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注释-赏析_第1页
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注释-赏析_第2页
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注释-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注释|赏析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解释|赏析

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解释|赏析

江宁之龙蟠①,苏州之邓尉②,杭州之西谿③,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④,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⑤。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⑥,以绳天下之梅也⑦;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⑧。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⑨,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⑩。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11),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乎,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定盦续集》)

解释①龙蟠——即龙蟠里,在南京市清凉山下。江宁:即今南京市。②邓尉——山名,在苏州市西南,山多梅树,号称“香雪海”。③西谿——地名,在杭州市灵隐山西北。④欹——歪斜。⑤固也——固然是这样。⑥明诏大号——明白宣示,大声号召。⑦绳——衡量。⑧天梅、病梅——使梅早亡,使梅生病。⑨隐——隐情、隐衷。⑩复之,全之——使它恢复,使它健全。(11)诟厉——诅咒责骂。

赏析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短文,借托着对病梅遭遇的描述及对此事的义愤、同情,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愤慨和抑郁。文章深沉凝炼,忧愤深广,写于1839年被迫辞官南归以后。对官场中扭曲人性的情形深有所识,痛有所感,于是在文中借对病梅的描摹,把当时社会中扭曲人性的现象,揭示得特别细致真切。

文章指出,梅树之美只能任其自然,天然的美才是真美。但文人画士们却让人们把梅枝中直的砍掉、密的删掉,正的锄掉,使梅早亡、使梅生病,并以此为职业来求取钱财。结果使江浙一带的梅树尽皆成为病梅。面对此情此景,在无比痛心愤慨之余,一口气买下病梅三百株,发誓要把它们医治好,去掉它们的种种束缚,任其生长,还专门辟设了病梅之馆,恨不能有更多的闲暇和田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天下的病梅都加以疗救。这里,字面上说的是“病梅”,而心里想的乃是“病人”,是精神上被压抑、被扭曲的病人。龚自珍作为改良主义的思想先驱者之一,他的人性论思想,在本篇里有着明显的表现。

文章短小精炼,思想深厚,感情浓烈,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急切之心,砰然可闻。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何等痛心疾首。“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悲痛之情状,如在眼前。“呜乎,安得……穷余生……以疗梅”,更表现了主张解放个性的强烈的愿望与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