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演示文稿_第1页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演示文稿_第2页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演示文稿_第3页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演示文稿_第4页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演示文稿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优选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静脉治疗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一项有创操作,像一把“双刃剑”,即为患者带来益处,也会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伤害。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常见并发症穿刺失败空气栓塞发热渗出\外渗常见并发症静脉炎循环负荷过重导管堵塞输液微粒污染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医护人员-可变因素输液工具的选择病人-不可变因素疾病状况免疫状况输液史医护人员-可变因素知识评估技巧医护人员-可变因素穿刺技术病人-不可变因素静脉状况皮肤状况并发症-可变因素穿刺失败静脉炎渗出\外渗导管堵塞其他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穿刺失败原因:刺破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使导管尖端受损.穿刺过度刺破静脉后壁.仅将针尖刺入静脉而外套管尚在静脉壁外至送管失败.穿刺角度过小,静脉壁划伤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穿刺失败的护理干预绷紧皮肤避开静脉瓣进针角度:15-30°角送套管速度要慢见回血降低角度再进针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穿刺失败的护理干预绷紧皮肤避开静脉瓣进针角度:15-30°角送套管速度要慢见回血降低角度再进针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输液瓶、装置污染药物原因无菌操作发热

发热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发生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肉眼难以识别的裂纹,造成药品污染输液瓶污染:玻璃材质的不安全因素

发热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药物或溶液制品不纯、保存不良,如中药制剂低温保存药品避光药品配制后药品的贮存不良其他药物原因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药物原因护理干预使用中药制剂注意配伍禁忌药品冷藏保存温度2℃-8℃避光药品在贮存和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避光加强药品保管药品现配现用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输液装置污染输液器附加装置:三通接头、单腔和多腔延长管、肝素帽等;无针输液接头、过滤器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输液装置污染护理干预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3版)输液器24小时更换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留置针附加装置宜随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肝素帽至少7天更换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洗手戴口罩消毒压力摩擦消毒注意螺口消毒配液

01静脉输液过程02更换附加装置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03发热无菌操作护理干预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全,尤其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护理干预:加强巡视,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循环负荷过重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1液体和药物输液装置病人状况和穿刺者的因素

静脉炎定义: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由细菌感染引起,未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是主要原因。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于外周静脉导管和PICC,尤其将较粗的导管置入较细的静脉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分为腔内血栓、导管顶端血栓和纤维素鞘。化学性静脉炎由于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引起。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0级

没有症状

1级

2级

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静脉炎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静脉炎量表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3级条索状物形成或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ContentTitle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1英寸,有脓液流出。

静脉炎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静脉炎量表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PH值渗透压刺激性

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性质与静脉输液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点击点击PH<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

>9.0为强碱性

化学性静脉炎血液PH值为7.35—7.45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95ml/分手背及前臂100--300ml/分肘部及上臂1—1.5L/分锁骨下静脉

2—2.5L/分上腔静脉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掌握输液速度充分的血液稀释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稀释静脉输注药物以减少进一步刺激的危险;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输注高渗溶液应首先考虑中心静脉;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对静脉壁的刺激;静脉输液流速与静脉刺激有关;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导管留置状态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管速度过快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时引起导管移位14253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屑、沉淀物6

机械性静脉炎原因:物理刺激所致,相关因素如下: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护理干预

选择柔软材质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规范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必要时使用辅助工具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细菌性静脉炎原因:感染所致.相关因素:操作者洗手不彻底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良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刺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感染的途径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护理干预穿刺部位消毒彻底操作前充分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穿刺点选用无菌敷料按时更换敷贴及导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细菌性静脉炎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空气栓塞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密,漏气;拨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输液空气栓塞机理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空气栓塞护理干预:输液前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空气;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药液;输液结束及时拔针;加压输液和输血时有人守护;拔出深静脉导管后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护理干预在更换给药装置或无针接头之前,护士要确认导管上有夹子可夹闭导管;护理干预导管拨出过程中,护士必须确保患者的体位和使用凡士林油膏以预防空气栓塞的形成。

空气栓塞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版)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空气栓塞发生空气栓塞后给予头低足高、左侧卧位机理: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渗出∕外渗定义:输液渗出: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非腐蚀性药液或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液和发疱剂或液体输入周围组织。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渗出∕外渗相关因素:钢质穿刺针∕导管材质过硬:穿透血管后壁;固定不良,导管滑出血管至皮下;关节部位穿刺:过度活动;穿刺技术:直刺静脉,缓慢进针;药物刺激性强。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渗出∕外渗相关因素:栓塞形成,导致液体从穿刺点溢处;老龄患者皮肤失去弹性,皮下组织松弛,致使固定不良,导管反复移动,穿刺点变大。静脉失去弹性,不能使穿刺点处于密闭状;穿刺点上段原有穿刺点;穿刺静脉在深层并且皮肤、皮下脂肪松弛:无法及早判断渗出的出现;病人无法交流。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渗出∕外渗症状及体征:触痛、红肿;皮肤紧绷、发亮;穿刺部位或末梢温度偏低;无回血或浅粉色回血;穿刺点渗液。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渗出∕外渗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渗出∕外渗护理干预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妥善固定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穿刺规范的穿刺技术;严密观察,及早判断。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导管堵塞定义:导管被血液或沉淀物形成所堵塞。相关因素:封管技术:回血,药物;从静脉导管采血;并发症导致的结果;导管尖端纤维蛋白形成;静脉内形成血栓;导管打折。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导管堵塞症状及体征:无法冲管;静脉推注有阻力;滴注困难:滴速减慢、滴注停止;不能抽回血。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严格遵守封管原则冲管方法—正压脉冲推一下、停一下边推注药液边退针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输液泵应用(报警装置)掌握药物配伍禁忌:PH值的不同是导致配伍微粒产生的主要原因;多种不相溶药物输注∕推注使用SASASHS生理盐水→A药物→S生理盐水→A药物→S生理盐水→H肝素.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输液微粒污染定义: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输入溶液中微粒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由此判断液体的质量.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的来源:1、输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2、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长,玻璃瓶内壁和橡胶塞被药液浸泡时间过久,腐蚀剥脱形成输液微粒;3、输液器及加药用的注射器不洁净;4、输液环境不洁净。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仔细检查液体质量净化治疗室和病房空气在通气针或通气管放置空气过滤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药液现配现用输液微粒污染护理干预本文档共52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六\18点1分

观念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