共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