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干山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1页
杨维桢《干山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2页
杨维桢《干山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杨维桢《干山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杨维桢《干山志》原文,解释,译文,赏析

杨维桢:干山志

杨维桢

华亭地岸海,多平原大川,其山之联络于三泖之阴者十有三,名于海内者九,其一曰于山,又九之甲也。世传夫差王冢干将其上,故名。其形首昂脊弓,肩髀礌礧状马,又云天马。

至正癸卯四月十有八日,洪生驾黑楼船邀予出南关,泛白龙堆北行,过沈泾,至皇父林西小溪。蛇行六七里,抵山麓。命谢公屐蹑峻磴,及半山麻松溪,丹室道士郭常作茗供。题诗壁间。更肩舆上绝顶,借盘石踞坐,俯视众山累累,如子立膝下。佛宫老宇离立于旁,瓦次鳞鳞,杂出藂树间。桑丘麦田,连绵错绣,俨然如辋川画苑也。鸟有婆饼焦者,时声于耳。冷风锵然起松,雨滴衣帽,使人肌骨惨懔。

下山,生之外氏张景良请移舟,旋山而北若干步,斗折三矢地,怪石夹插,类剖蚌拔土特起,类跳狼躩豹。木皆鸾回凤翥,顶悬碧萝若缕索,下有轩四程,名碧萝窗。扫榻就坐,窗洞开,野香袭人若术芝。良父梓山公几八秩,扶藜出,肃客。已而燕客于轩,复出子女罗拜。公躬奉觞为余寿,予复觞之曰:“劫灰一吹,阅十年,无地不烬砾,公独不在劫地,又时与一辈高人韵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于是主客交欢,酒不计量,颓然就醉,不觉日在牖西。是日,宿东崦曹氏玄修精舍。

上海一带,没有大山,如果有个小山也很引人瞩目。位于松江县的干山,虽然矮小,却有着奇异的传说和形如天马的身姿,自然成了当地名山了。

干山自有其佳处,小也有小的妙趣。这里的关键,就看游者的眼光如何。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所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任何山水都有独特之美,看你能不能发现。

杨维桢在干山,就发现了它的美。周围的小山,如儿孙一般罗立膝下;民居历历在目,与树木相间;桑田麦田,象交错的锦绣,连绵成片。看了这些,不由想起王维诗中所描写的辋川,好象自己面对着如同辋川一般精美的图景,流露出闲适、惬意的心情。

古人游山水,写山水,常常寄托着自己的情怀。杨维桢亦如是。他晚年遇元末乱世,心灰意冷,不愿投身官场,而愿寄情山水,学当年王维隐居辋川模样。这种感情渗透在这篇短文中。他把自己之所见比作“辋川画苑”,就暗示了自己当时的心情。而“冷风锵然起松,雨滴衣帽,使人肌骨惨懔”,则有一种离世的冷意。在宴席上他对那位八十老翁说的一段话,集中表达了他对时世变迁的感慨,对老翁处世经历的赞赏和自己也准备象老翁那样“徜徉山水”的打算。他把这种打算借游干山抒发出来,说明干山是一个宜于徜徉其间的所在,从而又赞美了干山的幽僻。而在“东南之庆人福地”的赞叹中抒发出在此遁世隐居的情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