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综合实践-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综合实践-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综合实践-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综合实践-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单位:姓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专题一“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数字化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认识并初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了解软件的分类及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便携移动设备及数码产品。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指出信息技术在我们身边的数字化应用,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理论铺垫。【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小学学段接触过计算机,凭借着兴趣已经具备了简单的信息基础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概念和本质上的认识,只是学会了简单的运用,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构成及其外延产品等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还需要理论补充,初中学段正是顺应这个要求,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让他们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从而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intelprojectbridge未来教室》,让学生描述未来的学习生活蓝图。2.通过观看微视频《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3.通过实物展示、小组讨论,认识微型计算机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并了解各部分的功能,能够梳理出计算机硬件构成的思维导图。4.通过讲解、学生合作交流,了解软件系统的分类及应用。5.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列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便携式移动设备及常用的数码产品。6.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掌上无线生活,探究移动APP的应用。7.通过畅想未来数字化生活,升华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按照功能将硬件进行分类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学难点:1.软件的分类及应用2.ROM与RAM的功能及异同点【教法与学法】讲授、展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视频《intelprojectbridge未来教室》下载、准备计算机的各硬件及软件、课件制作、未来教室(PAD教室)相关设备的准备【教学过程】流程\目标\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信息技术数字化在未来课堂的应用播放《未来教室》视频问题1:你心目中未来课堂的样貌(引题)问题2: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吗?观看视频,通过交流畅想未来学习的课堂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目标一)目标一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1.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2.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五代机)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带问题观看微视频《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1)第一台计算机的图片、时间、名字、构成部件等(2)计算机发展四阶段(2)当前计算机发展的趋势问题设置:见检测一学生通过PAD观看微视频《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合作完成检测一互相提问目标二: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1.外观上计算机的配置2.常见的其他外部设备3.主机箱内部结构4.按功能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分类(重点):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各种常见硬件及功能)1.硬件实物展示2.PPT展示讲解硬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PAD检测:见检测二3.PPT展示硬件构成简单小结:硬件构成思维导图问题设置:见检测三学生列举见过的计算机硬件学生感知硬件实物熟悉PAD的使用,拖曳功能通过合作探究会按照功能把硬件分类抢答目标三:计算机的软件构成1.了解软件的概念2.了解软件的分类3.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4.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的构成1.结合当今计算机生活实际,讲解软件及其应用2.讲解软件分类教师总结问题设置:检测四(PAD小检测)学生列举见过的软件学生合作交流,说出日常生活中的软件PAD推送题目,学生作答,统计正确率(直观准确)目标四:便携式移动设备及数码产品1.常见的便携式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2.常见的数码产品:(MP3、智能手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及回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便携式移动设备及数码产品学生合作探讨举例说明学生补充目标五:掌上无线生活手机的广泛应用1.APP2.二维码3.NFC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感受掌上无线生活的便利讨论交流自己使用过的手机功能课堂小结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计算机软硬件的构成及功能形成本课思维导图(知识树)展示有空缺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PAD)问题设置:检测五(完善思维导图)学生进行小结PAD完善思维导图检测本节课检测畅想未来数字化生活问题设置:见检测六提出问题完成检测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板书设计】(见下页)1.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摄像头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运算器硬件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器ROM(只读存储器)存储器:内存储器2.计算机系统RAM(随机读写存储器)外存储器:硬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应用软件3.便携式移动设备及数码产品4.掌上的无线生活以下附各目标任务的检测题检测一:检测二:检测三:检测四:检测五:检测六:《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小学学段接触过计算机,凭借着兴趣已经具备了简单的信息基础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概念和本质上的认识,只是学会了简单的运用,比如打字、玩游戏,简单的word和ppt的使用,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计算机的构成及其外延产品、计算机的软件的分类、便携式移动设备等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于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还需要理论补充,初中学段正是顺应这个要求,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让他们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从而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效果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构成及部分硬件的相应功能,能说出常用的便携移动设备及数码产品,了解手机的无线应用。从以上学习内容来看,本节课纯理论性强,在微机室上课容易被电脑分散注意力,在普通教室上课失去了信息技术的传统优势,所以想到利用未来教室上课,正好呼应本课的主题。上课开始从观看视频《未来教室》(下载于网络)引入,结合所在的“未来教室(PAD课堂)”,让学生感受未来课堂的模样,并加以畅想:每个人心中未来的学习课堂是什么样子,从而切入主题,离不开的一种设备---计算机,学生通过PAD观看微视频《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比起阅读课本更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接着通过硬件实物展示和PPT图片,让学生说出计算机各构成部件的名称和功能,这样比较直观的获取了知识,并且加深了印象。最后从生活实际,例举常见的便携移动设备和数码产品,了解掌上无线生活的应用,并再次畅想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呼应了本课的主题。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观看微视频),合作学习(学习检测部分)等多种学习方式,让课堂真正的变为合作探究的课堂,从检测效果来看,达到了理想的境界,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出所有的知识点,并通过了不同形式的检测。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情景的创设,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使用PAD的能力,辨别实物的能力。总体教学效果远比要比预想的好,学生不光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还对未来的课堂和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寄予了美好的遐想和希望,在实现这些愿望的路上,相信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专题一“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数字化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认识并初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了解软件的分类及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便携移动设备及数码产品。教材的设计循序渐进,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当今时代应用最广的手机应用,从单纯的数学运算到掌上无线生活,无不体现了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也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这就是信息技术革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指出我们身边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应用,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理论铺垫。检测一:(发展史及趋势检测)--快问快答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___。A.1946年B.1949年C.1957年D.1997年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叫______。A.AlphaGoB.ENIACC.IBMD.CPU3、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_____。A.电子管→集成电路→晶体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B.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电子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D.晶体管→电子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计算机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A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B巨型化、微型化、虚拟化、智能化C巨型化、世界化、网络化、人工化D巨型化、世界化、网络化、智能化检测二:(输入输出设备分类)--PAD检测把下列硬件进行适当的分类检测三:(硬件部分检测)---四人小组合作1、通常人们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_。A.FOXB.ROMC.RAMD.CPU2、下列设备中哪一个不属于输出设备__。A.打印机B.绘图仪C.显示器D.鼠标3、计算机内存中只能读出,不能写入的存储器称为_____。A.DOCB.BMPC.RAMD.ROM4、计算机关闭后,存储的数据不会丢失的内存储器是_____。A.光盘B.RAMC.磁盘D.ROM检测四:(软件部分检测)--PAD推送1.下面属于系统软件的是_________。A.EXCEL2010B.FlashMX2004C.WindowsXPD.WORD20102.下列软件不是操作系统的是______。A.DosB.UNIXC.WordD.WindowsXP检测五:(小结检测)—PAD拖曳检测六:(随堂检测)--PAD推送1、CPU是由运算器和_______组成。A.硬盘B.显示器C.控制器D.存储器2、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由________等5部分组成。A.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B.输出设备,打印设备,显示设备,cpu,芯片C.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D.输出设备,打印设备,音响设备,显示设备,输入设备3、某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程序属于__。A.字处理软件B.图形处理软件C.应用软件D.系统软件4、以下全部为计算机软件的选项是__。A.ROM,Word2010B.WindowsXP,RAMC.Word2010,Excel2010D.Word2010,CPU《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课后反思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对于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顺应自然,数字化时代离不开的一个设备就是电脑,因而带领学生认识电脑的发展和基本构成符合认知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点,才能更进一步的让它们为我们更好的服务。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在授课之前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把学生带进一个未来教室(限于条件,并不是很成熟),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而硬件实物的展示,给了他们视觉上的感受,能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维,从而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点,PAD(平板电脑)在课堂上的使用,既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体现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中,课堂教学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求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更好的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又如何整合自身,个人认为,学有所用就是最好的整合。课堂PAD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课堂,也为今后的生活实际提供了便利。课堂教学中,也充分运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我们市北区的学习模式。对于这节课,当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不能充分调动他们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2.在PAD推送题目环节由于网络原因,没有展示出全班做题的统计展示等。《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应用》课标分析

适应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构成及硬件各部分的功能。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便携移动设备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