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抬头仰望星空,星河灿烂明月其中;再观苍穹,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观人之道,众人各有所归;观天之道,行事尽其善美。幽幽兮,深邃兮。夫何故?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命。宇宙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生命又从何处而来?万物是由谁在主宰?何谓真理?真理在何处?对于这种全人类的大智慧,必然是大智慧者才能解决的。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悟道能力绝对的强于常人。甚幸有喜,就在中国的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位大智慧者,他就是大哲学家——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开创人,是道法自然哲学的祖师。老子的修道境界是明心见性。老子所著之书之所以叫《道德经》是因为阐明了自然规律人之道的运作,是一部世出世间法的经典。只有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境界达到了明心见性或明心悟性即可明白《道德经》所阐述的大道内理,即可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万物是由本原所产生的,本原就是“心性”,所以叫“心性之道”。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这一切就叫“相”,所以叫“相之道”。把本原和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用一个字来统称就叫作“道”。而德是指在返璞归真的大道上运作,能够坚定不移的在归真返璞的大道上运作就是“德”。而经是指万物之灵所写的著作,并能够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其实《道德经》并非是老子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心性之道观之,老子述而不作;以相之道观之,老子很有智慧,大思想家,或大哲学家。心性之道:老子本质与众不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境界从感悟修到渐悟,从渐悟再修到明悟,从明悟然后又修到了明心悟性,从明心悟性最后修到了明心见性,通达了世出世间法,精通大道内理。老子者,心神复归于大道,本命复归于大道。在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就成了《道德经》。相之道:老子见多识广所以知识丰富,然后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套哲学体系,创造出了自己的思想主义,《道德经》是老子如何所认为。心性之道为真?还是相之道为真?孰知道?若老子曰:“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而他人闻之示于众曰:“老子他认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难道日出东方而落西方是老子所认为?对于同样的自然运作之理,不同的人所表达的方式就不同。有人说:“日出东方而落西方。”有人说:“红日东升西落。”有人说:“日照大地,升于东而止于西。”所以觉悟的智者们都说:“我没有智慧,我述而不作。”《道德经》是一部阐述人生命运行轨道的经典,是一部修身的经典,是一部阐述宇宙万物如何运作的经典,是一部使人踏上返璞归真的大道,回归自性的经典。人生在世,命最重要,纵然有仁人志士者们自我牺牲,自我奉献,那也是为了死而不亡,只有死而不亡者那才是长寿的。《道德经》是道法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哲学是以科学为基本,以自然为根本。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是自然。法就是法性,法性就是这一性质的表法。道法自然哲学是实用主义之最,因为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人的生命还重要。大道泛兮,小道聚兮,幽幽兮,深邃兮,洞察万物之运作,赏自然之风光,天之道也,自然之观。述心相第一章是阐述本原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所以是述心相。宇宙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②,难易相成③,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⑤,音声⑥相和⑦,前后相随⑧,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⑨。万物作而弗⑩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⑪。夫⑫唯弗居,是以不去。①斯:于是,就。②相生:相互产生。③相成:相互对立。④相形:相互成形状。⑤相倾:相互倾向。⑥音声:音是指旋律,节奏;声是指散发出去的波,声音。⑦和:和谐,协调。⑧相随:相继跟着,一个跟着一个。⑨教:教导,教育。⑩弗:不。⑪居:居功。⑫夫:代词。译文:天下都知道美所以为美,于是厌恶就呈现出来了;都知道善所以为善,于是不善就呈现出来了。有无相互转化,难易相互对立,长短相互成形状,高下相互倾向,音声相互协调,前后相互跟随,这是自然永恒的状态。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实行不用言语常阐述的教导。万物运作却不宣告已经开始,生养却不占有,有利于一切的作为却不倚仗它,功业成就了却不居功。万物只有不居功,所以功迹才不被泯没。解析:世界观价值观等观都是与其它对比而形成的。大道无穷无尽,其中适合人的占一部分,把这些大道内理与其它大道内理进行对比,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有了正确的自然观才可以正确的处理事情。自然产生万物时就已经有了对立,对比,矛盾,这是自然本体自有的性质。举其中的一些例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都是自然对立界永恒的状态。明白了这些状态所呈现的原因后才知道了如何处理事情。不要有个人的主观意识,按照自然规律中的完美规律进行运作,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在开示他人的时候,要实行道在不言中,使他人有启发,使他人能觉悟。只有悟出来的道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只有明白了这些大道内理后才会功业成就却不自我功高居上,所以事迹才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磨灭掉。治国本章阐述的是自然规律人之道治国处世的方法。治理国家的任务就是如何的服务人民为人民作贡献,以及如何的教化人民。自古以来上行下效,人民都向统治者看齐,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治国制度,这个国家的国民就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具有什么样的国民素质。统治者可以一言兴邦,也可以一言亡国。所以统治者确立正确的治国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实行正确了就可以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生活。实行错了就成了祸国殃民的造孽作乱。那么就会发生国破家亡,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的事情。不尚①贤,使民不争;不贵②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③,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④,实其腹⑤,弱其志⑥,强其骨⑦。常使民无知无欲⑧,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①尚:推崇。②贵:贵重。③不见可欲:不让可以引发人欲望的欲望物显现出来。见(xiàn),同“现”。④心:心里所想要的念头。⑤腹:肚子。⑥志:过分追求的意志。⑦骨:筋骨,体格。⑧无知无欲:没有妄知妄欲,或邪知邪欲。译文:不推崇贤才,使人民不为“贤才”争斗;不贵重难以得到的珍物,使人民不为珍物而进行盗窃;不让引发人欲望的欲望物显现出来,使人民的思维不混乱。因此,圣人的治国方法是:空虚百姓心里所想要的念头,使百姓的肚子得到充实,削弱百姓过分追求的意志,强壮百姓的筋骨。常常使人民没有妄知妄欲,使那些有智谋的人不敢有所作为。这就是无为之道,所以没有治理不了的国家。解析:道德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的,当命存于危机则天道无德。百姓忠于帝王将相,就是因为他们给了百姓生存之道,把关爱给了百姓。所以百姓倍受感恩,可以为他们去死,从而效忠于他们。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不会与他人去争斗的,圣人之道是为而不争的。有德能的人奉献给社会大众却不求回报,功业成就了却不会功高居上自我傲慢。所以确立正确的治国之道是非常重要的。推崇贤才的结果是人人都说自己是贤才,要为自己争利益。而真正有德能的人是不会炫耀自己,称赞自己的。真正有德能的人谁愿意去毁谤他人来推崇自己?这是绝不可能的事。这明显是造恶业,甚至是造孽。所以不推崇贤才避免了因为所谓的“贤人”而出现的斗争。再有天下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人们为了那些珍贵的物品常是争得头破血流,不偷盗就抢夺,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珍物并不珍贵,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都是人的欲望在作祟。人生在世,一边是符合人性的教育,一边是人的欲望业力在牵制,完全弄得人们思维混乱,所以才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人民一但有了妄知妄欲,甚至是邪知邪欲,那就给了一些有计谋的野心家实现野心的机会。这些野心家就会煽动人心制造社会动乱,甚至是做反人道的事。但是人们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那些奸贼所利用了,到死的时候都不明白,完全是糊里糊涂的命丧他人之手。所以只有把这些不该犯的错,不该犯的罪提前制止了,使一切自然了,那才可以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这就是无为治国的方法。第4章述心性本章是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性,无阐述从本原产生出来的相。心性是本性与祸性共融一体的。本性用一言来概括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祸性用一言来概括就是至恶浊劣的永恒。本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不动摇,并在产生万法。而祸性本自浊劣,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不动摇,并在产生万法。心性具足一切法,一切都是由心性所变现的。自然是没有界的,天大,地大,自然最大。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是自然,所以道法自然绝对的真理。然而神道主义宣扬道法不自然主义,宣扬道法神灵主义。连最起码的现实都不讲,根本就不讲科学,却大肆宣扬神道主义。道①冲②而用之或③不盈④。渊⑤兮⑥,似万物之宗;湛⑦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⑧之先。①道:心性,本原。②冲:指本体内的运动。③或:副词,又。④盈:盈满,这里指停止。⑤渊:深邃。⑥兮:语气词,啊。⑦湛:清澈,这里指道呈现清楚的状态。⑧帝:造物主。译文:本体心性不断运作而且自然使它又不会停止。深邃啊,好像是万物的宗主;清晰可见啊,好像又不存在。我不知道心性是由谁缔造的,好像是先于“造物主”前就存在了。解析:本原没有由任何者创造,本原没有生灭一直存在。本原具足一切法,所以本原产生出了一切。道的运作不管是在本原,还是在本原产生出来的相,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在运作。在本原上现实就是虚妄,虚妄就是现实,现实与虚妄共为一体。心性运作的状态是极端的变化莫测,但是由心性产生出来的相则运行的就是现实常规,所以称为:“科学。”科学就是心物世界的现实常规。当世界在以现实常规运作时,自然就正常。当世界脱离常规时,自然就反常,所以就有了自然灾害。科学讲的是现实,讲的是客观,讲的是常规。然而世界的运作规律在某些地方会出现突然脱离常规,但是也是现实的现象,所以这时候就出现了科学不科学的事。但是整体来讲,世界自然规律的运作一般是不会出现脱离常规的问题。阐述世界现实常规的文化就是科学文化。所以科学有时候是指实物,有时候是指文化。如果一种文化连最起码的现实都不讲,那就纯粹的是谬论。本原无穷无尽,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产生一切法,这是永恒的状态。所谓象“帝”之先,其实是间接否定了万物由神灵创造。人因为自我主观意识强,所以才会按自我主观意识衬托出一个生命者的造物主,这就是所谓的“帝”。因为这是出世间法,所以用言语辩论不清。哲学家,科学家当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自我主观意识很强的人是死不承认现实,还要进行无意义的辩解,而且辩解的是头头是道。有道理未必是真理。一切都是道,一切道都有理,歪理都是道理。那何谓真理?真理的基本是科学,根本是自然。一种理一但连最起码的科学都不是,那就纯粹是绝对的谬论。所以开悟的人都说:“世上没有帝,一切都是按自然进行的。”而对于不讲客观实际的人,道者也无言。只能不承认也不否认。否则就会招来无聊的抬杠。就算“承认”那也得说:“道不知是谁之子了,反正是先于帝前就存在了。”第5章述常态本章是以自然反常来衬托自然常态的。只有见证了自然反常,才能知道自然正常的珍贵。自然反常了是非常可怕的,顷刻之间山崩地裂,土崩瓦解,使得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通过知晓反常的状态来衬托常态的珍贵,才能把握住大道,使得谷灵神盈,人杰地灵。实现道常就得明明德,即觉悟。知晓其止在于至善,知止而后言。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③橐④籥⑤乎?虚而不屈⑥,动而愈⑦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⑧。①仁:仁义。②刍狗:祭品。③犹:如同。④橐(tuó):一种口袋。⑤籥(yuè):古代管乐器名。⑥屈(jué):竭,尽。⑦愈:叠用,跟‘越……越……’相同。⑧守中:守中道,恰当。译文:天地不仁义的时候,把万物作为祭品来肆虐;圣人不仁义的时候,把百姓作为祭品来肆虐。天地之间,难道不是如同一个管乐器吗?里面空虚然而却不竭尽,运动不止而且还不断涌出。话说的太多了,不如守中道,恰如其分。解析:人道世界的运作状态常常是呈现正常的状态,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但是自然规律一但反常了,那真是灭绝人性,敢任意肆虐万物,使得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道德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圣人也会做不符合常规的事,如为了皇位而弑亲。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并非直观说圣人不仁义。这是排比句式。其目的也是为了表达自然反常的状况。哲学家的心神是常常在大道上驰骋的,所以大道泛兮,哲学家的心神也泛兮。哲学家这一瞬间心神在这一大道,下一瞬间又在其它大道,所以哲学家所阐述出来的大道内理是变化莫测的。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感觉:哲学文章的内容好似上文不接下文,但是又很有水平很有层次。用比喻的方法把天地比作管乐器,里面是空虚的,但又不竭尽,不断地运动并还产生出了美。然后又复归于人生之道,人话说的太多了不如守持中道。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简言精语,庄严神圣大道其中。第6章述心性这一章还是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性。重在于说心性的不生不灭,具足一切。心性是一切的根源。谷①神②不死,是谓“玄牝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④若⑤存,用之不勤⑥。①谷:山谷,这里是指大的意思。②神:本命。③玄牝:玄是不可思议的意思。牝是雌性的意思。④绵绵:连续不断地样子。⑤若:如,像。⑥勤:指道不断地运作,不会停止。译文:伟大的本原自然体不会死亡,所以称为“玄牝”。玄牝这不可思议的生育门,称作是天地的根源。好像是连续不断式的存在,自然使用它是永不会停止的。解析:本原没有生灭,一直存在。本原是呈现永恒的状态。而从本原产生出去的相就出现了时间。所以在世界所为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回归到了本原就成了永恒的状态。第7章人生观这一章阐明了人生观。人生在世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从何处而来?人向什么看齐?那就是向自然完美的大道看齐。自然在何处?天地就是自然。首先得明悟天长地久的道理,然后才能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故建言有之:人不为己,天长地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①,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②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③,故能成其私④。①不自生:不为自己所生。②身:自身,自己。③私: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④私:自己的事业。译文: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不为自己所生,所以才能长久存在。同理,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然而又受众人的推崇在于众人之先。不以个人为中心并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外从而保全自己,因为没有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所以最终成就的还是自己的事业。解析:人之道,必以是利人才能利己。人之道,是共生的一体。如果人人都损人利己,则天下就危矣。所以觉悟的人们常常想着为大众求福报,而不会以个人为中心,为利益而争斗。仁人志士们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为给大众有所奉献,所以得到大众的认可,最终成就的其实还是自己。第8章处世本章讲述的是处世方法。人生在世必要经历很多事情。如何处理好各种事情很重要。会处理事的人可以功成身遂,名扬天下。而不会处事的人则是茫茫从事,碌碌无为,不断受挫。一个人会处世的大道之理是什么?那就是在于这个人的本质,这个人的修为,还有这个人所处的环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②;与善仁③,言善信④;政善治,事善能⑤,动善时⑥。夫唯不争,故无尤⑦。①几(jī):将近,接近。②渊:指程度深。③仁:仁人志士。④信:诚信,信用。⑤能:允许的,可以的。⑥时:时机。⑦尤:过失。译文:上善的本质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居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居住在人心善良的地方,心灵很善良;与仁人志士结交,言语就诚信;治理国家善于以道莅天下,做可以做的事,行动时把握好时机。只有不争夺,所以才没有过失。解析:一个人与一个人的本质都不相同,本质是上善的人是最庄严神圣的。上善之人的本质就是本性。在本原里本质是上善的生命是无数,然而在现实的人之道上,本质是上善的人,那真是全人类都没几个,甚至都没有。上善的本质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上善本质的人比圣人都高万倍不止。上善之人天生就有慧根,与众不同,不会伤害众生,对于名利毫不动摇,完全做到了见素抱朴,清净为天下正。上善本质的人比明心悟性的哲学家都高万万倍不止。但是如此本质的人从古至今都没几个,所以向如此本质的人学习是一般行不通的。如此一来,那就只能是一个感慨而已矣。第9章观自在观心性,观天地,观人道,观自然,自然有所观。所以观一切都很自在。拿得起放得下,看得破想得开。常常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乐而不为?天苍苍野茫茫,一切想要的欲望太渺茫。妄想很久,原来都是一场空。那什么是现实的?修下的福是现实的,积下的功德是现实的;造下的业是现实的,犯下的罪而造下的罪孽是现实的。功德是回归至净圆满永恒的中介物,罪孽是回归至恶浊劣永恒的中介物。此大道内理是出世间法。只要心神复归于道即可悟出。所以大道内理并非“玄理”,“玄理”不玄,皆为万物原理。本自不玄,只因未进入境。身临其境,万物奥妙尽掌其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①。揣②而锐③之,不可长保。金玉④满堂⑤,莫之能守。富贵⑥而骄,自遗⑦其咎⑧。功遂⑨身退,天之道也。①已:停止。②揣(chuǎi):藏在衣服里。③锐:犀利。④金玉:泛指珍宝。⑤满堂:充满厅堂。⑥富贵:拥有了财富和地位。⑦遗(wèi):赠与,送给。这里指招来的意思。⑧咎:灾祸。⑨遂:成功,成就。译文:把持的满满的,不如趁早放弃。把犀利的东西藏起来不可以长久的保存。一大家子的珍宝也没有能够守得住的。有了财富和地位就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是故意给自己招来灾祸。功业成就了自我退下,这是自然的规律。解析: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法喜充满,以功德心来处世。所以能了悟大道的真谛,明白人生的意义。世道是短暂的。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致虚极,守静笃,大道无形,行者无疆,体悟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有慧根的人可以通达世出世间法,所以放得下自我意志,做的事就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人即使放不下也得放下,因为有一天你放得下也得放下,放不下也得放下。第10章自省世上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哪些只是短暂的存在?看透了才能觉悟。觉悟的人常常会自省,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短暂的,什么是长久的,什么是永恒的。载营魄①抱一,能无离乎?专气②致柔,能如婴儿乎?涤③除玄鉴④,能无疵⑤乎?爱民治国,能无为⑥乎?天门⑦开阖⑧,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①魄:本命,生命。②专气:生命运作的气息。③涤:洗。④鉴:镜子,这里指内心世界。⑤疵:缺点,瑕疵。⑥无为:按照自然完美的规律进行作为。⑦天门:把道比作生命体,而天门就是指道产生其它的器官。⑧开阖:打开关闭。译文:本命与身心共融一体,能够不离开吗?生命运作的气息达到柔顺,能够如同婴儿一样吗?洗涤内心世界的尘埃,能够没有瑕疵吗?热爱人民治理国家,能够按照自然完美规律来进行作为吗?产生万物的器官打开关闭,能是雌性的吗?明白知晓通达四方,能够保持冷静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吗?解析:贤者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对于哲学家来讲每日自省的更多。只有把事考虑周全了,才能行事尽其善美。研究哲理的人经常自省,所以才能把持大道,然后才能做到为天下正。第11章人生所需本章阐述了人生在世的需求,需求有必需的和所需的。必需的就是实用主义,所需的就是有用主义,无需的就是无用主义。无用之用不可所缺,实用主义最为重要。人在没有的时候才知道了什么是需要,但在有的时候和过多的时候,常会感到多而无用。所以世物的生产都得有量有度,否则就会浪费资源。无用之用就是不是很有价值,但又不能缺少的;而实用主义就是以创造现实价值为根本目的的,以推动改善国计民生为根本目的的。世物的生产即使是实用主义的也不能过度,因为需求是有限的。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埏③埴④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⑤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⑥,无之以为用⑦。①辐(fú):车轮的辐条。②毂(gǔ):车轮中心,有窟窿可以插轴的部分。③埏(shān):用水,用土来和成泥。④埴(zhí):粘土。⑤户牖:门窗。⑥利:指轻松自在,没有压力。⑦用:需要。译文:三十根车轮的辐条汇聚在车轮中心上,当没有这些辐条的时候,才知道了车子需要它。用粘土和泥做成器具,当没有这些原料的时候,才知道做器具需要它。凿开房屋的墙壁作为门窗,当没有门窗时,才知道了房屋需要门窗。所以有比没有强,在没有的时候才知道了需要。解析:人生在世活着就必然有所需求,必需的关系到人的生存命脉,所需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对于无需的那就是浪费资源。衣食住行是必需的,所以这些是实用主义。把实用主义的内容不断地改进革新,从而与时俱进以便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体。第12章养生本章阐述的是人生的养生之道。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对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常会是穷奢极欲,然后就会出现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古代社会是以人性为主,人的本性是至净圆满的永恒。所以古代社会会束缚住人的很多欲望,从而给人感觉古代社会是封建压迫束缚人的社会。而现在社会是以人的欲望为主,所以人的作为就常会坏伦乱纲。有时候真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但是却还认为这是自己的自由。完全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五色①令人目盲,五音②令人耳聋,五味③令人口爽④,驰骋畋猎⑤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⑥。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⑦。故去彼取此。①五色:青,黄,赤,白,黑,这里指多种颜色。②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这里指多种音乐。③五味:酸,甜,苦,辣,咸,这里指多种味道。④爽:过度的舒服从而导致麻木。⑤畋(tián)猎:打猎。⑥妨:伤害。⑦为腹不为目:以肚子得到充实为主,不以眼见可欲想要为主。腹:肚子。目:眼睛。译文:五彩缤纷的颜色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听觉出错,各种各样的味道使人味觉麻木,骑马奔驰打猎使人内心发狂,难以得到的宝物使人做出伤害他人的事。因此圣人以肚子得到充实为主,不以眼见可欲想要为主。所以去掉贪婪之心选择正确的养生之道。解析:对于世上可见物想要的念头都得适可而止,守持中道,不然就会终将得不偿失。世上的可见物有好的一方面,也有负的一方面。以阴阳平衡之道讲之,世上的可见物都不能太执着了,否则就成了着相,完全就随着相的运动而运动,随着相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境随心转,不能心随境转。第13章修身此章阐述的是修身之道。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是以修身为本。只有自己的德行能力够了,修为深厚了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为深厚了,能力提升了才能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没有修为就去行事就会把造孽当事业干。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③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④天下。①宠辱若惊: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②贵大患若身:把自己身体重视的就怕有大灾祸降临。③寄:寄托。④托:托付。译文: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把自己身体重视的就怕有大灾祸降临。为什么说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了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了就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作宠辱若惊。为什么说把自己身体重视的就怕有大灾祸降临?担心有灾祸降到自身上的人,是因为自己有身,如果自己没有身,那自己还有什么所担心的?因此治理天下如同重视自己身体的人,就可以寄托天下;治理天下如同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就可以托付天下。解析: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齐之于家,家和万事兴;无为治于国,国泰民安;安平于天下,万世之太平。至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是以爱天下如同爱自身才是长生之道。第14章论道本章阐述的是道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天地产生时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没有名称来称呼这些规律。所以才给予了这些规律名称。一种规律,一种事物在予以名称时,一定得恰当得体,不能名实不符,不能命名不当。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⑤,其下不昧⑥,绳绳兮不可名⑦,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⑧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①夷:看不见的存在。②希:听不到的声音。③微:捕捉不到的存在。④诘(jié):诘问。⑤皦(jiǎo):洁白,明亮。⑥昧(mèi):昏暗,不明。⑦名:命名。⑧御:驾驭。译文:看不见的存在,命名为“夷”;听不到的声音,命名为“希”;捕捉不到的存在,命名为“微”。这三者不可追问到底,所以混为一体。向上的时候不明亮,向下的时候又不昏暗,不断地精确合理的名称却又不可命名,又回归到了没有事物的状态。真是可谓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实物的象,所以称作是“惚恍”。迎接它不见到它的首部,跟随它不见到它的后方。掌握古代的道来驾驭当今的事物。能知道过去是怎么来的,就称为“道纪”。解析:道的规律无穷无尽,什么样的规律都有。有些规律真是十分玄妙,就如有些道就在有形和无形之间不断转换,让人琢磨不透。有些则是清晰明了,让人直接了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用世出世间智慧所为世间事。所以做的事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拥有世出世间的智慧就得修道通达世出世间法,或修道明悟世出世间法。通达了世出世间法思维就能进入时空隧道,所以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道纪。第15章论境界修道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决定了修道人的层次,智慧,所为之事,以及事业成就的大小。修道境界有五层,从下而上依次是:感悟,渐悟,明悟,明心悟性,明心见性。感悟者能明白事理的大概;渐悟者对事理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悟者则就很有水平了,比常人强了很多,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比较大;而明心悟性者的悟道水平就非常高了,明心悟性者通达世出世间法,知晓天地的由来,生命的由来,能心神复归于道;明心见性者的境界是最高的,比明心悟性者的境界都高万倍不止。明心见性者的境界是常人绝对理解不了的,明心见性者通达世出世间法,心神复归于道,本命复归于道。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犹兮④,若畏四邻;俨兮⑤,其若客;涣兮⑥,其若凌释⑦;敦兮⑧,其若朴;旷兮⑨,其若谷;混兮⑩,其若浊;澹兮⑪,其若海;飂兮⑫,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⑬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①善为道者:擅长掌握道运作规律的人。②容:形容。③豫兮:犹豫啊。④犹兮:担心啊。⑤俨兮:庄严啊。⑥涣兮:消散啊。⑦凌释:冰河融化消散。⑧敦兮:厚道啊。⑨旷兮:空旷啊。⑩混兮:混沌啊。⑪澹(dàn)兮:安静啊。⑫飂(liù)兮:西风吹噬啊。⑬徐:缓,慢慢地。译文:古代擅长掌握道运作规律的人,微观的玄妙都能通达,境界高深不可认识。正因为他们不可认识,所以勉强形容他们:犹豫啊,好像大冬天过河川;担心啊,好像四面都有危险;庄严啊,好像有贵客来到;消散啊,好像冰河融化消散;厚道啊,好像质朴一样;混沌啊,好像浊劣一般;安静啊,好像大海一样平静;西风吹噬啊,好像没完没了不能停止。谁能够在静态中慢慢将浑浊澄清?谁能够在动态中慢慢地产生?能够保持这种境界的人,不想过份地追求。正因为他们不过份地追求,所以才能革除旧的产生新的。解析:一个人修道成功后,就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极高层次的。当有了这种大智慧后就可以完全不按常规来行事,所以叫人琢磨不透。当然,有些人并未修过道也具备这种能力,这就是天份。一个人即使是天才那也得修德,要不天才就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极力的犯错,甚至是把造孽当事业干。因为具有与众不同的绝世能力,所以带给人类的灾难也是不可估量的。人一定要把握好人生境界,要不然就会走火入魔。只有修好境界功成身遂了,才能利益于大众,利益于众生。第16章述境界这一章阐述的是明心见性者的境界。只有明心见性者和明心悟性者才能完全明白此章所阐述的大道之理。一个人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就可以见到常人所见不到的现象。虚极静笃就是禅定。禅定可以本命复归于道,比心神复归于道更高级。明心见性者是出俗修道人,明心见性者可以超越阴阳断掉两性情欲。因为见到了心性所以才知道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短暂的。致虚极①,守静笃②。万物并③作,吾以观复④。夫物芸芸⑤,各归其根⑥。归根曰“静”,静曰“复命⑦”,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⑧,容乃公⑨,公乃全⑩,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⑪。①致虚极:达到空虚无欲完全不着相的境界。②守静笃:执守住清静的状态。③并:一起。④复:周而复始的规律。⑤芸芸:形容众多。⑥根:根源。⑦复命:重复生命。⑧容:包容。⑨公:公正。⑩全:全面。⑪殆:灭亡,死亡。译文:达到空虚无欲完全不着相的境界,执守住清静的状态。万物在一起运作,我在其中观察万物周而复始运作的规律。万物纷繁众多,各自回归自己的根源。回到根源就叫静,静就叫重复生命,重复生命就叫常,知晓常就叫明悟。不知晓常,就胡乱做了凶恶的事。知晓常就能包容,包容就能公正,公正了就全面得体,全面得体了就是天,天是道,道是永久的,没有身体也不会死亡。解析:从心性上讲,生命是不生不灭的。从相上讲,生命是出生入死的。相是在不断地变化,而心性才是真实本质。相是世间法,心性是出世间法。只有心神复归于道,才能明白此大道之理。以道所述的自然哲学阐述的世出世间法是以修道所证得,只用思维是不能全理解的。就如每天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这如何理解?这就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大道之理是以修道心神复归于大道所证得的。第17章政效人在人道的生存势必是以国为家,以家为本。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对于以权效国者们,都必须是以修身为本。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只有德行够了,能力够了,才能治理国家。无德无能就会祸国殃民,造孽作乱。凡是仁人志士的以权效国者,都是为天地立心的,为生民立命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所以人民对统治者才拥护爱戴。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③之;其次,畏④之;其次,侮⑤之。信⑥不足焉,有不信⑦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①太上:非常擅长治理国家的国君。②有之:在政治上有作为。③誉:称赞。④畏:害怕。⑤侮:侮辱。⑥信:诚信。⑦信:信任。译文:非常擅长治理国家的国君,人民不知道国君在政治上有作为;其次,人民亲近;其次,人民害怕;其次,人民侮辱。诚信不够,就有了人民对当权者的不信任。悠悠自在啊,言语还庄严神圣。功业成就了,事情办成了,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解析:治理国家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天之道处无为之事。这种政效出现的状况就是人民都不知道统治者有什么政治作为。天之道,非常完美,美在不言中,这种美的感觉是亲身体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其次,人民会称赞统治者。其实很多情况下,人民称赞统治者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这种称赞是统治者作政治秀所出现的产物。当权者最叫人反感的作为莫不过于政治秀,假仁假义,心不诚不足以为信。什么是政治秀?无非就是把本该为人民所做的事,进行宣扬全面扩大化,达到了暂时取得民心的地步。这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的,终将被人看破。所以要求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第18章忠义示现之道这一章阐述的是忠义示现之道。忠义是本来就存在的,奸诈也是本来就存在的。一个人忠义了则证明此人不奸诈,一个人奸诈了则证明此人不忠义。忠义者当道,众生都有福;奸诈者当道,天下人皆命存于危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①出,有大伪②;六亲③不和④,有孝慈⑤;国家昏乱,有忠臣。①智慧:聪明才智。②伪:诡诈。③六亲:六种亲属,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属。④和:和睦。⑤孝慈:尊长爱幼的秩序。译文:大道被废除了,所以就有需要仁义的提倡;聪明才智出现了,就有了大的诡诈;六亲不和睦了,就有需要尊长爱幼的秩序;国家昏乱了,就有了忠臣的显现。解析:好的是通过不好的所对比出来的,不好的是通过好的所对比出来的。在不好的时候知道了要取择好来完善。事物的出现有好的一方面,也常会有负的一面。善美的事物本来就存在,在特定的环境下,就把这些善美之物体现出来了。治国治国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让人民大众觉悟。要使人民大众觉悟,首先得解决人民的生存,然后再使人民的生活好了。当人民的生存生活不成问题时,就可以以道来引之了,使其觉悟。这是有道之国的必须作为,只有以此作为才能使人民踏上归真返璞的大道。所以国贵民富民上进,穷山恶水出刁民。绝圣弃智①,民利②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①绝圣弃智:断绝了圣贤的教诲和弃绝智慧。②民利:人民的财富。利:钱财。③文:短暂的表面现象。④属:归属。⑤见素抱朴:见到本性执守至净圆满的永恒。⑥绝学无忧:断绝了学习也没有什么所担忧的。译文:断绝了圣贤的教诲和弃绝智慧,人民的财富可以获得百倍不止;断绝了仁义,人民就需要尊长爱幼的秩序;断绝了获取财富的奸巧计谋,盗贼就没有了。这三者,还只是个短暂的表面现象。所以令有个长久的归宿:见到本性执守至净圆满的永恒,减少自我的意识和减少欲望,断绝了学习也没有什么所担忧的了。解析:如果人能够通达世出世间法了,修道境界达到明心见性,那就可以修来很大的智慧,很大的德能,很好的外象。从理论上讲,这是人的本能。对于上上善人,上善之人来讲,修来这些德能较容易,这些人精通大道之理,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对于有慧根的人来讲,也可以通达世出世间法,较通大道之理,境界可以达到明心悟性。明心见性者比明心悟性者的境界高万倍都不止,但是明心见性者全人类也没几个。能修道境界达到明心悟性的人必然有慧根,因为本质与众不同所以才能通达世出世间法。修道者,明心见性者的境界最高,精通大道之理,知晓政治,知晓经济,知晓生死,知晓养生,知晓宇宙的由来,知晓……这些必然都是实用的,其中的生死那是最重要的,因为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生命还重要。文化是智慧的表达方式,人既然有了如此大智慧,那还有必要再不断地学习?去学习短暂的,去学习虚妄的,去学习经不住时间检验的,去学习不实用的,去学习浪费生命的,去学习……所以人学习是要学习实用的,学习真实性的文化。文化是智慧的表达方式,智慧是文化的表现方式,转文化为智慧,运智慧创造文化。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就意味着可以有很大的智慧,有着很大的智慧就意味着有着很广的文化。因为如此,所以才绝学无忧。明心见性者的境界是常人绝对理解不了的。因为不着相,所以几乎没有自我主观意识,没有自我主观意识所以就尽以客观所展现。一个人是否能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完全在于本质。古代社会以人性为主,现在社会以人的欲望为主。当以人的欲望为主时,那就必然刺激消费加速消费,从而促成经济发达。而圣贤的教诲是要束缚这些欲望的,是要使人向净向无杂念向无执着的方向发展,这就束缚了人的很多欲望。所以断绝了圣贤的教诲可以使人民的财富获得百倍以上,故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等等之类,那还只是一个短暂的表面现象,所以才要有一个长久的归宿: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能做到好就不错了,但要尽力向更好的方面去发展。第20章述觉悟人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就能以世出世间慧光观一切人,观一切事,所以才能看出事物的外在与内在。如果只以世间眼光观一切,那就会随着相的变化而变化,那就只能知晓现在,不能知晓过去和未来。所以一直茫茫从事,茫然而不能自拔,是为哀大莫过于心死也。何谓心死?心亡为忙。万物在不断地运作,时空在不断地转移,不是永恒却近似永恒,本命附着于身也终将有朝一日所离去,故观天地,朝闻道夕死可矣!众人都以为自己很高贵,这是我的财富,这是我的地位,这是我的名声威望,这是我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我独异于人,而贵在于取择大道,大道泛兮!唯之①与阿②,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③,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④,不可不畏。荒兮⑤,其未央哉!众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独泊⑨兮,其未兆⑩。沌沌⑪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⑬,而我独若遗⑭,我愚人之心也哉⑮!俗人昭昭⑯,我独昏昏⑰;俗人察察⑱,我独闷闷⑲。众人皆有以⑳,而我独顽eq\o\ac(○,21)且鄙eq\o\ac(○,22)。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eq\o\ac(○,23)。①唯之:自己拥有的。②阿:别人拥有的。③美之与恶:美好的事物与丑恶的事物。④畏:畏惧。⑤荒兮:一片荒凉空旷啊。⑥熙熙:纵情狂欲。⑦太牢:出世间因业障重所被困束的界域。⑧如春登台:如同春天再次生机勃勃。⑨泊:清静淡薄。⑩兆:凶兆。⑪沌沌:蒙昧无知的样子。⑫傫傫:疲劳不堪。⑬余:指为自己所执有的利益。⑭遗:赠与,奉献。⑮哉:语气词。⑯昭昭:清醒明白好似觉悟。⑰昏昏:昏昏沉沉好似糊涂。⑱察察:明白了悟事理。⑲闷闷:蒙昧无知事理。⑳以:以为。以某为自己的意识,以某为自己的地位,以某为自己的名声威望,以某为自己的利益,以这些来显示自己的典雅高贵。eq\o\ac(○,21)顽:幼稚,这里是自谦用语。eq\o\ac(○,22)鄙:身份卑微,这里是自谦用语。eq\o\ac(○,23)食母:取择大道。因为大道泛兮,拥有一切实物。译文:自己拥有的和别人拥有的,自己能舍去多少?别人又能舍去多少?美好的事物与丑恶的事物,相差距离又有多少?人们所畏惧的,自己不可以不畏惧。一片荒凉空旷啊,又找不到边际与中心。众人纵情狂欲,其实是在受着太牢的痛苦,业障报尽后又如同春天再次生机勃勃;而我独自清静淡薄,所以没有凶兆。蒙昧啊,如同还没有长成孩子前的婴儿;疲劳不堪啊,好像没有归宿一样。众人都有自己的地位利益,而我独自却奉献出去,我愚昧的心也乐足道哉!常人清醒明白好似觉悟,而我独自昏昏沉沉好似糊涂;常人明白了悟事理,而我独自蒙昧无知事理。众人都有以为,而我独自幼稚卑微。我独特与众不同,而贵在于取择大道。解析:世上什么是短暂的?什么是长久的?什么是永恒的?自己高贵又如何?他人高贵又如何?自己拥有的能奉献给大众多少?事物好如何?坏又如何?好能长久的好?坏能长久的坏?该害怕的不可以不害怕啊。人只有修为深厚了,境界层次够了,然后才可以心神复归于道,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所以才能看出万物运作的大致轨道,所以就能知晓过去现在未来。知晓了过去现在未来就是有了世出世间的智慧,以世出世间智慧所为世间事,就能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第21章述境界本章阐述的是修道人的境界。一个人修道境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不着相了,因为不着相所以会对万象感到恍惚。境界再高时再观一切那就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道无穷无尽,什么样的道都有,有非常完美的,有非常浊劣的,有毫无常规的,有始终如一的。人道是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所以取择道当然也要顺其自然。要人与自然共为一体那就得德能足够了,具足了德能那就惟道是从,而这个道非常的完美,这就是天之道。行天之道处无为之事,自己不按自我主观意识行事,按自然完美的规律运作,所以才是无为而无不为。再观一切相,似有似无,恍恍惚惚。究竟是谁在恍惚?自己在恍惚,一切相也在恍惚。万物都有灵性,灵性达到一定程度就是生命,而人的灵性是最高的。所以人以观自在的方式观万物,而万物只能被其所观。人可以观自在,因为观自在所以知众甫之状。孔①德之容②,惟道是从③。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④;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⑤。窈兮⑥冥兮⑦,其中有精⑧;其精甚真,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其名⑩不去,以阅众甫⑪。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①孔:大。②容:度量。③惟道是从:完全按自然完美规律来作为。④象:虚象。⑤物:实物。⑥窈兮:幽深啊。⑦冥兮:昏暗啊。⑧精:支持生命体运作的一种存在。⑨信:指道运作规律的信息。⑩名:指名称里的具体存在物。⑪甫:开始。译文:大德的度量完全是按自然完美规律来作为。道所产生的相,瞬间虚有瞬间实有。惚啊恍啊,这时就以虚象所表现;恍啊惚啊,这时就以实物所表现。幽深啊昏暗啊,这其中有支持生命体运作的精;其精非常真实,其中有道运作规律的信息。从古到今,这些存在不会磨灭,所以以此知晓万物的开始。我如何来知晓万物开始的状况?以此来知晓。解析:自然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非常高级的文化。大哲学家们和大科学家们都能心神复归于道,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悟道方式都是探索发现。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大道之理,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道奥理。一个重大体,一个重细节。哲学是大道泛兮,每一个大道之理都是一具体实有物的代名词。而科学是由众多微小细节所聚合成的成果,所以科学是小道聚兮。世界是由心元世界和物元世界所构成的,即由阴阳构成。阴阳有先后,阴先于阳,但是这个时间是极短的。心元存在和物元存在可以相互转化,心元存在通过某些自然方式转化为物元存在,所以物质世界才会膨胀。阴阳的转化规律就在心元世界和物元世界的交界处。世道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相的人会感到相非常的真实,而修道境界够高的人会恍惚。因为不着相所以才能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从而能知晓过去现在未来。道者们不着相,心神复归于道,所以知晓众甫之状。第22章处世之道此章阐述的是处世之道。人生在世要经历许多事,所以处事就得以得当的方式进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须从小事做起。一个人行事要尽其善美,想得长远,不能只看眼前。该舍的时候一定要舍,不该争的时候一定不去争。竞争提升了就是斗争,斗争提升了就是战争。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到死都争不休。曲①则全②,枉③则直④,洼⑤则盈⑥,敝⑦则新⑧,少则得,多则惑⑨。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⑩。不自见⑪,故明⑫;不自是,故彰⑬;不自伐⑭,故有功;不自矜⑮,故长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⑰而归之⑱。①曲:委屈。②全:保全。③枉:受屈。④直:正直。⑤洼:低洼。⑥盈:充满。⑦敝:破旧。⑧新:革新。⑨惑:困惑。⑩式:处世的方式。⑪见:通“现”,显现。⑫明:明智。⑬彰:表彰。⑭伐:夸耀。⑮矜:骄傲,自负。⑯长:长久。⑰诚全:全心全意。⑱归之:回归大道。译文:委屈就能保全,受屈就会正直,低洼就能充满,破旧就得革新,缺少就得获得,多了就会困惑。所以圣人执守返璞归真的大道作为行驰天下的处世方式。不自己显现,所以明智;不自以为是,所以值得表彰;不自我夸耀,所以有功;不自负,所以能长久。处世者只有不争斗,才能天下没有能与自己争斗的对手。古者所说的“委屈就能保全”岂能是虚假的空话?全心全意引领大众回归大道。解析:想要得到就得有所付出,越能成大事的人付出的就越多。凡是能成就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的人,无一不是经过了各种磨炼才功成身遂成其事业的。因为经过了与常人不同的磨炼,所以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德能,所以处世处事就能把握好度。不卖弄示现自己,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不自负这些都是基本。不刻意的与别人争斗,所以能减少我执,减少我傲。与别人不断争斗增长我执增长我傲,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终将得不偿失。第23章顺其自然此章阐述的是顺其自然的哲理。人生在世,个人有个人的福报,有的人大富长者,有的人贫贱终身。福可以修,所以我命由我不由天。若我命由天不由我,要么就是遵天命行天道,无为而无不为,生命运行轨道与众不同;要么就是罪孽深重,本质有问题,所以造就了悲惨的命运。世上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可怜的,归根结底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生命一直在生命运行轨道上运作,有时运作在常规之上,有时运作在常规,有时运作在常规之下。大善向上大摆,大恶向下大摆。与其胡作非为,不如顺其自然;与其顺其自然常规,不如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进行完美。希言自然①。故飘风不终朝②,骤雨不终日③。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故从事于道④者,同于道;德⑤者,同于德;失⑥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①希言自然:简言精语庄严神圣自然就常了。②朝:早晨。③日:一整天。④道:自然规律实用主义。⑤德:向自然规律完美方向运作。⑥失:布施。修道常进行布施,舍掉我执我傲。译文:简言精语庄严神圣自然就常了。所以暴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久不变,更何况人呢?从事于研究自然规律的人,同于自然规律;从事于研究自然运作方向的人,同于自然运作方向;善于布施的人,同于布施。同于道的人,研究道乐在其中;同于德的人,修德乐在其中;同于布施的人,布施的快乐也乐在其中。解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简言精语庄严神圣,大道其中。以权效国者多言了,有损国威;黎民百姓多言了,有损社会风气。自古以来上行下效,百姓向以权效国者们看齐,以权效国者们又向圣贤看齐,圣贤又向返璞归真的大道看齐。希言就自然,自然就完美。人道的自然规律在不断运作,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天地也在不断变化,人也如此。如果一个人能始终如一,那这个人就不是一般人,是为上善者也。上善者之德是性德显露,性德是圆融圆满的,比世间道德高很多。个人有个人的福报,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本质就具有什么样的德能,什么样的德能就从事于什么样的事业。自然是较完美的,世上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可怜的,归根结底尽是自作自受。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何去何从就由自己决定,不要待罪孽深重命不由己才后悔莫及。第24章处世之道本章阐述的是处世之道。自今及古,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君子行驰在天下,立心于天地间,执守阴阳平衡之道,阐大道之理以此开导大众。所以处世之道非常重要。企①者不立②,跨③者不行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⑤行⑥,物⑦或⑧恶之⑨。”故有道者不处⑩。①企:抬起脚后跟站着。②立:站立。③跨: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或立着。④行:行走。⑤赘:多余的;无用的。⑥行:携带物。⑦物:人物,指众人。⑧或:副词,都。⑨恶之:厌恶这些没用的。⑩处:指做没用的事。译文:抬起脚后跟站不能站立,两腿分开立着不能行走。自己显露,不明智;自以为是,不值得表彰;自己夸耀,没有功;自负,不能长久。行驰在道上所明白:“多余的食物无用的携带物,众人都厌恶。”所以得道的人不做没用的事。解析:人行驰在天下运作于大道,做事就得把握好度。过了,乱了规则;少了,又不行。人生在世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功德的事。做些没必要的事,众人都反感;做些可恶的事,众人都憎恨,甚至是天之所恶。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和明悟了世出世间法的人,都求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没必要的,即使是道者也会感到无趣。第25章述自然宇宙万物是由本原产生的,本原就是道。以道所表达的自然哲学又把本原称为心性。心性本自具足,本自混沌,本不生灭,并在产生万法。心性产生了无数的相,所以无穷无尽的空间维次重叠在了一起。从心性上讲,生命不生不灭;从相上讲,生命出生入死。生命待以缘成熟之时,随万法现于天地间。生命是什么样的本质就现什么样的生命体。生命生于世道,世间法:出生,成长,成年,衰老,最后死亡。生命者的灵性灵还好,不灵则就亡灵矣。万物在不断地运作,时空在不断地转移,灵性物在不断地变化,生命者在不断地复命。生命者若命存于福还尚幸,若命存于苦难那真是求生不能求死又恐惧。相与心性一直以自然规律在运作,相与心性都可以称为道,所以道法自然绝对的真理。相是以现实常规长久运作,而人把世道现实常规的自然规律称为:“科学”。而本原是现实就是虚妄,虚妄就是现实,现实与虚妄共为一体,规律常而不常,极端的变化莫测。但是回归了本性就成了至净圆满的永恒,回归了祸性就成了至恶浊劣的永恒。道法自然大于科学,科学只是道法自然的世间法。有物①混成②,先天地生③。寂④兮寥⑤兮,独立而不改⑥,周行而不殆⑦,可以为天地母⑧。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⑨”。大曰“逝⑩”,逝曰“远⑪”,远曰“反⑫”。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⑬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⑭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物:神圣。②混成:混沌而成。③生:存在。④寂:寂寞。⑤寥:寥廓。⑥改:改变。⑦殆:停止。⑧母:指万物的创造者。⑨大:形容词,形容道不可思议的程度。⑩逝:离开本原。⑪远:遥远。⑫反:反通“返”,返回,指回归心性。⑬域:自然。⑭法:法性。译文:有一圣物混沌而成,先于天地前就存在。寂寞啊寥廓啊,独自存在而且永不改变,不断地进行运作而且不会停止,这就是天地的创造者。我不知道这创造者的名字,就特意用一个字命名为“道”,又特意用“大”形容道。大相离开本原,离开本原就已遥远,遥远却又终将返回心性。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自然中有四大,而人是首位的。人的法性是地,地的法性是天,天的法性是道,道的法性是自然。解析:自然在不断地产生相,那自然有没有界?“自然界”以外又是什么?本原和本原所产生出去的相都是自然,而在自然以外的“界域”是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灵性,没有生命,没有实物,就连虚物都没有,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界域”,这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界域”。既然自然以外什么也没有,那自然还有没有界?若说有也可以,那就是“自然界”外有‘什么也没有’。既然自然以外什么也没有那说自然有界就没必要了。自然产生万法就必须要有“界域”来承载,这个“界域”要承载时间,空间,万物。所以自然不断地侵食“自然界外”,因为万法需要“界域”来承载。本原是无所不有,本原产生万法是侵食“自然界外”,所以形成本源。“自然界外”是什么也没有,所以本源就是“无所有无所不有”。然后本源又产生心元世界,心元世界又产生物元世界,这就是阴阳的诞生。以道所述的自然哲学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自然中有四大,而人是首位的,这是以人回归本性的慧光来看待。若人回归了本性,人与自然共为一体,人很大;若人未回归本性,人与自然对立,则人很渺小。人的生命体来于地,所以人法地;地的本体来于天,所以地法天;天的本体来于道,所以天法道;而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是自然,所以道法自然。第26章重形象人生在世与人结交,最讲究的就是礼节,气质。人为了什么而活?人为了尊严而活,其次为了生存而活,其次为了地位财富而活。仁人志士们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虽死犹荣。诸君在世之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重处世尽善得体,可称为众志士之楷模。重①为轻根②,静③为躁君④。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⑤。虽有荣观⑥,燕处超然⑦。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⑧轻天下?轻则失根⑨,躁则失君⑩。①重:稳重。②根:根除。③静:冷静。④君:控制。⑤辎重:指为维护庄严形象的携带物。⑥荣观:荣耀的感觉。⑦燕处超然:飞跃在高超以外不会以高贵而自居。⑧身:身份高贵。⑨根:根本。⑩君:主动权。译文:稳重就要根除轻率,冷静就要控制浮躁。君子行驰在天下从来不放弃维护庄严形象的携带物。虽有荣耀的感觉,却飞跃在高超以外不会以高贵而自居。所以有了万乘的人岂能以身份高贵而轻视天下?轻率就失去根本,浮躁就失去主动权。解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从心性上讲人与人是平等的,但由于人的本质不同从而导致有所差异。人的地位虽有高低,但人性是平等的。成功者要想使众服己那就得以德服人,岂能以功高而自居,轻视他人?只有不以功高而自居,事迹才不会被时间抹去。要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就得稳重处事冷静处事。轻率就会失去根本,严重时甚至会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浮躁就会失去主动权,丧失机会。第27章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个人能成为师者,那自己的文化智慧人生境界一定得高于他人,而这就是师资。师者启发学者为何去奋斗,师者为学者指明前进的道路。师者把关爱给了学者,待学者功成身遂后又把关爱给了大众。纵然人各有志,或以奉献国家社会者,或以为己追求者,或以把造孽当事业干者,但师者还是以诚相待。道路给学者指明了,至于何去何从,那就由学者自己决定了。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谪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④,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⑤,无绳约⑥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⑦”。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⑧。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⑨”。①辙迹:遗留的痕迹。②瑕谪:不好的责备。③筹策:详细的计算。④善闭:好的关口。⑤善结:完美的绳结。⑥绳约:解开绳结的扣。⑦袭明:明智的一种。明智有聪明,微明,袭明。⑧资:将层次境界对比的衡量对象。⑨要妙:奇怪的小聪明。译文:好的行使没有遗留的痕迹,好的教诲没有不好的责备,好的数数不用详细的计算,好的关口没有关键之处从而不可以打开通过,好的绳结没有扣从而不可以解开。圣人常善意的救人,所以不会抛弃别人;常善意的拯救众生,所以不会抛弃众生,这就是关爱他人关爱众生的智慧,所以称为“袭明”。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模范,不善人是善人将层次境界所对比的衡量对象。不尊重师长,不珍惜衬托自己的对比者,虽然有些小智慧那也是很大的糊涂,这奇怪的小聪明就称为“要妙”。解析:人生在世行驰天下,想要不断地向前进步那就必须得学习。待博学多才通达世出世间法,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就为功成身遂学业圆满。在家孝父母,出门事师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凡民族仁人志士者之道皆一以贯之。自己有了大智慧也不会以为自己有智慧,智者不言,言者不智,道在不言中,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第28章以正为天下人之道一切皆以顺其自然合乎人性,顺其自然合乎人性就是正道。凡是违背人性反自然的终将走向衰退而灭亡。向着人性大道的方向运作就是道德,一如既往就是常德。人生境界能一直在常德确实不易。何谓常?就如雌雄必然相对,这就是常。若雌雄不相对,却以同性而相对,这就是反常。反常就是反常德,反常德就会天灾人祸。常德其止在于至善,至善就是朴。朴散发于天下,圣人用之就可以遵天命行天道,成为天子,然后社会大制就可以不被破坏。天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①。为天下谿,常德②不离③,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④,为天下谷⑤。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⑥。朴散则为器⑦,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⑧,故大制不割⑨。①谿:指正常的流传之道。②常德:一直向人性大道的方向作为。③离:脱离。④辱:耻辱。⑤谷:指心胸宽广包容天下。⑥朴:质朴。本性圆融圆满的恒道。⑦器:有利于大众的才能。⑧官长:众官的首领,即遵天命行天道的人,天子。⑨割:破坏。译文:知晓雄,守护雌,成为天下正常的流传之道。成为天下正常流传之道时,一直都运作在人性的大道上而不会脱离人性之道,回归成婴儿的样子。知晓洁净的自尊,铭记耻辱,就能为天下而心胸宽广。为天下而心胸宽广,向返璞归真大道运作的德能就足够,最终回归本性。质朴散发出去就成为有利于大众的才能,圣人以其德能就可以遵天命行天道成为天子,所以大的社会制度不会被破坏。解析:常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在婴儿时,呈现本性的法相,但随着时空的转移,本质就显现出来了,人的本质是各不相同。说人与人的本性一样是从心性上讲的,是将人看作回归自性来讲的,但这只是个理论。讲实际的,真正能大彻大悟的人又有多少?有的人更是执迷不悟。早悟晚悟早晚都悟,就怕一直是执迷不悟。一个觉悟的人是常知自尊铭记耻辱,心胸宽广包容天下,终将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生命运行轨道与众不同的人带给了大众大福,这种生命运行轨道就是天命。本质符合天命的人才能遵天命行天道,而这个人能成为国君,成为了国君就被称为天子,天子是众官之长。国威君威民威都在,那大的社会制度就不会被破坏。第29章尊国贵民取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少数人之天下。天子所贵之处是因天子贵重天下人,若天子不贵天下人,那天子也是一条虫而不是一条龙。天子失魂落魄,命如草芥;天子命行于天道,天下人之贵。一个人本质不行德能不够,就是有福命成为国君那也不会长久,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天下是庄严神圣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承载了的。一个伟大的以权效国者,待把才能施给天下人后就功成身退,奉行天下人之天下大义。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①,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②。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③。夫物④,或行或随⑤,或歔或吹⑥,或强或羸⑦,或载或隳⑧。是以圣人去甚⑨,去奢⑩,去泰⑪。①神器:庄严神圣的存在。②执也:为自己执有。③无失:不会丧失。④夫物:世上的可见物。⑤或行或随:要么奉献别人要么随缘拥有。⑥或歔或吹:要么稍微保留要么全部舍掉。歔:呵气,指对世物的保留态度。吹:吹起,指对世物的舍去态度。⑦或强或羸:要么发展壮大要么逐渐缩小。⑧或载或隳:要么传承要么毁坏。⑨甚:过度。⑩奢:奢侈。⑪泰:极度。译文:想要争得天下进行一番作为,我看这目的是不能达到。天下是庄严神圣的存在,不可以按自我主观意识进行作为,不可以为自己执有。以自我主观意识作为的人大业失败,为自己执有的人天下丧失。所以圣人不以自我主观意识而以自然法则进行作为从而不会失败,不为自己执有从而不会丧失。世上的可见物,要么奉献别人要么随缘拥有,要么稍微保留要么全部舍掉,要么发展壮大要么逐渐缩小,要么传承要么毁坏。其重要的是圣人去掉过度,去掉奢侈,去掉极度。解析:人与自然共为一体,奉行自然完美之法则,事业就进行的完美。然而有人却不与自然一致,选择与自然对立,迷信人定胜天,诳言人可以战胜自然。人因为修为不够深厚,所以才会祸国殃民才会把造孽当事业干,最终是天灾人祸灾难不断,但却还认为这是“自然灾害”。自然是向着较完美的方向运作,岂能莫名其妙的猛来灾害一下?人因为修为不够深厚所以才会拼命为自己执有,却不晓得为天下才是真正的为自己。世间一切法,终将有朝一日空,所以执有又能执有多久?处世要稳重处事要得当,去掉过度奢侈极度就是其中重要的。第30章议兵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天下大势向于乱,乱世出枭雄;天下大势向于盛,盛世出英雄。江山多少英雄豪杰,方显出男儿本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只有人民的军队才是无往不胜的。顺应道法,尊天敬地,以正道指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后以感慨仁者无敌,大爱无疆。以道佐①人主者,不以兵强②天下,其事好还③。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④,必有凶年⑤。善有果而已⑥,不敢以取强⑦。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⑧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①佐:辅佐。②强:压迫。③还:收手。④后:过后。⑤凶年:灾害的年头。⑥已:停止。⑦强:逞强。⑧物:生命体。译文:以道辅佐国君的人,不用军队压迫天下,事情做的差不多就收手。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就生长出来了。大战过后一定会有灾害的年头。作战有好的结果就该停止了,不敢用武力来逞强。有了战果却不自负,有了战果却不夸耀,有了战果却不骄傲,有了战果却是迫不得已,有了战果却不逞强。生命体过度强壮就会提前衰老,这就不符合养生之道了,不符合养生之道就会提前消亡。解析:造杀业最重的就是战争。世间有三大重业,那就是淫业,杀业,妄业。杀业过重的地方就会有灾害。业力关系着万物的运作方式,而杀业是不善的,杀业的方向是常为祸性,祸性是至恶浊劣的永恒,所以杀业过重时就会灭绝人性丧心病狂。战争是为了除恶,是为了大众求生存之道,而不是为了屠害天下苍生,所以战争达到符合道义的目的时就该停止了。第31章议兵兵者,诡道也;诡道,兵者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能取胜。兵道,必然尊重一个军人的尊严。先礼后兵,虽死犹荣。战争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没人喜欢战争,喜欢战争则非人也。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就义的英烈,人民将永记在心。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①,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②,用兵则贵右③。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④。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⑤尚左,凶事⑥尚右。偏将军⑦居左,上将军⑧居右。言⑨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①物或恶之:众人都厌恶它。②左:柔和。③右:强硬。④恬淡为上:适可而止为上策。⑤吉事:善美的事。⑥凶事:凶恶的事。⑦偏将军:指懂政治会安抚百姓的军官。⑧上将军:指争强好胜好战的军官。⑨言:命令。译文:兵器,是不祥的器具,众人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喜欢与它打交道。君子处世就要贵重柔和,用兵就要注重强硬。兵器是不吉祥的器具,不是君子常用的器具,只有迫不得已才使用,适可而止为上策。胜利了却不赞美,而赞美的人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是不可以得到天下的人心。善美的事向柔和,凶恶的事向强硬。懂政治会安抚百姓的军官居处柔和,争强好胜好战的军官居处强硬。命令用丧礼处理战死者,杀人很多,要为战死者哭泣追悼;战争胜利,用丧礼处理战死者。解析:人类的战争从古至今一直有,以后还会有,要想人类再也没有战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人类爆发战争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利是一切社会动乱的根源。人类的很多战争都是无义战,完全就是损人不利己,损人而害己。和平发展绝对比战争发展所获利大,以战争的方式发展终将是损人而害己。人为了争利大打出手,但其结果却是到头一场空,争得把命都丢了。是利益重要还是生命重要?生是那么一回事,死了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人的生命还重要,所以绝对不能拿生命当儿戏。兵者,生死就在一瞬间,军人不怕死,但军人也不轻言死,纵然是死也要死而不亡。第32章述自然道是以自然规律在运作,自然的感觉是完美的,永远的这样运作,没有尽头。因为一直这样运作,所以常不会被生命者所注重甚至是发觉。因为不会被重视,所以就没有名。无名的英雄是小,无名的道才是大。道大却以小所示,因为道终不为大,所以才能成其大。人之道是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因为完美所以人才生命所向。道常无名①,朴②。虽小,天下莫能臣③。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⑤,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⑥。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①无名:没有名声,不被众生知晓。②朴:质朴。③臣:臣服,顺从。④宾:归顺。⑤相合:相互作合。⑥均:均匀。译文:道常常没有名声,不被众生所知晓,质朴。道法所示虽为小,但天下没有能使道臣服的。侯王如果能执守道,万物将会自己归顺。天地相互作合,所以降下甘露,天下人没有命令然而却自己均匀。万法开始有了名,名既然有了,那就应该知道界限了,知道界限可以没危险。比喻道在天下,就如同大川最终汇聚在江海一样。解析:道永远以自然规律在运作,没有任何生命者可以改变自然,一切都是自然的。自然或以完美,或以恶劣,或以常态。因为自然永远自然,所以才没被生命者所发觉。执守自然完美之道运作,万物将会自己归顺,因为天地运作的方向就是完美。人以完美的方向作为就与天地一致,这就是顺其自然,所以就是天地人合一。以完美方向运作才是常规,脱离了这个常规界限就有了危险。大道莅天下分散为小道,但最终又汇聚在了一起。第33章自知之明观心性,观天地,观人道,观自在。以世出世间慧光观一切,就知道了何为正,何为得当,何为恰得其所。观他人的事迹就知晓了他人是什么样的本质,什么样的德能。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生姜沐浴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餐饮加盟合同合同范本
- 服务 定金 合同范本
- 湖北省黄石市育英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巨鹿县二中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北省黄石市大冶一中物理高二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北海市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学协作体物理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唐山市重点初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大学与文化传承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2024年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版)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 2024春形势与政策课件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原则立场
- 一年级拼音默写表
- GB/T 1536-2021菜籽油
- 南昌市南京路医药谷工程勘察报告资料
- TAPP手术技巧精品课件讲座
- 信贷A初级题库(判断、单选题、多选题)
- 不锈钢面板吊顶施工工艺(详细)
- 使用INSITE刷写ECM标定操作指导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