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_第1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_第2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_第3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_第4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科高中历史年级高一(授课班级)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的今天,借鉴和吸取苏联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意义。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2)过程与方法:阅读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持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具备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基本知识;学生有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代背景、实施政策的目的、内容和意义。难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从这种转变中,能得到哪些经验?六、教学过程预设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分2分2分2分2分2分5分5分5分4分2分2分2分2分1分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非常时期1、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GB3①建立: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2\*GB3②措施:对外苏维埃政府接受了条件十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2、面临严峻形势:1918年协约国对俄进行武装干涉,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之中。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非常措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推行,1919年形成一种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这些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征粮贯彻阶级原则,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一般不征(后因摊派指标高,对拥有1至2俄亩的贫农也征收)。余粮收集制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宣布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企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第三,取消商品贸易。流通分配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严格的配给制;第四,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保证劳动力的供给。(3)影响:1、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有成效的,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在军事上起到了战胜敌人的保障作用;从1919年到1920年,红军粉碎了协约国策划的三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2、消极影响: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分配,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它不是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后来遇到极大的危机,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1、经济危机: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采用“战时共产主义”,导致各方面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2、政治危机=1\*GB3①原因:领导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2\*GB3②表现:引起农民、工人不满,1921年引起士兵不满,在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新生政权面临空前政治危机。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苏俄国内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列宁根据政治形势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决定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从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2、内容=1\*GB3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GB3②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在经营管理上,政府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开始依靠经济手段来管理。=3\*GB3③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21年5月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后因实物交换在实践中行不通,遂放弃产品交换的作法,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4\*GB3④分配方面: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采取了多种分配形式,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制、提成制、分红制等。提问: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哪些良好效果?学生概括课本后回答: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有利于利用外资和技术设备,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工业。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交换、商品买卖,这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实行按劳分配制,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3、实质:新经济政策是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丰富、完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出:新经济政策的重要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新经济政策是在承认落后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由于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20世纪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了。4、影响: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是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5、苏联的成立:1922年成立,1924年苏联第一部宪法通过。四、经验教训:最后让学生思考: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新经济政策采用“迂回过渡”的办法,取得成功。正反两方面经验证明,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本课小结: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靠广大人民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内战结束之后,苏俄政府不失时机地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苏俄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为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奠定了基础。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学生齐读指导学生阅读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归纳学生齐读学生齐读学生练习学生概括课本后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