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未完成罪_第1页
第四章未完成罪_第2页
第四章未完成罪_第3页
第四章未完成罪_第4页
第四章未完成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未完成罪第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概述(一)未完成罪的概念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二)类型标准: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的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第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中途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没有完成犯罪的情形。可进一步在区分为犯罪的预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第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特征1、都是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故意犯罪过程中不再发展而固定下来的相对静止的不同结局,他们之间是一种彼此独立存在的关系,而不可能相互转化,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再前进为未遂形态,未完成形态不可能再转化为完成形态。第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都是在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在犯罪的某个阶段,由于犯罪主客观原因的变化和作用,使犯罪停止下来不再发展变化的不同状态和结局。3、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但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第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犯罪预备(一)概念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法条依据:《刑法》第22条第1款“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第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特征

1、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犯罪的预备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萌发犯意以后,已经开始实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客观: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主观: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第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犯罪预备行为不是刑法分则具体条文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是着手实施犯罪以前的行为。这一特征表明: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以前停止下来。第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从主观上看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是被迫的而不是自愿的,从而揭示出预备犯的主观恶性。第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犯罪预备的认定

1、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

2、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3、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第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以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第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的场所、时机和被害人的行踪(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4)追踪被害者、守候被害者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5)前往犯罪场所守候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预定地点(6)勾结、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7)拟定实施犯罪或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第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五)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法条:“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总的来看,预备犯的危害性一般既大大轻于既遂犯,也显著轻于未遂犯,因而我国刑法对预备犯规定了比照既遂犯从宽处罚且轻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第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定罪量刑时,注意同时引用刑法典总则第22条和刑法典分则具体犯罪的条文,一般是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

3、在决定对其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时,应考虑:(1)行为预备所犯罪行的性质与危害程度(2)行为人预备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其进展程度(3)行为人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具体原因(4)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第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犯罪未遂(一)概念

1、理论上(1)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或障碍,而使犯罪者未达既遂形态的情况。(2)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未达犯罪既遂的情况。第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我国刑法中第23条第1款:“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由此,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第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其具有两个特征:主观:行为人实施具体犯罪的意志已经直接支配客观实行行为并通过后者开始充分表现出来。

第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客观:行为人已开始直接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这种行为已使刑法所保护的具体权益初步受到危害或面临实际存在的威胁。

注意:着手实行犯罪,可以分为非实行行为的着手与实行行为的着手第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着手实行犯罪的特征:(1)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已经同直接客体发生了接触,或者说已经逼近了直接客体。(2)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是可以直接造成犯罪结果的行为。(3)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第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犯罪未得逞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准:(1)结果犯应以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2)行为犯应以行为是否完成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3)危险犯应以是否造成了法定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第二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必须达到足以阻碍犯罪分子继续实行犯罪的程度。具体有以下两类:(1)犯罪分子本人以外的原因(2)犯罪分子自身方面的原因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种类

1、以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与否为标准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将他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分子还未将他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因而未发生犯罪分子预期的犯罪结果。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以犯罪行为实际上能否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能犯未遂,是指犯罪分子有实际可能实现犯罪,达到犯罪既遂,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事实认识错误,其行为不能完成犯罪,不可能达到既遂。又可分工具不能犯的未遂和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刑法典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定罪:在罪名后应加括弧标明未遂形态问题。

2、量刑(1)是否要从轻减轻处罚(2)是从轻还是减轻及其量刑幅度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犯罪中止(一)概念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其成立条件为:

1、中止的及时性是指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据此,既遂后自动返还原物、未遂后主动抢救被害人都不能视为犯罪中止。注意: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中止的自动性(1)中止犯自己认为有可能把犯罪进行到底(2)停止犯罪必须是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

3、中止的有效性(1)在犯罪未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行为。(2)在犯罪实行终了而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积极地采取措施,以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犯罪中止的类型

1、根据中止的时间预备行为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预备过程中,自动地中止预备活动。实行行为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活动中,自动地中止了实行行为。

2、根据对中止犯中止行为的要求消极中止,是指在犯罪未实行终了的情况下,停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积极中止,是指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而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中止犯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注意1、犯罪分子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2、犯罪分子虽然中止了犯罪,但已造成损害的,应当根据损害大小等具体情节予以减轻处罚3、在对中止犯处罚时,还应看其中止犯罪的动机。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练习题1、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A、某甲潜入本草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B、某乙用猎枪瞒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负轻伤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找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刚拣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A、甲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第三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候,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D、丁为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成立犯罪中止。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E、戊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戊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戊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注意:1、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弗兰克公式:犯罪未遂“欲达目的而不能”犯罪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

2、共同犯罪中(1)一人既遂,全体既遂“部分行为承担全体责任”(2)部分犯罪人成立中止的条件:撤出原因力,有效阻止构成既遂的危害结果的发生。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章共同犯罪

1、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一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A、张小强,受人胁迫加入某盗窃集团,为该集团“后勤部科员”,为集团提供作案工具及进行销赃。B、李大嘴,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参与者,没有组织、策划、指挥该犯罪。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C、胡二麻,某抢劫、抢夺集团的“军师”,集团的每次犯罪均由其组织策划,但其从未亲自参与。D、郭仁靖,受“老大”邱某约请与另外四人一起参与殴斗廖某,打了两拳即离开,之后邱某等人竟将廖某殴打致死。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注意:对法定四种共犯类型,即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处罚原则。1、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六章罪数一、概述二、实质的一罪三、法定的一罪四、处断的一罪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概述(一)区分罪数的标准应以犯罪构成为基标。不是看行为人有几个行为或者有几个犯罪结果,也不是看有几个犯罪目的。注意:

1、一个危害行为只能在一个构成要件中评价或者说在刑法上只能评价一次。

2、刑法的特别规定

3、刑事政策和司法习惯第四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一罪的类型

1、一行为一罪(1)单纯的一罪:即没有数量的特征(2)实质的一罪:即外观上具有数罪的特征,但行为人基于特定之罪过形式,只有一个犯罪行为。

2、数行为一罪(1)法定为一罪:行为人实施了多个犯罪,但法律只将其规定为一罪。如:惯犯、结合犯(2)处断为一罪:行为人实施了多个犯罪,但司法机关处理时只将其作为为一罪。如: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数罪的类型

1、同种数罪是指行为人出于数个相同的犯意,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行为,触犯相同罪名的独立数罪形态。原则上并不实行并罚,但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发现同种漏最或者犯同种新罪的,作数罪进行并罚。第四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异种数罪又称典型的数罪,是指行为人出于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数个性质不同的行为,触犯数个法益的数罪形态。对于异种数罪,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应予以数罪并罚。第四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实质的一罪(一)继续犯

1、概念也称持续犯,是指行为人出于同一罪过,针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法益,从着手实施犯罪到犯罪终了的一段时间内,犯罪行为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形态。特征: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始终针对同一对象、侵犯同一法益第四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典型例子:非法拘禁罪

3、司法应用(1)对于继续犯,不论其持续时间长短,均应以一罪定罪处罚。(2)追溯时效的起算,行为终了之日。第四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想象竞合犯

1、概念又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2、典型的例子以放火的方式杀人,破坏性地偷窃交通工具的关键性零部件第四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司法处断从一重罪处罚原则

4、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的区别(1)法条竞合也称法规竞合,是指数个刑法条文所规定的数个犯罪构成之间存在包容或者重合关系,当一个犯罪行为同时符合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只能选择适用其中一个刑法条文,而排斥其他刑法条文适用的情况。第四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区别想象竞合的判断必须基于对具体事实的分析,解决的是罪数问题,是犯罪现象领域的问题;而法条竞合则仅依据法条就可以作出判断,解决的是法条关系问题,即存在着包容或者重合关系的法条如何适用问题,是法条的错综复杂而在法律上抽象地自然存在的问题。第四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①行为的数量不同,想象竞合犯只能是一个行为,而法条竞合是一种行为,可以是一个行为,也可以是数个行为。②触犯数罪名的原因不同,前者触犯数罪名是由于犯罪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实施才引起的,具有不确定性,而法条竞合,不论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实施犯罪行为,都必然会发生法条竞合问题。

第四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③二者的定罪处罚也不同,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按照从一重罪处断,而对法条竞合的定罪处罚则要适用另外的原则。④触犯的数罪名之间的联系也有所不同,想象竞合犯所触犯的数罪名之间,往往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独立罪名,而法条竞合的数罪之间,则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合关系或交叉关系等。第五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1.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对于包容关系的法条竞合,原则上应当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2.有条件地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对于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如何适用法律,应当根据犯罪构成的具体情况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当按照犯罪构成要件最符合的罪名定罪处罚。而不能根据这两个罪的法定刑轻重确定。只有在刑法特别规定须按照重罪处罚的,才能择一重处断。第五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结果加重犯

1、概念结果加重犯,也称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与该行为的性质不相一致的严重结果,法律规定加重其法定刑的犯罪。特征:

(1)行为人实施了一种犯罪行为。(2)一行为造成了两种犯罪结果: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

第五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法律规定加重其法定刑,而不是加重其罪。(4)行为人对两种犯罪结果出于不同的罪过。由此结果加重犯的结构为:基本犯罪(一般为故意)+加重结果(至少有过失)=基本犯罪的结果加重犯第五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典型例子第236条,第238条第2款

3、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结果加重犯因有加重之结果而须加重其刑。从我国刑法的规定看,结果加重犯均有单独之法定刑档次,即比基本犯多一个或者多个量刑档次,并且只能对加重结果适用。第五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4、认定时注意:(1)结果加重犯罪与结果犯的区别(2)结果加重犯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转化为其他犯罪的转化犯的区别第五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法定的一罪

指本为数罪,法律明文规定为一罪的犯罪行为。

(一)结合犯

1、概念是指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结合成为另一独立的新罪的形态。公式表示:甲罪+乙罪=丙罪

2、典型例子:《日本刑法》第241条规定的强盗强奸罪。

第五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结合犯的刑事责任由于结合犯都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所以对结合犯的处罚只能依照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执行。即以所结合的新罪定罪处罚。不过在具体量刑时,应当把握结合犯的处罚应高于单独原罪的处罚。第五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二)惯犯

1、概念惯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以犯罪所得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或者腐化生活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某种犯罪的形态。理论上一般把惯犯分为两种:一种是常业惯犯;另一种是常习惯犯。

第五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常业惯犯,是指以犯罪为常业,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者腐化生活来源的情况。我国《刑法》第303条,以赌博为业构成赌博罪,属于常业惯犯。常习惯犯,是指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某种犯罪的情况。第五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惯犯的特征(1)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犯罪的恶习已经很深,乃至形成了某种病态的犯罪习性,即形成了特定的心理倾向和目的。(2)从客观方面看,行为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犯罪行为。

3、对惯犯的处罚按照刑法规定的一罪定罪处罚,而不认定为数罪。第六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注意:司法实践中,一些人是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实施某种犯罪已成习性,如盗窃惯犯、诈骗惯犯,但由于我国法律上没有将这些行为规定为惯犯,所以只按照一般的盗窃罪、诈骗罪定罪,只作为一罪处理,而不作为数罪认定。第六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处断的一罪处断的一罪,是指本为数罪,但在实际处罚时,鉴于数罪之间的特殊关系,而按照一罪处理的犯罪类型。(一)连续犯

1、概念所谓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连续犯同一罪的犯罪故意,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第六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特征:

(1)连续意图支配下的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2)实施了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3)数行为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实施。(4)数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第六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司法处断按照一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具体应按照不同情况,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从重处罚或者加重处罚。(1)刑法规定只有一个量刑档次,或者虽有两个量刑档次但无加重构成的量刑档次的,按照一个罪名从重处罚。第六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刑法对多次实施某种犯罪明文规定重于基本构成的量刑档次的,符合这种情况的连续犯,依照该加重构成的量刑档次处罚。(3)刑法对多次实施某种犯罪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对“情节严重”或者“情节特别严重”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加重刑罚的量刑档次,符合某种情况的连续犯,应依照有关的量刑档次处罚。第六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注意:连续犯的追诉时效问题。根据《刑法》第89条的规定,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第六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吸收犯

1、概念是指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2、特征(1)具有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2)数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第六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在认定吸收关系时,需注意,这种吸收关系因为数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常常处于同一犯罪过程中:前行为可能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后行为可能是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吸收关系包括: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第六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3、典型例子行为人盗窃枪支后又私藏的;伪造货币后又出售或运输的

4、处罚原则吸收犯的前后行为存在必经阶段与当然结果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认定为数罪,仅以吸收一罪定罪量刑,主要是重罪吸收轻罪。第六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牵连犯

1、概念是指以某种犯罪为目的实施的实行行为,与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第七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特征(1)行为人出于一个犯罪目的。(2)行为人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单独看数行为都是独立成罪的行为。(3)数行为之间有必要的或必然的牵连关系。(4)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了不同罪名,即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不相同的罪名。

第七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