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生物长句子规范表述教材资源分
类解答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不同蛋白质肽链组成不同的原因(必修123页)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因为问的是“肽链组
成”,故不答空间结构)
2.探究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设计思路(必
修136页技能训练)
用完全营养液和缺少某种无机盐的“完全营养液”对相同植
物进行无土栽培,若实验组出现生长异常,则在实验组的培养液
中补加这种无机盐,观察异常症状能否消除。
3.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成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材料的原因(必修140页实验)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
器。
4.破坏核仁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原因(必修153页)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
不能形成核糖体,致使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5.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被动运输,不耗能;
人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6.质壁分离实验中引流法置换细胞外界溶液的操作方法(必
修162页探究)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外界溶液,从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
吸引,重复几次。
7.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原因(必修163页)
首先植物细胞因外界溶液浓度较高而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接着,因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被细胞吸收,使细胞内外浓度差逆
转,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使植物细胞发
生质壁分离复原。
8.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且遗传物质均
为DNAo
细胞代谢
1.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区别(必修180
页)
加热只是为反应提供能量,并不降低活化能。无机催化剂和
酶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只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新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的原
加热会破坏将可溶性糖(甜)转化为淀粉(不甜)的酶。
3.测定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梯度,分别测定
酶活性。若所测得数据出现峰值,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
否则继续扩大温度范围,直到测出峰值。
4.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
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
量和因变量外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5.萌发种子干重减少的原因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必修197页实验)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
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7.纸层析后滤纸条上色素带太浅的原因(必修198页)
研磨不充分、无水乙醇加入过多、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
复画滤液细线等。
8.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使叶绿素合成受阻,故叶片呈
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9.黑暗中培养的幼苗叶片黄化的原因
黑暗中叶绿素无法合成,而且逐渐分解,最终显现出较稳定
的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10.鲁宾和卡门实验的思路(必修1102页)
用氧的同位素18。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再分别培养两组
植物,最终产生含标记的氧气,只来自标记水的那一组。
11.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时,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
量分析
当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时,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降低,消
耗速率不变,导致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合成速率不变,
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五碳化合物增多。
12.光下培养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先下
降后不变的原因
开始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大于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
碳量,随着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直至光合
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
衡。
细胞的生命历程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增大的原因
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
数量。
2.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
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变化(必修1113页)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5.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转录的基因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必修1
118页)
不同细胞中有的基因都表达,有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
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6.细胞分化的原因
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选择性表达。
7.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控制个体发育的全部
遗传信息。
8.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的原因
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黑色素合成减少。
9.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前者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后者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遗传的分子基础
1.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必修245页)
先用含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得到的细菌培养
噬菌体,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2.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必修246页思考
与讨论)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
它们的作用。
3.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
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
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4.tRNA与其携带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必修265〜66
页)
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
被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
5.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
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
状。
6.白化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根本原因:控制酪氨酸酶的
基因异常(注意:老年白发只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7.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
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1.假说一演绎法的一般研究程序(必修27页)
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说f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五个原因(必修211页)
Q)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2)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
(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5)创造性运用科学方法。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
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两大遗传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
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判断依据: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
病。
5.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
者;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判断依据: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
病。
6.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7.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病的
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变异、育种和进化
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2.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必修2100页)
Q)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2)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3.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
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
因突变,人工诱变成功率高。
4.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包括非同源
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
单体的交叉互换,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5.多倍体的形成原因是低温或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
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6.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隔离。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
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7.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8.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
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人体的稳态与调节
1.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
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有利于其同时接受多个刺激
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2.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必修319页)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可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必修328页)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
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可根据血液中激素成分的含量,检
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4.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甲状腺
细胞中表达。
5.饭后,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
常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促进了细胞对葡萄
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注意:
胰岛素促进三个去路并抑制两个来源,胰高血糖素一般只促进两
个来源)。
6.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必修332页)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
7.剧烈运动后或炎热时增加散热的两个主要机制(必修332
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8.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必修3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注意:从减少散热的角度
看,增加产热的骨骼肌战栗和立毛肌收缩不属于此类反应)。
9.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必修332页)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
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一产生渴感。
10.突然转移至低温环境中的动物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
低温刺激下,下丘脑的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的分泌,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11.原尿中葡萄糖未被完全重吸收,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
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增大了原尿的渗透压,减小了血浆与原
尿的浓度差,阻碍了水的重吸收,因而带走了大量水分,引起尿
量增加。
12.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必修337页)
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13.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免疫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应病原体产生变异,使原来的抗体等失效;抗体和记忆细
胞寿命有限,已分解或死亡。
14.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的原因
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主要由效应T细胞起作用,而胸腺是T
细胞成熟的场所,无胸腺个体不能产生T细胞。
植物的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
果。
2.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的主要区别(必修348
页知识链接)
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腺体分泌的,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
腺体。
3.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必修350页)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侧芽对生
长素浓度较敏感,致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4.在正式实验前开展预实验的意义(必修351页)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
费。
种群和群落
1.种群密度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注
意:如果是主要决定因素则只答前两者)。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适
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如财虫和跳螭,后者适用于活
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3.《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
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值受环境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4.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是指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上大
多数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上常呈镶嵌分布。
6.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的意义(必修374页)
植物的种类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
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
7.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
生演替是指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8.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
方向进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
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
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过程。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物质
循环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消费者。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Q)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
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
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单向流动
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
循环流动,原因有:
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
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
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
(ATP、热能)。
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
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
递给分解者。
6.农业生态系统除草除虫的意义: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从生物圈稳态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
力。
8.生态农业延长腐生食物链的重要意义(必修396页)
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9.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必修3101页)
Q)大力植树造林;(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
源)。
10.种植挺水植物能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挺水植物遮盖水面,降低水中的光照强度,抑制藻类的光合
作用;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吸收了水体中大部分的无机盐,限
制藻类生长。
11.人工生态系统往往需要不断有物质投入的原因
人工生态系统不断会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
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生物技术实践
1.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
制在18〜25℃»
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02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
的生理活动,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3.当02、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进行微生物培养时,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
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倘若将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可
筛选出尿素分解菌;倘若将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则可筛选出纤
维素分解菌。
5.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工具为接种环)和稀
释涂布平板法(工具为涂布器),后者可用于活菌计数。
6.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溶
解度不同,利用该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
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DNA析出而杂质溶解,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7.PCR反应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95℃)、复性(55℃)和延
伸(72℃)三步,反应需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需提供DNA
模板、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甘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8.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
方法,其中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较快,透析法则可使
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杂质得以去除。
9.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储、压榨和萃取等,由于水中
蒸储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的水解,因此,柠檬芳香油的制
备通常使用压榨法。
10.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
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故石油醛较适合作为萃取
剂。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L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原因
原核细胞易受外源DNA的侵袭,具有限制酶的原核细胞可选
择性地破坏不同于自身DNA的外来DNA,从而适应环境。
2.PCR扩增DNA的大致过程(选修3:LO页)
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
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
多次。
3.启动子的位置和生物作用(选修311页)
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是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它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4.农杆菌转化法中农杆菌的作用(选修312页)
农杆菌可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所含的
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5.转移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表达的原因
生物界共用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策划公司前台工作总结
- 运输物流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2024新年寄语汇编(32篇)
- 制冷技术转让协议书(2篇)
- 创业合作投资协议书(2篇)
- 2024年计算机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 易错点08 中国近代史时间问题-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 地理中国的世界遗产课件中图版选修
- 2025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共政策过程》课件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电子书、单词、笔记、练习册(附答案)汇编
- 2023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品质助理述职报告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外研版(三起)五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卷
- 超越指标:存量时代降本增效的利器
- 部队休假安全教育课件
- 2024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无纸笔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 视频剪辑师工作总结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华为公司服务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