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实验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实验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实验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实验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实验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实验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图甲和图乙是我国某县2012年农业发展的部分基本数据。读图4完成以下7~8题。

图47.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12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市场和交通C.土壤和水源

D.政策和劳动力8.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果蔬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参考答案:7.B

8.B【知识点】本题考查平面三角形坐标系的判读、农业区位分析。解析:7题,根据平面三角形坐标系的判读规律可知,该县果蔬比例最高为60%,花卉和粮食各为20%,所以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B正确。8题,根据平面三角形坐标系的判读规律可知,花卉用地和粮食用地各为20%,果蔬用地为60%,结合选择项可知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B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平面三角形坐标系的判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补充:平面等边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平面等边三角形坐标图将三角形的三条边作为坐标轴,形象直观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经常用来考察人口年龄的构成情况、产业结构构成等问题。常见的三角形坐标图具有如下2个特点: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下面利用例题来说明判读三角形坐标图的巧妙方法。如下图,三种产业的构成图,求图中某点的产业构成比例。第一种方法:如B点。B点四周有六条辐射线,且相邻两条之间相差60°;指向其中任何一种产业都有两条辐射线,并对应两个数字,则较小的数值就是这个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如第一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60、80,就取60%;第二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20、40,就取20%;第三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20、80,就取20%。故B点的产业构成是第一产业占60%,第二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20%。第二种方法:如A点。首先,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其次,在A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其对应的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因此,A点的产业构成是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40%。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剩下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完成18-20题。18、主要分布在辽南各地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玉米、高粱

B.大豆、甜菜、棉花C.冬小麦、棉花、苹果

D.春小麦、棉花、梨19、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0、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⑦⑧

D.⑤⑥⑦⑧参考答案:18.C

19.C

20.B3.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炭供应全国井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读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9.比较两幅图可知,关于20世纪90年代该省焦化企业情况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规模小

B.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捧放量大,污染点多C.分散、数量多

D.产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10.该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最直接措施是A.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B.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C.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D.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产业园区环境治理参考答案:9.D

10.C9.两副图当中,1994年表示的是20世纪90年代,从图中可看出,焦化企业规模较小、分散数量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产业运输以公路为主,D不符合事实。10.题中说是在运输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C正确;其他答案不是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4.“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4.“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6.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参考答案:4.A

5.D

6.C试题分析:4.“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庞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欧洲经济发达,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A正确。5.“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东亚、中亚、西亚、东欧、中欧与西欧。中亚与西亚地区人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文化圈,在欧洲依次经过东欧文化圈和西欧文化圈。D正确。6.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C正确。

5.图1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4.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参考答案:C

D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第3题,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地区为东南亚,图示阴影部分分布于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地区,故判断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第4题,图示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故产业发展的优势为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6.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9~11题:9、图中a、b、c、d、e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A.a、b、cB.c、d、eC.a、b、eD.a、c、d10、图示①~⑤城市中,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1、下列关于美国工业和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部工业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源B.城市①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业中心C.城市⑤附近有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区D.城市③是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参考答案:D

D

B7.关于世界各州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参考答案:D8.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化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的实施。据此回答24~25题。

24.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接近原料产地

25.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24.D

25.B9.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参考答案:D10.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000,则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l:400000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参考答案:C11.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A.平衡-不平衡-平衡

B.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C.平衡-不平衡

D.不平衡-平衡参考答案:A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A正确。12.读图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1—2题。图11.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气候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2.图中各区域,受人类影响较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A.Ⅰ

B.Ⅱ

C.Ⅲ

D.Ⅰ和Ⅲ参考答案:A

C13.读图,回答第22-23题。22.图中从B地到A地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23.影响图中从C地到D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C.水分条件

D.地形起伏参考答案:A

C14.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7~8小题。7.上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是(

)A.由东南向西北地区减少

B.山区降水小于周边地区C.由西向东逐渐增加

D.河谷降水大于山地8.近几十年来,弱水流程逐渐缩短,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低,冰川融化量较少,补给水量减少B.气候变暖,植被减少,蒸发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河水大量减少D.沙尘暴日益频繁,河道淹没参考答案:7.A

8.B

15.下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2.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参考答案:D

A16.右图为某海域浅海海水温度在各季节随深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34—35题: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深度,9月水温均高于7月水温B.表层水温高低因季节而异,主要是因为海水化学性质的季节变化。C.温带海区水温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更容易发生交换D.一定有暖流经过此海域

35.该海域可能是下图中参考答案:34.C

35.B17.图8示意某区域气温的年较差分布(单位:℃)。读图,完成18~20题。18.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由南向北增大

B.由西向东增大C.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D.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19.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20.图9示意某四地气候资料,其中与图8所示乙地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18.D

19.C

20.C18.新华网报道:2010年12月15日23时起,南京城飘落今冬第一场雪。这是南京自1905年以来第二早的初雪,创下了该市百年以来12月份最大积雪深度。据此回答22题。22.造成这次降雪过程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参考答案:A19.读等高线图判断,正确的是

A.右图的比例尺为1/10000,若该图放大到原来的4倍,则新地图的比例尺为1/2500B.A处为山脊C.CD间的坡度比EF间要大D.若此图为北半球,由于B处比E处偏南,故B处的温度比E处要高。参考答案:C20.读图,完成52~53题52.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53.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参考答案:52.B

甲、乙、丙三地与l80度经线都相差了5个经度,但甲、乙、丙三葩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53.D

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21.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有关经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gk=hf

B.dk>fe

C.ad=bc

D.ad=be13.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取最短航线应:A.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B.先向西北,后向西南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D.先向西南,后向西北参考答案:C

C22.某地位于东半球、高纬度地区,但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此地纬度是A.60°N,159°W B.67°N,159°EC.66°S,10°W D.90°S,120°E参考答案:C【分析】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其纬度范围是23°26′-66°34′之间。【详解】分析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A地位于西半球、高纬度,B地位于西半球,排除AB。C地位于东半球,属于高纬度,又无极昼、极夜现象,C正确。D地位于东半球,位于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排除D。23.亚洲地势特点是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四周高,中部低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世界地形。结合亚洲的河流分布特征:从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水系判断,亚洲地势中高周低。24.我国垃圾生产量人均1.2公斤/日,城镇生活垃圾规模达89.9万吨/日,且垃圾正不断“围困”城市。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下图为垃圾处理方法的优选原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实现垃圾减量化的关键在于(

)A.实行清洁生产 B.转变消费观念C.落实垃圾分类 D.改善产品设计17.下列行为与推行垃圾再回收利用目的一致的是(

)A.建设水土涵养林 B.鼓励使用塑料袋C.推动乡村城镇化 D.完善伏季休渔制度参考答案:16.B

17.D【16题详解】垃圾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现垃圾减量化的关键在于转变消费观念,从而减少垃圾产生。故选B。【17题详解】推行垃圾再回收利用,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为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设水土涵养林,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目前绝对数量的塑料袋属于不可降解,因此鼓励使用塑料袋违反了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故选D。25.读下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回答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参考答案:A26.图13是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29-30题。29.①、②、③、④对应的省分别是A.甘肃、四川、黑龙江、河北B.四川、河北、黑龙江、甘肃C.四川、黑龙江、甘肃、河北D.甘肃、河北、黑龙江、四川30.与四川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D.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参考答案:29.C

30.D二、多选题(共10分)27.(双项选择题)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21~24题。

2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A.农牧活动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2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A.草原

B.水能

C.石油

D.森林2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C.季风气候,多水旱灾害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24.我国政府对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保护生态环境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参考答案:21.BC

22.BD

23.BC

24.CD28.(双选题)珠江入海口部分河段常出现咸潮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倒灌

B.上游来水量减少

C.工厂排放咸水

D.河口蒸发量增大参考答案:AB29.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B.华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D.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参考答案:AC30.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人口迁移是城市化的途径。回答城市化高的地区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出现了A.城市郊区化

B.顺城市化

C.工业扩散

D.工业集聚参考答案:AC三、综合题(共38分)31.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材料l:巴西略图(图12)。材料:2:以热带丛林般的绿装设计以及“动感都市活力巴西”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巴西馆将人们带到了多姿多彩的巴西,感受绿色中无尽的动感与活力。材料3:目前除了巴西以外,其它热带国家都鲜有雨林监测的经验。巴西已于2008年在北部城市贝伦建立了一个全球热带雨林监测中心,并将自己获得的资料与其它国家分享,从而为全球雨林监测和有关培训提供参考信息。(1)对热带雨林的监测主要用到“3S”技术中的

,请用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2)巴西北部河流的上游水能比南部河流的水能更丰富,而巴西开发水电的主要方向在南部,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城市

(填数字序号及名称)举行,请说明该区域附近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5分)参考答案:(1)RS(遥感)技术

热带雨林可以保持水土,减少亚马孙河的含沙量;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量、亚马孙河的径流量及径流变化(3分)(2)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人口稠密。(2分)(3)②里约热内卢

该区域为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欧洲殖民者和他们贩卖的黑奴最早到达这里,开发早。(5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和管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材料二“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2)根据图乙简述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化。(3)近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有利影响。参考答案:(1)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③噪声污染严重;④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2)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3)①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调整);②就业机会增加;③加快工业(城市)化的进程。试题分析:(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噪声污染严重等环境污染;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生态破坏。(2)仔细读图乙,注意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变化,从而推断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说明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根据广东省的发展状况可知,粤东、粤西和粤北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入,可以增加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