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数学-《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数学-《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数学-《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数学-《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积的乘方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2.能正确地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幂的有关运算二、学习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三、学习难点:积的乘方的运算。四、学习设计:(一)情境导入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r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地球的半径约为6×103km,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二)探索交流根据幂的意义、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讨论归纳(ab)n。(1)(ab)3===a()b()(2)(ab)4===a()b()(3)综上所述,归纳总结得出结论:(ab)n==a()b()(n是正整数).用语言叙积的乘方法则:同理得到:(abc)n=(n是正整数).(三)精讲点拨例1计算(1)(3x)2;(2)(-2b)5;(3)(-2xy)4;(4)(3a2)n例2:2(x3)2·x3-(3x3)3+(5x)2·x7(四)拓展提高(逆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简便方法计算)(1)23×53;(2)(-5)16×(-2)15五、当堂测评完成引例: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地球的半径约为6×103km,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3.0.25100×41004.若(六)回顾小结:1.积的乘方(ab)n=(n为正整数)2.语言叙述:3.积的乘方的推广(abc)n=(n是正整数).《积的乘方》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并且了解了有关乘方的知识,根据幂的意义知道了式子:的成立,而通过对前一节课的学习,对于幂的运算中“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法则已非常熟悉,而与之有关的延伸题及变形题都有一定的涉及。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探讨“积的乘方”的关系式中,学生仍可根据幂的意义的有关计算,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用字母表达式体现展示这一规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空间,加深对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算理的理解。建议学生在这里先解决(6×103)3=?的问题,求体积的问题放在随堂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积的乘方性质的特点,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数乘方的积。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及自然语言与代数语言之间的转化。学生开始练习积的乘方运算时,不应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和幂的意义。一开始为了让学生明白算理,可以要求学生多写几步,等学生熟悉后可省略。《积的乘方》效果分析本节课运用了生本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大容量、快节奏、实效性强。本节课主要注重了以下三大方面: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在教学中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注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当老师发现学生的错误时,不是简单地进行纠正,而是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使学生不但牢牢掌握新的知识点,还对旧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巩固,并且逐渐养成“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的思维习惯。关注全体学生本节课采用了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获取知识,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体参与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都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了及时的关照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进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3、运用评价促进教学数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在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是一种很好方式。恰当地运用评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受成功。在教学教程中很注重适时地运用评价。激励性评价给学生带来了勇气与自信;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一句由衷的赞赏,鼓舞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积的乘方》教材分析本节课《积的乘方》处在六年级下册,第6章《整式的乘除》第2节第2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两种幂的运算性质之后紧接着的第三种运算性质,是幂指数运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为整式的运算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这节课的内容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所处的地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后继学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桥梁。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引入积的乘方运算,使学生感受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的重要性。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积的乘方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得出木星、太阳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分103和106倍。《积的乘方》评测练习1、判断并改正(1)(xy)3=xy3()(2)(2xy)3=6x3y3()(3)(-3a)2=9a2()(4)(x)3=x3()2、填空(1)(-xy)2=_________.(2)81x2y2=()2.(3)(-0.25)11×411=_______.(4)(x3)2·x5=_________.(5)(a3)n=(an)x(n、x是正整数),则x=_________.3、拓展:(1)已知n为正整数,且x2n=4.求(3x3n)2-13(x2)2n的值.已知xn=5,yn=3,求(xy)2n的值若m为正整数,且x2m=3,求(3x3m)2-13(x2)2m的值.(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102mm,它的体积是多少?(5)如果太阳也可以看作是球体,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02倍,那么太阳的体积约是多少立方千米呢?”《积的乘方》课后反思积的乘方和前面讲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是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与前两种幂的运算的学习一样,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推导法则,经历法则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能按计划完成了法则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总的来说还是讲解清楚了积的乘方的概念,并且也给了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并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应用。本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思路清晰明了,一气呵成。学习目标清楚;分组交流又将学生探究落到了实处;猜想、讨论、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的课堂气氛自然流畅。并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将幂的三个运算性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辨析了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使这一小节知识系统化。2、教学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从实际问题的研究及与学过知识比较中自然引出本节课题,在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抽象出隐含在问题中的规律、总结方法。在分层练习的展示、纠错中提升能力。3、思维训练有梯度。学生根据问题指导,通过计算、观察、归纳等活动,从数学到字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化未知为已知,总结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练习题少而精,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注重解题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收获,并在此过程中挖掘知识的广度,将运算性质推广到多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及公式逆用解决问题,有“水到渠成”之效。4、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既能独立思考,也能相互交流展示思维过程。课堂看似“安静”,但学习氛围浓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互融合。教师语言简洁,学生学得轻松,积极性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法则的拓展与延伸上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我在后面的课程里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给出了更全面的例题讲解,学生对这节内容已经基本掌握。本节教学后续应优化的设想:1、板书设计要合理,应体现本节的知识脉络;2、适当增加幂的三个运算性质综合运用的练习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更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