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田艳演示文稿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优选第二章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田艳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工作的对象不同;(2)处理的问题不同;(3)所需的时间不同;(4)涉及意识的深度不同;(5)目标不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6)工作场所不同;(7)专业训练及所属专业组织不同;(8)起源不同;(9)称谓不同。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一、保密原则二、助人自助性原则三、价值观中立原则四、综合性原则五、灵活性原则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心理咨询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一、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第二章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
在咨询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关心理咨询的理论被分成了不同流派,其中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学派被认为是咨询心理学的经典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现代咨询理论和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咨询理论,主要有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庭心理咨询理论和交互分析理论、以焦点解决的短期心理咨询及叙事心理咨询。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目的:
学习几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咨询心理学领域的意义
掌握:
精神分析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内容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和类型
马斯洛自我实现人性论及罗杰斯自我论的要点
认知的主要特点及认知对个体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客体关系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内容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熟悉:
焦虑及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埃里斯的认知ABC理论;贝克的认知理论
运用认知理论分析心理障碍的形成
家庭心理咨询理论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了解: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华生的恐惧实验及其理论观点
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原理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叙事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1本章内容第一节
经典心理咨询理论第二节现代心理咨询理论第三节后现代心理咨询理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第一节经典心理咨询理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创始人:西蒙德·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5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内容:潜意识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性心理发展理论
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病理学理论
释梦学说
人格动力学说等。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6
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无意识是深层次的心理活动,由一些无意识动机以及生物和本能驱力决定的,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精神分析疗法的目标就是通过解释、讨论和分析来访者的无意识内容以及早期经验,让来访者体验与自我有关的情感与记忆,促进来访者了解自我并达到顿悟,使深藏于无意识的内容浮现至意识层面,从而解决困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以修正和重建来访者的人格。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7自由联想弗洛伊德1895年创立。他让病人很舒服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对这些报告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无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自由联想:精神分析基本手段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8(一)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解剖为三个层次: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9意识(consious)
——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前意识(preconsious)——上下两条曲线之间,介于海平面上下的部分潜意识(unconsious)
——海平面以下深层的冰山部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01.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大部分日常行为受潜意识驱动。潜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在正常和变态心理机能中均占有非常大的优势。遵循快乐原则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12.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两个来源:①有意识的知觉(短暂知觉到的东西,当关注转移时即进入前意识)②潜意识领域的观念通过伪装进入前意识,可能会被压抑会潜意识,也可能会通过梦、口误、或防御机制表现进入意识。保持对欲望的需求和控制,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23.意识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遵循现实原则,只有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领域。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3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4(二)人格结构理论3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id)(ego)(superego)快乐原则(principleofpleasure)至善原则(principleofperfect)现实原则(principleofreality)各种欲望和冲动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023/6/2326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本我(Id):生物层面。自我(Ego):心理层面。
超我(Superego):社会层面。
人格是在企图满足本我欲望和争取符合超我标准间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即“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保持平衡。“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27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三)焦虑及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焦虑(现实性、神经性、道德性)
自我防御机制(egodefensemec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压抑(repression)2.否认(denial)3.反向形成(formationreaction)4.投射(projection)5.置换(displacement)6.升华(sublimation)7.合理化(rationalization)8.退行(regression)9.认同(identification)10.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01.压抑(repression)
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每当自我受到来自本我的冲动的威胁时,就通过压抑这些冲动来保护自己,即它强迫某些具有威胁的情感(如性心理活动)或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感受进入潜意识,排除在知觉之外。如创伤性事件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12.否认(denial)
是最简单的一种防御机制。让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23.反向形成(formationreaction)
通过采用与令人不安的欲望相反的有意识的态度和行为,从而避免自己去面对无法接受的冲动,使自己无需去应对本应出现的焦虑。(采用某种与它本来面目完全相反的伪装)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34.投射(projection)
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可能把这种冲动归之于某个外部对象,用这种方式摆脱焦虑。投射的本质是在别人身上看到实际上存在于自己心理上那些不能接受的情感或念头。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55.置换(displacement)
是指将不能接受的欲望转移到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和物上,从而使原始冲动伪装或隐藏起来。例如,一个对室友生气的女子会将她的愤怒转移到她的雇员、猫或玩具上。她对她的室友仍然很友好,但与反向作用不同的是这种友好并不夸张也不过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66.升华(sublimation)
是一种较为积极的防御机制,把内驱力改造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升华是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的防御机制。升华的目的最明显地表现在诸如艺术、音乐和文学等创造性文化造诣上。或者是把攻击性欲望转化为体育竞技。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77.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某个已经发生而不被个体所接受的糟糕的、失败的行为或观念,人们就找出看似合理正当的理由来解释它,从而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失望感。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8.退行(regression)力比多在通过某个发展阶段之后,如果遇到紧张和焦虑,还可能恢复到早先的阶段。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399.认同通过呈现出他人的特征,人们可以减少自己的焦虑及其他消极情感。认同也可能成为过度自卑者的防御反应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010.理智化不直接应对情感的问题,而采用抽象思维间接地处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1(四)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把性作为潜意识的核心问题。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东西,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动机。“泛性论”:人的性功能或性欲在生命的初期已经开始;性功能并不限于生殖器官,而是整个身体的功能。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也被称为性心理学说。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2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称为力比多(Libido)认为它是一种能量,并藏在本我之中,力比多要达到成熟,真正行使生殖职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由于力比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放的部位不一样,这些不同的部位被称“性感带”(erogenouszone),所以弗洛伊德根据力比多发展经过“性感带”为标准,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oralstage)、肛门期(analstage)、前生殖器期(phallicstage)、潜伏期(latentstage)和青春期。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3人的心理发展分为5个时期:1.口唇期(oralstage)0~1岁
2.肛门期(analstage)1~3岁
3.生殖器期(phallicstage)3~6岁
4.潜伏期(latencystage)7岁到青春期
5.两性期(genitalstage)男孩13岁左右,女孩12岁左右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4
(1)口唇期(0-1岁)婴儿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的中心,力比多集中的地方。有时婴儿虽然不饥饿也会把手指或其它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吮吸、咀嚼。这种寻求口唇快感的自然倾向就是性欲的雏形。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5
弗洛伊德强调儿童的早期经验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如果在这个时期性的满足不适当(太多或太少)就会产生口部类型的人格。例:吮吸、哺乳、哭叫过多就可能发展成依赖人或纠缠别人的人格。若口欲满足太差,就可能形成一种紧张与不信任的人格。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023/6/2346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在弗洛伊德看来,成人乐观,开放、慷慨等积极的人格特点和悲观、被动,退缩、猜忌等消极的人格特点都可以从这个发展阶段偶然产生的事件中找到原因。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7
(2)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性感带转移到肛门,婴儿可以
在大小便时体验到快乐。
儿童常会把自己的排泄物当作给父母的奖励,如果父母喜欢并称赞,孩子长大后就可能成为慷慨和宽宏大量的人。在这一时期弗洛伊德特别要求父母注意对儿童大小便训练不宜过早、过严。因为在父母训练婴儿排便时,婴儿总是反抗,如果父母与婴儿间的冲突总是很强烈,可能导致所谓的肛门人格。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8
(2)肛门期(1-3岁)一种是肛门排泄的人格特征,如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和放肆,另一种肛门便秘的人格特征,如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小节,固执小气。肛门三联症:整洁、吝啬、固执。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9
(3)生殖器期这个时期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快乐的主要来源,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弗洛伊德说:“儿童由3岁起,其性生活即类似于成人的性生活。所不同的是:①因生殖器未成熟,以致缺乏稳固的组织性;②倒错现象的存在;③整个冲动力较为薄弱”。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0
弗洛伊德所说的3岁后的所谓“性生活”主要是指儿童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即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伊莱克拉情结”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个时期的男孩十分爱恋自己的母亲,十分嫉恨自己的父亲,可是他又害怕父亲的惩罚因而把对父亲的恨转为模仿父亲的行为,以此来博得母亲的爱。女孩的情况则相反。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儿童开始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男孩会幻想父亲要阉割他,产生阉割焦虑;女孩则潜意识地感觉到来自母亲的焦虑和威胁,为了解决这种冲突,男女儿童只好认同父亲和母亲,将父母形象内化发展出成熟的超我,并在心理上进入潜伏期阶段。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2
(4)潜伏期(6.7岁—青春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得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来行事,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自居作用”。此时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性力冲动默默无闻,转移到另外的目的,例如学习、游戏、体育运动及同辈团体活动等社会允许的活动中。这是一种升华作用,是性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更有目的的作用。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3
(5)两性期(青春期/性征期,12、13岁开始)按照弗洛伊德及其女儿的观点,可以看到他们对青春期特点的看法。首先,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独立倾向性)。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
此期躯体和性发育成熟,与家庭客体产生心理社会性分离,建立家庭外的亲密客体关系,个性已初步形成,认知功能继续得以发展,这些心理功能与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进行同化和适应。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5
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在某个发展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太少,就会使“性心理”发展受到挫折。就会造成心理的“退化”或者性心理发展“固着”,以致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口腔性格者”
“肛门性格者”儿童时期的基本经历、未解决的冲突和精神创伤,在成年期重新活跃起来,对神经症、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发生有重要致病作用。人的心理疾病,大部分是6岁前自我意识没得到健康发展留下的隐患。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6
释梦理论《梦的解析》(1)梦,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隐藏着另外的意义。“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2)陈述的一切梦的内容称为梦境。梦境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显梦,指当事人醒来后还能回忆的梦境;显梦是梦境的表面,属于意识层面,所以当事人可以陈述出来。隐梦,是梦境深处不为当事人所了解的部分。这一部分才是梦境的真实面貌。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7释梦:梦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深入到病人潜意识的有用途径。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8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59
释梦理论《梦的解析》(3)当事人醒来以后,他所陈述的来自意识层面的显梦实际上是伪装以后的潜意识层面的隐梦。从隐梦到显梦,这个转化过程被称为梦程。
(4)就梦的功能而言,做梦既可以使欲望满足,又可以充当睡眠守护者,使睡眠充足。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0例如一女病人叙述她梦见一个蒙面的陌生男人闯入她二楼的卧室,偷走了放在抽屉中她所心爱的首饰匣,被她发觉大喊一声“谁”,那蒙面男人冲出阳台仓皇逃走,她追到阳台,往下一看,发现他已跌死在楼下,因而被吓醒。治疗者通过病人多次自由联想,了解了她的家庭生活和与丈夫的关系后就清楚这一显梦的象征意义,原来她的丈夫对她不忠实,隐瞒了有外遇的事实(蒙面的陌生男人),欺骗了她的感情(偷走了首饰匣),她很气愤,诅咒他没有好下场(他跌死在楼下),但又不愿他真的离她而去所以又大喊一声(提醒他)。通过对隐梦的分析使病人清楚焦虑情感的根源,应该怎样正确地处理与丈夫的关系。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1精神分析理论评述上个世纪三大心理治疗流派之一:1.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2.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的学科领域3.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局限性在于其概念难以测量,缺乏实证性;结论多源于精神病人;忽视社会环境、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3
行为(behavior)的概念狭义: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广义:指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括外部动作、内脏活动和心理活动。学习:指经验和行为的获得、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关系的过程。行为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和学习过程,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正常行为、变态行为及其身心反应模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4基础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沃尔普的交互抑制与系统脱敏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5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共同点学习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6(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和生理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巴甫洛夫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unconditionedstimulu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unconditionedstimulus)
,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conditionedreflex)。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8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69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形成前(阶段1)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中性刺激无反应
(肉)(唾液分泌)(铃声)
形成中(阶段2)
中性刺激(铃声)
+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肉)(唾液分泌)
形成后(阶段3)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铃声)(唾液分泌)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影响经典条件反射的因素:1.非条件刺激(US)与条件刺激(CS)的性质,越强的刺激,其效果越显著;
2.US和CS时间关系:CS必须先于或同时与US发生;
3.CS和US之间一致性,在每次试验中CS与US要同时展示;
4.共同作用次数,CS与US配合次数增多,条件反射增强;
5、以前对CS的体验,如果以前在没有US的情况下已受过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与一个US共同作用时,就不太可能成为CS。70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1意义:任何环境刺激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机制影响行为,正常行为现象或异常行为问题,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获得。特点:强化:是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反应产生促进过程。两者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泛化:某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效果。大脑皮质内兴奋过程的扩散。消退: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就会消失。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2经典的条件反射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单位。不管是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创立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华生。(二)华生的学习理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3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小偷,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华生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4
条件反射的实验华生第一次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方法用于儿童心理的研究,并以此闻名于世。最有名的研究是阿尔伯特的惧怕实验。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5
被试:阿尔伯特,9个月第一次实验:华生给阿尔伯特一只白鼠时,阿尔伯特不怕并伸手摸,当阿尔伯特正摸白鼠时加进一根钢棒尖锐的声音,阿尔伯特吓了一跳,脸躲进被子里。第二次实验(重复3次):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摸白鼠时再给一声音刺激,阿尔伯特由于害怕而哭泣。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6
一周后,重复同样过程7次以后: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无接进倾向;白鼠靠过,他缩回手;白鼠再接近,阿尔伯特就哭并看爬开。兔子和白面都产生了与白鼠一样的效果。华生第一个将条件反射法用于儿童身上,这是一个成功的开创,但是这实验内容违反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7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78(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F.Skinner
(1904-1990)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conditioning)。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在斯金纳箱中,安放有一个食物盘。把一只饥饿的鸽子放入箱中,它在寻找食物时可能啄红灯的窗户而获得了食物。如果这种操作偶然重复若干次,鸽子就会主动啄红灯的窗户。也就是说它学会了获得食物的行为,食物是对啄红灯的窗户的奖励,因此也称为“奖励性的学习”。79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事先没有诱发刺激,其行为是自发的、随意的,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目的,强化出现在反应之后。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它们都以强化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基本条件。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81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1.正强化:是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2.负强化:是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3.惩罚:是指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正性惩罚负性惩罚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82操作条件反射的意义重视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任何与个人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各种习惯或症状,都可以是因操作条件反射而形成或改变。阳性强化疗法、厌恶疗法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反应类型S-R型R-S型强化的性质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强化不是奖赏强化伴随着反应,强化是奖赏反应的主动性被动主动经典条件反射与
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儿童惧怕打针?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行为科学家沃尔普(J.Wolpe)所创立。JosephWolpe
1915-1997
85实验性神经症焦虑紧张反应进食的满足和快意交互抑制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四)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实验猫对实验笼等刺激物所产生的过敏反应被有步骤地消除了。这种通过循序渐进地增加刺激强度,使个体逐步耐受和习惯原先引发不适应反应的刺激,来消除某种不适应性反应的方法,就是系统脱敏(systemicdesensitization)。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89系统脱敏法又称为交互抑制法,是最早的行为矫正术,由J.Wolpe创立,用于治疗焦虑病人。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8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内脏操作性条件反射内脏操作性条件反射证明,心身症状往往是习得的,人的各种内脏活动也可以通过内脏学习获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四)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所有来源于直接经验的学习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所体验到的结果,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观察学习”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93实验组:被试观看,成人先装配一会儿其他玩具,继而叫喊着用大木棰击打高1.5米的充气娃娃Bobodoll
10分钟
控制组:与控制组在一起的成人静静的装配其他玩具,不注意娃娃把他们带到另一间放着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的屋子,告诉他们说这些玩具是留给其他人玩的,以此激起他们的挫折感。之后把孩子们带到第三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些玩具,包括Bobodoll之后孩子单独留在游戏室20分钟
结果:侵犯行为总量
身体的语言的实验组12.738.18控制组1.050.35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班杜拉的攻击行为实验:三组儿童看成年人攻击塑料玩具人的录像。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孩子分别单独地进入一间与影片情景相似的玩具室只有受罚组的攻击行为最少,而其他两组相似。所有的孩子得知模仿攻击者的行为便可得到一份果汁和彩画的奖励时,这三组孩子在攻击行为方面的差异就消失了。这说明惩罚只不过抑制了新行为的外显,而并没有阻碍新反应的习得。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示范作用也称模仿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
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反应方式。
替代强化机制/替代条件作用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克劳兹为什么开枪?克劳兹是在纽约某一贫民区长大的孩子,刚刚过了他20岁的生日。他的父母在他10岁的时候离了婚,父亲因为吸毒和抢劫被判入狱,母亲也抛弃了他。克劳兹从小就和一群小流氓混在一起,偷窃、抢劫、吸毒等什么事情都干过。在去年的12月25日圣诞夜,他趁着一个小商店店主全家过圣诞节的机会,从小商店后面的窗户里爬进去,偷了一大包的东西出来。在他刚刚觉得大功告成的时候,正在附近巡夜的警察皮特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皮特呵令克劳兹站在原地,但克劳兹并没有理会皮特,而是撒腿就跑。皮特鸣枪示警,这时克劳兹也拔出自己携带的手枪,向皮特射击并打伤了皮特,克劳兹也因此得以逃脱。一年以后,克劳兹在抢劫银行的时候被警察抓捕归案,他因为一系列的罪行被判终生监禁。对于这件事,社会学习理论会怎样解释呢?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98观察学习4个过程:1.注意过程:反复观看某一榜样,接受其中的特征性信息,成为学习的依据。2.保持过程:记忆的过程,行为的模型。3.动作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学习理论有三个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它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没有的:一、它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前面的例子,克劳兹之所以向警察开枪,可能是由于过去他所见到的警察都是粗暴的、具有敌意的,并且没有丝毫的怜悯心;也可能是因为他过去在与权威产生冲突而采取暴力反应时,均受到强化。相反,如果他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他常常受到惩罚。或者他在小时候常常看到父亲的粗暴举动,而他模仿了父亲的这种暴力模式。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当时的情境细节。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9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
二、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它强调过去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期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学习论在解释行为的起因时,较不看重个体对于当时情境的主观感受,或者当时的情绪。三是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以克劳兹为例,它只想解释该罪犯的外显行为——开枪打伤了警察,而不去了解他的愤怒、罪恶感等情绪状态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01班杜拉主张把依靠直接经验的学习(传统的学习理论)和依靠间接经验的学习(观察学习)综合起来说明人类的学习。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主要形式。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所作所为以后进行模仿学习学会的。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02
影响模仿的因素很多,一般地位高的易被模仿,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容易被模仿,受奖行为比受罚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人类的许多行为特别是社会行为可以通过示范作用而形成。班杜拉:如果给那些有行为问题的人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行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03示范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说话,粗暴行为;追星族的模仿;充斥屏幕的各种暴力行为;疾病角色行为的示范作用……思考?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体罚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被母亲打屁股的孩子比那些没挨过打的孩子在课堂上更多地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最强的是那些曾被母亲用暴力——用拳、掌,或借助外物痛打——惩罚过的儿童。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05行为学习理论的述评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结果。某些疾病的发生可以是“错误习得性行为”结果。依据各种学习理论建立的行为治疗方法来矫正各种不良行为、适应不良及协助治疗心身疾病。不足:条件反射来自动物实验,难以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新的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06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一、主要理论内容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研究的中心是基本的人性:自我的成长需要天赋潜能自我实现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needs)。他把人的需要称为“似本能”(instinctoid),需要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但取决于后天的环境。MaslowA.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基本观点人的性善论(本能论)自我实现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0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匮乏性需要成长性需要需要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成长性需要,可激发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马斯洛认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缺失状态中的人会产生心理疾病,而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免疾病。
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的基本观点是,满足基本需要对成功的治疗或减轻神经症具有首要的作用。112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成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它包含两层含义:完满人性的实现和个人潜能的实现。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自我实现有两个标准:1、人的实质和潜能的现实化2、没有或极少出现不健康、精神疾患和基本能力欠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自我实现的类型
1、健康型自我实现:主要指更务实、更能干的自我实现者。
此类型者除具有一般自我实现的特征外,很少有超越的体验,主要是入世主义者,以实用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2、超越型自我实现:指更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生活在存在水平或目的水平而具有丰富超越体验的人。
此类型者除具有一般自我实现的特征外,还有一些超越自我或出世主义者的特征。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罗杰斯人格自我心理学罗杰斯(1902~1987)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人性论
罗杰斯强调人的主观性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基本特性——“来访者中心”。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诚实、善良、可信赖的。这些与生俱来,而“恶”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2、自我论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1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4.心理治疗观
罗杰斯认为,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是患者背离了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在于使自我恢复正常的发展。他提出的“患者中心疗法”把改变的主要责任放在患者本人身上。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有三个要素:
共情、真诚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22人本主义理论述评优点: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能够认识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主张个人“自由选择”的积极作用。
缺点:强调主观的自我,忽视客观的作用;强调无条件关注的绝对作用,否定条件关注的积极作用。将一切心理障碍都归于自我失调,是不全面的。马斯洛的理论缺乏严格的科学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是一个学派,不是心理学的终极,而是过渡的心理学”,是为“更高层次的心理学做准备”。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四、认知心理学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以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为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又一个分支。
认知理论是在多家学派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心理学中凡是侧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学派都称之为认知心理学派。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从信息加工角度来说,“认知”是指信息为人接受之后经历的转换、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再现和使用等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借助通讯工程、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以及语言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了人的认知过程,揭示了人的认知特点,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开辟了另一条途径。对医学心理学影响比较大。125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那一刻我确实没有丝毫伤感的滋味,我满怀着希望,目送夕阳渐渐地消失,相思鸟轻快地掠过,刹那间不见踪迹。因为我和太阳有个约定,明天清晨它会从天的另一端升起。铺天的云霞含笑不语,满面通红,那是火烧云般的瑰丽!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谁都会有情绪上的体验:高兴、愉快、烦闷、痛苦……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情绪呢?遇到不好的事;处于不好的环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运气不佳;……
……真的是客观上造成的吗?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29贝克(BeckAT)认知理论认知中介是导致个体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维持了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知的外部世界、处世方式或方法决定的。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2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认知情感也许要发生糟糕的事情焦虑他们做了坏事,别想逃跑愤怒我做了一件坏事,应该受到惩罚自责我的事情进行得相当顺利满意我失去了自己珍贵的某样东西哀伤世界不是个好地方,我毫无价值,未来没有希望忧郁认知产生情感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认知影响行为认知行为一定得每个人都要赞赏我过分取悦别人;行为不果断我必须把事情做得完美拖拉;工作缓慢,低效犯错误不过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犯错误不是灾难性的。将会再次尝试——甚至多次尝试以达到目标人们应该去做我认为正确的事对那些不合乎期望的人产生敌意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基本模式:
A.事件B.认知过程C.反应外界促发事件感知、记忆、思维、判断等认知活动参与下,作出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与解释反应情绪行为正常情绪与行为反应情绪理性判断异常情绪与行为反应非理性判断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33
自动思维: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自发产生的、习惯化的、平时不能意识到的想法。贝克认为,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它却形成了他们歪曲的信念和认知模式,导致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发生。因此辨别、评价和改变自动思维是咨询成功的关键。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3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34贝克归纳的常见的认知歪曲:任意推断:缺乏事实依据,草率的下结论。选择性概况: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它情况,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过度引申: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夸大或缩小: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全或无”思维: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4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认知发展模式早年童年经验
基本模式、基本信念、及条件式信念的发展
(正、负面)
关键事件
基本模式、基本信念、及条件式信念的活化
自动化思维
(不費力、不需抉择、自然发生)
情绪
行为
生理反应
(与他人互动中形成)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5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情景是你的老师在某一节课堂中,并未请你发言,使你感到不快。在认知上你的思考告诉自己说“老师认为我很笨,不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何况,他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比我聪明,比我会说话。”从例子看出,当事人思考模式的扭曲部分,因此可以使用贝克疗法。贝克强调,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感觉和行为反应,认知的歪曲与错误则会导致情绪的紊乱和行为的适应不良,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就是在于纠正错误的自动思维以及由此形成的信念。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6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三栏笔记法通过此法来列举认知歪曲。分三栏(实为四栏)事件自动思维认知歪曲理智的思维
实验失败我从没做夸大事实上我许多事
一件象样事情
做得不错小孩学习这是我的过错,乱贴标签小孩学习不好并非
不好我是一个坏母亲都是母亲错,自己努力,老师教育都有影响
心跳得快
我有心脏病乱贴标签
心跳快是身体对应激的正常而无害的反应,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7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38
1、识别自动思维的技术:可以通过提问、回忆、想象引出自动思维,或通过观察情绪变化发现自动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帮助求助者归纳规律,找出共性。
3、真实性检验:检验并与错误信念辩论。是治疗的核心。4、分散注意:5、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138贝克认知疗法技术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8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咨询师:你说你是个笨蛋,是什么意思呢?是否仅指你在某一件事情上你是个笨蛋?求助者:不是。我在很多方面都是这样。恋爱、学习交往…..我都失败了。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咨询师:可是你以前并不是这样呀?求助者:是的,以前我生活得很好,也很有能力。咨询师:既然这样,你觉得把“我是个笨蛋”这句话换成“我现在是个笨蛋”是否更合适些?139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39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举例
消极想法
积极想法
我很愚蠢
我会聪明些的
我不会说话
我能正确思考一些问题,并能作出正确表述
我没希望了
只要努力,我会变好的。
我太软弱了
我会坚强起来的。
我永远都做不好
我过去做得不好,但不代表我永远不能做好。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40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
例.一位二十多岁平易可亲的小伙子,有次邀请一位女孩外出,被拒绝了。
正确的思想
现在她不和我约会,也许下一次就会答应。
▼
今天她可能有重要事情要办,真的无法答应。
▼
所有男孩子一生中谁也免不了要被女孩子回绝几次。
▼
即使她对我没有好印象,也无伤大雅,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
这是小事一桩,搞不好有一天,我还会碰到更好的女孩子呢?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41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错误的思想
她一点也不喜欢我,就连跟我出去一趟都不愿意?▼
是因为我连一点男子汉的味道也没有。▼
也许所有的女孩都是这样想的,唉,这太可悲了。▼
我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家伙,再也不会有女孩子肯嫁给我了。▼
担心、紧张
本文档共161页;当前第142页;编辑于星期六\10点43分143
艾利斯(A.Ellis)ABC认知理论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Ellis1913.09.27—],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20世纪50年代)。艾利斯(A.Ellis)本文档共161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娱乐行业宣传活动总结
- 通讯设备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发动机机油专业供应及维修合同3篇
- 个人车辆抵债协议书(二零二五版)债权债务解除条款4篇
- 2025版老旧小区水电改造工程承包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小商品购销合作合同规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进口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住宅装修工程环保验收合同2篇
- 生活服务保安工作总结
- 装修设计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2025-2030年中国MPV汽车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数据存储与备份外包服务协议2篇
- 2024-2025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综合卷(人教版)含答案
-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T型引流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JJG 1204-2025电子计价秤检定规程(试行)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九)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共380题含答案)
- 中建集团面试自我介绍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4版《53天天练单元归类复习》3年级语文下册(统编RJ)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