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别》效果分析通过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首先本课的三个目标基本达成:1、通过多种形式的感受、体验(如:观看视频、聆听歌曲、口风琴接龙、歌谱接龙、轻声唱、放声唱)等形式来完成目标一。2、通过拍节奏感受切分节奏和休止符、、情绪速度对比等形式来完成目标二。3、通过口风琴的帮助学唱二声部来完成目标三。其次,学生的演唱演奏效果。由于是第一课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学生的美好的声音没有被完全带动出来。在演奏这一环节效果还不错,但只停留在部分好学生的层面,没有关注部分后进生的需求。再次,从教师教学效果来看,整堂课中,教师教态自然,语言富有亲和力,与学生的互动很轻松自然。课堂环节设计的很合理,层层渗透,紧扣学生。学习歌曲方式灵活多样,提出的问题都很有实效性,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应用也很科学适当,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送别》测评练习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能富有感情地演唱。能够模唱曲谱。《送别》观评记录林芬:于老师用视频导入课堂,生动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乐曲旋律和乐理知识的重难点,并解决重难点,轻松学会歌曲。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紧凑而不忙乱,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唱和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牛佳荔:于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1)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整堂课很流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了整体性。(2)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王玲:本节课于老师能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整节课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聆听,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力求真正做到理解歌曲的境界和内涵。教学过程清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也体现了教学的梯度。从学生准确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学生欢快的歌唱中我感受到了送别悲伤的心情。建议:本节课小组合作的环节有点少,这方面再体现一些会更好。牛佳荔:在《送别》一课的讲授中,于老师在将孩子带入送别这个大情境中之后,循序渐进的将这首歌曲的重难点不露痕迹的逐一解决,整堂课下来酣畅淋漓,生动有趣,既带给孩子们欢快的情绪体验,又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建议:如果老师能放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再来解决,可能会比老师提出的问题来引领更有价值和实际意义。
于寅晓:教师为学生层层递进的解决重难点节奏、音准等,口风琴的常规训练和演奏接龙,都为课程的进行提供了保障,既降低难度又加深印象,一举多得。
建议:本节课的评价语有点单一,如果再具体一些,把“很不错、好、真棒”,变成“你的节奏感真好、你的用词表达真准确”等就更好了。《送别》学情分析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送别》教材分析《送别》是20世纪初我们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旋律选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作品,由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填词,后被应用在电影《城南旧事》中作为贯穿全片的主体音乐。这首歌曲流传范围极广,深受人们的热爱。歌曲为再现三部曲式,旋律清新自然又略带哀愁。三个部分间的材料既紧密相关,又略有对比。《送别》课标分析: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送别》教学反思《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是李叔同采用美国旋律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学堂乐歌,学习二部合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教学难点是:引导学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上课伊始,我通过有声片段和无声片段,让孩子了解电影配乐的魅力。接着导入学堂乐歌,简单讲解了学堂学乐歌的来历,为演唱《送别》作了很好的意境铺垫。但同时我也遇到一个问题:怎么让学生详细地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帮助理解歌曲内容,我给学生们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电影片段,通过孩子们的眼神,能感觉孩子真正的感受到了这种歌曲的情绪。这首歌曲旋律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太大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填旋律、哼唱旋律让学生慢慢地掌握歌曲旋律,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正确地演唱歌曲旋律。在拓展部分,加入了无伴奏合唱改编的《送别》,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合唱。反思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这首歌要求声音要抒情优美,连贯含蓄、以情带声,这一点学生已初步达到。在歌唱上技巧的训练上,平时的唱歌教学都在进行,比如咬字、吐字、气息以及声音的位置,而这首歌曲速度较慢,长句较多,要求气息够足,这些孩子掌握的还不是很到位。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难度较大,虽然基本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学会二部合唱歌曲《送别》,但演唱质量有待下节课继续提高。《送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送别》教学目标: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按照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学唱歌曲二声部,注意二声部之间的和谐。了解什么是学堂乐歌以及作曲家李叔同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并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难点: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处理以及二声部的演唱教学过程:开始部分师生问好歌导入新课——播放电影片段:1、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个音乐片段,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片段(播放无声视频)。再来看第二段。(再播放有声视频)2、这两个片段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师总结:有了音乐的陪衬更能体现出悲伤、不舍的情感。你说的可真好,同样一段影片,有了音乐的陪衬和渲染,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心情就能够更好的呈现给观众。这就是电影配乐的魅力。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部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请大家安静聆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三、学习歌曲1.初次聆听《送别》歌曲,感受音乐情绪师:你能告诉我听完这首歌曲的感受吗?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送别》,它是清朝末代、民国初期脍炙人口的学堂乐歌,那么,什么是学堂乐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再播音乐,感受学堂乐歌和民国照片你们看过这部电影吗?让我们再欣赏一遍音乐,一起随音乐感受一下当时主人公小英子的生活。【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通过无音乐和有音乐电影片段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该主题曲对于影片意境所起到的渲染作用,同事引出相关的知识。3、范唱、学习曲式(1)划分乐段(2)师总结:ABA就是这首歌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4、学习歌曲第一乐段(1)师: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好友离别之际友人之间大多以折柳枝的形式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你们来帮一帮老师把这片片柳叶揉进歌曲旋律,好吗?(2)让我们加上歌词来试一试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把第一乐段的歌词演唱一遍。(随琴唱)【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对于小学生的试读乐谱教学规定为“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这首歌曲的难易程度正适合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识读乐谱训练,还可以通过唱谱解决学唱中的难点。5、学习歌曲第二乐段(1)师:看到了好友离别时的不舍,就连路边的柳枝,也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你听…(2)师唱歌谱,生画旋律线(3)随琴用“lu”哼唱一遍。(4)旋律上加上连音线,变成一字多音唱法(5)完整地演唱歌词(6)体会休止符用深呼吸的方法表现出来了。6、学习歌曲第三乐段(1)师:第三乐段让我们回归忧伤的情感把送别的歌声唱响。(随琴演唱第三乐段)老师把这部分编成了二声部,使这首歌曲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a随琴唱二声部b教师弹奏一声部,学生弹奏二声部c随琴唱歌词d学生分组唱二声部【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该“着力加强并更加重视合唱教学”,所以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可以反复练习、巩固合唱部分的学唱。7、完整演唱歌曲加上真挚的情感,随着琴完整演唱一遍吧。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演唱姿势。8、打击乐伴奏唱歌(1)碰铃的音色清脆悠长,非常适合为这首歌曲伴奏,让我们敲响送别的铃声以合唱的形式,再次唱起这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磁功能材料精密加工辅助材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潮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地理-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度司机职业发展规划与薪酬激励合同
- 2025年度农村鱼塘租赁与生态养殖项目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协议
- 2025年度合伙人分伙协议书: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合作分摊及退出协议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度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委托书合同范文
-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培训课件
- 钢结构施工安全培训
- 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解析
- 超市商品结构图
- 沃尔沃S60L 2014款说明书
- 汽车零部件喷漆项目分析报告
- 2023年2月对医疗机构的培训(新区医院版)
-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储能+光伏+风电)规划报告
- 100以内加法减法口算练习题100题有答案
- 少儿美术课件- 9-12岁 素描班《感知力素描》
- 《静心的力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