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海闻主编_第1页
国际经济学-海闻主编_第2页
国际经济学-海闻主编_第3页
国际经济学-海闻主编_第4页
国际经济学-海闻主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海闻主编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础

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1)劳动生产率差异解释——古典贸易模型(2)资源配置差异解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3)规模效应解释——规模经济贸易模型(4)成本优势动态解释——产品周期理论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1)偏好差异解释——需求模型(2)收入差异解释——林德模型

第一节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绝对优势理论

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

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

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优势的度量

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表1-1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

大米(吨)小麦(吨)

国10050

美国80100表1-2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Qj/L)

大米(人均产量)小麦(人均产量)中国1.00.5

美国0.81.02.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李嘉图用“比较优势”的概念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

(1)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相对于产品B)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2)相对成本:

产品A的相对成本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相对于产品B)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aLB)

(3)机会成本:

减少的大米产量小麦的机会成本=---------------------增加的小麦产量表1-3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00.5

美国

0.81.25表1-4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

大米

aLR/aLW

小麦aLW/aLR中国0.52.0美国1.250.8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分析基本假设

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只是将假定3改为两国在两种产品上具有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贸易模式

一国应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贸易所得图形分析:(一)总体均衡分析:(贸易三角)

05070100

0283080100大米5030251007065P0=1/2S1CIC0CIC1中国美国C0(S0)小麦C0(S0)P1=1S1CIC1CIC0P0=1.25C1C1图2.1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图2.2 “配置所得”,“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05070100大米503025P0=0.5CIC0CIC1小麦AP1=1P1=1BCCIC’0美国中国

0405070100大米产量028293080大米产量(二)局部均衡分析(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0.5大米相对价格PR/PW需求曲线0需求曲线1两国总需求11.25大米相对价格PR/PW图2.3贸易前后的各国大米市场供给曲线需求曲线0需求曲线1供给曲线第二节要素禀赋的差别

1.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别

——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假设:(1)两种生产要素(2)两种可贸易产品(3)两个国家(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生产与贸易模式: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美国中国图3-1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P*0=1.5S1CIC1C1P1*=1

03050大米钢铁6040CIC0

进口PPF出口

E钢铁

5030

04060大米

出口

PPF进口

ES1C1CIC1P0=0.5P1=1CIC0AA2.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资本充裕的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进口产品却是相对资本密集的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2)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4)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第三节

生产规模的差别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生产规模的差别-“规模经济”理论

U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22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本下降规模报酬递增成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成本上升规模报酬递减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产量内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或产量的增加例如:福特汽车、微软公司、波音公司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例如:好莱坞电影公司、硅谷、麦当劳积累的规模经济即时的规模经济23“规模经济”学说与工业品的“双向贸易”

24日本美国LAC0100卡车产量PPLACLAC0100200卡车产量出口到美国0100轿车产量PPLAC0100200轿车产量出口到日本第四节

生产技术的变化

25少数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净出口净进口

生产技术的变化-“产品周期”理论新产品的技术周期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

技术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新产品阶段---科研密集型产品成熟阶段---资本和技术工人密集型产品标准化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五节

需求的差别决定需求的因素:收入、偏好、相关价格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

需求偏好不同而产生的贸易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第二章

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A)中国大米市场(B)国际大米市(C)美国大米市场

第一节

国际贸易和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1.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1.00.5QP(千元)QP(千元)P(千元)1.51.00.51.51.0出口进口QDDMDSSxS图3.3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2.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ofTrade,简称TOT):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

贸易条件(TOT)=Px/Pm

Px

=∑xiPi

Pm=∑miPi

第二节

国际贸易对本国商品市场的影响

1.进口行业商品的价格、生产与消费图3.4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P(千元)P0=2P*=1供给曲线需求曲线进口M0S1S0=

D0D1

数量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2.出口行业商品的价格、生产与消费图3.5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价格(千元)P*=1P0=0.5出口(X)供给曲线需求曲线

0D1S0=D0S1数量

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

第三节

国际贸易收益的衡量1.总体均衡下贸易收益的衡量

要素禀赋理论下的贸易总收益33QAAQBCB国际贸易总收益交换(贸易)所得(A-B)专业化分工所得(B-C)2.局部均衡下贸易收益的衡量

个别商品贸易利益分析

出口商品 进口商品34PworldPP*abcd生产者: +(a+b)消费者: -a净收益: +b生产者: -c消费者: +(c+d)净收益: +d第四节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短期影响出口行业:所有生产要素获益进口行业:所有生产要素受损假设:本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自由贸易下,本国出口大米,进口钢铁 农业(生产大米):

Wr(上升)=Pr(上升)×MPL(不变)

R

r(上升)=Pr(上升)×MPK(不变) 工业(生产钢铁):

Ws(下降)=Ps(下降)×MPL(不变)

Rs(下降)=Ps(下降)×MPK(不变)

中期影响

在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继续受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会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长期影响: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充裕要素:收益上升稀缺要素:收益下降 农业: Wr(上升)=Pr(短期上升)×MPL(长期提高) Rr(?)=Pr(短期上升)×MPK(长期下降)

工业: Ws(?)=Ps(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s(下跌)=Ps(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与外国生产要素收益相比: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放大效应

要素回报的变动率比产品价格的变化率大2.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第五节外包对经济的影响

外包的发展从外包的规模上看,其业务量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从外包的程度来看,不同国家的生产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外包的流向及市场范围看,外包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涉及的地区持续增多。从外包的行业来看,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到外包业务当中。2.

外包对经济的影响

外包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外包使得本国厂商可以利用国外生产某些中间产品的成本优势,从而降低了生产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外包的承接国家也通过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资源的中间产品而获益。并且,中间产品外包带来的成本下降最后会带动最终产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因此会从中受益外包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以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为例图2.11美国1958-1996年技术工人工资/非技术工人工资图2.12本国和外国相对工资的决定图2.13外包情况下本国和外国相对工资的决定外包模式改变了产品生命周期产业转移方式变化:从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转移变成不同生产环节的逐渐转移(劳动密集环节资本密集环节核心的技术密集环节)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对比纺织业,汽车工业和电子产业)部分中间生产环节提前转移(不改变贸易模式)最终产品组装外包(改变贸易模式)45附录2.1特定要素模型下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框架3个生产要素: 特定要素(不流动): 土地、资本 公共要素(流动): 劳动力2个产品: 大米(土地和劳动) 钢铁(资本和劳动)特定要素模型的应用分析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定生产要素变动的影响公共要素变动的影响4647工资率WPSMPLsPrMPLr00工资率W大米行业

钢铁行业

W*W*Lr

劳动总供给Ls工资决定与劳动力分配 48

Lr’

Ls’工资率W工资率WBCPSMPLs大米行业钢铁行业

WB

WC0

WAAPr’MPLrPrMPLrLr劳动总供给Ls贸易(大米价格提高)的影响 49

Lr’

Ls’工资率W工资率WBCPS*MPLs大米行业钢铁行业

WB

WC0

WAAPr*MPLr’Pr*MPLrLr劳动总供给Ls特定要素(土地)增长的影响:大米生产的边际劳动生产率(MPLT)提高

50第三章经济增长和生产要素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2)不平衡增长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进口替代型增长

-对小国的影响国内进口工业生产扩大,出口工业下降(罗勃津斯基定理)进口的削减和出口能力的降低,整个贸易量减少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 -对大国的影响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对各种商品生产的影响不确定对贸易量影响的不确定社会收益比小国更大5152C1U1C2U2S2S1TOTTOT“小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

中国大米钢铁53

“大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

中国大米

U2´U2

U1

S2S1钢铁小国情况(虚线)大国情况(大米相对价格)

出口扩张型增长

-对小国的影响国内进口工业生产下降,出口工业扩大(罗勃津斯基定理)出口能力的加强和进口需求的增加,整个贸易三角扩大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

对大国的影响贸易条件恶化对各种商品生产的影响不确定对贸易量影响的不确定社会收益小于小国5455

“小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

TOTTOT大米钢铁S1U2C2U1C1S20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放大效应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一、产品生产的放大效应二、“荷兰病”与“福利恶化型增长”“福利恶化型增长”条件:发生在出口部门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57TOT’大米大米

(A)世界大米市场(B)中国P1P2TOT钢铁S1供给

S2D需求S2S1C1C2U1U2图3.6 贸易条件变坏和“福利恶化型增长”第二节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

国际劳动力流动对贸易的影响改变资源配置对贸易的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益变动分析移民输送国移民接受国移民5859劳动力劳动力2.01.0450500200250300工资($)墨西哥工资($)美国5.04.0SL’SLSL’SLcDLbed100100移民成本DLa图3.7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益变动2.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变动分析3.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一、财政影响二、人才流失三、外在成本和收益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1.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一)资产组合投资

1.国际借贷2.国际证券投资(二)外国直接投资进口额(十亿美元)FDI(十亿美元)

图3.81980-2009年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流入量)与进口总额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101288300200b50010a200c1210墨西哥300400100200资本(亿美元)收益率(%)收益率(%)收益率(%)资本(亿美元)美国世界edE200D资本(亿美元)图3.9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变动2.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变动分析第四节跨国公司形式和产生的原因

1.跨国公司的形式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TransnationalCorporation,MultinationalEnterprises,或Multinationals)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可以由一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或控制当地的企业使其成为子公司。2.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首先,投入品的内部化能够解决厂商间的利益冲突。其次,内部化在研发和技术转移方面也有优势。生产分布理论:即资源是影响商品生产地的重要因素,它在特定行业是决定性因素。如,石油开采企业必须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建厂。市场、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也是影响生产分布的重要因素。跨国经营是企业适应客观条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会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的企业形式。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一)跨国公司促进了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二)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三)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第四节

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1.要素流动与贸易的替代

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的替代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的替代效应蒙代尔模型: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会促进要素的流动,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则会促进国际贸易。二者都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即使要素不能流动,自由贸易除了使商品价格均等化外,也能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同样,即使无法贸易,要素的自由流动除了使要素价格均等外,也会使商品价格趋同2.要素流动和贸易的互补、促进技术不同时要素流动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与技术关联的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一)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产业的投资(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技术移民要素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其他促进作用第四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第一节

进口关税及其局部均衡分析

从价税(AdValoremTariff):根据进口商品价值征收一定比例的关税。从量税(SpecificTariff):根据进口商品的实物数量征收一个给定数额的关税。复合税(CompoundTariff):有把从价税和从量税混合使用1.竞争条件下关税对国内生产、消费和进口的影响71(a)(b)国际市场价格(千元)关税t=0.51.51.0C1120S270S160C2110本国进口需求

abcdD需求曲线b+dM2=40M204060M1=60M1价格(千元)本国市场外国出口供给进口数量数量关税后进口需求图4.1 关税对进口“小国”的影响局部均衡分析(a):小国

小国征收关税的利益变动:生产者的收益为a部分消费者的损失为整个(a+b+c+d)部分政府:关税收入c部分整个国家实际损失了b和d部分。其中b是由于生产扭曲造成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d是消费扭曲造成的无谓损失。72局部均衡分析(b):大国 73(a)(b)本国市场国际市场价格(千元)关税t=0.51.31.00.8

S1S2C2C16065115120S供给曲线出口供给进口需求关税后进口需求abcdD需求曲线M2M1Q数量eM2M1价格(千元)b+de5060

Q数量图4.2 关税对进口“大国”的影响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部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d)部分政府税收收入为(c+e)整个社会经济利益的净变动是[e-(b+d)] 由于e是收益,所以关税政策对大国的整个利益是有损还是有利是不确定的。74大国征收关税的利益变动:2.最优关税率能使本国的福利达到最大的适当税率=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3.

有效保护率

如果对一个行业中的原材料或中间投入的关税低于对最终产品的关税,对该行业的有效保护率会超过名义保护率。反之,如果原材料和中间投入的关税高于最终产品的关税,对该行业的有效保护率低于名义保护率,甚至出现负保护。V’-有关税的增加值,V-没有关税的增加值;tj

-最终产品关税率,ti

-中间产品关税率,aij–中间投入占产品价格的比重76图4.4 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图解增加值V’=5000美元每辆汽车的投入成本:8000美元对整车征收50%的关税增加值V=2000美元对投入品征收25%的关税10,0008,00015000100008000对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V’-V)/V=(5000-2000)/2000=150%每辆汽车的投入成本:

8000美元+2000美元关税第二节进口关税的总体均衡分析1.

小国征收关税的影响2.大国征收关税的影响图4.5来进行对比分析,大国征收关税后的国内相对价格曲线会比小国陡一些,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点会在S2的右下方。大国征收关税的结果虽然也会增加进口产业(钢铁)的生产,减少出口产业(大米)的生产,但变动幅度会小一些。新的生产点(假定为S2’)会位于S1(自由贸易生产点)与S2(小国关税后的生产点)之间。大国会在从S2’向左上方延伸的新国际相对价格曲线上选择与新的国内相对价格曲线相切的消费点D2’。新的国际相对价格不再与原来的价格曲线平行。第三节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配额: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口。关税配额:对配额内进口的商品免税或低关税,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1.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

a.竞争市场进口配额的影响81dcba生产者的收益:+a消费者的损失:-(a+b+c+d)“配额租”:+c净损失(至少):-(b+d)

D价格(千元)1.0SdPQ数量S1C260120配额Q=40Dd1.5S2C270110b.配额的分配方式和福利的变化(ⅰ).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进口商所得的利润正好等于政府的税收部分C,进口国的社会总利益变动与关税一样;(ⅱ).政府根据申请颁发许可证。进口商为得到许可证必然付出一定代价(即“寻租”)。所以最后收益小于C,社会的利益少于关税的情况;(ⅲ).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拍卖一般会将使许可证的价值等于C。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也与关税一样。社会利益变动与关税一样;(ⅳ).政府在设置限额,由出口国自行分配。进口国的净损失变成了b+d+c,大于关税时的净损失。c.配额相对于关税的优点第一,配额可以比关税更有效地控制进口;第二,实施配额更灵活,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随时调节进口数量;第三,配额给政府更多的权力;第四,配额比关税承受相对小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压力。2.

垄断条件下的进口配额84bd比竞争市场实行配额时增加一个额外的“垄断效率损失”:

PqMRQqC3Q=M2PW+ttDdQtC2PWC1成本,价格MCD数量图4.8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3.国内或国际市场变动时配额与关税的区别国内市场的变化(假定中国为钢铁进口小国)

(A)本国市场(B)中国钢铁进口市场h

价格(千元)SDMDM’D’D2.01.51.0607080110120130140

数量406080ijk

价格(千元)SX图4.9 国内市场变化时关税和配额的不同影响Q=40当中国的钢铁需求增加时,进口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关税不变(仍是50%)的情况下,中国进口60吨,社会福利净损失为k,政府税收收入增加了(i+j)。在配额不变(仍是40吨)的情况下,虽然“配额租”增加了,但与自由贸易相比社会净损失也增加了,为(h+i+j+k)。与关税政策相比,配额造成了更多的损失(损失比关税多h+i+j)。

图4.10 国际市场变化时关税与配额的不同影响(A)中国钢铁进口市场(B)国际市场1.51.00.5ijk

价格(千元)Q

Q4060SWSW’DWDM

价格(千元)如果中国的配额不变(仍是40吨),进口量不会增加,国内的价格也不会变动,唯一的变化是配额的“租”增大了,在上图中,租由原来的(1.5-1.0)×40变成了(1.5-0.5)×40,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跟自由贸易相比的社会福利损失也扩大了,由原来的i变成了(i+j+k),比关税情况下的损失多(i+j)。4.配额和关税政策影响比较不变上升不变上升上升不变不变下降增加不变不变下降增加增加不变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不变增加不变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际市场供给增加

配额关税配额关税

影响进口量国内价格国内生产国内消费政府收益或配额租相对自由贸易的福利损失第四节

影响进口的国内经济政策

6070120数量

M1=60

价格(千元)PPW=1.0baD1.5S’补贴下的供给曲线M2=50dS供给曲线图4.11 产业政策的影响1.产业政策政府对生产补贴的结果是:生产者价格提高,国内生产增加;消费者的价格不变,国内消费没有减少。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钢铁生产者显然得到了好处。在图4.11中,生产者盈余增加了a,跟关税时一样。钢铁消费者利益没有变动。政府则与征收关税时不同,总补贴支出为a+b。社会净损失为b。对每吨进口钢铁征收500元关税和给予国产钢铁每吨500元补贴,对刺激国内钢铁生产的效果相同,前者的社会净损失是b+d(见图4.11),后者只有b。2.政府采购:(1)优先购买本国商品(2)强调国产化程度(3)偏向国内企业的招标(4)直接授标图4.12 政府采购政策的影响

M1PdQSPwabM2DS1GD1

P这种歧视性采购政策减少了进口,促进了国内生产,起到了与生产补贴相似的保护作用。当然,代价也是相似的:本国企业得到了a(生产者剩余),但政府为此多支付了(a+b),本国的净损失为b。3.技术与社会标准

(1)技术标准:可分为本国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针对进口制定的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有些是必要的,起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作用,但有一些则是专门针对某些国家的出口产品制定的,目的旨在减少进口,保护国内进口工业。(2)社会标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政治文化历史的不同,各国的社会标准也不同,劳工标准(蓝色贸易壁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五节相机保护措施1.反倾销

:倾销: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1)确定某一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的条件

(根据关贸总协定(1994年)第六条和《WTO反倾销协议》规定):

(ⅰ)低于相同产品在出口国正常情况下用于国内消费时的可比价格;(ⅱ)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低于a.

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b.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销售费等费用和利润。

(2)根据WTO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ⅰ)倾销成立;(ⅱ)国内产业受到损害;(对进口国境内已建立的某项产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对某一国国内产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ⅲ)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图4.13“反倾销税”的效益成本,价格QX’QXMRMCMC+tc反倾销税tDbdaee’PX’PXP1t数量进口国的政府获得的税收(c),消费者则净损失了(b+d)。由于课征“反倾销税”,美国国产钢材价格也相应上涨,因此钢材消费者的总损失会大于b+d,不过消费者受国内价格上涨所受的损失是国内生产者的收益,面积a+b正好等于政府税收部分(c)。。如果a<d,进口国净损失,反之,则有净收益。

2.反补贴

(1)关贸总协定对补贴和反补贴的有关界定:补贴被分成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ⅰ)不可诉补贴不可诉补贴包括具有全局影响和非经济的补贴这些补贴是被允许的,被称为“绿箱子”范围内的补贴。

(ⅱ)对于不在“绿箱子”内的补贴就是可诉补贴,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2)进口国政府可以对出口补贴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条件:

(ⅰ)补贴确定存在;

(ⅱ)同类或相同产品的国内产业已受到实质损害;

(ⅲ)补贴与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只有满足了

这三个条件,进口国政府才可以向受到补贴的

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税的总额不超

过进口产品在原产地直接或间接得到的补贴。

图4.14 反补贴税的福利变动分析价格ABP0P1DC0M0M1进口数量韩国出口补贴反补贴税DM北美进口需求

移动均衡

福利影响政策出发点到达点美国韩国美国和韩国(世界)韩国的出口补贴AC获益P0P1CA损失P0P1CB损失ABC美国的抵消性反补贴税CA损失ABD获益ABCD获益ABC出口补贴加上抵消性反补贴税AA获益P0P1DA损失P0P1DA零(等于韩国政府补贴了美国政府,韩国纳税人向美国纳税)表4.2出口补贴和征收反补贴税3.紧急保障措施

国内产业受进口产品严重损害时,政府可以实行临时的进口限制以保护国内生产者(关贸总协定1994年第19条),

(1)根据关贸总协定的规定,使用紧急保障措施的必要条件是:

(ⅰ).进口产品大量增加;

(ⅱ).进口增加是由不可预见的情况造成的;

(ⅲ).进口增加是各边贸易谈判所带来的贸易自由化的结果;

(ⅳ).这种大量进口对国内生产者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威胁。

(2)进口国政府实行紧急保障的措施:全部或部分地停止正常情况所承诺的关税减让或其他优惠,进口国政府可以设置数量限制。关贸总协定对紧急保障措施设有时间限制:保障措施不得超过4年,延长后总期限不得超过8年。

106第五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补贴的类型禁止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替代补贴可诉补贴不可诉补贴,被称为“绿箱子”范围内的补贴。具有全局影响(如教育,基础设施,基本的 研究与开发)的补贴非经济的补贴(包括解决地区不平衡或城乡 收入差异等)第一节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1.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有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前者包括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后者包括低息贷款、外销退税、免费或低费为本国出口产品提供服务等出口补贴对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量的影响因本国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贸易“小国”的出口补贴国际价格(不变)国内价格(上升)产量(上升)国内需求量(下降)出口(上升)补贴前PwPwS1D1X1补贴后PwPw+100S2D2X2福利变化消费者-a-b;生产者a+b+c;政府(补贴)-b-c-d;全社会-b-d出口补贴(小国情形)假设政府对每单位出口商品补贴100元x1x2价格PabcdD2D1S1S2数量QS供给曲线

出口补贴s=100

PW+sPW

D需求曲线

贸易“大国”的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大国情形)假设政府对每单位

出口商品补贴100元

国际价格(下降)国内价格(上升)产量(上升)国内需求量(下降)出口(上升)补贴前PwPwS1D1X1补贴后Pw’Pw’+100S2D2X2福利变化消费者-a-b’;生产者a+b’+c;政府(补贴)-b’-c-d’-e-f-g;全社会-b’-d’-e-f-gb’cd’

PW数量Q

P’W+s出口补贴s=100

价格P

D需求曲线S供给曲线

PW’

aefg

D2D1S1S22.对出口产业的生产补贴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区别在于,生产补贴对所有生产的产品进行补贴,而出口补贴只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生产补贴对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量的影响也因本国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小国情况(生产补贴小国情形)假设政府对每单位产品补贴100元国际价格(不变)国内价格(不变)产量(上升)国内需求量(不变)出口(上升)补贴前PwPwS1DX1补贴后PwPwS2DX2福利变化消费者0;生产者a+b+c;政府(补贴)-a-b-c-d;全社会-d

生产者价格PW+s

生产补贴s=100消费者价格PW

S供给曲线abcdD需求曲线D1S1S2数量Q价格P

出口X2S’3.鼓励出口的其他政策1.货币贬值:货币贬值能增加出口并增加收益的两个条件:(1)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大;(2)别国不采取报复性措施2.经济特区:(1)自由贸易区;(2)出口加工区;(3)保税区;(4)自由边境区第二节价格支持

114

abcdPs=1000

D1

S1

价格(千元)SDPw(世界市场价格)数量(吨)图5.4 出口市场的价格支持对出口产业的价格支持价格支持的案例:欧洲农产品保护115保证价格PdD2

S2价格(千元)世界市场价格PwSDP0S1D1数量Q图5.5 欧洲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支持第三节

出口限制或进口鼓励

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但对某些商品或在某些时候或对某些国家也采取出口限制或进口鼓励的政策措施1、出口限制出口限制的手段既包括直接的数量管制又包括间接的税率调节出口关税出口关税(小国情形)政府对出口商品征收每单位100元的关税国际价格(不变)国内价格(下降)产量(下降)国内需求量(上升)出口(下降)征税前PwPwS1D1X1征税后PwPw-100S2D2X2福利变化消费者a;生产者-a-b-c-d;政府(税收)c;全社会-b-d价格(千元)

Pw=10.9abcd

x1x2SD1D2S2S1

数量D出口配额出口配额(小国情形)政府实行总量为X2的出口配额价格(千元)

Pw=10.9abcd

x1出口配额x2SD1D2S2S1

Q数量D国际价格(不变)国内价格(下降)产量(下降)国内需求量(上升)出口(下降)无配额PwPwS1D1X1有配额PwPw-100S2D2X2福利变化消费者a;生产者∈(-a-b-c-d,-a-b-d),政府∈(0,c),生产者与政府的福利变化及总福利的变化取决于配额的分配形式出口行业生产税出口行业生产税(小国情形)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00元的生产税价格(千元)

Pw=10.9abcd

x1

S

S’

D1S2S1

Q数量D国际价格(不变)国内价格(不变)产量(下降)国内需求量(不变)出口(下降)征税前PwPwS1D1X1征税后PwPwS2D1S2-D1福利变化消费者0;生产者-a-b-c-d;政府(税收)a+b+c;全社会-d2.进口鼓励进口鼓励政策包括进口补贴进口产品的消费补贴对进口竞争行业的生产税进口品消费补贴国际价格(不变)国内价格(不变)产量(不变)国内需求量(增加)进口(增加)补贴前PwPwS1D1M1补贴后PwPwS1D2M2福利变化消费者a+b+c+d;生产者0;政府(补贴)-a-b-c-d-e;全社会-e

abcdeSDD’M1M2消费补贴(小国情形)政府对商品消费每单位补贴100元第四节贸易制裁贸易制裁的目标是通过削减进出口造成被制裁国经济上的损失从而迫使其做出某种改变本书中介绍的贸易制裁主要有两种:出口禁运——禁止向被制裁国出口商品进口抵制——禁止从被制裁国进口商品a0P0aSSSnSn+SecdbDDDX'=15X=10X=10101520cb1.贸易制裁的利益变动出口禁运制裁前后的福利变化为:古巴:消费者-c-d;美国:净收益-a;俄国:净收益c;全世界:净收益-a-d(a)制裁国(美国)

(b)被制裁国(古巴)(c)非制裁国(俄国)

进口抵制

制裁前后的福利变化为:伊朗:生产者-c-d;美国:净收益a;日本:净收益c;全世界:净收益-a-d除了直接的损失外,贸易制裁还有许多间接的和延续的负面(a)制裁国(美国)

(b)被制裁国(伊朗)(c)非制裁国(日本)

SSnSaadcc

M=10

DnDeDnDe+Dn101520M=10M’=15P02.贸易制裁的失败与成功贸易制裁成功与否取决于被制裁国对国际贸易尤其是对制裁国的依赖性如何,而依赖性表现在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上(a)有弹性的进口需求(b)缺乏弹性的进口需求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由于被制裁国的出口供给弹性大而造成进口抵制失败的例子,第一种情况下双方损失都不大,第二种情况下制裁方损己不害人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126第一节

贸易保护的传统依据1. 保护幼稚工业论2. 保护就业论3. 改善国际收支论 4. 保护公平竞争论5. 改善贸易条件6. 增加政府收入7. 非经济因素1271.保护幼稚工业论主要观点: 发展中国家对新兴工业进行保护,成熟之后再参与国际竞争。短期虽有代价,但长期有利。长期获利的三个条件:-幼稚工业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保护是短暂、有限的;-未来的获利应能弥补保护的损失。问题: -选择被保护对象问题-保护手段问题-推迟接受和普及先进技术和知识所造成的损失1282.保护就业论基本观点:

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生产和就业水平现实问题:怎样才能在限制进口时不伤害出口?结果:

往往是增加了一个部门的就业,减少了另一部门的就业,还外加消费者的损害。1293.改善国际收支论基本观点: 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问题:

实行保护最终影响出口,少进口省外汇是消极的、代价昂贵的,引起与入超国的矛盾和纠纷1304.保护公平竞争论主要观点:

针对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后来又被广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主要手段:

反补贴税、反倾销税、贸易制裁等问题:“反不公平竞争”可能被国内厂商用来作为保护的借口以公平竞争为由实行保护同样可能遭到反指控和报复1315.改善贸易条件主要观点: 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进口商品降低可以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问题:

只有贸易大国才可能通过降低进口价格来获益 容易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措施1326.增加政府收入基本观点: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问题:

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关税所得主要还是由国内消费者支付,并且,消费者的支付超过政府关税税收所得。1337.非经济因素:

(1) 民族自尊 (2) 社会公平(3) 国家安全134第二节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1.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2.“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3.国内市场失灵论1351.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

136MC+ttABCDMRMCPP0QM0P1-P0<tP1M12.“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基本观点: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主张通过政府补贴等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企业获胜之后所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问题:双方保护信息的准确性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137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波音与空客138空中客车波音公司(1)自由竞争情况生产 不生产生产不生产-5-51000010000波音或空客生产139空中客车波音公司(2)欧洲政府补贴10生产 不生产生产不生产-551000011000空客生产(-5)(100)140空中客车波音公司(3)欧洲政府和美国政府都补贴10生产 不生产生产不生产551100011000波音和空客都生产,但两国都亏损(-5)(-5)(100)(100)141空中客车波音公司(4)错误信息下的欧洲政府补贴结果生产 不生产生产不生产551050011000两家都生产,但欧洲亏损(-5)(100)3.国内市场失灵论原理:外部性 市场失灵问题:怎样确定这种社会利益,从而选择对确有“正外部性”的行业进行保护?采用什么手段进行保护?142国内市场失灵论:经济分析143bdg关税t310给生产者的补贴S’S1S1D1S0D0世界市场价格价格(万元)国内生产带来的社会边际附带利益(万元)S300S0数量数量第三节

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1.决定贸易政策的基本框架2.贸易政策决定的政治经济学模型

中点选民模型集体行动和有效游说竞选贡献或政治贡献内生关税模型144145

1.贸易政策的制定框架

各种经济单位的利益与政策偏好利益集团的组织贸易政策的制定政府结构和政策制定机制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和政策偏好贸易政策的需求方贸易政策的供给方

1461234⑤6789

2.贸易政策决定的政治经济学模型

中点选民模型

集体行动与有效游说模型 利益集团集体行动的效率 各集团的利益变动程度

“少数人有效游说”

竞选贡献或政治贡献模型 利益集团在竞选中的重要性利益集团在整个政治统治中的重要性147

关税高低是利益集团游说投入的函数,寻求保护的利益集团的游说投入越多,关税水平(保护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简单的内生关税模型中只有一个利益集团参与游说寻求保护。 关税水平是该部门政治游说中要素投入的正函数扩展的内生关税模型中,有两个利益集团参与游说。 关税水平是寻求保护部门政治游说投入的正函数,是反对保护部门政治游说投入的反函数。

148

内生关税模型第七章外汇和利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银行存款、银行汇票等等外币有价证卷特别提款权其它外汇资产外汇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国际间可以自由兑换在国际间广泛被接受,资产的获得快捷方便保证可以得到偿付汇率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直接标价法,大多数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法,美国、英联邦、欧元区国家现实中面对的汇率种类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现钞汇率、电汇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有效汇率第二节汇率的决定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自由浮动外汇市场:供给与需求简单考虑中国和美国,用人民币表示的美元价格供给面:中国的商品或服务出口和外商对中国的投资需求面:进口商,政府、公司和个人购买外国服务,企业对外投资一国的贸易顺差或资本净流入会使本币升值但是,投资和贸易的变化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外汇供求对于汇率的影响在中国的美元市场,横轴表示美元数量,纵轴为直接标价法汇率和利率外汇的未来收益包括:持有外汇本身的收益用外币购买其它资产得到的收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之分:人们愿不愿意拥有外币,不仅取决于外币的未来收益,还取决于本币的未来收益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和预期汇率对即期汇率的影响提高本国利率使得外国市场上本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本币升值货币供求与短期汇率决定货币需求:利率、价格水平、国民收入货币供给:央行决定货币供给的短期效应(改变利率)和长期效应(改变预期汇率)将最终影响短期汇率的决定货币供给影响短期汇率决定第三节长期汇率的决定短期汇率和长期汇率决定上的差别短期内可以假设价格不变和产量不变短期只考虑存量分析,长期还要考虑流量分析长期汇率模型的基本构建:购买力平价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货币供给与长期汇率决定货币市场均衡与长期汇率决定模型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从长期来看完全取决于两种货币的相对供给量与相对需求量。而利率和产出的变化也只有在影响了货币需求的情形下才会使汇率发生变动。货币、利率、产出与长期汇率一个简单的模型相对货币供给存量影响汇率水平,而且弹性为1相对实际收入水平影响汇率水平,但方向相反相对利率水平影响汇率水平,方向相同国际费雪效应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异一定等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异国际费雪效应可以解释利率为何在长期汇率模型和短期汇率模型中会有不同结论长期中,利率上升和通胀预期上升相伴相生短期内价格产出都不变汇率超调主要假设: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劳动力工资具有粘性,他们在面对经济体系的各种冲击时,反应相当缓慢;而汇率是有完全弹性的外汇市场所决定,它对各种冲击立即做出反应第八章国际收支及其调整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产出法国民收入等于GDP加上本国居民从世界上其他地方获得的净要素收入,减去折旧,加上单边转移支付,再减去间接税。为了简便,将国民收入和GDP视为相同的概念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账户支出法:Y=C+I+G+CA=C+I+G+EX-IM消费投资政府购买经常项目余额国民收入恒等式:S=I+CA进一步分解: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和项目分类与国民收入账户不同的是,国际收支账户除了商品和服务交易外,还记录了相关的金融交易经常项目: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金融项目:本国与外国之间翻身的资产交易资本项目:其它导致财富在国家间转移的交易国际收支账户的记录方法复式记账每一笔交易都要记入国际收支账户两次,一次记入贷方,一次记入借方例一:进口香槟酒例二:出国旅行例三: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国债例四:中国免除莫桑比克政府所欠债务第二节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恒等式:经常项目余额+金融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余额=0国际收支账户的各个项目经常项目余额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所有差额金融和资本项目余额包括直接投资、证卷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的交易等的差额统计误差表7.1中国200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目差额贷方借方一.经常项目426,107,3951,725,893,2611,299,785,866A.货物和服务348,870,4561,581,713,1881,232,842,732a.货物360,682,0941,434,601,2411,073,919,146b.服务-11,811,638147,111,948158,923,586B.收益31,437,96091,614,87260,176,912C.经常转移45,798,97952,565,2016,766,222二.资本和金融项目18,964,877769,876,094750,911,218A.资本项目3,051,4483,319,886268,439

B.金融项目15,913,429766,556,208750,642,7791.直接投资94,320,092163,053,96468,733,8722.证券投资42,660,06367,708,04525,047,9823.其它投资-121,066,726535,794,199656,860,925三.储备资产-418,978,4290418,978,4293.1货币黄金0003.2特别提款权-7,11407,114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1,190,31501,190,3153.4外汇-417,781,0000417,781,0003.5其它债权000四.净误差与遗漏-26,093,843026,093,843国际收支平衡余额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者赤字就是国际收支的盈余或者赤字持续的负的国际收支会导致官方储备资产的耗尽,很危险国际收支盈余持续过高,会导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同时央行还面临着如何管理外汇储备一阶增加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问题第三节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已经观察到货币贬值的国家在改善贸易收支方面并不成功,弹性分析法试图对此作出解释弹性的概念:其它条件不变,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假定本国进出口品的供给弹性均为无穷大,本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量可以是无穷大在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的条件下,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决定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综合效应

,货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不影响贸易收支

,货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弹性分析方法的不足只分析了贸易收支,没有考虑金融和资本项目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假定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贸易收支的动态调整现实中,供求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净出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是渐进的,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常常存在一个时滞有些进出口合同是在货币贬值之前就签订好的除了合同价格的问题,交易数量的变化仍然滞后,进而影响贸易收支短期内,汇率的变化并不会完全渗透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上J曲线贸易收支余额时间贸易收支的吸收分析法隐含假定是存在失业,即经济中有限制资源可供利用国际收支与整个国民经济相联系,只有理解经济政策怎样影响总的经济活动关系,尤其是产量变化以后,支出如何变动,才能理解国际收支的变化这里仍将国际收支简化为贸易收支,不同的是,贸易赤字被视为国民支出(吸收)超过国民收入所致;生产和支出共同影响进出口的供求曲线国民收入基本恒等式:Y=C+I+G+X-IM令B=X-IM,A=C+I+G,则B=Y-A若以△B表示贸易余额的变动额,△Y为国内总产出的变动额,△A为国内总支出的变动额,则:

△B=△Y-△A货币贬值分析货币贬值的直接效应△Y闲置资源效应。货币贬值使得出口增加,并引发进口替代,会产生使收入增加的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货币贬值使得出口价格下跌,进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实际收入资源配置效应。贬值使得生产要素从其他部门转向出口部门,总生产率得以改善,实际收入上升货币贬值分析(续)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Ad实际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其他直接效应货币贬值对吸收的间接效应c△Y货币贬值通过收入增加对吸收产生反馈效应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的不平衡一个小国模型第一个式子是货币需求方程,第二个式子是货币供给方程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