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指导手册_第1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指导手册_第2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指导手册_第3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指导手册_第4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指导手册第四十九章总则49.0.1矿床具有下列条件时,应优先采用露天开采:1、露天开采的经济效益优于地下开采;2、不宜于地下开采或地下开采难度较大;3、采场附近允许建设排土场;4、对矿区环保无特殊要求,或有可靠的环保措施。49.0.2暂时不能利用的矿石以及可利用的围岩,应实行分穿、分爆、分装和分堆。49.0.3露天采场各台阶之间,必须有人行通道,并设置安全栏和照明。49.0.4露天采场内的溜井、钻孔、水仓、溶洞及废弃的井巷等,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明显的标志和照明。49.0.5因严重冰冻、暴雨、风雪、雷击、大雾及洪水等影响采场正常人作业时,应暂停作业,威胁人员、设备时,应撤至安全地点。第五十章矿床开拓50.0.1露天采场的开拓运输方式,应严格按经主管部门审批的设计施工,若改变时,需报原审批部门审定。50.0.2根据矿床地形条件,为减少基建剥离量,均衡生产剥采比,可采用移动坑线开拓。50.0.3采用移动坑线开拓时,必须使各台阶移动坑线之间形成合理的运输系统,且不得影响工作线的合理推进。50.0.4固定坑线掘沟时,应在现场标出边界线,技术人员应严格按边界线组织施工。50.0.5严格按年度采剥技术计划开拓新水平,以确保合理的生产矿量和生产衔接。50.0.6开拓运输坑线应布置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的地段,线路的技术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规定。50.0.7汽车运输采用组合台阶或倾斜分条采剥工艺时,采场内部移动坑线的宽度应比固定线路面宽0.5~1倍。50.0.8铁路运输移动坑线的宽度,除开拓坑线正常需要的宽度外,还应保有一个不小于最小工作平台的宽度。50.0.9采用公路(铁路)-平峒溜井开拓时,平峒和溜井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峒和溜井应布置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中等稳固以上的岩体中,且矿石的总运输功能最小;2、平峒位于露天采矿场下部时,平峒顶板至露天底的垂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米,平峒口的标高一般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3、采场内部溜井口,不应处于露天坑的最低位置,防止雨水汇入溜井。50.0.10溜井直径一般应等于或大于矿石最大块度的5倍,但不得小于4米,当矿石具有一定粘性时,应适当增大。溜井一般应采用垂直溜井。如采用倾斜溜井时,倾斜角应大于60°。50.0.11溜槽(井)上口设有碎矿装置时,应按设备要求设操作平台,平台宽不小于1米。50.0.12采剥工作线沿矿体走向布置时,一般先开段沟,然后扩帮采矿;工作线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时,可用无段沟或短段沟扇形推进。50.0.13开掘出入沟,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设计。50.0.14新水平出入沟完成后,必须由矿山总工程师组织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出入沟底的标高,正负误差不得超过0.3米。第五十一章露天开采境界和采掘要素第一节开采境界51.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应以批准的工业储量为基础,远景储量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之用。51.1.2大型露天矿开采境界,一般应建立矿床模型,利用计算机确定最佳开采境界。51.1.3当采用两个工作台阶并为一个非工作台阶,留有一个安全平台的边坡结构时,一般为每隔1~2个安全平台,设置一个清扫平台,其宽度视采用的清扫设备而定。51.1.4当安全平台与运输平台重合时,且运输平台宽度大于安全平台宽度时,可以不另设安全平台。51.1.5当清扫平台遭到破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其宽度适于清扫设备通行和正常作业。51.1.6矿床储量大、开采年限很长时,为减少初期基建投资和早投产、早达产的目的,一般应分期开采。采用分期开采时,第一期境界服务年限一般不应小于10年;矿山应尽可能实现稳步过渡。51.1.7第一期开采的排土场和工业场地,一般应设置在露天开采的最终境界之外。51.1.8采用分期开采的露天矿,为确保扩帮时下部作业平台的安全,在临时边帮上,每隔一定高度应设置一个接碴平台,其宽度由设计确定。51.1.9分期开采的矿山,必须在第一期开采设计的同时作出详细的分其过渡的设计。第二节采掘要素51.2.1工作台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人工开采时:1、无粘性的砂状矿岩,不大于1.8米;2、松软的矿岩,不大于3米;3、坚硬稳固的矿岩,不大于6米。机械化开采时:1、不需爆破的松软矿岩,不得超过挖掘设备的最大挖掘高度;2、需要爆破的坚硬矿岩,不得大于挖掘设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51.2.2工作台阶坡面角,应符合下列规定:人工开采时:1、松软的矿岩,不大于该种矿岩的自然安息角;2、较稳固的矿岩,不大于60°;3、稳固的矿岩,不大于80°。机械化开采时:1、不需爆破的矿岩,一般为挖掘设备的自然挖掘角;2、需要爆破的矿岩,为爆破作用形成的坡面角,一般为60°~70°。51.2.3人工作业的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一般不得小于台阶高度的二倍。51.2.4爆堆边缘至准轨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到窄轨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到汽车道路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51.2.5挖掘机工作线长度,应根据采用的挖掘机、斗容、穿爆方式、运输方式和矿床赋存条件等,经设计确定。51.2.6确定铁道运输的采掘带宽度时,应使挖掘机向里回转不超过90°,向外侧回转不大于30°。其宽度变化范围为:不得小于挖掘机站立水平的挖掘半径,但不得大于站立水平挖掘半径的1.5倍。第三节陡帮开采51.3.1为减少基建剥离量,均衡生产剥采比,在条件具备的矿山,应积极采用陡表开采工艺。51.3.2陡帮开采的开拓运输方式,宜采用汽车运输或汽车-破碎机-胶带输送机的开拓方式。51.3.3陡帮开采的工作帮应由作业台阶、上部作业台阶和运输道路组成。作业台阶宽度为最小工作平台宽度,经设计确定。上部作业台阶由几个暂不作业的台阶构成,它包括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和安全平台(即暂不作业平台)。暂不作业平台宽度;一个台阶高时为10~15米;二个台阶并段时为16~22米。51.3.4陡帮作业可采用台阶依次轮流开采、分组轮流开采或台阶尾随开采的作业方式。51.3.5采用组合台阶开采时,相邻组挖掘机作业在平面上要幻想错开。禁止相邻组合台阶的挖掘机在同一垂直面上同时作业。第五十二章采剥作业第一节一般规定52.1.1采剥作业必须按设计施工,并执行采剥技术计划,持续均衡地组织生产。52.1.2根据矿床赋存特点,凡能实行矿岩分穿分爆的地段,应按分爆要求,对矿、岩进行分穿、分爆、分装、分运。52.1.3本《规程》第36.0.6条的规定也适用于采剥作业。第二节穿孔作业52.2.1穿孔作业应满足爆破作业的其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为爆破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52.2.2穿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炮孔中心偏差不得超过设计的0.5米;2、炮孔方向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3、最后一排孔位应尽量保持在一直线上;4、炮孔中岩碴应尽量清除干净。52.2.3改变孔网参数,必须进行试验和技术经济论证,并经矿山总工程师批准。52.2.4穿孔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消除隐患。穿第一排孔时,钻机作业应垂直台阶坡顶线设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靠帮并段)才准平行设置,但其钻孔中心距坡顶线不应小于3米。52.2.5穿孔作业必须按设计施工,并严格验收。对不合格的炮孔应及时处理,成孔后应妥加保护。52.2.6当钻头或钻具掉入炮孔时,应尽力打捞取出,如不能取出,铲装时应注意回收。52.2.7当采用重新穿孔方法处理拒爆深孔时,新孔距离拒爆孔口不得小于孔径的10倍,新孔方向与拒爆孔方向必须平行。第三节爆破作业52.3.1爆破作业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的有关规定。52.3.2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常工作面一次爆破量不应少于7天的铲装作业量;2、大块率应控制在5%以下;3、爆堆应规整,适于铲装作业要求;4、台阶应保持规整,不留根底,铲装后帮齐底平;5、应保持边坡不受破坏,并尽量减少对其稳定性的影响。52.3.3爆破作业必须按审批的爆破设计进行。爆破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爆区范围及其爆破的矿岩量;2、炮孔(药室)数量及其参数;3、每个炮孔(药室)装药量及总的装药量;4、装药结构及填塞方式;5、起爆方式及起爆网路系统;6、安全措施。52.3.4炮孔经验收合格和现场清理后,才能进行装药爆破,炮孔的装药品种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52.3.5矿山应尽可能采用机械装药和填塞炮孔。52.3.6使用新型爆破器材前,应进行试验和人员培训,并经矿山总工程师批准。52.3.7爆破网路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敷设、导通、检查。使用电爆网路时,须进行导通及杂散电流测定,雷电季节不准采用电爆网路。52.3.8爆破前,在爆破危险区警戒线与各大小交通路口处应设置岗哨。52.3.9爆破过程中必须发布预告、起爆和解除警戒三次信号,每次信号都没有必须有明确规定。52.3.10露天爆破禁止在黄昏和夜晚进行。雾天爆破须经矿山总工程师批准。52.3.11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后,才能进入爆区检查,只有确定爆区安全并发出解除警报后,方准其他人员进入。如发现拒爆,应及时树立明显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再进行处理。52.3.12为确定爆破地震对边坡、井巷或重要建筑物的影响,应进行爆破地震效应的测定,并据此采取减震措施。52.3.13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在临近最终边坡爆破时,应采用控制爆破,禁止采用峒室爆破。第四节矿岩铲装52.4.1矿岩铲装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严格按照采剥技术计划,定点铲装,按线推进;2、矿岩必须分装,分运;3、运输容器的装满系数不小于0.85;4、不合格的大块矿石,禁止装车;5、工作面应保持坡面整齐,底板平整。52.4.2在最终边坡部位进行铲装时,应严格按给出的边界线铲装,其凹凸误差不应超过1米。52.4.3铲装作业必须在设备完好状态下进行。52.4.4铲装作业中止后,应将工作面清理干净。52.4.5铲装设备通过的道路,应予平整、加固,确保设备安全通行。52.4.6中硬以上的矿岩,必须先用爆破方法进行松碎后方可铲装。52.4.7铲装时,应保持工作面平整、不留采掘残余和未爆破好的岩根;采掘台阶标高正、负误差不得超过设计标高的1米。52.4.8装载矿岩时,严禁铲斗从车辆驾驶室越过,也不得高卸、偏装。52.4.9为提高挖掘机的效率,应相应的配备推土机或前装机等,进行工作面的辅助作业。52.4.10铲装时应清除爆堆中的铁件,以免给选矿作业造成危害。52.4.11采用拖拉铲运机开采软岩和节理裂隙发育的矿岩时,应配松土机事先松碎。52.4.12拖拉铲运机开采的工作面,一般为缓倾斜或水平条带工作面,分层铲运。第五十三章矿岩运输第一节一般规定53.1.1矿山应建立完整的运输系统。53.1.2为维护和检修运输线路,矿山应设专业维修队,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53.1.3矿岩运输应遵守国家颁发的有关运输规范和本单位制定的运输规则。53.1.4矿岩运输应按作业计划和调度指令进行,严格实行矿、岩分运、分卸。53.1.5严寒地区的矿山,对翻斗车、自卸汽车底部可用废气加温,以防止矿岩冻结在车上。第二节汽车运输53.2.1自卸汽车进入装载地点时,应按铲装设备司机指定的地点定位,并尽可能组成空车、重车环形运输线。如在装载地点不能进行环形运输时,应备有足够的供调车用的场地。53.2.2露天矿山公路,按其使用年限可分别修建固定、半固定或临时线路。1、采场内固定坑线及其通往固定卸矿点或排土场的长期使用的线路,应修建固定线路;2、通往开采台阶或半固定破碎站、矿石临时堆场的线路或支线,其使用年限超过一年时,应修建半固定线路;3、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且随着开采台阶和排土场工作线的发展而移动或消失的线路,修建临时线路。53.2.3露天矿山汽车运输道路,应按使用的车型和规定的等级进行修建;并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53.2.4除开采台阶上的道路外,其他所有道路旁均应设置排水沟,并保持畅通。53.2.5在道路的急弯、陡坡等行车危险地段,应设置挡车墙(墩)等安全设施,并按规定树立明显的行车警示标志。53.2.6在固定线、半固定线、卸矿点及排土场均应设置固定的照明装置。53.2.7自卸汽车在严寒季节运行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53.2.8路面应经常洒水或喷洒除尘液。53.2.9在大雾天运行时,如能见度达不到规定的视距,应暂停运行。53.2.10公路运输坑线,在大暴雨后,路面应及时进行维修。53.2.11自卸汽车运输,采用溜井(溜槽)放矿的多台阶作业的矿山,各台阶的卸矿平台一般应设在溜槽两侧。在各卸矿平台靠近溜槽(井)卸矿处,应设置牢固车挡,其高度不小于轮胎直径的2/5。53.2.12溜井应安设格筛,尽可能配备二次破碎设施。53.2.13溜井降段必须有经总工程师批准的单体设计。53.2.14本《规程》第25.6.12、25.6.13、25.6.14、25.6.15、25.6.16条也适用于公路(或铁路)—平峒溜井运输。第三节铁路运输53.3.1露天矿铁路技术等级,按其运量不同分为三级,见表53-1及表53-2。表53-1准轨铁路技术等级线路类型线路等级单向年运量(万吨)固定、半固定线ⅠⅡⅢ≥600<600,≥300<300移动线不分级表53-2窄轨铁路技术等级线路类型线路等级单向年运量(万吨)固定、半固定线ⅠⅡⅢ—30~50<30150~20050~150<50>250150~250<150移动线不分级53.3.2露天矿铁路路基和线路平面技术条件,必须符合《黑色金属露天矿标准轨距铁路设计技术规范》和《冶金矿山地面窄轨铁路设计规范》的规定。53.3.3采用铁路运输时,应按其作业性质设立矿山站、排土站、卸矿站、会让站和工业场地站等。车站位置需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3.3.4车站、错车道,应设在平坡和直线段上。排土线通常应铺设在平坡段上。53.3.5露天矿山的铁路线,应设有标准的线路标志和信号标志。53.3.6机车、车辆、铁路线、信号和通讯线路、构筑物和辅助设施,应按规定进行检修。检修结果及排除故障所采取的措施和时间,应有专门的记录。53.3.7接触线网路的供电和分段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以及接触线网路个别区段断开时,应保证能向所有区段连续供电。分段系统应考虑对固定式和移动式接触线网路实行分别供电。53.3.8一条接触线路的供电范围不得超过两个台阶。53.3.9轨道作为架线式铁路的回归线,应装有对接的轨间和线间电气接头。辙岔和道岔上的对接接头应装有专用的电气连接线。对接电气接头的附加电阻,不得超过整体钢轨电阻的20%。53.3.10露天矿山的列车制动线路长度,可根据计算确定,一般不应超过表53-3的规定:表53-3轨距线路类别制动距离(米)准轨固定式移动式300100窄轨轨距900,762毫米轨距600毫米15080第四节胶带运输53.4.1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矿岩时,应遵守本《规程》第四十一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53.4.2胶带输送机串联运行时,应装有连锁装置和能从输送机线路任何一点进行事故停车的自动控制装置和遥控装置。53.4.3严寒地区,胶带输送机在露天或无采暖设施的胶带廊内运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在气温低于-15℃时,则应采用防寒胶带。53.4.4胶带输送机两侧应设置人行道或检修道。人行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7米。第五节人力运输53.5.1人力窄轨铁路的坡度一般为5‰,最大坡度不得超过10‰。53.5.2人工装车时必须事先清除工作坡面上的浮石,禁止在坡面角超过安全规定的地点进行装载作业。第五十四章排土与土地复垦第一节排土54.1.1露天矿的所有剥离物都没有必须堆置在专设的排土场。54.1.2排土场按其设置地点分为采场内排土场和采场外排土场,即内部排土场和外部排土场。在开采缓倾斜矿床或实行分其分区开采的矿床,应优先采用内部排土场。54.1.3采用外部排土场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排土场尽可能靠近露天采场,使其运距最短,但与开采最终境界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0米;2、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并避免居民迁移;3、有利于设置污水处理和泥石流防治设施;4、有利于排土场的复垦。54.1.4采用铁路运输的排土场,应合理利用排土犁、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进行排土;采用汽车排土时,必须使用推土机配合。54.1.5排土台阶的高度,应根据剥离物的物理力学性质、排弃方式、排土场基底承压能力和地形、气候特征等,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54.1.6采用汽车排弃废石时,在排土场眉线位置必须留有部分废石作为车挡,车挡高度小于车轮直径的1/3,车挡宽度不得小于车轮直径的1/2。降雨量大的地区,雨天排土时,应全部由推土机转排。54.1.7采用胶带输送的排土机排土时,当排土场的土岩不稳定且边缘产生下沉或裂缝时,应及时处理。54.1.8剥离物的排弃必须严格执行剥离作业计划,按照指定地点和位置定量堆置。54.1.9排土场上下及周围,必须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并保持畅通。排土平台应按2~3%的上坡堆置。54.1.10设计中必须确定排土场滑坡及泥石流的防治措施,矿山应及时组织实施。54.1.11采用高台阶排土的排土场,如基岩上有软弱层,应事先进行处理。54.1.12排土时应尽可能将坚硬、不易风化的岩石堆置在底部。54.1.13停止排弃作业的排土场或排土台阶,应及时进行复垦或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第二节土地复垦54.2.1矿山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有关规定和“防止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54.2.2矿山应根据开采地质条件、发展远景及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包括复垦费用的提取和积累),并纳入矿山开采设计。复土工作应与矿山开采、排土顺序相结合,排土作业要兼顾复土的要求。54.2.3矿山剥离的表层腐植土应单独堆存,以便复土利用。54.2.4对于终止排土作业的排土台阶,应及时进行场地平整和边坡修整,按设计进行造地或植树造林。54.2.5为恢复自然景观,对露天采场内裸露的最终边坡,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第五十五章边坡管理55.0.1矿山必须加强边坡管理,配备人员和相应的设备、仪器,对边坡进行监测和维护。55.0.2临近边坡的爆破,必须采用控制爆破和减震措施。矿山应通过爆破试验研究工作,探求适合本矿的控制爆破方法和技术参数。55.0.3露天实际境界线应与设计境界线相符,如因地质条件变化或爆破失误,造成需要多挖或少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并经矿山总工程师批准,必要时应上报主管部门批准。55.0.4台阶终了时,其边坡应按设计进行清理、修整。55.0.5雨季之前,应对采场外部截水沟和平台上的水沟,全面进行检查、疏通、加固。55.0.6非工作帮上的浮石、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上积聚的岩土,如影响深部安全作业时,应及时清理;暴雨、冰冻之后,要及时检查清扫。55.0.7表土层边坡,应种树植草,固结坡面,防止雨水冲刷。55.0.8大、中型露天矿山,一般应建立边坡岩石移动观测系统,开展岩石移动观测的研究工作。55.0.9观测线的数目,应根据地质、采矿条件和观测目的确定,其方向应大致垂直于露天边坡线,并尽量穿过较多的岩石结构面。55.0.10为确定边坡是否滑动,应定期以水准测量进行警戒观测。当发现观测点下沉20毫米并连续有下沉趋势时,应视为边坡滑动开始,此后需进行全面观测。55.0.11观测周期,一般是每季一次;春季解冻和雨季时,须缩短观测周期;对明显移动地段,应随时加强监视。55.0.12采场边坡出现滑坡征兆时,应及时监测和加强预报工作,尽可能采取长锚杆、锚索、防滑桩等加固措施,预防滑坡;当预防不了时,应根据预报及时将人员、设备撤离。55.0.13当边坡出现岩体滑动,在地表产生缝隙时,监测人员应对滑落体开始滑落的时间、滑体大小、方向、岩性情况,及裂缝长短、宽窄、走向、倾向,均须详细描述。55.0.14边坡观测结果,应及时编写分析报告,其主要内容:1、根据观测数据,判断各测点是否发生移动;2、分析测点移动的基本规律;3、确定可能发生滑动的潜在滑坡面位置、滑体大小和滑动方向。55.0.15边坡发生滑坡后,应编写滑坡分析报告,其主要内容:1、滑坡发生的地段、时间、规模,并分析产生滑坡的原因;2、已滑动和变形的边坡,对采剥工作和建筑物造成的危害程度;3、提出滑坡动向推断和边坡治理意见;4、提供滑坡的有关平面图、断面图和移动变形曲线。第五十六章防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第一节防水和排水56.1.1矿山必须建立完整的防水排水系统。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56.1.2凡能以地表防水工程拦截或引走的地表水流,均不应让其流入采场。地表防水工程应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56.1.3在雨季和融雪季节前,必须对防水(洪)工程进行检查,以消除隐患。56.1.4地下涌水量大时,可采用疏干、堵水等方法,但应根据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经设计确定。56.1.5矿山防治水应遵守本《规程》第十三章水文地质的有关规定。56.1.6采用的疏干方法应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保证形成稳定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曲线,并使之低于相应时期的开采台阶标高。56.1.7排水设施的能力应根据采场允许淹没高度和淹没时间确定,一般允许淹没高度为一个生产台阶。暴雨量大的矿山,应增设移动式排水泵进行排洪。第二节污水处理56.2.1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56.2.2露天开采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并达到国家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后,才能外排。56.2.3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应以达标为主,同时,对其中的有价元素,尽可能实行综合利用。56.2.4为了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应尽可能实行清污分流。56.2.5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应尽量回收利用。56.2.6矿山应按有关规定,配备专门的污水管理监测人员、设备和仪器,对排放水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应上报有关部门。第五十七章通风防尘57.0.1露天矿大气中,有害气体及矿尘的含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凡有害气体和矿尘超标的矿山及作业地点,均应采取有效的通风防尘措施。57.0.2在露天采场上风端的排土场应保持较大的防护距离,并采取控制尘土飞扬的措施。57.0.3矿区植被对污染源的净化和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应严加保护和管理。57.0.4深凹露天矿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应考虑采用机械通风,困难时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57.0.5在露天采场内行驶的自卸汽车和其他用此柴油驱动的设备,一般应采用净化措施。57.0.6露天矿山使用的自卸汽车和其他矿山机械的驾驶室内,一般应配有降温、防寒设施,大型设备驾驶室可安装空调装置。57.0.7大型矿山和深凹露天采场均应开展污染气象监测和预防工作。57.0.8穿孔作业一般应实行湿式作业,采用干式作业时,必须使用有密闭装置的干式收尘设施。57.0.9在气候干燥时进行铲装作业,必须向爆堆喷雾洒水。当铲装、运输设备操作室无净化密闭装置时,禁止直接装运未经湿润的矿(岩)爆堆。57.0.10对设备无密闭装置的操作人员及露天作业人员,均必须进行个体防护。57.0.11矿山必须设置专门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按照《有色金属工业环境监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露天矿山大气环境及各产尘地进行系统的监测。第五十八章电气设施第一节一般规定58.1.1大中型采矿场的电源线路宜不少于两回路供电,但两班生产或小型采场可采用一回路供电,排土场一般采用一回路供电。采用两回路供电的线路,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少于全部负荷的70%;采用三回路供电的线路,每回路供电能力不少于全部负荷的50%。排水负荷,一般按正常涌水量确定。58.1.2有淹没危险的采矿场,主排水泵站的电源线路,一般不应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电时,其余线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承担最大排水负荷。58.1.3露天采矿场配电电压:1、高压一般采用6千伏,有条件时,也可采用10千伏;2、低压一般采用380伏,也可采用380/220伏,有条件时,宜采用660伏;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压,应尽量不大于220伏,行灯电压不大于36伏。58.1.4露天采掘设备从电力线路下方通过时,其顶端与架空线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1千伏及以下,不得小于1.0米;1~10千伏,不得小于1.5米;大于1千伏,不得小于3.0米。58.1.5固定变电所进线和馈线,移动式变电所,大型设备(如电铲、钻机、水泵等)均应装设电能计量装置,并按有关规定检验和考核。58.1.8本《规程》第47.1.1条的规定也适用于露天电气设施。第二节配电58.2.1露天采矿场的固定式高压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敷设和运行应符合《矿山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70-84)、《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J232-82)、《工业和民用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58.2.2露天采矿场移动式设备,可由环形或半环形的固定线路配电,也可采用干线式配电。采矿场环形或半环形线路,般架设在采矿场最终境界线以外10~20米。当采矿场宽度较大,且开采时间较长,架设在最终境界线以外不合理时,也可架设在最终境界线以内。58.2.3大型露天采矿场可采用沿工作平台或垂直于工作平台的放射式配电系统,每回支线所带主要设备一般不超过3台。配电支线可为软电缆,也可为敷设在移动式电杆上的架空线。58.2.4露天采矿场的电源线路,应尽量避开爆破的主导方向。58.2.5露天采矿场高压网络终端电压损失:正常负荷时不大于5~6%,尖峰负荷时,不大于8~10%。低压网络终端电压损失:正常负荷时,不大于6%;尖峰负荷时,不大于8%。58.2.6露天矿的高压用电设备和移动式变压器,一般采用横跨线或纵架线配电。横跨线或纵架线应为移动式或半固定式线路。58.2.7当采用环形-横跨系统时,横跨线的间距一般为250~350米。58.2.8露天采矿场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橡套电缆长度,一般采用下列数值:1、分支线为横跨线时:①高压电铲、钻机等为200~250米;②移动式变电所为100米;③低压用电设备为150米。2、分支线为纵架线时:①高压电铲、钻机等为150~200米;②移动式变电所为50米;③低压用电设备为150米。58.2.9采矿场固定的架空线路,一般采用钢芯铝绞线,截面不应小于35平方毫米;移动线和废石场的架空线路一般采用截面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铝绞线;横跨线或纵架线的导线截面,一般不大于70平方毫米。由分支线向移动设备供电的线路,应采用橡套电缆。58.2.10向移动设备配电的变压器,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也可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向固定设备配电的变压器,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58.2.11露天采掘设备的供电电缆横过公路、铁路、管路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58.2.12在电力驱动的钻机、挖掘机和机车内,必须具有完好的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工具和器材。停送电和移动电缆时,必须使用绝缘防护用品和工具,禁止用电铲齿挂着电缆拖曳。第三节电机和电器58.3.1露天采矿场应选择户外型电气设备,必要时还应采取防护措施。高压电气设备的裸露带电部分,当高度低于4米时,应装设围栏。58.3.2露天采矿场环形或半环形线路上,应装设分段开关,一般采用户外式隔离开关。在分支线与环形线连接处,应装设开关,一般用户外式隔离开关或柱上油开关。在高压用电设备或移动式变电所与架空线路连接处,应装设带有短路保护的开关设备。58.3.3采矿场的架空线路应装设避雷装置,避雷装置一般装设在环形线与分支线的连接处。在雷电活动强烈地区的矿山,高压电气设备与架空线连接处还应装设避雷装置。当线路超过500米时,应增设避雷装置。保护旋转电机,应选择保护旋转电机的磁吹型避雷器。58.3.4本《规程》第47.1.9条亦适用于露天电机和电器。第四节保护接地58.4.1露天采矿场的接地装置应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矿ɽ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70-84)、《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J232-82)等有关规定。58.4.2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电力网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必须装设保护接地,并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自动断开电源的检漏装置;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的电气设备必须接零。58.4.3采矿场、废石场的高压电气设备与低压电气设备,一般共用同一接地装置。采矿场的主接地极不应少于两组,废石场可设一组。主接地极一般敷设在环形线附近或其他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主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当任意一组主接地极断开后,在架空地线上任意一处测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移动式设备与架空接地线之间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高土壤电阻率的矿山,接地装置难以达到要求的接地电阻值,可不受上限,但不得大于30欧。接地线和设备金属外壳的接触电压,不得大于50伏。58.4.4采矿场架空线截面应采用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钢绞线和钢芯铝绞线,应架设在最下层导线的下方,与导线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5米。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橡套电缆的专用接地芯线接地或接零。58.4.5排水矿井电气设备的接地应符合井下电气设备接地有关规程规定。58.4.6在年结冻期长的地区,除装设在解冻层内的主接地极外,其他接地极应装在不冻结的蓄水池、解冻带、涌水钻孔或专门钻凿的接地钻孔内。58.4.7接地极接地电阻应每年测量一次,测量工作在该地区地下水位最低,气候最干燥的季节进行。第五节照明58.5.1露天采矿场电气照明应符合《矿山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70-84)的有关规定。58.5.2夜间工作时,露天采矿场下列地点应装设照明:1、采剥工作面;2、斜坡卷扬机及卷扬机道;3、电铲、穿孔机、固定式或移动式空压机和水泵等机械工作处;4、人工装车工作面及凿岩处;5、转辙器附近、急转弯处及铁路尽头处;6、废石场的工作地点;7、汽车运输的装车、卸车处,矿区内公路的急转弯及交叉处;8、人行道及人行梯。58.5.3电铲和穿孔机工作地点照明,一般利用设备自带的灯具。58.5.4固定式架空照明线路,采用裸铝绞线或铜绞线;移动式架空照明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手持式移动照明线,采用矿用橡套电缆。58.5.5采矿场、废石场的照明电压,一般采用220伏。当采矿场低压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