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中原韵教学_第1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_第2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_第3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_第4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课件第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聆听判断:

你能通过歌曲中采用的方言,判断出这是哪个省份的民歌吗?第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河南属于我国哪个地区?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中原地区D西南地区2、中原地区包括了那些省份?

开动脑筋——第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中原地区主要指那些省份呢?山东河北河南第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醇厚的中原韵》

教师:路井镇中学侯小兰第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王大娘钉缸》《王大娘钉缸》是一首流行于河南省的地方民歌,它属于民间歌舞曲“地花鼓”中的一个代表曲目。地花鼓多由一丑一旦共同表演,内容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

歌曲介绍——第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

《王大娘钉缸》聆听思考题:1、注意体会歌曲的语音音调与方言的紧密联系。2、观察歌词的特点。(注意划红线和黄线两部分歌词的不同)。3、体会、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第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歌曲分析——A、歌曲特征:歌曲使用了方言,语言特色和语音音调突出了中原民歌的地方风格。B、歌词特点:

第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河南民歌第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歌曲分析——B、歌词特点:歌曲大量的运用了衬词,增强了民歌轻松、明快、诙谐的色彩。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歌曲分析——C、歌曲结构:该民歌是一个带补充乐句的扩充性二句体。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王大娘钉缸》《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歌曲比较相似?

探究发现——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王大娘钉缸》《王大娘钉缸》

《好汉歌》探究结果——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一】《王大娘钉缸》民歌的特点一:民歌为创作歌曲提供了原始素材,为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泉与灵感。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请你思考——

《沂蒙山小调》属于民歌的那一种?A、《山歌》

B、《小调》

C、《劳动号子》作品二:《沂蒙山小调》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歌曲欣赏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请你思考——

《沂蒙山小调》属于民歌的那一种?A、《山歌》

B、《小调》

C、《劳动号子》作品二:《沂蒙山小调》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的形成过程——《十二月调》《打黄沙会》《沂蒙山小调》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创作方法探究——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鱼咬尾”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鱼咬尾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方式,进行简短的旋律创作练习,并交流演唱。作品二:《沂蒙山小调》艺术实践: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民歌的创作方法——

“起—承—转—合”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歌曲欣赏起:呈示主题转:推陈出新承:继承发展合:前后呼应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歌曲背景:

你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

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对比聆听——

《孟姜女哭长城》1、河北民歌2、江苏民歌

同一题材,不同风格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河北民歌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江苏民歌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现象分析】

1、民歌流传到不同地区,便和那里特有的风俗文化相结合,因而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2、专业或非专业的民间艺人对流传的民歌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民歌的特点二】:

民歌具有流传变异性特征。

即:同体变异。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知识探究】

你想知道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吗?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创作歌曲

《孟姜女》

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

【创作歌曲】

《孟姜女》

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民歌不同于创作歌曲,它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和限制,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民歌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

【民歌特点三】

集体创作集体改变口头流传自生自灭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知识梳理与归纳——《醇厚的中原韵》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知识梳理与归纳】一、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A、细腻婉转、清新流畅、柔美抒情、含蓄内在。B、热情爽朗、舒展奔放,具有醇厚的情感、诙谐的格调。C、高亢嘹亮、悠长自由、

粗犷豪放。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知识梳理与归纳】二、民歌的音乐特点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地域特点】2、民歌的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语言特点】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醇厚的中原韵》3、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旋律、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

——【风格特点】4、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生活特点】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醇厚的中原韵》5、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统一旋律作反复。——【结构特点】第四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醇厚的中原韵》【拓展延伸】——连线题:为下面这些中原音乐作品选择正确的省份。《回娘家》河南《小兵张嘎片尾曲

》山东《谁说女子不如男》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