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醛(共8篇)_第1页
教学设计醛(共8篇)_第2页
教学设计醛(共8篇)_第3页
教学设计醛(共8篇)_第4页
教学设计醛(共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醛(共8篇)篇:醛的设计

第二节《醛》的教学设计

海南省琼中中学王大坤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二节:醛。由于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和用途,但是由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节醇酚,对乙醇地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了解。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乙醇可以催化氧化得到乙醛,所以本节课的导入比较容易;并且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学生也能比较轻松的得出乙醛的化学性质。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想在这节课中掌握好难度比较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要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要求学生要理解醛基的加成和醛基的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4、要求学生也要了解醛类的含义和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与信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两个实验,是培养同学们观察实验的全面性和操作规范的较好材料,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操作中试剂量的要求,同时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醛有机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难点醛的氧化反应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篇2:《醛》的教案

东厦中学吴伟青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

第二节乙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二、【学情分析】

高二(15)班学生是面上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有所欠缺,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让学生较直观理解反应的历程。且学生在第二节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初步知道有机化学中用氧原子或氢原子数目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开始建构“结构决定给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模式,知道学习一类物质通过学习一种典型代表物质,同一类物质的通性。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乙醛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乙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醛基是醛的官能团,紧紧抓住醛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特点,掌握并从结构上理解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2.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有关实验要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四、教学重点

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五、教学难点

醛的氧化反应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醛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二、乙醛的结构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氢气加成)

(2)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2ch3cho+o22ch3cooh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④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篇3:第三章第二节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第三高级中学学科:化学编写人:高国忠审稿人:张磊

第三章第二节醛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记住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2)能说出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3)熟悉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难点:醛的氧化反应四、学情分析

我们在必修二中曾经学习过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可以从中引入对乙醛知识的学习。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学习性质。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完成学案填写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实验仪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醛是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引发室内污染的罪魁祸首—甲醛及乙醛都是重要的醛,今天我们将学习醛的结构与性质。引入新课。(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1: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具体地来认识一下。学生观察模型,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色、态及嗅一下气味。[学生活动]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讲]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类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因此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峰面积较大或峰高较高的是甲基氢原子,反之,是醛基上的氢原子。[指导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将分子量、沸点、溶解性与丙烷和乙醇进行比较。[过渡]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ho,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讲]烯烃和醛都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这是两者的共性。但是,c=o双键和c=c双键结构不同,产生的加成反应也不一样。因此,能跟烯烃起加成反应的试剂(如溴),一般不跟醛发生加成反应。探究2:氧化反应[讲]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ch3cho?5o2?点燃4co2?4h2o催化氧化:2ch3cho+3o22ch3cooh[讲]乙醛不仅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学生活动]分组完成实验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投影]

总结: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反应最终生成物可巧记为:乙醛和银氨,生成某酸铵,还有水、银、氨,系数一、二、三。]实验注意事项:1.试管内壁应洁净。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止生成易爆物质)。实验现象:反应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讲]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cu(oh)2也能使乙醛氧化。②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cu(oh)2氧化

学生实验:完成实验3-6: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的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讲]实验中看到的沉淀是氧化亚铜,由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实验中的cu(oh)2必须是新制的,制取氢氧化铜,是在naoh的溶液中滴入少量cuso4溶液,naoh是明显过量的。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可用于在实验里的检验醛基的存在,在医疗上检测尿糖。[问]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乙醛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醛基?[讲]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存在。此两个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讲]乙醛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这样的弱氧化剂氧化,由此可知乙醛的还原性是很强的,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溴水因被还原而使溶液褪色。醛类的主要性质:[讲]醛类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团,它对醛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推测出醛类物质可能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与银氨溶液及新制的cu(oh)2反应。[联想启发]如果醛类物质有这些化学性质,则体现了醛基有什么性质?;

[总结]指导学生对这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如:醇、醛、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

一、醛的结构和物理性质二、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十、教学反思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科学地接受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以下几点: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2、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3、形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记忆的学习习惯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篇4:乙醛教学设计

《醛》教学方案设计

赣州一中郭军民(江西赣州341000)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二学生

2、学科: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药品的准备,仪器的准备,具有一定的操作动手能力。【教学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概念;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范围在这里得到了扩展和延伸。【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烃的含氧衍生物”内容,是继醇类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从学科结构意义上看,高中化学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醇、羧酸)中,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可以引入羟基又可引入羧基,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氧化还原的实质、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认识。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转载于:醛的教学设计)从形式和本质上认识有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学习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还原性)(2)难点

将有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形式”概念如何纳入已经建构好得氧化还原“本质”概念中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实现概念理解

【教学方法】1、学法指导

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学习法、类比学习法来完成任务。2、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与学法相对应的实验探究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分析结构预测性质

【对比思考】

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醛的加成反应,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从而引入有机中的氧化还原概念。三、破解疑惑,本质归一

有机物得氢,还原反应。继续提出问题,乙醛能否发生氧化反应,体现还原性呢?四、引出问题,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简要梳理

预测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可能的现象?以及被氧化的产物?(学生互动)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讨论)上述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过度到工业制备大量乙酸,是氧化乙醛的方法。五、优化统整,反馈提升ch3ch2ohch3ch3cooh得h还原加o氧化

与h2发生加成反应在c-h间插入o有机物去h加o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去o加h是还原反应。【课外延伸】1、制镜工业经历千年历史,请以“镜子的发展”为题,感受镜子的故事。2、体内糖类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呢?【课后巩固】1.下列试剂中,常用来检验醛基的是a.银氨溶液b.新制cu(oh)2悬浊液c.naoh溶液d.fecl3溶液2.下列物质中,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的是a.ch2=chch2ohb.ch3coch3c.ch3ch2chod.hoocch2ch33.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a.乙醛的银镜反应b.乙醛制乙醇c.乙醇制乙醛d.乙醇制乙烯4.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ch3chob.so2c.c6h6d.ch45.在2ml0.2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2ml0.2mol/lnaoh溶液后,再加入4~5滴乙醛,加热时无红色沉

淀生成,其原因是

a.乙醛不足b.氢氧化铜不足c.naoh溶液不足d.硫酸铜不足6.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ch(ch3)cho。根据学过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它能使溴水褪色c.它可与银氨溶液反应d.若催化加氢,最终产物是c10h20o【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在教学模式和过程确定以后,应当通过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融合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三个方面来实现教学设计。1、教学手段

感识问题———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实践到理论的规律,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乙醇和乙醛结构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化学学习的兴趣。由对乙醇和乙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有机物之间的转变实质是官能团之间的转变”的理性认识,加深了官能团概念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之间的转变关系,形成以官能团之间变化为主线的认知结构。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再用理论去论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总结与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两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例如,反思实验过程中如何使生成的银能更好地附着在试管壁上,试管壁上油污的除去;硝酸银溶液的配制。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师生互动,共同归纳醛基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得出醛类化合物的共有性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2、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融合信息技术(flash动画、powerpoint)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手写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和思考。3、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探究的办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之后的反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并对物质探究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的科学认识方法。作者联系电话:***篇5:醛典型教学设计《醛》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化学柴守玉

证书编号080600联系电话:***课程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烃的含氧衍生物,它是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其官能团为醛基。由于醛基的活泼性,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教材中所介绍的是最简单的一类醛——饱和一元醛,是由烷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可用通式cnh2n+1cho表示,其代表物是乙醛。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概念;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范围在这里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另外,教材还注意了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学进一步了解甲醛和丙酮的结构性质。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及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而学生通过必修2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初步学习,已基本认识到有机化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加以多次应用。因此,本节内容学习起来相对较易。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发地掌握乙醛的性质。设计思路:醛的性质主要分为醛基被氧化和醛基被还原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应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手段,从结构上,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醛基的被氧化和被还原。醛基不仅能被强的氧化剂氧化,而且还能被弱的氧化剂氧化。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是醛类的特征反应,在该反应中醛基表现为强还原性。设计使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了解醛基的强还原性的同时,认识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制备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关于重要的有机物(乙醇、乙醛、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对各类化合物进行相互关联,使他们在探究学习中,逐渐达到前后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终在认识上产生理性飞跃。教学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在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将乙醛性质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因此,在“结构决定性质”中采用“类比推理,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性质反映结构”中采用“结构演绎,归纳讨论,提升理解”的“理论推导——形成概念”的教学模式。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2.了解醛类及甲醛的结构和性质。教学流程:

一、实验探索,认识现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木兰辞》中有一句同学们很熟悉的诗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而我们大家每天起床后都要梳妆打扮一番。在你梳妆打扮的时候,少不了要用到镜子,你知道镜子是怎样制出来的吗?镜子上的那一层银是怎样镀上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制镜子的原理。(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简要实录:通过古诗句引入新课,又结合日常生活中镜子的使用以及教师

提出的两个设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室里很多学生露出了会心的笑意,并且产生了动手做实验的冲动。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制镜原理”。)(二)(课件投影)实验探索,感性认识[探究实验一]学学制镜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相关实验,按如下步骤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强调:请大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你的实验失败。③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④这个反应又叫银镜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反应原理来制镜子,不同的是使用葡萄糖将银镀在玻璃片上。该反应原理也用在保温瓶胆上镀银。(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制镜原理”。同时,经过对实验现象——银镜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乙醛具有强还原性,而乙醛具有的性质又与其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乙醛的结构、性质、用途埋下伏笔。)

(简要实录: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6人一组,分工合作,积极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银镜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反应中ag+转化为单质银,说明乙醛具有强还原性。教师因势利导:决定物质性质的因素是什么。)二、分析现象,把握本质

书写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一)(课件投影)请结合乙醛分子比例模型确定乙醛的结构,并与乙醇分子的结构对比,指出二者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设计意图:各小组通过对乙醛分子比例模型的研究,得出乙醛的结构。同时,通过乙醛、乙醇分子的结构对比,认识到醛基(—cho)是决定乙醛性质的关键因素。)(简要实录:学生认真研究乙醛分子比例模型,很快得出乙醛的结构。并通过分析乙醛、乙醇结构的不同之处,完成教师的设计意图。在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后,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

(课件投影)

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结构式:

结构简式:ch官能团:

(二)(课件投影)请根据“制镜”实验中对乙醛的认识及课本相关内容,总结乙醛的物理性质:

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较低,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等互溶。(设计意图:从外观上再次认识乙醛。)(简要实录:学生积极回忆、查阅课本,总结乙醛的物理性质并积极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课件投影)请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书写:1、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2)催化氧化:(请指出断键位置。)

(3)银镜反应:(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和组内讨论,完成乙醛简单化学性质的总结。)(简要实录: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组内积极讨论后,学生选出学生代表到黑板上默写方程式。书写完毕后,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修改、补充,同时教师强调催化氧化和银镜反应中的断键位置以及关于银镜反应的几点说明。)(课件投影)关于银镜反应的说明:①此反应最终生成物可巧记为: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②—cho~2ag1mol2mol(课件投影)[探究实验二]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按如下步骤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强调:请大家注意该反应中试剂的用量:实验要求氢氧化钠过量,保证碱性环境,并且加热条件下实验才能成功。第2篇:《醛酮的化学性质》先行组织者教学设计

《醛、酮的化学性质(1)》先行组织者教学设计宁德市东侨实验学校徐庆钟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鲁科版高二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的第二课时,是一节新授理论课。本节内容是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延续,是前一课时醛、酮结构的运用,也是后续学习糖类和有机合成的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把醇和羧酸等烃的衍生物衔接起来;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充分运用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用醛、酮的结构来预测它们的主要化学性质。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前一课时醛、酮结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对利用结构推断性质来说,醛、酮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具有培养学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重要功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结构,启发他们结合已有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推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结合使用表2-3-1.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写出的推测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羟醛缩合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让学生将此反应与烯烃的自身加成反应做对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三、设计思想“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授新知识之前首先为学生设置一个能把握所授知识本质、对新知识具有引导性、起到纲举目张作用的知识构架——“组织者”,因为组织者必须在正式教授新知识之前呈现给学生,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它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并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下面以“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内容为例分别说明:1.“设计”组织者,建立新构架“先行组织者”的设计是四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对新知识的同化过程和学习效果,具体设计方法有两种:

(1)提炼、概括学生原有知识,形成“先行组织者”;(2)适当引伸、拓宽原有知识,形成“先行组织者”。在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醛、酮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反应中可能发生的化学键断裂方式,引导学生得出醛、酮化学性质教学的“先行组织者”:

(1)醛、酮分子结构中的碳氧双键可打开一个π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2)醛基上的碳元素的氧化数为+1,而在不断裂碳碳键的前提下,该碳元素的氧化数最低为-3,最高为+3,因此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醛与酮分子中的α—H受官能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碳氢键可以断裂,发生取代反应,在下面的授课中就围绕着这一知识构架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2.围绕“组织者”,探究新知识“组织者”出现,使学生思维有了明确的导向,同时激发了学生急欲一探究竟的意愿,在醛、酮化学性质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并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归纳得出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1)醛、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氢氰酸、氨及衍生物、醇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2)醛能被弱氧化剂、氧气等氧化,而酮不能;

(3)醛与氢气加成时表现出氧化性,与弱氧化剂或氧气等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以上结论验证了“组织者”导向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上升为理论,而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这一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3.总结新规律,完善新构架

这一环节在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后回头重新审视“组织者”,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依据,对“组织者”内容加以限定,使之更为具体、明确,上升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知识构架,作为以后分析问题的工具和同化其它新知识的构架,在醛、酮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得出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后,便引导学生重新回到醛、酮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得出醛、酮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醛、酮分子中官能团上的碳氧双键易打开,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但碳氧双键有极性,与氢氰酸等试剂加成时,氰基加在碳原子上,氢原子加在氧原子上;从键的极性、试剂类型等角度启发学生总结反应规律,进一步指导学生依据反应规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方法上加以引导:羰基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历程。(2)醛的醛基上碳元素的氧化数为+1,所以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醛被氢气还原成醇,也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氧气等氧化成羧酸盐或羧酸;而酮不能与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反应。(3)除了上述讨论的性质外,醛酮中的羰基还可能发生加聚、缩聚等反应,醛酮中的α—H在羰基影响下易发生取代反应等,上述讨论对“先行组织者”中的分析、推理作了进一步的升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从事物的变化本质角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了新的完整的知识构架,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练习巧变式,应用新构架

通过多种变式练习,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各种认识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上应用新的知识构架,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掌握规律、迁移应用的作用。A.识记、理解层次;B.应用、分析层次;C.综合层次。在上述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经过提出问题、建立构架、总结归纳、认清本质、完善构架、练习巩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并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锻炼了分析推理能力,在课堂中学生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状态。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饱和一元醛、酮与氢气、氢氰酸、氨及衍生物、醇所发生的加成反应,并能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有α—H的醛、酮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掌握醛、酮的加成反应(包括羟醛缩合反应)是增长有机物碳链的重要途径。2、过程与方法

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初步建立起根椐结构预测反应类型的一般思路,学会预测、演绎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通过甲醛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醛、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通过此反应来推出醛、酮与其它极性试剂的加成。(2)初步学会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来预测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教学难点:醛和酮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反应方式;醛、酮的自身加成。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

(问题提出)请同学们探讨下列问题:

1、醛和酮的结构中含有什么官能团?2、醛、酮的羰基能否发生加成反应?为什么?学生复习:醛、酮的官能团及结构式

同学们思考:醛、酮的羰基能否发生加成反应?为什么?从新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记忆复诵策略

探究知识启迪思维策略

(交流探讨)

(投影动画)醛、酮羰基的极性结构。(投影动画)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断键位置(过渡)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羰基的加成反应(交流探讨)

(投影动画)不饱和基团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历程;羰基与极性试剂的加成示意图(交流探讨)几种极性试剂的电荷分布(投影)教材P72页表2—3-1前三部份(交流探讨)

(投影)醛、酮与氢氰酸的加成(迁移应用)试写出乙醛与氢氰酸、氨及甲醇反应的产物及反应过程(投影)教材P72页表2—3-1;三个反应历程(交流探讨)醛、酮的自身加成(师讲解)醛、酮自身加成的产物分子中含羟基和醛基,所以也叫羟醛缩合反应(迁移应用)醛、酮自身加成反应的应用

(提出问题)醛、酮羰基能否与氢气加成呢?(投影动画)醛、酮与氢气反应的flash动画及加成示意图。师生共同分析:羰基是不饱和的极性结构学生探讨、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学生由动画回忆巩固:不饱和基团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历程;学生分析:羰基与极性试剂加成的方式(具体)学生思考:几种极性试剂的电荷分布;归纳:极性试剂的电荷分布规律学生从羰基的加成历程来探讨:醛、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学生分组练习写出:乙醛与三种试剂反应的生成产物及反应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醛、酮能否自身加成?师生共同分析:加成方式(具体);将此反应与烯烃的自身加成反应做对比。练习:已知某些醛类之间可以缩合成羟醛,羟基受热很容易脱水生成不饱和醛,试写出以乙醛为原料(无机试剂可以任选),合成1—丁醇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推出:醛、酮与氢气的加成观看动画,写出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从结构推导性质;初步建立由结构预测反应类型的思路探讨、学习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消化难点。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巩固羰基加成反应历程,学会演绎的学习方法。全面的学习醛、酮性质;强化羰基的加成反应历程;初步运用演绎的学习方法加深了解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初步设计有机合成路线。进一步强化羰基的加成,复习还原反应。交流合作策略理论指导实践策略自主探究策略知识建构策略

适当练习,适时反馈策略技能性知识教学策略知识运用反馈策略事实性知识教学策略(总结)(投影)醛、酮的羰基可与下列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与氢氰酸加成;还能与氨及其衍生物、醇等发生加成反应;自身加成;与氢气加成。(总结提高)羰基的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特别是增长碳链的反应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学生回忆、整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增长碳链)总结、提升:羰基的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意义加深知识理解

强调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并为以后学习有机合成打下铺垫。【作业】

1、网上查阅了解化学家格林尼亚和了解、欣赏“黄鸣龙还原法”2、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3、完成P79页第1题前四个反应

课后巩固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感受化学家所做的巨大贡献,增强学习的兴趣。七、板书设计第3节醛和酮糖类二、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

几种与醛、酮反应的试剂及加成产物羰基的加成规律羟醛缩合反应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实践证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绎推理的能力及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点。本节课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的学习方法,学会预测、演绎的学习方法,学会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学生对笔者教学方法的反映:(1)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容易理解。(2)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第3篇:高中化学选修乙醛醛类教学设计醛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醛的概念及醛的通式RCHO。2.乙醛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3.乙醛的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4.乙醛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5.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理解。6.乙醛的用途。7.醛类的官能团及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8.醛类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9.甲醛的物理性质和特性。(二)能力训练点1.观察能力

本节的两个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全面性和操作规范的较好的材料,应组织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操作中试剂量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试做,加强实验的规范。2.类推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CHO结构特点,推论乙醛的化学性质;设计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被新制的Cu(OH)2氧化成乙醛的反应事实,比较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分析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这种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思维实践的过程。3.归纳思维能力

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乙醛的化学性质(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发生在哪些基团上,归纳出醛类的官能团即-CHO。以及分析CH3CH2OH生成乙醛,乙醛生成乙酸的性质,归纳出氧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出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让学生观察银镜实验或让学生做该实验时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严谨,特别是实验操作及药品用量的准确性,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光亮的银镜的产生,化学实验现象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试剂用量准确、规范,这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素材。2.“由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训练。通过乙醛化学性质的分析,类推醛类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的思想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

乙醛的性质和用途。2.难点

乙醛的加成和氧化反应的机理,及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慨念。缩聚反应的实质。3.疑点

酮也含有C=O(羰基)能否像醛一样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4.解决办法

先让学生复习乙醇催化氧化而生成乙醛的反应,指出其官能团是醛基,导出醛的概念,得出醛的通式。展示乙醛分子模型。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乙醛与乙醇氧化的衍生关系,为形成“乙醇乙醛乙酸”知识链做准备。在讲解乙醛的化学性质时,仍然采用“结构——性质——用途”的模式,让学生从结构入手分析,推导乙醛的化学性质。例如:醛基的加成,在学生已有烯烃中C=C的加成知识基础上,学习C=O的加成。醛基的氧化反应,教材中是通过银镜反应和跟新制得的氢氧化铜反应来说明乙醛被氧化生成乙酸。在讲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说明氧化反应的发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氧化的实质,可从结构上进行分析,醛基上氢的原子由于受C=O的影响,变得较活泼易被氧化。同时从氧化剂的强弱分,得出醛基也可以被其他的一些强氧化剂所氧化。关于有机反应中氧化还原概念的讲解,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无机中学习的氧化还原的概念,再分析银镜反应中,银的化合价由+1→0,说明银是被还原生成的,那么乙醛必定被氧化了。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得氧(去氢)、失氧(加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引入有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酮能否像醛一样,发生加成、氧化的反应,可以比较二者结构的异同,指出酮含有羰基,但羰基上并不连有H原子,再结合醛基发生加成、氧化的结构特点,不难得出酮可加成但不可进一步被氧化的结论。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乙醛的分子模型、投影仪、乙醛、2%的硝酸银溶液、2%的氨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硫酸铜溶液、自来水、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第二课时:投影仪。五、学生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1.复习听写乙醇的有关方程式,一学生在黑板上书写。2.以[学案导学]为引导,自学阅读教材,掌握乙醛的物理性质及其他较简单的内容。3.观察乙醛分子模型、样品。4.分组做乙醛发生银镜反应及与新制得的氢样化铜的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5.对[学案导学]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挑选部分学生作总结性发言。第二课时1.写有关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学生在黑板上书写。2.阅读教材P144~145,并完成[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3.分组讨论归纳总结醛类的化学性质。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知识教学点

(1)醛的概念及醛的通式RCHO。(2)乙醛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3)乙醛的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4)乙醛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5)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理解。(6)乙醛的用途。2.能力训练点(1)观察能力。(2)类推思维能力。(3)归纳思维能力。3.德育渗透点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整体感知

醛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在知识编排上前承醇类,是醇催化氧化的产物,后连接羧酸,因为醛进一步氧化即得羧酸,在讲解时,要注意这些知识点前后联系。使学生了解这些化合物的衍生关系,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进一步的准备。(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回顾】请同学们写出乙醇被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一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书写。【引题】乙醇氧化的产物是乙醛,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乙醛的结构,并阅读教材140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填写[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学案导学]内容设计:

[学案导学]

第三节乙醛一、醛的结构

1.乙醛是____基跟____基的生成物。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2.醛是________的化合物。其通式是____________其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思考】同碳原子数的醇和醛在分子组成和结构的区别是怎样的?【板书】第三节乙醛一、醛的结构

乙醛:分子式C2H4O结构简式或CH3CHO醛类的通式:R-CHO【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讨论醇与醛在组成上相差两个H原子,在结构上醇是烃基与-OH相连,而醛是烃基与-CHO相连。【教师活动】展示乙醛的分子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增加感性认识。【板书】二、乙醛的物理性质

【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0页乙醛的物理性质一自然段,并完成[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2分钟)

[学案导学]内容问题设计:二、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是_____色的_____体,具有_________气味。沸点_______,________挥发。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讲】(从结构入手分析乙醛的化学性质。)-CHO是乙醛的官能团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1~143页乙醛的化学性质,然后填写[学案导学]有关内容。[学案导学]内容问题设计:三、乙醛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写出乙醛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思考】(1)该反应的机理是怎样的?[说明]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催化氧化成乙醛,实质是脱去两个氢原子,我们称之为氧化反应,而乙醛与氢气加成是乙醇催化氧化的相反的过程,即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A.银镜反应:

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再向其中滴入几滴乙醛溶液放在水浴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反应,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在实验中如何制备银氨溶液?2.某同学在银镜反应实验中,没有得到光亮的银镜,试分析造成实验失败的可能的原因。B.乙醛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CuSO4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加热至沸腾,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反应,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将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几滴乙醛并加热至沸腾,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试分析买验失败的原因。【学生活动】分组(四组)做实验5-5和5-6,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具体操作详见教材。并讨论[学案导学]提出的有关问题。【集中讲解】1.加成反应

反应机理:实质上是在上发生加成,与的加成类似。2.氧化反应

A.银镜反应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CH3CHO+2[Ag(NH3)2]++2OH→CH3COO-

+NH4++2Ag↓+3NH3+H2OB.与Cu(OH)2溶液反应Cu2++2OH-=Cu(OH)2↓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分析:上的氢原子由于受C=O的影响,活性增强,不仅能被强氧化剂氧化,也能被一些弱氧化剂氧化生成乙酸。说明:(1)要保证两个实验成功,所用的银氨溶液及Cu(OH)2悬浊液必须是新制备的,且呈碱性。做银镜反应的试管,要保持清洁,最好用碱液处理。(2)CH3CH2-OHCH3CHOCH3COOH。(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比较。【板书】四、乙醛的用途及工业制法

【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3页有关内容,并完成[学案导学]提出有关问题:[学案导学]内容问题设计:四、乙醛的用途及工业制法1.列举乙醛的重要用途。2.写出工业上制取乙醛发生的化学反应。【集中讲解】

五、乙醛的用途及工业制法1.乙醛的重要用途:

2.工业上制取乙醛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乙醇氧化法

2CH3CH2OH+O2CH3CHO+2H2O(2)乙炔氧化法

2CH2=CH2+O22CH3CHO(3)乙烯水化法

CH≡CH+H2OCH3CHO(四)总结、扩展、答疑(投影总结、扩展

1.是醛的官能团,由于是不饱和的,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还原成醇,又由于H原子受羰基的影响,很活泼易氧化,甚至被弱氧化剂如:Cu(OH)2所氧化生成乙酸。2.从分子组成上看,乙醛比乙醇少两个氢原子,比乙烯少一个氧原子,比乙炔少一分子水,所以在工业上乙醛可以通过乙醇氧化、乙烯氧化、乙炔水化而制备。(五)布置作业1.做本节课后习题第1题。2.做本节同步练习题(1-5)。第二课

(一)明确目标1.知识教学点

(1)醛类的官能团及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2)醛类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3)甲醛的物理性质和特性。2.能力训练点(1)观察能力。(2)类推思维能力。(3)归纳思维能力。3.德育渗透点

(1)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2)“由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训练。通过乙醛化学性质的分析,类推醛类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的思想教育。(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复习回顾】

1.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在练习本上书写)(1)乙醛与氢气加成:(2)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3)乙醛被新制得的氢氧化铜溶液氧化

2.写出醛的通式________,并判断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醛类

A.HCHO

B.CH2=CH-CHOC.C6H5-CHO

D.【引题】(第2题中)HCHO、CH2=CH-CHO、C6H5-CHO在结构上和化学性质上与乙醛相似,通称醛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醛类,并完成[学案导学]有关内容。[学案导学]问题设计:五、醛类(一)甲醛

1.甲醛的分子式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思考】(1)从结构上看甲醛与其他醛类,有什么区别?(2)在甲醛中的两个氢原子有没有区别?2.甲醛的物理性质

甲醛又叫_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体。溶解性_________福尔马林是质量分数含___________的甲醛水溶液。【思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甲醛

B.福尔马林

C.石碳酸

D.沼气3.列举甲醛的重要用途:

4.甲醛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与氢气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2)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新制得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4)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怎样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2)乙二醇分子间,能否发生缩聚反应,入能发生,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醛的同分异构体以C7H14O1.官能团位置异构:C7H14O可写成C6H13-CHO,找C6H13-的碳干异构数目,即该C7H14O分子-CHO官能团位置异构数目。2.类别异构:(同碳原子数的醛和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六、丙酮

1.丙酮的分子式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酮的通式________【思考】(1)酮与醛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2)写出丙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集中讲解】(一)甲醛1.甲醛的结构特点:

(1)甲醛的分子式CH2O,结构简式HCHO,结构式

(2)分析:从结构上看甲醛是H原子与-CHO直接相连,没有烃基。结构很特别,与羰基相连的两个H原子在性质上没有区别,受羰基的影响,两个H原子都非常活泼。2.甲醛的物理性质

甲醛又叫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福尔马林是质量分数含35%~40%的甲醛水溶液。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3.甲醛的化学性质(1)与氢气加成HCHO+H2→CH3OH(2)银镜反应HCHO+2[Ag(NH3)2]++2OH-→HCOO-+NH4++2Ag↓+3NH3+H2O=反应产物HCOO-中仍含有-CHO,可进一步与银氨溶液反应。(3)与新制得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HCHO+2Cu(OH)2→HCOOH+Cu2O↓+2H2O(4)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

[注意](1)反应机理是酚脱去邻位上的两个氢原子,醛脱氧生成水。(2)缩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如水、氨等分子)的反应。(二)醛的同分异构体1.官能团位置异构:2.类别异构:

(三)醛类的化学通性:1.与氢气加成RCHO十H2CH3OH2.银镜反应

RCHO+2[Ag(NH3)2]++2OH-→RCOO-+NH4++2Ag↓+3NH3+H2O3.与新制得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六、丙酮

1.丙酮的分子式C3H6O,结构简式CH3COCH3.酮的通式R1COR2酮是羰基直接与两个烃基相连,没有与羰基直接相连的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氧化反应。2.丙酮易挥发、易燃烧,可跟水、乙酸及乙醚等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3.丙酮的化学性质:

CH3COCH3+H2CH3CHCH3(三)总结、扩展、答疑(投影)总结、扩展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nH2n+1CHO或CnH2nO,由于醛类物质都含有醛基,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它们都能被还原成醇,被氧化成羧酸,都能发生银镜反应等。2.饱和一元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具有相同的通式CnH2nO,从分子组成上看比乙烯多一个氧原子,其通式也可以看做CnH2n-2·H2O,它们燃烧时耗氧量与同碳原子的炔烃相同,生成的水与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相同。3.甲醛具有饱和一元醛的通性,同时要注意甲醛结构的特殊性,两个氢原子都非常活泼,都能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四)布置作业

1.本节课后习题146~147页第2~5题。2.做本节同步练习题6~12题。第4篇:醛教案班

级:高二⑿班

间:2008年5月21日主讲教师:黄庆发课

题:第二节醛

教学目的:1:了解醛的物理性质、用途。2:理解醛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的实质。3:进行学法指导。4:进行健康、化学史等教育

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难

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过

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2CH3CH2OH+O

22CH3-C-H由“醇脱氢成醛”引出新课

三、学习新课

㈠.常见醛:甲醛、肉桂醛、苯甲醛㈡.代表物-------乙醛

1.结构:

O

一元醛的通式:CnH2nCH官能团:

CHO

结构简式

CH3CHO

分子式:C2H4O

2.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70.8OC,易挥发,能与水、乙醇互溶。3.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

OCH

3CH+H

2CH3CH2

OH②氧化反应

⑴可燃性:2CH3CHO+5O2

2CO2+4H2O

2C2H2(H2O)+5O2

2CO2+4H2O⑵催化氧化:

O2CH3

CH+O2

2CH3COOH

⑶被弱氧化剂氧化

Ⅰ、银镜反应:分析讨论、视频

①AgNO3+NH3H2O====AgOH+NH4NO3

②AgOH+2NH3H2O====Ag(NH3)2OH+H2O③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Ⅱ、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视频、分析讨论①Cu2++2OH-=====Cu(OH)2

②CH3CHO+Cu(OH)2

四、小结

①醛加氢成醇

重点、学法

②醛加氧成酸巩固练习:

1、2(略)

五、作业

P59习题

3、4、5

CH3COOH+Cu2O+2H2O

第5篇:《醛》的教案

第二节乙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二、【学情分析】

高二(15)班学生是面上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有所欠缺,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让学生较直观理解反应的历程。且学生在第二节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初步知道有机化学中用氧原子或氢原子数目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开始建构“结构决定给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模式,知道学习一类物质通过学习一种典型代表物质,总结同一类物质的通性。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乙醛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乙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

1.醛基是醛的官能团,紧紧抓住醛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特点,掌握并从结构上理解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2.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有关实验要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四、教学重点

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五、教学难点醛的氧化反应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回顾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复习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断。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什么产物?(用方程式表示)

2.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展示】展示实验室中的乙醛溶液,学生总结其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指导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新闻视频】乙醛是否只存在实验室中,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下东方卫视的新闻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总结信息[疑问]喝酒脸红的罪魁祸首是不是酒精?(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很熟悉而又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那么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乙醛。[动一动]已知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每组同学桌上有一些球棍(黑球——C,红球——O,白球——H),请动手组装出其可能存在的结构(球棍模型)[学生活动]组装模型,可能得出两种结构[提问]利用什么方法确定它的结构呢?[展示]氢核磁共振谱图,提问可以得出的信息,从而确定乙醛的结构让学生根据结构在学案中写出乙醛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H3CHO

或—CHO

[ppt展示]

[过渡]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HO,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分子中存在不饱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学生活动]思考,并在学案中写出乙醛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2.氧化反应

[过渡]乙醛还有哪些性质呢?新闻中给我们信息,乙醛可以被氧化生成乙酸

CH3CHO→CH3COOH,通过分析,这个过程得到氧原子发生氧化反应,写出乙醛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1]如何快速检验乙醛的还原性呢?设计实验

现象

结论

取1ml乙醛溶液于

试管中,再2-3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紫红色立即褪去

乙醛具有还原性

[过渡]从两个反应中,我们知道乙醛可以被两种强氧化剂氧气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体现出其还原性,那乙醛的还原性究竟多强,能否选用合适的试剂检验。[实验探究2]如何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乙醛还原性的强弱呢?(学生思考并提出弱氧化剂,告诉学生有两种弱氧化剂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让学生通过课本试剂实验分组完成)

(课件投影)实验3-5:与银氨溶液反应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一洁净试管,加入1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2.滴入3滴乙醛,振荡将试管放于热水浴中温热

(实验要求:组内合作,注意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设计意图:通过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的又一个分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进一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认真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同时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板书]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过渡]为进一步乙醛的还原性,我们还选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其反应,看实验3-6.[实验演示]实验3-6: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试管里加入10%NaOH溶液2ml,2%CuSO4溶液4-6滴生成砖红色沉淀

乙醛具有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Cu(OH)2氧化。2.振荡后加入乙醛0.5ml,直接加热

(课件投影)实验现象:有砖红色(Cu2O)沉淀生成。[学生活动]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思考:(1)本反应的反应环境是酸性还是碱性?(2)Cu(OH)2中Cu的化合价?(3)该反应的产物可能是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板书]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讲]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可用于在实验里的检验醛基的存在[例题分析]1.将1mol/L的CuSO4溶液2mL与0.5mol/L的NaOH溶液2mL相互混合后,再加入40%的乙醛溶液0.5mL,煮沸后未见红色沉淀出现,失败的原因是()

A.乙醛用量不足

B.硫酸铜用量不足C.加热时间太短

D.氢氧化钠用量不足[小结]根据板书内容进行总结[例题分析]见学案

[思维拓展]结合乙醇的性质,回归“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回顾,思考观察、回答

观看视频,总结信息思考回答思考

讨论、填写学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思考,书写方程式思考

思考,填写学案

思考,设计实验,填写学案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实现,得出结论思考并回答

推测能与银氨溶液的反应,与新制Cu(OH)2的反应分组实验

学生先设计方案后动手实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银氨溶液的配制,银镜反应的条件和现象。注意观察实验,总结反应现象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回答

七、板书设计第二节醛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

二、乙醛的结构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氢气加成)(2)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2CH3CHO+O2

2CH3COOH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④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第6篇:戊二醛

戊二醛

戊二醛是一种速效广谱的化学灭菌剂,同时还是一种优良的革鞣剂、组织固化剂、蛋白质交联剂。特别是碱性戊二醛溶液,能快速高效地杀灭大多数细菌、细菌繁殖体、真菌、芽孢和病毒等,且对人体毒性很低,被誉为第三代化学杀菌剂,受到国际上的好评。戊二醛又名1,5-戊二醛,为无色或浅黄色略带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易溶于水、乙醇,溶于苯。纯品在常温下可被空气氧化或发生缩合、聚合等反应,一般是制成较稳定的酸性水溶液储存,产品主要有25%和5%两种规格。工艺技术

戊二醇氧化法

1,5-戊二醇在Cu-Zn催化剂存在下于320°C减压气相脱氢或在10%(质量分数)Ag/A203催化剂存在下于400°C空气氧化制得戌二醛,收率为80%。双烯加成法

双烯加成法是由丙烯醛和乙烯基乙醚经狄尔斯-阿德尔加成反应在170°C和一定压力下进行的,无需催化剂存在,需加一定量的阻聚剂。反应生成2-乙氧基-3,4-二氢吡喃,提纯分离是在两个减压塔中进行的,先在较小真空下蒸馏回收丙烯醛,再在40°C、0.00266MPa下蒸出乙氧基双氢吡喃。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在装有搅拌器和泡罩塔的反应器中在85%H3P04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酯等存在下于适当的温度和减压下酸性水解制得25%戊二醛,反应同时蒸出乙醇,收率80%。再经脱色、过滤、蒸出乙醇后得戊二醛产品。巴斯夫公司在制备乙氧基双氢吡喃时,是采用两个置换反应器。第一个为外循环式,反应温度150°C;第二个为管式,反应温度为175°C,压力147.5x10Pa。为了防止聚合,需加入0.3%的阻聚剂对苯二酚,收率为88.8%。在第一步的加成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主要为稀土元素复合催化剂,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也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收率接近90%。在第二步的水解反应中,采用磷酸、烷基二元酸、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复合催化剂,反应条件缓和,催化剂可方便地中分离出来循环使用。采用卤化锌,尤其是碘化锌为催化剂,采用加压水解或常压下的低酸量的催化水解,可简化操作,缩短反应时间并提高产率,在最佳条件下戊二醛的最高收率可以达到75%。此法经过改进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工业合成戊二醛普遍采用的方法。此法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工艺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污染小、操作方便等发展优势,是目前国内外工业上生产戊二醛的主要方法。还原法

由戊二酸催化加氢合成戊二醛的还原法已实现工业化。中国生产己二酸的副产物为戊二酸,且产量较大,亟待开发利用。在选择合适的催化反应条件后,与现行的吡喃法相比,成本可下降20%。从应用角度来看,该产品用作皮革鞣制剂和消毒剂,未转化的戊二酸可不经分离而直接使用(其中还有少量的己二酸和丁二酸),并不降低其使用的价值,但却能大辐度降低生产成本,与吡喃法相比,可以省去分离过程,使成本下降30%。用把作催化剂,以叔酰胺作助催化剂,将戊二酸还原得到戊二醛,收率为65%~78%,该法可降低生产成本20%,仅省去分离过程就可比双烯加成法降低生产成本约30%。环戊二烯法

以环戊二烯(CPD)为原料,采用光氧化法首先得到环氧烯醛,质量收率120%。然后在雷基镍催化剂上加氢成1,5-戌二醇,最后在Pa/Ag/A203复合催化剂作用下于480°C下通入氧气进行脱氢,制得戊二醛收率为54%。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乙烯生产装置的大型化,副产物碳五馏分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日益重要,因此以廉价、丰富的乙烯装置副产物CPD为原料制备戊二醛,可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是较为理想的合成路线。以CPE为原料合成戊二醛的新工艺,合成途径甚多,但均需把双环戊二烯(DCPD)解聚为CPD,再经选择性加氢制得关键中间体-CPE,然后再经各种途径制得所需产品-戊二醛。环戊二烯催化氧化合成戊二醛的方法很多,按氧化剂的不同可分为臭氧氧化法、空气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以及氧化物氧化法等;按步骤可分为一步氧化法、二步氧化法和三步氧化法等,常用的氧化剂有无机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以及有机金属催化剂等。二步氧化法:二步法是使CPE与过乙酸、双氧水反应或氧气自动氧化等制得环戊烯氧化物,再经双氧水氧化制得戊二醛。所用的催化剂为Mo/C及三丁基氧化锡,反应得到环戊烯氧化物,收率为77.5%,环戊烯第一步氧化所用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催化剂为硼化合物或钼化合物。第二步氧化所用氧化剂为四乙酸铅、过碘酸、空气等,催化剂也可采用硼化合物或钼化合物。采用高浓度双氧水溶液或双氧水无水溶液在钼化物、硼酸、乙缩醉等催化下,则可得环戊烯氧化物,收率提高到95%。CPE以过乙酸为氧化剂,所得环戊烯氧化物收率甚高,环戊烯、无水碳酸纳、乙酸纳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在40%过乙酸存在下,反应可以得到纯度为98%的CPES化物。cpe在特戊酸、乙酸钠的存在下,与氧气在压力下进行环氧化反应制得CPE氧化物。将制得CPE氧化物在双氧水的磷酸三异辛酯无水溶液和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存在下,35°C反应得到戊二醛,收率47.8%,CPES化物,H202甲基磷酸二甲酯溶液在乙酰丙酮钼催化下,45°C反应制得戊二醛,收率为85.5%。该法由于戊二醛的收率提高不大,因而工业化应用开发前景不大。第7篇:甲缩醛甲缩醛(汽油添加料)白色,密度80,辛烷值126.甲缩醛(二甲氧基甲烷)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即良好的溶解性、低沸点、与水相溶性好,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也由于甲缩醛具有良好的去油污能力和挥发性,作为清洁剂可以替代F11和F113及含氯溶剂,因此是替代氟里昂,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降低对大气污染的环保产品。上海永福气雾剂厂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了新产品甲缩醛,产品纯度达到99.5%以上,经投放市场,已得到用户的欢迎。现将甲缩醛的理化性能、用途与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