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水分子的运动原理基础上分析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而揭示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实验现象引出氢气和氧气,为以后学习二者的性质作出铺垫。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微观粒子的机会比较少,对于这种微观而又抽象的粒子难以想象,因而如何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接受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本节课的关键。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能力。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电解水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以及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变化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探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能力。3、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初步形成微粒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化学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水的分解与合成两个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的过程。四.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述法五、教学流程图:导入(水的三态变化)实验一反思交流实验二化学反应实质课堂小结反馈练习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了吗?(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呢?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从而可以判定这是一个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水分子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二)授课一、水的分解(板书)(投影)实验探究一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用到一种新的仪器,叫水电解器,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同学们看着实验台的水电解器,红色的导线一端与水电解器的正接线柱相连,另一端与学生电源的正极相连,黑色的导线一端与水电解器的负接线柱相连,另一端与学生电源的负极相连。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给水电解器装满了水。同学们再找到学生电源上的开关,一会向上一推,灯亮了,就显示接通电源了。一会我们打开学生电源上的开关后,仔细观察以下现象:请看大屏幕:(投影)1.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2.哪一电极产生气泡快?3.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各小组来个大比拼,最后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一、二、三名),现在打开学生电源的开关,动手实验吧,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整理到学案上。师巡回,注意控制好时间。哪个组交流一下你们观察的实验现象呢?生交流。(投影)实验现象:1、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液面下降,中间的玻璃管中液面上升。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泡快。3.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是1:2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玻璃内产生了气体。大家还记得水的化学符号吗?根据水的组成,大家猜想一下,产生的可能是什么气体呢?大家再回忆一下,水加热烧开之后,有什么现象呢?(水蒸气)(投影)提出问题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呢?猜想与假设:假设一:氢气假设二:氧气假设三:水蒸气刚才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猜想,到底是哪种气体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请看温馨提示:(投影)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从温馨提示中,你能否找到检验气体的方法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讨论一下。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案。(投影)实验方案:第二步,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挤出气体,观察现象。第三步,用一根点燃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挤出气体,观察现象。师演示,燃着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教学生如何挤出气体。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两同学的配合,一个同学先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放到玻璃管的尖嘴处,另一位同学放出气体。我们先来完成第二步。注意选择哪个玻璃管中的气体?生实验,师巡回。实验结束后,生交流实验现象。解释:氢气在燃烧时,由于受玻璃管中玻璃成分的影响,我们观察到的火焰是黄色的,这个知识我们以后会在高中会学习的。(投影)实验现象和结论。(内容见课件)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那么是否是水蒸气呢?哪一位同学说一下呢?因为水蒸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猜想三是错误的。根据我们的观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氢气),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和体积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一比二”。(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化学反应用式子来表示出来呢?师问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箭头指向生成物,板演。这种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文字表达式,这是我们化学反应的一种表示方法。同学请看这个式子,(投影)这一反应可以表示为:水通电氢气+氧气H2OH2O2在这个反应中,水是什么?(反应物)氢气和氧气是什么?(生成物)通电是什么?(反应条件)通常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哪一面?生成物写在哪一面?箭头表示”生成”;箭头上方:注明反应条件;“+”表示“和”。介绍读法,哪位同学大胆试着读一下。从文字表达式中我们可以判断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这就是文字表达式的意义: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质疑)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是怎样变成了氧气和氢气,水分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观看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师演示动画过程。同学们,你能否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用拆分模型的形式在小组内来展示一下呢?看哪个组完成的既快又好,完成的组举手示意一下。哪个组把生成的微粒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呢?师小结: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水分子被破坏,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而原子不变。(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受热蒸发,刚才呢,我们研究了水通电分解这个化学反应,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变化,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投影)(反思与交流)1.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各属于什么变化?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2.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变了吗?如何变化的?小组讨论交流。师小结:在水受热蒸发这个过程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在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水分子获得能量,分子破裂,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属于是化学变化。(过渡)从刚才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也就是说氢气能够燃烧,也就是说氢气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实验。二.水的合成(板书)提出问题: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猜想氢气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猜想与假设: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水收集证据: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引导:蜡烛燃烧的实验。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的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温馨提示: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师演示实验:制取、收集、验纯、点燃。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观察烧杯的变化,然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外壁。播放视频。(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更明显些。生交流实验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强调点燃与燃烧的区别)在水的分解这个化学变化中,水分子破裂,分解成原子。那么在水的合成中,水分子又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先来看个动画,(播放动画)请同学们对照这幅图片想一想假如你是导演,组织怎样的情景剧来展示水合成的微观过程呢?小组讨论一下吧!一组表演情景剧,组长解说。同学们,为刚才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投影,微观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水的分解与合成两个化学反应,下面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水的分解与合成这两个反应,你能找到哪些共同点呢?完成学案中的表格。水的分解与合成微观比较变不变反应一:水的分解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反应二:水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共同点:。生完成表格,师归纳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投影)并板书。(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师小结知识点及化学观念。(过渡)下面同学们就作挑战自我,看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否已完成。(四)挑战自我:1、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纯净物(五)布置作业:课外分享有兴趣的同学,上网利用百度查询“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氢能汽车”或直接输入/html/1313.htm、/html/1314.htm查询。(六)板书设计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水氢气+氧气二、水的合成氢气+氧气水三、化学变化的本质《水分子的变化》
学习效果分析本节的测试题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主要是针对水分子的变化步骤的测评,第二小题是对水的电解器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的测评。第三小题是针对氢气和氧气的检测方法。即有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对学生知识拓展的考查。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全对,极少数同学有知识的缺陷。第一小题:学生共40人,有39人全对一人出错了,主要原因是预习不到位。第二小题:主要是水的电解器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共40人38人全对2个人出错。一个学生是不会理解,另一个是水电解器原理不明白。第三小题:主要考查氢气和氧气的检测方法共40人全对,这个题主要学生把这个知识编成了口诀。针对学生出的错误,实施以下措施: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讲解清楚让学生理解。加强实验课的课节,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编成口诀。《水分子的变化》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认知基础。本班同学在前一段的学习比较扎实,对于水的变化及组成比较熟练,这就使得本节课的实验更好的理解和操作。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水结成冰又融化;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变干等。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加上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蒸发、沸腾、凝结”等知识,这是学生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并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水分子的变化》教材分析教材简说: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先对水的三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通观察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1、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如果学生已经注意到天空中的云和降雨,感受到棒冰外部水滴的形成,观察到雾或好奇于霜是从哪里来的,那么,他们就已经观察到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2.作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地球上的水一直在从液态(或固态)变成气态,再变成液态(或固态)……本课帮助学生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所以,本课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小结和综述2、教学目标:a、科学概念: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b、过程与方法: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c、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水分子的变化》评测练习1、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不能再分。2、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食盐水——水+食盐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C、氧化汞——汞+氧气D、氢气+氧气——水4、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水分子的变化》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分子的变化,并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水的组成以及检验方法,在本节课中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