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实验切片观察2_第1页
植物实验切片观察2_第2页
植物实验切片观察2_第3页
植物实验切片观察2_第4页
植物实验切片观察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实验切片观察演示文稿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植物实验切片观察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实验三植物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类型;2.掌握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徒手切片技术。二、实验材料:1.9种永久切片;2.芹菜叶柄、豆芽、梨和酸模叶。三、实验内容

1.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片观察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蚕豆表皮装片酸浆叶表皮装片

3.薄壁组织:双子叶植物茎横切片观察薄壁细胞柿胚乳细胞切片观察薄壁细胞和胞间连丝

4.输导组织:南瓜纵切片观察导管、筛管

5.机械组织:大丽花叶柄、南瓜茎横切片芹菜叶柄徒手切片梨石细胞永久片和装片观察厚壁细胞

6.分泌结构:柑橘果皮切片观察分泌腔。四、方法与步骤

1.绿豆芽徒手横切片→载玻片→番红染色→盖片→观察薄壁组织的观察

2.芹菜叶柄徒手切片→载片→1%番红→盖片→观察厚角组织的观察

3.取少许梨果肉→载玻片→压碎→盖片→观察厚壁组织

4.洋铁酸模叶表皮→载玻片→加水→盖片→观察表皮、气孔器六、作业绘出所观察的四种组织的显微结构图,标出结构名称。观察表皮细胞排列和气孔器观察厚角组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实验三植物组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类型;

2.掌握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徒手切片技术。二、实验材料:1.9种永久切片;

2.芹菜叶柄、豆芽、梨和酸模叶。三、实验内容

1.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片观察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蚕豆表皮装片酸模表皮装片

3.薄壁组织:双子叶植物茎横切片观察薄壁细胞柿胚乳细胞切片观察薄壁细胞和胞间连丝

4.输导组织:南瓜纵切片观察导管、筛管

5.机械组织:大丽花叶柄、南瓜茎横切片芹菜叶柄徒手切片梨石细胞永久片和装片观察厚壁细胞

6.分泌结构:柑橘果皮切片观察分泌腔。观察厚角组织观察表皮细胞排列和气孔器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实验三植物组织的观察

四、方法与步骤

1.绿豆芽徒手切片→载玻片→番红染色→盖片→观察薄壁组织的观察

2.芹菜叶柄徒手切片→载片→1%番红→盖片→观察厚角组织的观察3.梨石细胞→载玻片→压碎→盖片→观察厚壁组织4.洋铁酸模叶表皮→载玻片→加水→盖片→观察表皮、气孔器六、作业绘出所观察的四种组织的显微结构图,标出结构名称。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蚕豆老根切片蚕豆幼根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大豆根瘤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水稻老根横切韭菜根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松一年生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椴木三年生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单子叶植物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棉老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向日葵幼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玉米茎横切

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小麦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小麦成熟花药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玉米叶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棉花叶横切松针叶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胞间连丝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南瓜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百合花药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百合子房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地衣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轮藻短枝装片(注:实验装片颜色为绿色)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念珠藻装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水绵结合生殖装片好看吧!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团藻装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衣藻装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地钱胞芽杯纵切地钱雌托纵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高倍蕨地下茎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蕨叶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蕨原叶体幼孢子体装片蕨原叶体装片注意区别啊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藓精子器切片藓颈卵器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

松幼(雌、雄)果纵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请各位同学认真阅读以下文字1、实验报告中有关实验名称、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及方法和实验步骤五项描述全班统一,具体文字请参看课件;2、记录及数据处理一项,请分别就观察的根、茎、叶挑选一个植物横切面,画图示意,简要标明各处名称。推荐:玉米根横切、双子叶草本茎横切、松针叶横切;(可参阅网络资源)3、实验分析及总结一项,(1)先将观察的有关切片归类为双(单)子叶植物(若重复则记为一种),然后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两类植物的区别(要求见后);(名单见下页)(2)写出自己参加本次实验的感想。特别提醒——活动改至本周四(5.19)下午,实验报告册可月底交。感谢大家配合!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观察实验中的植物切片:1、根:芍药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大蒜根横切;玉米根横切;

白萝卜根横切;常春藤攀援根横切;2、茎:丁香茎横切;棉老茎横切;洋槐茎横切;银杏茎横切;

双子叶植物茎横切;单子叶植物茎横切;3、叶:银杏叶横切;棕榈叶横切;铁树叶横切;玉米叶横切;

双子叶(苹果)横切;松针叶横切;注:(1)单、双子叶的划分是针对被子植物而言,

红色为双子叶,绿色为单子叶;(2)银杏、铁树和松树为裸子植物,不在此范围内。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实验三名称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学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E系列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2、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学解剖特征;3、练习植物形态学解剖特征的绘制方法。二、仪器及设备:1、实验室E系列生物显微镜;2、制作好的植物营养器官切片;3、2B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在显微镜下逐一观察植物的营养器官切片;2、现场草绘观察到的形态结构;3、实验结束后继续查阅资料,完成实验报告。四、实验步骤:1、教师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2、每两位学生共用一台显微镜逐一进行植物切片观察;3、互相讨论并草绘三幅特征明显的植物形态结构图(根茎叶各1),后续完成各处名称的标注。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五、记录及数据处理:(以下为要求,内容自己完成)1、观察到的植物根的解剖示意图(选1图示);2、单子叶植物茎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区别(图示说明);3、针形叶——松针或单子叶——玉米叶的解剖示意图。六、实验分析及总结:(以下为要求,内容自己完成)1、有关植物切片按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分为两类(重复则记为一个,如玉米),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出两类植物的区别(最少五项,包括形态和解剖结构)2、自己的感想。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图双子叶植物根的横切(示中柱和内皮层的构造)

l.皮层薄壁组织;2.内皮层(右图为内皮层细胞的立体图解与横切,示凯氏带);3.中柱鞘;4.初生韧皮部;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茎的生长与结构茎的顶端分生组织衍生出的细胞经过分裂、延长生长和分化,形成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的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环状,环的内部为髓,外部为皮层,在维管束间为细的髓射线。每一个维管束中,木质部通常面向髓排列在内侧,而韧皮部通常面向皮层排列在维管束的外侧。双子叶单子叶表皮形成层维管柱髓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维管柱单子叶植物:维管束散生。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2.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取玉米茎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1)表皮为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其外被有角质层。(2)下表层为表皮下方的几层小形细胞或厚壁细胞。(3)基本组织为下皮层以内的所有薄壁组织,细胞较大,具细胞间隙,其中散生许多维管束。髓维管束鞘韧皮部木质部维管束下皮层表皮图1-42玉米茎横切图1-41玉米茎横切横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松叶的构造

——针叶取松的的针叶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1)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壁特别厚,细胞壁外表有角质层。(2)气孔:下陷,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气孔的内方有气室。(3)下皮:由数层厚壁细胞组成,位于表皮的内方,是叶肉的机械组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4)叶肉: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具无数的皱壁向内腔伸展,细胞内具叶绿体,在叶肉中有分泌细胞围成的树脂道,注意树脂道的数目。(5)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成为一圈,凯氏带也明显可见。(6)叶脉:在内皮层之内,有两个维管束,维管束的木质部靠近茎表面的一面,维管束的韧皮部,靠近叶表面凸的一面。(7)传输组织:内皮层与叶脉之间的细胞为传输组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裸子植物叶的结构(松针叶)

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玉米叶的构造

——单子叶植物的叶

取玉米叶的横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1)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排列较规则,切面稍近方形,细胞的外壁有加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上均有气孔分布,每一气孔的内方,有一较大的细胞间隙叫做气室,在上表皮细胞之中有一些特别大的细胞,其外壁无角质层,这便是运动细胞。

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

(2)叶肉:玉米的叶肉组织较为均一,无明显的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除上述气室以外,细胞间隙很小。(3)叶脉:叶内之维管束平行排列,每一维管束外围有一层形大透明的细胞,叫做维管束鞘,找一大型叶脉观察,可以看到木质部中的、大小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伴胞等的横切面,以维管束的上方均具厚壁细胞,即叶的机构组织。

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玉米叶片过主脉作横切面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松树茎三切面成长柱形的植物细胞排列紧密不规则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洋葱根尖纵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松叶横切

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花粉萌发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胞间连丝切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其它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实验感想本次实训不仅提高了同学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形成了初步的认知植物细胞特征与重要性的思路,对以后巩固植物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效的。实验中同学们积极响应,互相帮助,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完成。希望类似实训还能开展。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实验六蕨类植物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蕨类植物各亚门的主要特征与生活史,进而了解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及其演化地位。2、了解和识别常见的蕨类植物二、实验器材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2、新鲜蕨类材料-石松、卷柏、节节草、问荆、铁芒萁、海金沙、井栏边草、满江红、贯众等;多种蜡叶标本;切片-问荆、石松、卷柏的茎横切片及孢子叶球纵切,蕨根状茎横切、原叶体装片和孢子叶横切等三、作业绘真蕨孢子囊群的横切面简图,并引线注明各部分名称。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0分四、实验内容1、石松属(1)观察石松的腊叶标本或新鲜材料,了解孢子体的外部特征。注意孢子叶球在孢子体上的着生位置。(2)观察石松的孢子体茎横切片,了解茎的基本结构及中柱的类型。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