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华(新大双语)学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日本序号授课时间主备人课型新知探索学科地理授课班级七年级四班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1、根据政区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重点)2、根据地形图、气候图,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重点)3、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国家的成因(难点)板书设计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多山的地形东亚岛国日本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多山的地形东亚岛国日本教学策略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我校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图文结合法、读图分析法。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各种读图活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通过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知识。活动中,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教学难点上,巧设练习,突破难点。《日本》(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征。(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日本的岛国地形及多火山地震。(3)日本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国家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防震减灾的识的培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柯南、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蜡笔小新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明确:这是来自动漫产业傲视全球的日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二、新课学习(一)东亚岛国(1)地理位置读图说一说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日本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首都是东京。活动1:1. 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其中哪一个面积最大?(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明确:四个大岛中,本州岛最大。(2)领土组成明确: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活动1: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和关东平原。(学生读图找图)读图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这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日本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二)多山的地形提问:读图说一说日本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阅读:富士山富士山山体呈圆锥形,山顶常年积雪,山坡森林葱郁,山麓瀑布、温泉和湖泊广布。富士山火山口直径约800米,深约200米,公元800年、864年、1707年有过3次大规模的喷发。播放视频:地震、火山的形成视频展示图片:日本地震中裂开的公路、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木质房屋、防震演习拓展延伸:歌诀记忆日本多山的地形日本山地丘陵多,平原狭小关东阔。地处环太交界处,地震火山危害大。河流短小水流急,富士山是活火山。(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提问:日本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回答)明确:日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展示“东京气温和降水图”引导学生分析东京的气候特征明确: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活动2:读图,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日本领土南北狭长,所跨纬度较大,南北热量差异显著。归纳总结:日本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四周临海,海洋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领土狭长,南北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夏秋季节,常受台风袭击。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的自然地理概况,了解了以岛国为突出特征的地理位置,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日本》学情分析经过上半年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入门,知道如何学习地理学科,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学生基础差,地图掌握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加上目前教材与现实生活仍有差距,所以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对地理学习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地区的分析方法,为本节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日本》课堂观察量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时间班级课题2018.4.187.4日本执教教师学校安丘市兴华学校观察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察观察记录学生表现评分1.是否想学、愿学、是否学得轻松,是否获得积极情感体验42.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43.能否达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要求44.能否尊重教师、尊重同学。55.能否在学习中自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能否“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46.能否积极思考,深入探究。4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4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4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4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4合计41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好,1分。赋分总计:优41-50分良31-40分中等25-30分《日本》课堂观察量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时间地点课题2018.4.187.4教室日本执教教师学校安丘市兴华学校观察中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观察记录视角得分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52.教学能否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生活经验出发,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广度能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43.能否尊重文本,灵活有效使用教学资源,生成自然44.是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能否给予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45.活动组织是否有序、有效46.能否有效激励学生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地学习57.能否有效调动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提问并进行互相评价58.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49.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是否到位410.能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4合计43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好,1分。赋分总计:优41-50分良31-40分中等25-30分《日本》课堂观察量表五(教师自我评价)姓名学校安丘市兴华学校班级7.4课题日本时间2018.4.18自我评价内容得分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52.能否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53.展示的情景材料及设置的问题是否紧扣教材观点?是否有启发性?44.是否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提供、利用合理的学习资源,并促成新资源的生成?45.是否做到了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46.对课堂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你是否正确地对待所有的学生?57.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48.是否留足让学生思考、体验时间与空间?49.你认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410.你认为这节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你对下一节课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考虑?5合计44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好,1分。赋分总计:优41-50分良31-40分中等25-30分课堂观察量表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对《日本》的课题研究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观察可以促进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教师对课堂观察的参与和对观察结果的研究,是教师从事专业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上,注意了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分析地图,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教师教学中,运用丰富详实的材料,切入教学要点,结合相关图像、图片、动画、录象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了新课改教学中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的使用和引导。《日本》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堂堂清检测(相信你是最棒的!)读日本地图7-1,回答:(1)濒临的海洋:①②(2)邻国:③④⑤(3)岛屿:⑥⑦⑧⑨(4)首都:A,位于平原。(5)最高峰:B,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日本》课后反思不足:在学生参与地图的运用方面也做的不够。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如果是由某一同学来指示地图,那其他同学的关注度,参与度都会高出很多。优点:本节课以日本的动画人物为线索,配以较丰富形象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整体的认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分区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注意了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分析地图,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教师教学中,运用丰富详实的材料,切入教学要点,结合相关图像、图片、动画、录象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了新课改教学中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的使用和引导。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在日本的教学中,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很简单就解决了日本地理位置这一个教学内容。再比如讲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一副“板快运动图”就立刻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得出了正确结论。老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配上动画,就立刻解决了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日本》课标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