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习报告_第1页
北京实习报告_第2页
北京实习报告_第3页
北京实习报告_第4页
北京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区域实习调查报告学生姓名张媛媛徐洁学号201201036201201029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科学2015年6月北京人口问题报告人:张媛媛201201036徐洁201201029指导老师:蔡安宁张锦宗摘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北京的外来人口变多。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区人口逐渐减少,近郊区人口迅猛攀升和远郊区县人口稳步增长。而在人口密度上,北京市人口分布是以城区为中心。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人口分布也由城区向近郊区、远郊区县伸延。人口集中于城近郊区的状况依然存在。北京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城市性质多功能所致,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来人口产生强大吸引力,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量增加难以避免,并催生了人口规模的增加,北京内在需求,引入年轻劳动力缓解北京人口老龄化迅速提升的压力等。并由此产生了职住分离现象。关键词:北京人口职住分离经济发展各方面的人才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导致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2.3.2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来人口产生强大吸引力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加快,人口城市化速度几乎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本世纪以来,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每年城市化步伐超过一个百分点。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整体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体现。2010年,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9.6%。在人口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当一批的以都市为核心的巨型城市带。目前,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集聚人口最多的城市群。2.3.3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量增加难以避免,并催生了人口规模的增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允许劳动力自由移动,中国人的自由度得到较大程度地提升,这本身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实际上也都是有利于推动人口增长的措施。例如,北京要建设宜居城市,建设首善之区,低廉的公交费用,特别是对外来人口包容等,这都是北京城市文明的体现,并对外来人口产生巨大的吸引办。近年来,北京改善了外来人口子女,特别是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使他们在同样的阳光下享受同样的温暖。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人享有同样平等权益这样的主题。但同时也使北京陷人了这样一对矛盾,经济增长愈快,北京城市“愈宜居”、文明程度愈高,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也就愈大,外来人口增长也就愈加迅猛。这实际上也是经济增长与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所带来困境,即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之间的诸多矛盾。北京目前所承受的这些困境,实际上也是为国家整体的现代化做出贡献。2.3.4北京内在需求,引入年轻劳动力缓解北京人口老龄化迅速提升的压力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由于抚养比持续升高,劳动力平均年龄上移,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活力。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人口246万,占比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9万,占比8.7%。国际上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从这一标准来看,2000年北京已经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北京日前常住人口中有704万外来人口,由于外来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较低,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只有12.6万,占比很低。如果没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流人,北京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2.5%,即每八个北京人口中,就有一个是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因此,大量年轻劳动力拥人,延缓和推迟了北京的老龄化速度,为北京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这实际上也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3北京市人口扩张背景下的职住分离现象3.1北京市职住分离问题产生的机理分析(一)就业岗位变迁90年代以来,城市就业岗位的空间变化更加复杂:在中心区环境整治的过程中,一些污染性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向郊区迁移;随后,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推动工业郊区化进一步发展,在地价规律的引导下,许多工业企业将厂区迁向郊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信息、金融、办公等服务功能向中心区集聚,推动了城市CBD的快速崛起。(二)空间结构扩张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城市正在向多中心的空间结构转变,郊区就业次中心正在形成中。但是由于郊区化过程中居住与就业的不同步性、郊区新建居住区职能过于单一等原因,职住分离现象凸显,导玫居民通勤距离和时间不断增加。(三)居住类型差异刘志林观察北京市职住分离的现象,发现职住分离程度与居住类型差异有关。由低到高分别是:单位居住区一老城区(胡同)居住区一新建商品房居住区一政策性住房居住区。这一点可以从职住距离和通勤时间上得到体现。(四)体制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在城市的空间扩散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指南针”的角色。不同时期特殊的土地、住房、城市规划制度也影响着城市的扩张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同时政府某一时期的政策,如中心城区、棚户区的改造进一步加剧城市居民就业与居住的分离。3.2职住分离造成的通勤时间空间差异由于北京城市存在同心圆扩散的趋势。北京居民的通勤时间在空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职一住分离和居住及就业地的选择都有关系。因此需要分别从居住地和就业地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居民的通勤时间进行比较。从居住地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在区县尺度上空间差异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北京市规划外围的大型居住区如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的居民通勤时间显著较长。反映出城市人口郊区化加剧了北京市职住分离。第二,北京内城四个区的居民的通勤时间较平均值略高。主要是由于内城存在突出的交通拥堵情况。第三,在近郊的四个区中,丰台和石景山区的居民通勤时间明显高于海淀和朝阳区。并且也高于平均值,反映出这几个区县在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差异。第四,通州城区、大兴黄村等卫星城镇的居民通勤时间较平均值稍低,体现了卫星城镇的作用。第五,亦庄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有大量的居住建设用地。因此,此地居民的通勤时间和平均值非常接近。从就业地角度出发,发现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区县尺度上差异明显增加。第一,北京市规划外围的大型居住区一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的就业人群通勤时间差异显著,这和这两个区域内部情况有关。天通苑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居住区,居住人群中拆迁来此较多,就业机会少。因此,在规划大型居住社区时,需要考虑相关就业机会的问题。第二,北京内城四个区的就业人群通勤时间较平均值略低,这些区域就业机会集中,基础设施也很好。但由于近些年的旧城改造,部分居民外迁,客观上增加了通勤时间。第三,在近郊的四个区中,石景山区的就业人群的通勤时间明显高于周边几个县,并且也高于平均值,反映出这石景山区在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差异。第四,在通州城区、大兴黄村等卫星城镇的就业的人群通勤时间教平均值为低,说明在此地就业人群的职住分离情况较为不明显,这也体现了卫星城镇的作用。第五,亦庄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机会较多,也有大量的居住建设用地,在此地就业的人群选择就近居住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此地就业的人群的通勤时间较平均值低很多。3.3实现职住平衡的驱动路径3.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新城经济,实现产住一体强化区域规划指导,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出发,科学安排新城区工业、商贸、交通、住宅、文教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形成合理的功能新区,围绕城市新区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同时将中心城区的部分产业和商务设施疏解到郊区新城,包括教育、医疗、餐饮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使“睡城”居民就近解决就业问题。3.3.2优化中心城区,转移部分设施和产业,减少城区压力通过优化改造中心城区,例如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不仅可以改善老城区城市形象,还可以增加城区的居住空间,让城市适度收缩;同时将部分医疗、教育等产业转移到城市新区,可以减少中心城区的承载压力,发挥现代化的居住功能,实现居住区空间的建设与城区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协调,推动职住平衡发展。3.3.3优化交通,缓解因职住分离引起的交通压力职住分离增加厂居民通勤距离和费用支出、造成潮汐式交通高峰、影响中心城区功能转换和城市空间的拓展、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应提倡公共交通,在人流密集的市中心与重要的新城之间建设快速交通:同时错时交通即实行差异化工作时间表也是解决交通高峰期拥堵、缓解因职住分离而引发的困境的一个有效手段。3.4职住分离研究的政策意义首先,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不可移动性决定了住房区位的重要性。居住区位将直接影响到居民到就业岗位、娱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可达性。尤其对于城市中低收人者,由于较低的经济能力使其空间移动性受到更大的制约,住房区位对其日常活动的空间制约更加明显。因此,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更应考虑到住房政策的空间公平性,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更应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其次,实证研究发现居住于老城区旧居住区的居民与居住在城市郊区的政策性住房居住区居民均承受着较大程度的职住分离,这反映出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的不匹配。因此,从规划角度上,建议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均衡,以此来减少通勤出行量。4结论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交通拥堵、人口膨胀、职住分离等“城市病”逐渐显现,在今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围绕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正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打造首都经济圈”相继写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后,京津冀已迅速行动起来,酝酿已久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由此步入新的发展通道。未来,京津冀三地将在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共画一张蓝图。参考文献[1]陈剑,马小红,张展新,北京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